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贵州遵义2025届高一历史上册三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列国“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国异政教,各自制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兵革不休,诈伪并起”。由此可见,当时(     

    A.礼乐制度彻底消亡

    B.华夏认同观念得到加强

    C.分封制度遭到破坏

    D.中央集权体制受到挑战

  • 2、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我国新石器时代的考古有一系列重大发现,如甘肃秦安大地湾仰韶文化晚期的“大房子”、辽西红山文化的“祭坛、神庙、积石冢”、浙江余杭良渚文化的黑陶和磨光玉器等。这些发现说明(     

    A.早期人类已有强烈的宗法观念

    B.文明起源地分布较为广泛

    C.新石器时代区域文明同步发展

    D.史前文明具有多元性特征

  • 3、魏晋至隋唐时期,修造的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等,都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这些石窟的修造(     

    A.体现儒、道、佛的融合

    B.由唐朝各民族的君、王所营建

    C.得益于佛教的广泛传播

    D.证明唐朝世界佛教中心的地位

  • 4、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多民族共存、共同发展的国家,各民族互相依存,互相学习,共同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下列措施相对应的少数民族是(       

    ①职官设置分为南、北面官

    ②制度基本模仿北宋,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

    ③基本沿袭唐宋制度,同时保持本民族管理系统——“猛安谋克”

    ④朝中统一穿汉服、说汉语、改汉姓、鼓励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

    A.党项族   契丹族   女真族   鲜卑族

    B.契丹族   党项族   鲜卑族   女真族

    C.鲜卑族   女真族   党项族   契丹族

    D.契丹族   党项族   女真族   鲜卑族

  • 5、有学者认为,东吴时南方地区已出现“再熟之稻”,东晋后又出现“三熟之稻”……双季稻与三季稻的出现,主要是利用南方炎热的气温、充沛的日照和雨水,同时也需要栽培技术与之配套。由此可见,该学者强调当时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     

    A.自然条件优越

    B.优良品种引进

    C.北方人民南迁

    D.社会相对稳定

  • 6、下图是漫画家马星驰在19世纪末绘制的漫画《东三省之近视》。漫画所示事件的直接原因是(     

    A.列强划分势力范围

    B.《马关条约》的签订

    C.日本制造旅顺惨案

    D.九一八事变的发生

  • 7、2002 年中共十六大确立的党的指导思想是(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 8、1954年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一规定体现了(       

    A.新型的政党合作

    B.自由平等原则

    C.各民族一律平等

    D.人民民主原则

  • 9、1911年,清政府先后公布两份宪法性质的法令。对法令内容变化的合理解释是(       

    1908年8月《钦定宪法大纲》

    1911年11月《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

    凡立法、行政、司法皆归(皇帝)总揽: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令批准都不得见诸施行;凡一切军事皆非议院所得干涉;宣战、媾和、缔约“由君上亲裁”……

    皇帝之权以宪法所规定者为限:皇帝继承之顺序,于宪法规定之;皇帝对内使用军队“须依国会议决之特别条件”;国际条约非经国会之议决不得缔结……

    A.政治改革的重大突破

    B.开启中国民主共和历程

    C.应对时局的被动之举

    D.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 10、《左传·桓公二年》记载:“天子建国, 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与此记载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

    B.内外服制度

    C.井田制

    D.宗法制

  • 11、1927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颁布《国定进口关税暂行条例》,宣布关税自主;同年5月,设立财政部,明确规定了包括关税在内的一切税务要归该部管辖。这些措施(     

    A.有利于维护国家经济主权

    B.表明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密切

    C.扫除了民营经济发展障碍

    D.使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大为改善

  • 12、魏晋时期,佛教徒充分肯定儒家的纲常伦理,以佛教的内容比附儒家的名词概念,如把佛教的“五戒”与儒家的“五常”相配。这一做法(     

    A.推动佛学取得文化主导地位

    B.促成三教合一局面最终形成

    C.有助于减少佛学传播的阻力

    D.反映儒佛思想内涵本质相同

  • 13、春秋时期,晋国的魏绛认为“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敢以此规”;孔子提出:“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这反映出当时的知识阶层(     

    A.推崇德政的时政方针

    B.消极看待社会发展前景

    C.充满强烈的忧患意识

    D.革故鼎新成为普遍认同

  • 14、郑州大河村遗址是仰韶文化中晚期遗址,从出土的陶器看,不但有典型的仰韶文化特色,而且还有东部的大汶口文化及南方的屈家岭文化的元素。这表明当时(       

    A.大河村处于旧石器时代

    B.区域文化存在着交流交融

    C.手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

    D.社会活动呈现较强组织力

  • 15、有学者指出:“如果没有遵义会议开始的这个根本变化和它产生的深远影响,很难想象中国共产党能领导全国人民在此后的几十年岁月里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这里的“根本变化”是(     

    A.中央领导机构的改组

    B.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纠正

    C.正确思想路线的确立

    D.红军战略大转移的实现

  • 16、据统计,1944年国统区有高达86%的投资进入了商业和投机中,四大家族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从四大银行攫取绝大部分贷款去投机,而民国政府提供给工厂主们的贷款却远低于1939年的贷款。这在当时势必造成(     

    A.国民政府严格管制经济

    B.国统区经济濒临崩溃

    C.民族工业发展日益艰难

    D.国统区通胀现象严重

  • 17、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很快从“公审蒋介石”转向“联蒋抗日”。在统一战线问题上,号召“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中国共产党的转变(     

