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宋前期黄老政治思想颇为流行。宋太宗时期任命有“为人糊涂”评价的吕端为相,在制辞中,太宗明确勉励其“思尧舜以致君,无使其不及,体黄老而行化,用致乎无为”。这表明北宋前期( )
A.道教思想影响政治
B.君主专制明显加强
C.因循保守渐成风气
D.政治制度过于僵化
2、公元前124年,汉武帝在长安设太学,设五经博士专门讲授《诗》《书》《礼》《易》《春秋》。这反映了
A.汉代选官制度确立
B.五经成为教科书
C.百家争鸣局面结束
D.儒学教育官方化
3、如表为不同时期纪念五四话语的表述,这说明当时( )
时间 | 表述(节选) |
1922年5月4日 | 《五四运动与青年们底思想》:“学生运动,……人们仍旧得不到真的‘改造’、‘解放’,因而要勉励青年要以‘马克思底社会主义’来‘解除烦闷’”。 |
1925年5月4日 | 《工人之路特号》:“(五四)……都是中国人民,感觉民族革命之需要,开始轰轰烈烈作反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军阀的运动”。 |
1927年5月4日 | 《武汉各界五四纪念大会》:“继续‘五四’伟大精神,一致团结,并联合全世界无产阶级及弱小民族,与国际帝国主义,奉系军阀,新军阀蒋介石及一切反革命势力,作最后之决战”。 |
A.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B.民主革命思想不断成熟
C.民众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D.社会开明开放氛围浓厚
4、下表为1850~1904年中国译著概况简表,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
时期 | 译著类别 | |||||
应用科学 | 自然科学 | 历史地理 | 社会科学 | 哲学艺术 | 其他 | |
1850~1899年 | 40% | 30% | 10% | 8% | 3.5% | 8.5% |
1902~1904年 | 10.5% | 21% | 24% | 25.5% | 11.3% | 7.7% |
A.国人普遍树立起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
B.科举制的废除推动了近代教育的发展
C.民族危机加深推动对西学认识的深入
D.儒学教育再次得到当时政府大力支持
5、清朝道光以前,总督用汉人的很少,兵权全在满族手里;而到了1864年,10名总督中汉人占9名,15名巡抚则全部由汉人担任。引起这样变化的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左宗棠收复新疆
C.义和团运动
D.保路运动
6、康乾盛世时期,清朝版图在前代王朝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开拓和巩固。下列属于清初加强对新疆地区管理的措施是( )
A.建立密折制度
B.设立伊犁将军
C.派遣驻藏大臣
D.实行土司制度
7、据记载,明初内臣不许读书识字。宣宗以后,渐通文墨,凡每日奏章文书,除皇帝亲批数本外,皆由司礼监掌印、秉笔、随堂太监分批。这一变化导致( )
A.宦官与皇帝共同决策
B.宦官官秩地位提高
C.内阁地位被宦官取代
D.专制皇权日趋强化
8、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道:“湖南民智骤开,士气大昌⋯⋯人人皆能言政治之公理,以爱国相砥砺,以救亡为己任。其英俊沉毅之才,遍地皆是。自此以往,虽守旧者日事遏抑,然而‘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湖南之士之志不可夺矣!”这体现了,湖南有志之士( )
A.引领了维新变法潮流
B.掀起了反帝爱国运动
C.具有浓厚的家国情怀
D.受到顽固势力的迫害
9、“1926年9月,被人嗤之以鼻的国民党人攻下了长沙、岳州、武昌和汉口。1927年春,他们拿下了南京和上海。”这则新闻报道反映了( )
A.日本侵华受到有效遏制
B.护国运动促使袁世凯倒台
C.护法运动取得最终胜利
D.国民大革命取得重大成果
10、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进的正确顺序是
A.察举制——科举制——世官制
B.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
C.科举制——世官制——察举制
D.世官制——科举制——察举制
11、如表所示为西汉中期至东汉末期刺史(州牧)的罢置情况。表中现象反映的历史趋势是( )
时期 | 罢置情况 | 改制内容 |
西汉哀帝建平二年(前5年) | 罢州牧置刺史 | 刺史官秩提升、固定治所、监察范围扩大 |
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八年(42年) | 罢州牧置刺史 | 刺史掌握临时军事权力,获得一定地方行政权 |
东汉灵帝中平五年(188年) | 改刺史为州牧 | 州牧完全掌握军政大权 |
A.监察制度的强化
B.刺史职能的固化
C.中央集权的衰落
D.州牧地位的降低
12、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体现了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 )
A.遣唐使来华
B.文成公主入藏
C.玄奘西行天竺
D.鉴真东渡日本
13、作为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辽、西夏和金巩固政权的措施中有很多的共同点,主要是( )
A.实行南、北面官制
B.实行猛安谋克制度
C.学习中原王朝制度
D.向宋王朝称臣纳贡
14、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从此,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这里的“新”主要是指( )
A.新的革命任务
B.新的革命前途
C.新的革命对象
D.新的群众基础
15、据《汉书·景帝纪》记载:“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这种“黎民醇厚”的局面出现在( )
A.2世纪
B.3世纪
C.公元前3世纪
D.公元前2世纪
16、有学者把中国古代国家的起源与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并将第一个阶段形容为“满天星斗”,第二个阶段为“月明星稀”,第三个阶段为“皓月凌空”。与“月明星稀”的形容相类似的是( )
A.原始群落的分布形态
B.部族林立的邦国形态
C.早期国家的基本形态
D.大一统国家典型形态
17、有学者认为,7世纪以来,中国政制的演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士人不断地进入政府,二是文化深深地融入政治。两者共存于国家权力之中,使国家权力逐渐成为一种与文化合一的权力。这一演进主要是基于( )
A.君士共治天下局面的形成
B.科举制度的创立和不断发展
C.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D.重文轻武治国思想得以落实
18、明代文学作品当中出现了大量关于市井生活、市井人物的刻画描述,比如《三言二拍》《金瓶梅》《醒世姻缘传》等等,都是其中的代表作品,文人的笔墨开始关注到丰富多彩的市井生活。这反映了明代( )
A.文学繁荣发展
