1、下列各组中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文化典籍可以按照“经”、“史”、“子”、“集”分为四大部分,例如老子的《道德经》就收集在“经”部,《史记》就收集在“史”部。最大的类别是"集"部,收集个人作品的称为“别集”,收录众人作品的称为“总集”,梁朝萧统编的《文选》就是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
B.《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它的“简而要,详而博”的叙事风格成为后代的楷模。我们学过的《晋灵公不君》、《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都选自这本书。
C.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是中国封建时代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口号,他的学术思想在元明清三代一直是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与之相对立的则是以陆九渊、王阳明为代表的“心学”一派。
D.《天工开物》是清代宋应星编撰的一部科技著作,传到西方以后,欧洲人惊叹不已,称它是“中国17世纪的技术百科全书”,其中记载了不少在当时居于世界领先的工艺技术和科学创见。
2、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初唐后期,随着“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登上诗坛,唐诗突破了宫廷诗风的格局,体现了诗歌情思浓郁,气势壮大的特点。
B.经过初唐诗人的开拓创新,唐诗迎来了它的全盛时代。豪放飘逸的李白诗,沉郁顿挫的杜甫诗,形成了唐诗的巅峰。
C.在盛唐诗坛上,李白无疑是最为耀眼的巨星。杜甫称赞他“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他自己却爱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D.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杜甫一生坎坷,却忧国忧民,他的诗歌记录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仁爱和忧患情感,因而被称为“诗史”。
3、下列对相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银河在古代诗文中又称为“河汉”“星汉”“云汉”等。相传大禹治水,将全国划为九个州,现在以“九州”代指中国。
B.古人纪年,主要有干支纪年和帝王纪年两种。“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属于前者,“庆历四年春”属于后者。
C.《三国演义》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几百个,其中最为突出的有曹操“奸绝”,关羽“义绝”,孔明“智绝”。
D.古人生前有名有字,有的还有号,死后都有谥号,谥号是根据其生前品德行为来定的,有专门的《谥法》为依据。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
A.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表弟) 既然已,勿动勿虑(已经)
殆诸父异爨(大概) 他植者则不然(他种的树)
B. 舍瑟而作(写作) 何伤乎?亦各言其志耳(妨碍)
或凭儿学书(学习书中道理) 莫春者,春服既成(阴历三月)
C. 妪,先大母婢也(对逝者的尊称) 勖尔植,督尔获(勉励)
吾人歌咏,独惭康乐(快乐) 某所,而母立于兹(而且)
D. 后五年吾妻来归(回娘家) 字而幼孩,遂而鸡豚(取名字)
异乎三子者之撰(才能)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和)
5、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活用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病偻,隆然伏行 名词作动词,患病
B.明烛天南 名词作动词,照亮
C.微风鼓浪 名词作动词,振动,拍击
D.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名词作动词,鸣响,发出声音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哪吒之魔童降世》成为2019年电影市场爆款。
从人物设定来看,经典动画片《哪吒闹海》中的人物放置于今天有着扁平、呆板、脸谱化的缺陷。经此番改写,哪吒母亲殷夫人变身成了武艺高强、斩妖除魔的职场女性,工作繁忙却也为如何陪伴哪吒成长耗尽了心力。父亲陈塘关总兵李靖的形象变得柔软,他不善言辞,总是把爱深藏心底,对儿子有着很高的期待,却最可能暗暗地为儿子牺牲自己。这一版殷夫人与李靖的形象里暗藏着太多现代父母的影子,让观众无形中觉得可亲、可近。
从故事架构来看,哪吒的故事本质是一个英雄成长的故事。在传统的《哪吒闹海》中,哪吒反抗的是封建压迫。此时英雄的成长是“被迫”的,外在苦难的刺激,外在的对抗性压力,成为了英雄觉醒的触发点,“命令”着英雄展现英雄特质拯救苍生。但到《哪吒之魔童降世》这里,却在尝试英雄故事的另一种演绎模式。英雄成长是一个自我发现、自我救赎的过程,新版哪吒的成长不再是“被迫”的,而是具有内向性驱动的主动选择,是一场笑泪参半的自我延展、自我实现。这种颇显孤独与执拗的“选择”才会让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直抵人心,引发观众的强烈共鸣。
