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四组成语中,加点的语素意思全部相同的一组是
A.实事求是 自以为是 共商国是 唯利是图
B.莫名惊诧 不名一钱 名副其实 名正言顺
C.走投无路 明珠暗投 情投意合 投笔从戎
D.残羹冷炙 延口残喘 花残柳败 风卷残云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晋军函陵 ②越国以鄙远名 ③邻之厚,君之薄也 ④又前而为歌曰 ⑤箕踞以骂 ⑥共其乏困 ⑦皆白衣冠以送之 ⑧函封之
A.①④/②/③⑥/⑤⑦⑧ B.①③/②/⑤⑧/⑥/④⑦
C.①⑦/②/③/④⑤⑧/⑥ D.①④⑦/②/③/⑤⑧/⑥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雄安新区三县重拳出击,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一批违法企业负责人受到查封整顿、行政拘留、刑事拘留等惩罚。
B.记者在此次投资贸易洽谈会上了解到,由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使中国西部的基础设施、民生、生态都有了明显改善。
C.纵观世界各国的企业发展史,你就会发现,一个企业能否获得成功,往往不取决于它的规模和历史,而取决于它的经营理念。
D.因租借期满,4岁的熊猫“泰山”将于2010年初离开美国国家动物园回到中国。现在,一种离愁别绪弥漫在动物园的饲养员、管理员和工作人员之间。
4、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生(维持)生所资 亲故(所以)多劝余为长吏
B. 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擅长) 乘(顺应)天地之正
C. 未有知其修(长)者 声非加疾(强)也
D.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不久) 神明(人的智慧)自得
5、下列加点字解释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留侯论》
A.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游褒禅山记》
B.匹夫见辱,拔剑而起。《留侯论》
C.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
D.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方山子传》
6、阅读下文,完成第各题。
黄粱梦里
席慕容
①当我来到渡船码头时,才刚是近午时分。
②卖票的小女孩告诉我,摆渡的船夫吃午饭去了,要我先去附近转一转再来。
③一直生活在分秒不误,规矩很严的社会里,所以,乍听之下,简直不敢相信世间还有这样随意开船或者不开船的事,心里一下子觉得很温暖,人也跟着松散了下来。
④我微笑地谢了她,再把她给我的船票仔细收好,好小好薄的一张纸,这么多年了,什么都变了,只有这张船票仍和当年的一样,又小又薄又谦卑,一如我当年的心。
⑤沿着岸边,信步走着,风很柔,阳光也很柔。我穿着一件浅灰色有着很多细花边的长袖衬衫,棉布的质料很清爽,穿在身上很舒服。两只手插在裙子的口袋里,我十足是个悠闲的人,有整个长长的下午在我前面,不必急也不必赶。
⑥潮涨得很高,不知道是阴历的几月几号了。系在岸边的小船也跟着高高地浮起来,离岸好近。有两条系在一起的小船在满满的水面上浮着,船身都漆成粉蓝色,在船边勾出一些深蓝、深紫和雪白的线条,倒映在动荡的水中,碎成一片片温柔又明亮的色光。
⑦我在岸上的石级上坐了下来,满满的潮水正像满溢的幸福。我知道,潮汐有升有落;我也知道,幸福也不能永远停留。可是,当它满满地呈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我唯一该做的事,就是安静地坐下来,观察它、享受它和感激它。等一会儿,等船夫回来了以后,我就会上船,过河到对岸去了。我不知道在对岸会发生什么事,我也不知道在我的前面,命运是以一种什么样的面貌在等待着我,正如二十年前来过渡的我一样,一切都是全然的未知。
⑧好多人说:人生不过一场黄粱梦,在繁复的美丽与曲折的悲欢之后,悠然醒转,新炊却犹未熟。可是我总觉得,生命本身应该有一种意义,我们绝不是白白来一场的。在这世间,有些事物是一直在重复着和绵延着的。在功名之外,在兴衰之外,应该有一种东西是更长远和更重要的,应该有一种东西是值得珍惜与宝藏的,应该有一种东西是我们可以相信并且希望它永远不会消失的。黄粱梦悲愁的来源并不是因为幸福的易逝,而是因为,在幸福临近的时候没能察觉。
⑨远远的,船夫挥手与我相招,我微笑地站起身来,而在举步之前,再回头看了一眼。风清云淡,好一片温柔的景象!我知道,在我离开之后,这阳光下的渡口也会永远留在我心里,永远都不会忘记。
【1】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A.第①段写明时间,是为了突出渡口地方人们的悠闲自在的生活方式。
B.第③段用对比,写出了“我”对于渡口地方生活方式的喜爱、适应。
C.第④段写不变的船票,是为了写出自己的变化极大,与后文相呼应。
D.第⑤段描写衣服的细节,从侧面突出了“我”精神气质的温柔随性。
E.第⑦段叙议结合,将文意从眼前推展开去,进入到对生命的思索中。
【2】赏析第⑥段中画线句。
【3】分析第⑧段在文中的作用。
【4】文末“这阳光下的渡口也会永远留在我心里,永远都不会忘记”意味深长,请写出你的理解。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的《蜀道难)中,“_____,_____”两句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
