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敦厚(dūn) 疙瘩(gē) 肺腑(fǔ) 涤荡(tiáo)
B.田埂(gěng) 冗长(rǒng) 痴呆(chī) 煨熟(wēi)
C.麦秸(jiē) 偌大(nuò) 攒集(cuán) 泾阳(jīng)
D.刁钻(diāo) 侮辱(wǔ) 碾过(niǎn) 熨平(yù)
2、下列选项中均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群臣惊愕,卒起不意 涂有锇莩而不知发 悟言一室之内
B.君子生非异也 召有司案图 何以汝为见
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之二虫又何知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进不入以离尤兮 既自以心为形役 序八州而朝同列
3、下列有关《论语》知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论语》重视运用形容词描摹情状,比如,经常用带有“尔”“乎”“然”“如”“焉”等形容词词尾的词汇。像“子路,行行如也”就表现了子路刚强的样子,“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则表现了他们和乐的样子。
B.《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中的“子”“夫子”均指的是孔子。弟子在孔子面前自称多称名,弟子在孔子面前称呼其他弟子时也多称名。
C.《论语》中多叠句,如“觚哉,觚哉”“归与,归与”等等。这类句子可以进一步强化语气和情感。就像诗歌的重章叠句,有一唱三叹之效。多用叠句也是《论语》口语化特点之一。
D.《论语》中子路的形象所以丰满生动,是因为《论语》在记述时注意捕捉能够表现其性格的言论行动和神情态度。如:当面议论孔子“有是哉,子之迂也”,表现他的鲁莽直率。
4、下列加点字解释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原毁》
A.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原毁》
B.臣修身洁行数十年。《信陵君窃符救赵》
C.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原毁》
D.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兰亭集序》
5、下列句子中,与例句的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A.麾下壮士骑从者百余人耳
B.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C.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
D.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可移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指运用各种方法延长可移动文化遗产寿命的专业性活动。保护技术推进的核心是找到与遗产变化状况相适应的保护方法,以便及时对藏品进行预警、干预,使藏品保持健康的状态。在此过程中,预防、治理、修复三个方面的技术运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预防是所有的减缓文化遗产恶化和损毁的行为的总称,它涉及光照度、环境条件、安全、防火和突发事件的准备等方面。治理是通过外界的干预直接作用于可移动文化遗产的保护行为,是为了消除正在损毁遗产的外界因素,从而使遗产恢复到健康的状态。根据可移动文化遗产遭受“病痛”情形的差异,治理技术可以分为杀虫、去酸、脱水和清洁等类型。修复是对已经发生变形或变性的遗产进行处理,使之恢复到原有的形态或性质。修复的内容大致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清除文物和标本上的一切附着物;二是修补文物和标本的残缺部分。
(摘编自周耀林《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
材料二:
以温度25°C,相对湿度50%为标准寿命(设其指教为1.00),计算在温度15°C、35°C和温度10%、30%、70%条件下,纸张的寿命和标准寿命的倍教关系,结果见下表:
湿度(%)
寿命倍数
温度(℃) |
一年平均湿度(%) | |||
70 | 50 | 30 | 10 | |
35 25 15 | 0.14 0.74 2.74 | 0.19 1.00 5.81 | 0.30 1.56 9.05 | 0.68 3.57 20.70 |
(摘编自李景仁等《图书档案保护技术手册》)
材料三:
毛里求斯是非洲一个岛国,位于赤道南部的西印度洋上,气候湿热多雨。毛里求斯拟修复的档案文件,形成于18世纪,文件纸张为破布浆机制纸,字迹材料为酸性烟黑墨水,双面手写。以手感鉴别,柔韧性极差,几乎一触即碎。通过测试数据可知,文件纸张严重酸化。应毛里求斯大使馆的要求和委托,国家图书馆图书保护组和图书修整组的技术人员,对部分档案文件进行了实验性去酸和修复。方案如下:
(1)去酸方案
酸是纸张纤维发生化学降解的催化剂,能加快纸张纤维的水解反应,使纸张脆化变黄、机械强度下降,直至脆裂粉碎,不能使用。为避免酸性对文献纸张的损害,人们研究了各种去除纸张酸性的方法。根据毛里求斯档案文件的损坏程度和特点,技术人员认为采用氢氧化钙溶液去酸法比较好,以氢氧化钙溶液去酸,可根据纸张酸化的程度调节去酸溶液的浓度和去酸时间,去酸彻底,可操作性强,在操作处理过程中也不会使文件出现新的损坏。
(2)修复方案
纸浆补书机与边缘、局部裱相结合的修复法。用纸浆补书机修补书页,既不遮挡字迹又能增强纸张强度。但纸浆补书机法也有其不足,如对书页的边缘残缺处和书口的断裂处补后的强度不够,主要原因是书口的断裂处及书页上的裂口缝隙过小,使得纸浆难以通过,边缘残缺处的纸浆与书页的连接方式属单侧直线连接,不够牢固。为了弥补这一缺陷,纸浆补书机与边缘、局部裱相结合显然是必要的。
档案文件修复后,纸张的强度和柔韧性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原来一触即碎的文件纸张,现在不但可以正常翻阅,甚至可以拿起抖动。对于文件修复前后的变化,毛里求斯大使馆人员表示惊讶,称之为“魔术般的变化”。
(摘编自周崇润等《关于毛里求斯档案文件的去酸与修复》)
【1】下列不属于可移动文化遗产“修复”工作的一项是
A. 使用纸浆补书机对破损的古籍进行修补。
B. 使用盐酸、硝酸等化学试剂给青铜器除锈。
C. 使用真空干燥法对受潮的古代文献进行处理。
D. 使用树脂黏合剂粘接破碎的古代瓷器。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预防是为了减缓可移动文化遗产遭受损害而采取的必要措施和行动,其侧重点主要在于可移动文化遗产的外部环境。
B. 如果将温度25°,相对湿度50%下纸张的寿命定为标准寿命,当湿度不变、温度降低10°C时,纸张的寿命倍数就会达到5.81。
C. 纸浆补书机修补法对于修复纸张的酸性特别理想,这种方法既可以增强纸张的强度,又不会影响字迹的清晰度。
