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中一词多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伐薪烧炭南山中 伐:砍伐
B.自伐者无功 伐:征伐
C.其后秦伐赵,拔十城 伐:攻打
D.此五霸之伐也 伐:功业
2、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逆旅:旅舍 良有以也 良:实在
B.大块假我以文章 大块:大自然 会桃花之芳园 会:适逢,正赶上
C.群季俊秀 季:指弟弟 幽赏未已 幽:景致
D.飞羽觞而醉月 飞:飞快传递 不有佳咏,何伸雅怀? 伸:抒发
3、下列歌词运用的修辞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往事像一场梦/将我的心轻轻触动
B.江南夜色下的小桥屋檐/读不懂塞北的荒野
C.在异乡的路上每一个寒冷的夜晚/这思念它如刀让我伤痛
D.过去的誓言就像那课本里缤纷的书签/刻画着多少美丽的诗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韩愈是中唐散文家、诗人,字退之,以其祖籍,世称韩昌黎;以其官职,世称韩吏部;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
B.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又官至柳州刺史,也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了“古文运动”。
C. 春秋战国时期的古代散文蓬勃发展,史称先秦散文,包括《左传》《国语》等历史散文和《孟子》《庄子》等诸子散文。
D. 《变形记》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卡夫卡最富特色的短篇小说之一,作品以主人公格里高尔变成甲虫的荒诞形式,表现了人性异化的主题。
5、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目前,文艺界普遍认识到,___________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深刻回应时代重大命题,___________会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___________,在创作实践中,还有许多作家、艺术家困惑于现实如此宏大丰富,以至于完全超出个人的认识和表现能力。
A.只有 才 因而
B.只要 就 然而
C.只有 才 然而
D.只要 就 因而
6、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小题。
鲁院里的柿子树
(1)鲁迅文学院有一座花园,花园里有一棵柿子树。因为我们来的时候是秋天,正属于它的季节,它变成了这里突出的风景。柿子树长在园子的中央,被一些别的树木围绕着,原本跟那些树木一样高大,因为它满枝头缀着柿子的缘故,别的树木都成了陪衬,连它自身的叶子也是陪衬了。
(2)那是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饭后我到园子里去散步,一眼就看见了它。那是我第一次看到结满果子的柿子树,不由得就看的发了呆。微风起的时候,突然觉得它根本不是树,因为它能唱歌。北京的秋天,多的是这样阳光灿烂的日子,天蓝得像是要透到天的外边去,这样的蓝里,白云就呈现出最艳的颜色。这时候美以不可言说的方式击中了我,恍惚中,觉得那柿子树上缀着的是一团团结晶的阳光,散发着平时难以见到的明亮。
(3)很多时候我到花园里并不是为了柿子树,却总是不由自主地止步在它面前,难道是因为它身上有明显的秋意吗?这样想,也许银杏不服。那一棵棵银杏树,所有的叶子都像足透了的金子,在黄昏里闪着朝晖的明亮。有些轻轻地洒落地上,灿灿的,像铺了一层锦,像一幅油画。树上和地上一片金黄,让人觉得这美景可以绵延,可以天长地久。然而就在一个黄昏,寒风起了,银杏的叶子全部被风带走,只剩了树枝。这时候的柿子树一派沉静,虽然它的叶子也被风带走了,但果实仍高高挂满枝头。
(4)我从小径的回环处走,抬头看着树上的柿子,就仿佛看着一双双温暖的眼睛,刹那间明白了自己为什么总要到这柿子树旁边了。它们静静地看着我,无声地与我交谈,说它在那些喧腾的日子里,怎样让自己的心泊于安详和沉静;说它在春天开出并不漂亮的花,在夏天曾经是一颗小小的被叶片遮蔽的青果;说它如何耐心等待秋天的到来,使自己变成阳光的金色,凝成一捧盈硕果实、可摸可触的爱。于是我思索柿子树在到这里之前的经历,它是长在一群同样的树木中间吗?它是怎样被命运选中,到鲁院的花园里,成为独特的风景?正如我冥冥之中幸运地到这里。它的命运之中是否也有风雨和雷霆?它的生命里是否也有春风和清露?它是否也深味了人间的悲喜,才呈现出这一树的殷实和辉煌?