(2)荀子在《劝学》中,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四个比喻后,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3)《阿房宫赋》中认为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极尽盘剥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8、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伶官传序》中,作者在总结庄宗得失天下的原因时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然之理也。
(2)在《苏幕遮》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形象地描绘了一幅清丽喜人的雨后荷花图,这两句也被王国维评为“真能得荷之神理者”。
(3)李白在《桃花园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极力夸赞在座的各位堂弟。
(4)《阿房宫赋》中,作者批判秦始皇暴殄天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_____,_____ ”两句,作者凭吊英雄人物,以一杯清酒祭月,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2)李清照《醉花阴》中,既写出了时间漫长,又烘托出了环境的凄寂,更写出词人百无聊赖的愁的两句是:“_____,_____。”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大量运用对比手法描写阿房宫的奢靡,其中将阿房宫所奏之乐与市井言语相比的两句是:“______,_____。”
10、补写出空缺部分。
(1)及至始皇,______________,振长策而御宇内,_______________,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2)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____,以为固。_________,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3)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___________,而迁徙之徒也;______________,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
(4)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_______________ ,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____________。
(5)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_________存亡之理,_________或未易量。
(6)呜呼!______________ ,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 _________________ 。
(7)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___________,君臣相顾,________。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8)__________, ,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__________,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9)忧劳可以兴国, ___________,自然之理也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__________,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10)春江潮水连海平,____________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_____________, 汀上白沙看不见。
(11)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____________, 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_____________。
(12)____________,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_______________。
(13)人生不相见,__________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_______________。
(14)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__________。十觞亦不醉子故意长。_________ ,世事两茫茫。
(15)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___________ 。欲持一瓢酒 ,__________。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秋景萧瑟,故古人常以秋景写哀情,例如杜甫《登高》里一句诗句“______,______”就通过描写色彩鲜明﹑动静结合的秋景,表达出了作者的悲情。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
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纤云弄巧,飞星传恨,______________________。(《鹊桥仙·纤云弄巧》)