B.程朱理学没落
C.重利轻义思想
D.市民阶层壮大
19、 1982年12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了新宪法,第31条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这一规定说明
A.使“一国两制”的实践有了宪法保证
B.各地方可以根据实际自行决定实行何种制度
C.特别行政区不必遵循国家宪法,可以单独制定法律
D.特别行政区能够行使独立主权
20、1913年5月,在袁世凯的授意下,共和党、统一党、民主党合并为进步党,以“出而组阁,抵制国民党”。二次革命后,袁世凯为当选正式大总统,又收买近百名国会议员,成立公民党,为大选拉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A.政党政治具有一定影响力
B.政党完全沦为专制统治工具
C.北洋军阀内派系纷争加剧
D.资产阶级政党的局限性初显
21、据学者研究,甲午战后,各省读书人自行联名上书有31件,共1555人次签名,另有135人次参加了京官们领衔的7件上书,其中包括康有为、梁启超领衔的广东80举人的上书。由此可知( )
A.普通民众思想与政府理念渐趋一致
B.康、梁的活动是上书链条中的一环
C.维新变法拥有广泛坚实的社会基础
D.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不断发展壮大
22、下图为谭延闿对起义新军攻入长沙场景的描述。这可从侧面印证( )
息一仆至,称报告大人,新军攻城!巡抚余诚格云: “没有的事,再打听罢!”我们刚欲下楼梯,又一仆至,云“报告大人,新军进了城!”余抚又云: “没有的事再打听罢。"新军到抚署时,抚署卫队立刻投诚。余诚格见势不妙,从抚署后墙挖了一个洞逃走。 |
A.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B.革命爆发具有必然性
C.新军势力迅速崛起
D.辛亥革命达到了高潮
23、德国学者卡尔·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第一次把公元前500年前后,人类文化突破的时代称之为轴心时代。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老子、孔子等。下列主张属于孔子的是( )
A.“道法自然”
B.“相生相胜”
C.“为政以德”
D.“明法审令”
24、谁废除了丞相制度?( )
A.朱元璋
B.朱棣
C.玄烨
D.李世民
25、行省制________明朝
废除丞相________清朝
设立军机处________元朝
三省六部制________汉朝
推恩令________隋唐
26、经济危机
(1)表现
①全面内战爆发后,国统区财政经济逐渐陷入崩溃的境地。国民政府无限制地发行纸币,导致恶性的________,物价飞涨
②国民党的反动政策和官僚资本的巧取豪夺,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下降,民不聊生。
(2)后果:国民党在人民中的信誉一落千丈。
27、1860年10月,________联军抢劫、焚毁________后,进入________城,迫使清政府签订《________》
28、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春,中共在河北平山西柏坡召开___毛泽东在会上提出了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基本方针,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由___,提出了革命胜利后党在各方面的基本政策。提出两个务必的要求
29、元朝中央管理西藏、四川、青海部分地区及全国宗教事务的机构是__________。
30、这一时期,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形成了_______制度。这种迅速、机密的联系方式,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_______,强化了对_______机构的控制。
31、________签订后,台湾军民为维护祖国领土完整,开展了反割台斗争。
32、失败原因:
(1)农民阶级的历史局限性。
(2)缺乏________思想理论的指导。
(3)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
(4)未能冲破封建社会的制度和思想
33、这些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都具有开创性、奠基性的意义,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________基础、宝贵________和________准备。
34、(1)隋唐时三省六部制的三省指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资本主义国家代议制的两种基本类型是________和________。
35、宋明理学的内容,影响
36、辛亥革命深刻改变了中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年表1911年
1月中国首部专门刑法典颁布。
2月台湾发起首次断发大会。
3月上海商界成立武装商团。
4月广州起义,七十二烈士葬身黄花岗。
5月清廷成立皇族内阁。
6月四川成立保路同志会。
7月宋教仁在上海成立同盟会中国总会。
8月湖广当局下令查封,酿成《大江报》文字狱案。
10月武昌新军引发第一枪,辛亥革命爆发。
11月清廷宣布解散皇族内阁,任命袁世凯为总理内阁大臣。
12月孙中山归国,经十七省代表选举为临时大总统。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材料二
1942年,毛泽东在关于《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研究党史,只从1921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一些学者据此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一个内在生长点。
材料三
1956年,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诞辰90周年时说:“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辛亥革命爆发的社会政治背景。
(2)你怎样理解“辛亥革命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一个内在生长点”?
(3)孙中山先生民主革命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37、封建社会推行的经济政策对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依据史实说明“重农抑商”、“海禁政策”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38、列举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如何形成的
39、资产阶级革命有哪些有利的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