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贵州遵义2025届高一历史上册一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毛泽东在某次会议的开幕词中说:“这次大会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所制定的宪法将大大地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将要以更大地规模去推进社会主义事业。”这次会议(     

    A.宣告社会主义制度在新中国基本建立

    B.说明新中国已经成为了新民主主义国家

    C.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体系初步构成

    D.标志着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向城市转移

  • 2、某学者认为,太平天国运动让清政府明白了自己的统治实在是摇摇欲坠,在围剿太平军的过程中,清政府给了地方督抚极大的权力,军政大权不断下移,如曾国藩创建湘军,李鸿章创建淮军。这表明,太平天国运动(     

    A.造成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

    B.影响了晚清政治权力结构的变动

    C.使汉族官僚成为统治的核心

    D.彻底瓦解了清朝政府统治的根基

  • 3、阮元(1764—1849)在中国首部自然科学家传记《畴人传》中提道:“欧罗巴人自明末入中国,嗣后源源而来,相继不绝,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等,于推步一事,颇能深究,亦当为之作传。”这主要反映了(     

    A.中外交流助推科技发展

    B.史学创作体例实现不断更新

    C.西学东渐冲击传统观念

    D.科技发展局面得到根本突破

  • 4、下图是《解放画报》第15期(1921年)的宣传漫画,描绘一女子被锁链捆绑在“经济”的石柱上,她的一旁放有标注“实学”和“职业”的斧头。其题字为:“打器在她旁边,一味的不用,难道不要解脱这束缚么?”这幅作品旨在(     

    A.控诉封建礼教束缚压制人性

    B.强调男女地位和权利的平等

    C.倡导女性经济独立走向社会

    D.宣扬反抗北洋军阀黑暗统治

  • 5、19世纪初,每两白银可兑换铜钱100文;到20年代,每两银子可换铜钱1200文;到道光十九年(1839年),1600文铜钱才能兑换一两白银。对上述变化情况解读正确的是(     

    A.白银已取代铜钱的流通功能

    B.该变化说明商品经济的发展

    C.此趋势将大大加重百姓负担

    D.五口通商加剧银贵钱贱现象

  • 6、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财政经济逐渐陷入崩溃的境地。国民政府无限制地发行纸币,1948年前八个月纸币的发行量已经是1937年全年发行量的47万倍。随之而来的是恶性通货膨胀,物价飞涨。据此分析,造成这种状况的直接原因是(     

    A.内战的庞大开支

    B.美货已经大量涌入

    C.官僚资本的形成

    D.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 7、抗战胜利后,中国民盟在《在抗战胜利声中的紧急呼吁》中号召:“我们坚决地要求民主”;在《中国民主同盟纲领》中主张:“民主国家以人民为主人”;中国民进在《中国民主促进会对于时局的宣言》中强调:“只有人民有力量,国家才有力量”等,这些言论(       

    A.推动抗战走向胜利

    B.反映当时人民心声

    C.助推国共北平谈判

    D.得到国民党的支持

  • 8、某同学搜集到下图所示的几幅图片,据此可知他研究的历史主题是(     

    上海耶松船厂

    天津机器制造局

    上海发昌机器厂

    湖北汉阳铁厂

    A.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历程

    B.中国经济在近代的新变化

    C.江南地区近代工业的出现

    D.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

  • 9、某学者研究指出:“东南互保”后,“好景不长”,南方湘系集团强大的格局被清廷的集权政策和袁世凯的“北洋下南洋”破解。湘系集团在东南地区的军事、政治势力被严重削弱,盛宣怀的许多经济势力也为清廷和北洋势力所控制。这说明,此时(     

    A.外重内轻权力格局已彻底改变

    B.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统治工具

    C.中央未完全失去对东南地区的控制

    D.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已经被严重动摇

  • 10、《全球通史》中记载:“周以后的秦朝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朝的制度……所有这些使中国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秦朝在地方上取代了周制的“帝国结构”是(     