    A.适应了民族抗战的需要

    B.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C.消除了与国民党的矛盾

    D.正式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18、“鼎”是西周的青铜礼器。西周前期存在两套用鼎制度:周王室规定的天子九鼎,卿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的制度;另一套是五等爵制度,即公、侯用七鼎,伯五鼎,子男三鼎或一鼎。这反映出当时(     

    A.君主专制的加强

    B.冶炼技术的进步

    C.宗法观念的淡化

    D.等级制度的严格

  • 19、到1951年初,中央政府成立了盐业、粮食、煤业、石油、矿产、进出口等一系列专业公司,掌控了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及进出口贸易。这些举措(     

    A.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B.解决了群众生活物资短缺的问题

    C.实现了国家财政经济的统一

    D.利于稳定新中国初期的社会局面

  • 20、下表所示为新中国成立至21世纪初中国在相关领域签署加入的国际多边条约数量(单位:个)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反映出新时期的中国(       

    时期

    经济贸易

    政治军事

    环境

    科教文卫

    交通运输

    1949年10月—1978年12月

    2

    9

    0

    2

    10

    20世纪70年代—21世纪初

    23

    16

    15

    13

    19

    A.积极引领全球化的发展

    B.不断发展与世界大国的关系

    C.深入参与全球多边治理

    D.强化了同同盟国之间的关系

  • 21、15世纪前期,郑和先后七次率领船队出海,访问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史称“郑和下西洋”。这里的“西洋”是指(     

    A.大西洋

    B.太平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 22、商鞅变法中为加强对基层群众的统治与管理而实施的措施是(     

    A.奖励军功

    B.“废井田,开阡陌”

    C.编户齐民

    D.什伍连坐

  • 23、唐代中期,土地兼并日益严重,政府征收赋税困难,唐王朝推行两税法取代租庸调制。这种新的赋税制度(     

    A.以均田制的实施作为其前提条件

    B.完全废除以人丁为主的收税标准

    C.以财产作为征收赋税的主要依据

    D.使得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加强

  • 24、孙中山先生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即便是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也有体现时代发展潮流的活动。”“时代发展潮流”表现在(     

    A.确立了政治民主化方向

    B.真正实现耕者有其田

    C.提出发展资本主义方案

    D.废除了土地私有制度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新旧石器时代的主要区别________

  • 26、当你在浏览在法国卢浮宫时,讲解员会向你介绍下面的实物。这是公元前十八世纪用________文字写成法典柱。在1901年12月,由法国人和伊朗人组成的一支考古队,在伊朗西南部一个名叫苏撒的古城旧址上发现的。

     

  • 27、《南京条约》签订后,________皇帝仍不知道英国位于何方,充分反映了清朝统治阶级高层的封闭、愚昧与腐朽

  • 28、措施

    (1)为________元朝修筑了四通八达的________设立________

    (2)在地方管理上

    ①元朝实行________,它的创立是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________的重大变革

    ②吐蕃地区由直属中央政府的________进行管理,元朝设________、宣慰司等管理军政事等管理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

    ③在澎湖设置________以经略________

  • 29、________称帝失败,不久死去,北洋军阀中再也找不出一个能统御整个北洋派的人

  • 30、辽朝

    (1)建立:________年,________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后来版图扩大,改国号为________

    (2)辽与北宋关系:长期对峙,大部分时间里维持了和平局面,通使频繁,贸易活跃。

    (3)辽朝南、北面官设置:南面官负责________,北面官负责________

  • 31、在城市商品经济繁荣、社会娱乐活动丰富、文化知识进一步普及的背景下,明清的______________取得了重要成就。

    (一)小说

    (1)元末明初,______________在宋元话本基础上创作的《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我国最早的两部长篇_______小说,开创了_______的写作体裁。

    (2)明朝中期_______的《_______》和清朝_______的《______________》,分别是_______小说和_______小说的杰作。

    (3)清朝中期_______的长篇小说《_______》,以贵族家庭贾府的兴衰变迁为主线,生动地再现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多个侧面,是我国______________的高峰,也是享誉世界的名著。

    (二)戏曲

    (1)明清戏曲创作也趋向长篇化,情节更加曲折复杂,称为_______,代表作家有明朝_______、清朝_______等。

    (2)舞台演出方面,从江苏昆山一带发源的_______长期流行。

    (3)清朝_______年间,以_______为基础,融合徽、汉二调,吸取昆曲和其他地方戏的艺术成分,形成了_______,并且逐渐成为全国最流行的剧种。

  • 32、秦唐帝国中央集权制度

    (1)完成下列空格

    (2)从秦到唐的中央集权示意图之,反映了怎样的发展趋势?

    (3)君权和相权始终是中国历代王朝的一对主要面矛盾,其他朝代还有哪些削弱相权之措施?

  • 33、中共抗日通电:1937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要求筑成________为保卫国土流尽最后一滴血

  • 34、改革首先在_______取得突破。______________在全国各地逐步推广开来。到1983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近8%,农民收入明显增加。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二战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伴随各种政治力量的此消彼长、分化组合,世界形势呈现交替变动的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美苏两分天下,建构两极格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两极格局最终形成和彻底瓦解的标志各是什么?

    (2)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受到除我们中国以外哪些国际力量的挑战或限制?

    (3)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和世界形势各呈现什么特点?

    (4)概括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 36、概括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政治、经济、思想措施。

  • 37、清朝加强君主专制的具体措施有哪些?(从奏折制度、军机处和文字狱进行思考)

  • 38、16~18世纪,英国进行的海外殖民活动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史实,概括归纳并简要分析英国夺取世界殖民霸权的经过和条件。

     

  • 39、租调制产生的时间和内容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月考试卷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