(摘编自边远《哪吒之魔童降世:打破传统文化现代性改编套路》)
材料二:
据调查,中国公众的文化自信从文化自知、文化自豪、坚定信念、文化传承、文化交流、文化发展、文化竞争等维度的认知如下图:
(摘编自《人民论坛网》)
材料三:
中国电影与好莱坞电影在制作水准上一直差距较大。值得称赞的是,从《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到《大鱼海棠》,从《白蛇缘起》到《哪吒之魔童降世》,我们看到了中国动画电影人的不认命不服输,也见证了国产动画电影在逐渐崛起。一句“孙悟空、二郎神、姜子牙值得大拍特拍,如果能开启封神宇宙,谁看漫威”是鼓励,是期待,更是对中国故事和中国动画满满的自信和底气。
当然,真正的自信与底气来自于清醒的自我认知,几部动画电影的成功,不代表中国动画电影制作水平已经世界顶尖,正如《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导演饺子所说,“当大家不说国漫崛起的时候,它就真崛起了”。《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成功背后有无数艰辛,2年打磨剧本、3年制作,60多家制作团队、1600多位制作人员参与、仅“江山社稷图中四个人抢笔”的草图就做了2个月等等,这些事实都说明,中国动画电影要成为产业,走向世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曾经,迪士尼制作改编《花木兰》是中国人的痛。今天,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走向世界,《流浪地球》被外媒盛赞是改变科幻电影局面的力作,《我不是药神》获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最佳剧本奖,这些都见证着不同题材的国产电影与好莱坞制作在不断缩短差距。我们有理由相信,有底蕴深厚的中国神话故事做支撑,有中国动画电影人不服输的精神,中国动画电影未来可期。也许真的有一天,我们可以开启“封神宇宙”,媲美梦工厂、皮克斯、迪士尼。
(摘编自筱玮《从“最丑哪吒”开始,期待国产动画开启“封神宇宙”》)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人物形象设置改变了《哪吒闹海》中人物形象的缺陷,塑造出的人物形象比《哪吒闹海》更经典。
B.《哪吒之魔童降世》中既蕴含着不折服于命运的精神,也体现了对家庭教育的思考。它可以视为国产动画进阶的一个标杆。
C.中国公众表现出比较积极的文化自信和热情,但对自身文化的由来和发展了解不足,呈现出“认同高、认知低”的两面性。
D.传统文化题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很多大获成功的动画电影都是从传统文化中找灵感、找素材进行改编的。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霍布斯鲍姆有言:“当旧有的社会模式逐渐消解,人们便会选用旧材料、建构新形式文化来满足新模式的需要。”《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火爆正说明这点。
B.综观文化自信含义中各维度得分,中国公众已普遍展现出较高的文化开放意识,后期要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继续提高中国文化在国际竞争中的影响力。
C.《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火爆,让公众开始向往打造高水准的中国神话传说系列,但这种系列作品的完备与成熟还需后续作品的高品质与好口碑来维系。
D.逐渐崛起的国产动画电影积极传承并发扬光大了中国文化的特色,缩短了我国与西方电影在制作上的差距,进一步推动了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进程。
【3】结合三则材料,分析《哪吒之魔童降世》成为2019年电影市场爆款的原因。
7、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子曰:“其恕乎!_____,_____。”(《论语·卫灵公》)
(2)众里寻他千百度。____,那人却在,_____。(《青玉案·元夕》)
(3)总此十思,宏兹九德,____,___。(《谏太宗十思疏》)
8、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凭箜篌引》中运用通感的手法描写乐曲丰富的变化和乐声优美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的《将进酒》中,能够体现由“悲”而“乐”的转折,且表面上看似是宣场及时行乐实则表现内心的苦闷,想暂时沉醉酒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的《阁夜》中,以对比的手法反映百姓所遭受的苦难,真实刻画偏远夔州典型环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为政》指出,“______”是成为老师的重要条件;韩愈《师说》中指出老师的作用是“_________”。
(2)《庄子•逍遥游》中,用芥草和水杯来说明多大的舟就需要相应的水来承载,以此引出“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中写沙漠千里冰封,长空浓云罩顶的典型边塞苦寒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空缺的部分。
(1)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出了国家灭亡的内外原因。