    A.分封制

    B.内外服制度

    C.郡县制

    D.行省制

  • 11、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均将实现统一大业作为立国目标。南北朝时期,北朝认为它就是中国,南朝是从自己分裂出去的一部分。南朝也认为自己是中国,北朝应属它所有。这反映出魏晋南北朝时期(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B.统一是其时代基本特征

    C.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地区

    D.大一统观念仍深入人心

  • 12、唐初沿袭隋三省六部制,中书舍人草拟诏令,皇帝画敕以示同意,门下长官负责审查。门下时常封驳中书诏令要求重拟,耗时颇多。玄宗年间,置政事堂,以此作为中书门下合议之处。据此可知,政事堂的设立(     

    A.有利于分化事权加强皇权

    B.改变了中枢机构决策方式

    C.提高了中央政府行政效率

    D.保证了皇帝诏令顺利执行

  • 13、1913年5月,在袁世凯的授意下,共和党、统一党、民主党合并为进步党,以“出而组阁,抵制国民党”。二次革命后,袁世凯为当选正式大总统,又收买近百名国会议员,成立公民党,为大选拉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政党政治具有一定影响力

    B.政党完全沦为专制统治工具

    C.北洋军阀内派系纷争加剧

    D.资产阶级政党的局限性初显

  • 14、《旧唐书》载,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鞫(审问)其事。 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这从侧面反映了(     

    A.皇权干预导致制度名存实亡

    B.制度设计具有纠错补过作用

    C.君主专制演进呈现强化趋势

    D.事权分化影响行政效率提升

  • 15、明朝建国之初,朱元璋便在东南近海地带修建诸如营堡、墩台等各种军事设施,从北至南,绵延分布。嘉靖时期,戚继光率领军民“沿海筑墙,间设烟台,自淮东至于广西,无不如是”。这反映出明朝(     

    A.中央集权的加强

    B.以邻为壑的心态

    C.长城体系的延伸

    D.海防意识的增强

  • 16、中国古代有些统治者为加强统治,解决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的问题,曾经采用过类似“一国两制”的办法进行治理。下列制度中具有明显“一国两制”特征的是(       

    A.秦朝推行郡县制

    B.契丹南北面官制

    C.金朝猛安谋克制

    D.元朝实行行省制

  • 17、近40年来,有研究者从社会经济视角,关注太平天国运动对当时中国社会经济最为发达的江南地区造成的破坏;有学者从情感史角度认为,这场运动使江南尽成废墟,给民众留下难以释怀的伤痛;也有人全盘否定太平天国运动,称之为中华民族的历史性大灾难。这启示我们(     

    A.拓展研究视角有助于客观认识历史

    B.研究视角越新颖越能接近历史真相

    C.研究视角的选取能够决定历史结论

    D.近期研究视角比传统视角更加可信

  • 18、据北洋政府的统计,1912年全国产业工人约 66 万人,至 1919年已增至 200 万人,于是在1919年“六三”斗争中他们便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成长为革命的领导阶级。据此可知,“六三”斗争(     

    A.大力传播了资产阶级文化

    B.完成了民族民主革命任务

    C.开始具备新民主主义特征

    D.使大众文化素养普遍提升

  • 19、中国古代赋税制度不断变化,唐朝_________的实行,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横线处应填

    A.井田制

    B.均田制

    C.两税法

    D.募兵制

  • 20、下表是1978—1982年农村居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1978年

    1980年

    1982年

    年人均纯收入(元)

    133.6

    191.3

    270.1

    A.经济特区广泛建立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C.沿海港口城市开放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 21、下表是 1913-1919年中国进口和出口贸易量指数与贸易额指数变化(1913年=100)情况。下列对该变化解读正确的是(     

    A.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B.民族资本主义得到长期稳健发展

    C.中国经济已摆脱对列强的依赖

    D.西方列强基本放弃对华商品倾销

  • 22、三国时期学者孟康解释“中朝”说,“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电、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汉朝实行中外朝制度(     