D. 国家图书馆的技术人员对毛里求斯形成于18世纪的档案文件的修复工作是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功案例。
【3】请结合材料,分析毛里求斯想要修复的档案文件的受损原因。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人借方枘与圆凿不能相合比喻自己忠贞自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定不移的决心。
(2)李白《蜀道难》中用“________,_______”说明了黄鹤、猿猱这样会飞能爬的动物都难越过蜀道,从而突出了蜀道高峻。
(3)文天祥《过零丁洋》诗中,“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的手法表现了国家形势危亡和个人身世坎坷。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描写建筑精巧,巧到一廊一檐都极具特色,其中以人腰比喻环绕的走廊,以飞鸟比喻突起的屋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六国论》中,“______,______”两句,以柴救火的引证论证了贿赂的弊端。
(3)孟了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在欧阳修的《伶官传序》中意思与之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9、(任选6空)
(1)履至尊而制六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之学者必有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余韵徐歇。
(4)____________________,善假于物也。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____
(6)无人信高洁,___________________
(7)春潮带雨晚来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他人作嫁衣裳。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诫后人只是感叹是没有用的,如果不能够吸取教训,终将重蹈覆辙。
(2)孟子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在欧阳修《伶官传序》中意思与之相近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书愤》在今昔对比中更强烈地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在欧阳修《伶官传序》中意思与之相近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
(2)《石钟山记》中苏轼提倡实践考察弄清事物真相,反对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登泰山记》中描写看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的两个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子》认为了解别人的人是智慧的,了解自己的人是高明通达的两句是_____,_____。
(5)《谏逐客书》中李斯认为有志建立王业的人不嫌弃民众,所以能彰明他的德行,这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王国维以词来描述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的人必经三种境界,第二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奋斗求索阶段。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写“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3)《观沧海》中,写沧海之上水波荡漾、岛屿耸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诣红楼院寻广宣①不遇留题
李益
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红楼。
隔窗爱竹无人问,遣向邻房觅户钩②。
注:①广宣:一位善诗的僧人,与李益诗酒唱和,过从甚密。②户钩:开门的工具。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次句写诗人仰望湛蓝的天空,感觉它像水洗过一般明净,把红楼衬托得更加壮丽。色调瑰丽,语言清新。
B.第三句中,“爱”字流露出诗人对竹林的倾羡之情,表现出诗人高雅的情趣;“无人问”则写出诗人不被理解的孤独。
C.末句写诗人访友不遇,并不急于返回,反而反客为主,设法开门,乍看不合情理,细思却极富韵味。
D.纵观全诗,诗人高洁的品格、洒脱的性格跃然纸上,对广宣虽未直接刻画,但他与诗人的相知之深已可想见。
【2】本诗与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都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试比较异同。
14、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1】对上面文章划线处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B.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C.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D.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2】对文章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富:富裕 B.贱:低贱
C.恶:厌恶 D.去:走去
1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我国有个考察团访问韩国,参观了韩国屈指可数的大财团现代公司。细心的参观者发现,卫生间里每个抽水马桶的水箱中都放有几块砖,十分惊奇。公关人员见到客人面带异色,便笑着解释:放砖是为了缓解水流速度,节约冲水量。节俭是现代公司事业成功的一大因素,请勿见笑。
再看看我们自己,破坏公物,浪费水电,浪费金钱,浪费粮食,浪费时间等等不胜枚举。
对此,我们是否应该反思呢?请以“节俭”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700字。⑤不得抄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地名、校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