(2)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处感叹道,如果六国爱护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紧接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_____________”,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
(宋)辛弃疾
杯汝来前!老子今朝,点检形骸。甚长年抱渴,咽如焦釜;于今喜睡,气似奔雷。汝说“刘伶,古今达者,醉后何妨死便埋”①。浑如此,叹汝于知己,真少恩哉!
更凭歌舞为媒。算合作平居鸩毒②猜。况怨无小大,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为灾。与汝成言,勿留亟退,吾力犹能肆汝杯。杯再拜,道“麾之即去,招则须来”。
(注)①《晋书·刘伶传》载,刘伶纵酒放荡,经常乘一辆车,带一壶酒,令人带着锄头跟随,并说“死便掘地以埋”。②鸩毒:用鸩鸟羽毛制成的剧毒,溶入酒中,饮之立死。
(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咽如焦釜”“气似奔雷”,以比喻兼夸张的手法极写作者对酒的渴望与贪恋。接着“汝说”三句,是酒杯对主人责问的答辩。
B.“汝说‘刘伶,古今达者,醉后何妨死便埋’”几句,既惊讶于杯的冷酷无情,又似不得不承认其中有几分道理。
C.下片以一“更”字领起,使已软的语气又强硬起来,给人以一张一弛之感。古人设宴饮酒大多以歌舞助兴,而这种场合也最易饮酒过量伤身。
D.全词通过“我”与杯的问答,风趣地展现了作者放荡不羁的一面,也委婉地流露出对现实的失望和心中的苦闷。
(2)请结合全词,分析这首词的语言特色。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崔琰字季圭,清河东武城人也。少朴讷,好击剑,尚武事。自去家四年乃归,以琴书自娱。
大将军袁绍闻而辟之。时士卒横暴,掘发丘陇。琰谏曰:“昔孙卿有言:‘士不素教,甲兵不利,虽汤武不能以战胜。’今道路暴骨,民未见德,宜敕郡县掩骼埋胔,示憎怛之爱,追文王之仁。”绍以为骑都尉。后绍治兵黎阳,次于延津,琰复谏曰:“天子在许,民望助顺,不如守境述职,以宁区宇”。绍不听,遂败于官渡。
太祖破袁氏,领冀州牧,辟琰为别驾从事,谓琰曰:“昨案户籍,可得三十万众,故为大州也。”琰对曰:“今天下分崩,九州幅裂,二袁兄弟亲寻干戈,冀方蒸庶暴骨原野。未闻王师仁声先路,存问风俗,救其涂炭,而校计甲兵,惟此为先,斯岂鄙州士女所望于明公哉!”太祖改容谢之。于时宾客皆伏失色。
太祖为丞相,琰复为东西曹掾属徵事。初授东曹时,教曰:“君有伯夷之风,史鱼之直,贪夫慕名而清,壮士尚称而厉,斯可以率时者已。故授东曹,往践厥职。”魏国初建,拜尚书。时未立太子,临淄侯植有才而爱。太祖狐疑,以函令密访于外。惟琰露板答曰:“盖闻春秋之义,立子以长,加五官将仁孝聪明,宜承正统。琰以死守之。”植,琰之兄女婿也。太祖贵其公亮,喟然叹息,迁中尉。
琰声姿高畅,眉目疏朗,须长四尺,甚有威重,朝士瞻望,而太祖亦敬惮焉。琰尝荐巨鹿杨训,虽才好不足,而清贞守道,太祖即礼辟之。后太祖为魏王,训发表称赞功伐,褒述盛德。时人或笑训希世浮伪,谓琰为失所举。琰从训取表草视之与训书曰省表事佳耳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琰本意讥论者好谴呵而不寻情理也 有白琰此书傲世怨谤者,太祖怒曰:“谚言‘生女耳’,‘耳’非佳语。‘会当有变时’,意指不逊。”于是罚琰为徒隶,使人视之,辞色不挠。太祖令曰:“琰虽见刑,而通宾客,门若市人,对宾客虬须直视,若有所瞋。”遂赐琰死。
初,太祖性忌,有所不堪者,鲁国孔融、南阳许攸、娄圭,皆以恃旧不虔见诛。而琰最为世所痛惜,至今冤之。
(节选自《三国志·崔琰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琰从训取表草视之 / 与训书曰 / 省表事 / 佳耳 / 时乎时乎 / 会当有变 / 时琰本意讥论者好谴呵 / 而不寻情理也 /
B.琰从训取表草视之 / 与训书曰 / 省表 / 事佳耳 / 时乎时乎 / 会当有变时 / 琰本意讥论者好谴呵 / 而不寻情理也/
C.琰从训取表 / 草视之 / 与训书曰 / 省表 / 事佳耳 / 时乎时乎 / 会当有变 / 时琰本意讥论者好谴呵/而不寻情理也/
D.琰从训取表 / 草视之 / 与训书曰 / 省表事 / 佳耳 / 时乎时乎 / 会当有变时 / 琰本意讥论者好谴呵/而不寻情理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史鱼是春秋时卫大夫,正直不阿,敢于谏诤。孔子赞扬他邦有道,则忠心任职,像箭一样正直;邦无道,则忠言进谏,也像箭那样正直。后用为颂扬直臣之典。
B.领,有表示兼任官职之意,但一般表示兼任较为低级的官职。
C.干戈,本来是类似矛的武器,因此以“干戈”作兵器的通称,后引申为战争。
D.露板,亦作“露版”,这里指不缄封的奏章。文中意在说明崔琰的公正无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崔琰做事公正,不徇私情。在曹操对立谁为太子迟疑不决时,崔琰始终坚持礼制要求,公开建议曹操让曹丕继承正统,为此甚至不惜一死。
B.崔琰推举的杨训才学横溢,品德清高坚守道义,深得太祖赏识,也得到世人的认同。
C.曹操对崔琰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他能够坚守个人操守,起到了很好的榜样作用。
D.崔琰个性刚直,不屈服于权势,虽然受到惩处,仍然刚直不阿,最终因此而丢了性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士不素教,甲兵不利,虽汤武不能以战胜。(3分)
(2)太祖性忌,有所不堪者,鲁国孔融、南阳许攸、娄圭,皆以恃旧不虔见诛。(5分)
【5】陈寿认为“琰最为世所痛惜,至今冤之”,你怎么理解?(3分)
15、小作文。
请你结合自己的经历,以“疫情期间的心得体会”为话题,写一篇小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