    A.旨在终结丞相制度

    B.有利于加强皇权

    C.加速了西汉的灭亡

    D.加强对地方控制

  • 23、1928年《大公报》上刊载的征婚广告中,男性对女性提出要“精通英文,具有姿色,富有革命思想”等要求,女性则表明自己“因反封建式婚姻与家庭脱离关系,要求男性经济独立,若经济充裕为侧室亦可”。这反映出(     

    A.西式婚礼渐为大众接受

    B.思想解放的渐进性与艰巨性

    C.婚姻自由成为社会共识

    D.传统婚姻观念已被彻底摒弃

  • 24、孙中山在《中国问题的真解决》(1904年8月31日)中指出,“满清王朝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显而易见,要想解决这个紧急的问题,清除妨害世界和平的根源,必须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来代替旧政府。”由此可知孙中山此时(       

    A.已经形成三民主义思想

    B.已在规划具体革命目标

    C.已在领导辛亥革命

    D.已经高举新文化运动旗帜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_______路线、_______路线和_______路线,恢复了党的_______的优良传统,审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 26、1917年黎元洪和段祺瑞造成所谓的“________随后张勋复辟

  • 27、《南京条约》签订后,________皇帝仍不知道英国位于何方,充分反映了清朝统治阶级高层的封闭、愚昧与腐朽

  • 28、元朝的统一:________年,元军占领南宋都城临安。1279年,元军击败南宋余部,完成统一

  • 29、巩固扩大抗日民族根据地的措施:以________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开展________,精兵简政,以________为原则,实行________制度

  • 30、皖南事变:

    (1)此时国民党_______抗战,_______倾向日益增长。

    (2)_______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突袭围剿新四军,制造了震惊中外的“_______”,引发了中共和民主人士宋庆龄、何香凝、刘亚子等的抗议。

    (3)共产党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一面从政治上坚决打退国民党的_______高潮,一面坚持艰苦的敌后抗日_______战争,不断巩固和扩大_______根据地。

  • 31、9月,_______自任总司令,调集100万军队“围剿”各革命根据地。由于_______的指导脱离中国革命实际,中共中央犯了“_______”倾错误,导致第_______次反“围剿”失利。

  • 32、16世纪中期,________人以晾晒货物为由,贿赂香山县地方官获得了在________的租住权。

  • 33、各解放区贯彻全国土地会议的精神,掀起土地改革群众运动,使亿万农民在_______上、_______上获得了解放。

  • 3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具有________的作用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什么叫百家争鸣?

  • 36、中国近代史上,日本先后发动了两次大规模侵华战争,即19世纪90年代的甲午战争和20世纪30年代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两次侵略战争中均发生了日军屠城暴行,请分别列举典型事件。

    (2)两次侵华战争不同的结局对中国台湾省的命运、民族意识和中国革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我们今天学习和了解这段历史,有何现实意义?

  • 37、七七事变是怎样发生的?

  • 38、辛亥革命深刻改变了中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年表1911

    1月中国首部专门刑法典颁布。

    2月台湾发起首次断发大会。

    3月上海商界成立武装商团。

    4月广州起义七十二烈士葬身黄花岗。

    5月清廷成立皇族内阁。

    6月四川成立保路同志会。

    7月宋教仁在上海成立同盟会中国总会。

    8月湖广当局下令查封酿成《大江报》文字狱案。

    10月武昌新军引发第一枪辛亥革命爆发。

    11月清廷宣布解散皇族内阁任命袁世凯为总理内阁大臣。

    12月孙中山归国经十七省代表选举为临时大总统。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材料二

    1942毛泽东在关于《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研究党史只从1921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一些学者据此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一个内在生长点。

    材料三

    1956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诞辰90周年时说: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辛亥革命爆发的社会政治背景。

    2你怎样理解辛亥革命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一个内在生长点

    3孙中山先生民主革命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 39、我国的封建土地所有制是怎样形成的?它有何特点?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月考试卷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