(5)一天,我清早到柿子树下,在枯萎的草柯间捡了两枚熟透坠落的柿子。它们的光芒和馨香像音乐一样荡漾。由此我知道了,树木怎样靠果实传递快乐和希望。
(6)这座独一无二的花园里,在树阴和花丛中掩映着一些大文学家的雕像,巴金、茅盾、丁玲、冰心……他们有的器宇轩昂,有的神采飞扬,有的在倾心交谈,有的在凝神沉思。他们的生命气息透过颜色沉郁的大理石,火焰一般在时空中传递。我驻足于巴金先生的雕像前,他似乎在用温和的语气跟我说:“我用作品表达我无穷无尽的感情。如果我的作品能够给读者带温暖,我就十分满意了。”我走到冰心雕像前停下脚步,看到她左手托腮,凝神远眺,一本打开的“书”放在膝上。不由得想起了她的书,她的文字,她的“爱的哲学”,随之,一股温暖明朗的情调蔓延开。
(7)冬天一日一日地深了,花园里的一切都沉浸在静寂的灰色里,只有柿子树还高举着一簇簇火焰般显眼的果子,微笑着,歌唱着……
【1】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深味:深沉的滋味 B. 殷实:充实
C. 器宇轩昂:气质、风度出众 D. 凝神远眺:聚精会神地向远方眺望
【2】下列对鲁迅及其作品《呐喊》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朝花夕拾》是他的散文集。
B. 《呐喊》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集,一共收录了14篇小说,小说集对旧时中国的部分陈腐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C. 鲁迅作品的取材多来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他在《呐喊》中塑造了狂人、阿Q、闰土、孔乙己等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D. 《呐喊》中的《药》是以1911年辛亥革命英雄黄花岗起义为背景而写成的。小说发人深省地剖析了这一革命不成功的历史原因。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文章情感饱满丰富,既有对柿子树的景仰赞美之情,又有对银杏树的不满之意。
B. 作者描写了北京秋日蓝天白云的美景,衬托出缀满果子的柿子树的独特之美。
C. 第④段结尾处的三个问句,层层递进,形成磅礴之势,表达了“我”的深刻思考。
D. 文章结尾再次描写柿子树的形象,呼应前文,含蓄地表现了文章的主旨,意蕴深长。
E. 文章写柿子树果实灿烂明丽的色泽,高挂枝头的姿态,传达了昂扬向上的人生态度。
【4】第三段作者为什么写银杏树?请简要分析。
【5】文章写文学大师的雕像,有什么作用?
【6】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我”从鲁院里的柿子树身上获得了哪些启迪。
7、(1)________,士皆垂泪涕泣。(《荆轲刺秦王》)
(2)还顾望旧乡,________。(《涉江采芙蓉》)
(3)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________。(《短歌行》)
(4)_____,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5)陶渊明《归园田居》中“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作者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 活。
(6)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________ ,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8、补写出下面句子的空白处。
(1)__________,非利足也,__________;__________,非能水也,而绝江河。__________,善假于物也。
(2)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__________,__________。”
(3) 元嘉草草,__________,__________。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4)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__________,山深闻鹧鸪。
(5)__________,江船火独明。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六国论》中,作者开门见山,提出全文中心论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六国论》中,作者之所以认为“不赂者以赂者丧”,是因为“_______,_______”。
(3)《六国论》中,描写六国诸侯的祖辈、父辈创业艰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4)《六国论》中,明确体现文章借古讽今和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历史教训这一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开篇描述秋风破屋的情景,屋顶的茅草被卷飞过江后洒江郊,挂在高处很难弄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使诗人非常焦急痛心。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神话、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秋兴八首》中借秋天长江与塞上风景为喻,写时局动荡不安,国家命运暗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登高》中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琵琶行》中“月”这一意象贯穿始终,对烘托气氛、推动情节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请写出诗中写到“月”的3个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荀子·劝学》中指出人要积累善行养成好的品德,就会达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境界。
(7)《过秦论》中秦始皇为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所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雨霖铃》中一个全用名词排列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景交融,抒发出浓浓的愁绪。
(9)《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司马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语言描写,展现出蔺相如以国家之事为先,将私人恩怨置后的高尚情操。
(10)《望海潮》之中写出杭州重山叠湖,夏秋西湖之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煜的《虞美人》中,除春花秋月之外,“___”也是勾起词人故国之思的景象;而“___”则是对词人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
(2)《阿房宫赋》用“__,__”两个对偶句写出秦人对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不知珍惜,生活极度奢侈。
(3)王维《使至塞上》中“___,___”两句采用比喻的手法,暗写诗人出塞时惆怅、抑郁的心情。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如果“________”,那么小草可以做它的小船,而放置杯子就会贴在地上。这是因为“___________”。
(2)《荀子·劝学》中,荀子以设喻引出“ _________,_______”的论断,进而推出人只有博学自省,才能智慧明理,行为无过的观点。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各题。
新春
陆游
老境三年病,新元十日阴。
疏篱枯蔓缀,坏壁绿苔侵。
忧国孤臣泪,平胡壮士心。
吾非儿女辈,肯赋白头吟①?