(2)杜甫《登高》中从时空的角度集中写出诗人悲凉处境的一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名篇名句默写。
罗曼•罗兰说过:“一个民族的政治生活,只是它生命的浮面;为了探索它的内在生命——它的各种行动的源泉——我们必须通过它的文学、哲学和艺术而深入它的灵魂,因为这里反映了人民的种种热情、思想和理想。”所以一个人,如果他从来没有读过《离骚》,不能体会到屈原面对百姓疾苦而无可奈何发出的“________,________”的苦痛;从来没有读过《庄子》,不能体会到庄周在《逍遥游》中对宋荣子“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仍然处于的局限的惋惜;从来没有读过唐诗和宋词和千年文章,不能感奋于范仲淹《岳阳楼记》中“________,________”的忧乐观……这一切都一无所知,那么,他绝没有资格说他懂什么是“中华民族”!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
(2)杜牧的《阿房宫赋》里描写宫女头发浓密而乌黑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赤壁赋》中展现一叶扁舟任凭漂荡,浩渺江面上自由来去的情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4)《送东阳马生序》中表达作者求学的经历中“苦中有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涉江①
屈原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被明月兮珮宝璐。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
乘鄂渚而反顾兮,欽秋冬之绪风。步余马兮山皋,邸余车兮方林。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疑滞②。朝发枉陼兮,夕宿辰阳。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
入溆浦余僮佪③兮,迷不知吾所如。深林杳以冥冥兮,猿狖之所居。山峻高而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其承宇④。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有删改)
(注)①本篇为顷襄王时期,屈原远放江南时,为记叙征程和抒写怨愤而作。②疑滞:即“凝滞”,停滞不前。③儃佪:徘徊不前。④承宇:指山中云气旺盛而与屋檐相承接。
【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自述自幼对“奇服”的喜好,表明诗人喜欢标新立异、特立独行,象征他洁身自好的品质。
B.“莫吾知”表明当时没有人理解诗人,诗人因此感到悲哀,于是决定涉江。
C.登上鄂渚之后,诗人回头遥望国都,秋冬的寒风让他内心伤感,于是发出了长长的叹息之声。
D.第二段结尾处,诗人认为自己的内心是正直的,无论被流放到哪里都不会改变,表明了他对理想和操守的坚持。
【2】结合所学知识,联系你对屈原的认识,理解“驾青虬”“骖白螭”“游瑶圃”“食玉英”这些情景反映的内容。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留侯论
苏轼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无所复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末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固圯上之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馀,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帝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
B.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
C.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
D.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下真正具有豪杰气概的人,遇到突发的情形毫不惊慌,受到别人侮辱时,也不愤怒。因为他们襟怀宽广,志向高远。
B.圯上老人可能是秦代的一位隐居君子,他的真正用意并不在于授给张良兵书,而是考验张良,教他能忍,使他成就大事。
C.楚庄王攻打郑国时,郑伯肉袒牵羊迎接楚军。楚庄王认为郑伯能够谦卑对待楚军,他的百姓也值得信任,所以放弃攻郑。
D.项羽不能忍,轻易地使用锋芒,因而最终落败。刘邦能忍,保持自己完整、锋锐的战斗力,故刘邦的成功,张良功不可没。
【3】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
(2)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韩愈《进学解》)
(3)是时旱疫被吴越,民饥馑疾疠,死者殆半,灾未有巨于此也。(曾巩《越州赵公救灾记》)
15、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舍得,舍得,不舍不得”,有人说“能得是一种能力,善舍是一种智慧”……
对于舍与得,你怎么看?根据你的想法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