(注)①白头吟,汉乐府调名,据说是一位女子因丈夫变心而作,后世多用于表达女子被弃。
【1】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句,交代了本诗的写作背景:人已迟暮,且身患疾病;新春十日,阴雨连绵。
B.三句紧承上文“老境”,写枯蔓缀满疏篱;四句承接连日阴雨,写青苔长满破壁。
C.五六句,写诗人因忧虑国事而流下热泪,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的壮志雄心依然炽烈。
D.七八句,写诗人不愿像小儿女般通过写《白头吟》这类诗表达对年华逝去的伤感。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本诗情景交融,用“疏篱枯蔓”“坏壁绿苔”衬托诗人因贫困而颓丧的心情。
B.主人公虽然年老患病仍不改壮志,一个心忧天下的爱国志士形象跃然纸上。
C.写景语言华丽清新,用词不落俗套;抒情语言悲壮慷慨,更易引发读者共鸣。
D.尾联引用了“白头吟”的典故,运用了反问的句式,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
14、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各题
甲:
人之口腹,何常之有?富贵之时,穷极滋味,暴殄过当;一过祸败,求藜藿充饥而不可得。石虎食蒸饼,必以乾枣、胡桃瓤为心,使坼裂方食;及为冉闵所篡,幽废,思其不裂者而无从致之。唐东洛贵家子弟,饮食必用炼炭所炊,不尔便嫌烟气;及其乱离饥饿,市脱粟饭食之,不啻八珍。此岂口腹贵于前而贱于后□?彼其当时所为拣择精好,动以为粗恶而不能下咽者,皆其骄奢淫佚之性使然,非天生而然也。
吾见南方膏粱子弟,一离襁褓,必择甘毳温柔,调以酥酪,恐伤其胃,而疾病亦自不少。北方婴儿,卧土炕,啖麦饭,十余岁不知酒肉,而强壮自如。又下一等,若乞丐之子,生即受冻忍饿,日一文钱,便果其腹。
人生何常?幸而处富贵,有赢余,时时思及冻馁,无令过分,物无精粗美恶,随遇而安,无有选择于胸中,此亦动心忍性之一端也。子瞻兄弟南迁,相遇梧、藤①间,市饼,粗不可食,黄门置筋而叹,子瞻已尽之矣。二苏之学力、识见,优劣皆于是卜之。吾生平未尝以饮食呵责人,其有不堪,更强为进。至于宦中,尤持此戒。每每以语妻孥,然未必知此旨也。
——[明]谢肇淛《五杂俎》(节选)
[注] 梧、藤:梧州和藤州。
乙:
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所失,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
【1】乙文选自高中教材篇目 《_________》,作者_________。
【2】可填入甲文第一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
A. 者 B. 哉 C. 尔 D. 耶
【3】简析甲文第一段划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4】对“此亦动心忍性之一端也”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也是磨练意志培养性情的方法之一。
B. 这也是一种引起内心波动变化的方法。
C. 这也是控制内心压抑欲望的方法之一。
D. 这也是一种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的方法。
【5】简析甲乙两文表达的思想主旨有何异同。
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异: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微博上一位名为“花总丢了金箍棒”的网友曝光了一段直指多家高档酒店卫生乱象的视频,一时引起了轩然大波。视频中可以明显地看到各家酒店保洁员将浴巾、方巾作为抹布混擦洗手台、水杯甚至坐便器的现象。原以为事情得到妥善处理后,这件事也就盖棺定论了。然而,在“花总”发布视频后的第二天,“花总”的真实护照信息被曝光且被拉进酒店入住黑名单,花总随后更新微博称:能不能想想怎么解决问题,而不是解决我!
对于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理解?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