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78年10月,国务院在四川选择了6家企业开始进行扩大自主权的试点改革。到1980年底,扩权试点企业增加到6600家,占全国预算内工业企业总数的16%、产值的60%、利润的70%。商业系统扩权试点企业,1980年为8900家,占商业系统独立核算单位的50%。通过改革( )
A.政府加强了对国民经济的调控
B.我国建立了多种所有制的企业
C.提高了企业积极性和经营活力
D.实现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2、下图表达的鲜明主题是( )
A.现代性国家的构建
B.宪政体制的实践
C.民主与专制的斗争
D.社会共识的崩解
3、1925年,马寅初在演讲中说道,“各省往来,几若异国,故(上海)规元不能通用于汉口,(汉门)洋例不能通用于上海”,“天津不用锭,北京不用宝”。该材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国民革命的必要性
B.发行法币的重要性
C.各省之间竞争激烈
D.中国被列强所瓜分
4、据西晋的史料记载,内迁的少数民族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如鲜卑族人说自己是黄帝之子的后裔,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这种现象说明( )
A.中原地区的人民大量迁徙到边疆
B.西晋的史料记载缺乏客观
C.内迁各少数民族封建化已经完成
D.民族交融得到进一步发展
5、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农军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成立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工农红军第四军)。12月,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红五军主力,突破敌人的重重围追阻截,来到井冈山同红四军会合。这些军事行动( )
A.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
B.揭开红军战略大转移的序幕
C.确立起建党建军原则
D.推动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践
6、郑州大河村遗址是仰韶文化中晚期遗址,从出土的陶器看,不但有典型的仰韶文化特色,而且还有东部的大汶口文化及南方的屈家岭文化的元素。这表明当时( )
A.大河村处于旧石器时代
B.区域文化存在着交流交融
C.手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
D.社会活动呈现较强组织力
7、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大会诸侯于葵丘地区(今天河南兰考地区),并立盟约规定:诸侯要和好,不要乱筑堤坝壅塞水流,不要阻碍粮食流通,不要废黜太子,不要以妾为妻,不要让妇人参与政事,不要擅杀大臣等。这一事件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
A.万邦并立、王位禅让
B.天下归嫡、贵贱有序
C.诸侯争霸、礼崩乐坏
D.国家一统、中央集权
8、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后,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夹缝中艰难发展。但是特殊的内外环境变化也曾使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过短暂的快速发展机会。下表是一战前后在中因农商部注册的工业公司年别表。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导致下列数据变化的外部原因是( )
时间 | 注册工业公司数 | 资本总额 |
1914年8月前 | 146个 | 41148205元 |
1914年8月至1920年 | 272个 | 117434500元 |
A.洋务企业的刺激
B.西方列强忙于欧战
C.戊戌变法的推动
D.实业救国思潮影响
9、1980年5月,邓小平指出:“各国的事情,一定要尊重各国的党、各国的人民,由他们自己去寻找道路,去探索,去解决问题,不能由别的党充当老子党,去发号施令。我们反对人家对我们发号施令,我们也决不能对人家发号施令。这应该成为一条重要的原则。”其意在( )
A.反对苏联对中国内政的干涉
B.向世界各国阐明中国具有特殊国情
C.赢得西方对中国改革的支持
D.强调应根据国情探索中国建设之路
10、某同学制作了一张学习卡片,如图所示,可知他研究的主题是( )
皇帝制度、三公九卿 统一车轨、统一文字 颁布法律、编制户籍 迁徙豪强、整顿风俗 |
A.秦朝的暴政与秦末农民起义及速亡
B.西汉的强盛与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
C.秦汉时期的生产力发展与政治变革
D.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措施
11、1915年古德诺称: “中国数千年以来……大多数之人民智识不甚高尚……四年以前由专制一变而为共和,此诚太骤之举动”。杨度也将民国成立以来政治动荡、人民所遭痛苦,悉归罪于共和政体。这从侧面反映出( )
A.民主共和思想未深入人心
B.袁世凯复辟帝制主要原因
C.部分人对现实的客观评述
D.新文化运动开展的必要性
12、有学者称:“(元代)从‘文人七件事,琴棋书画诗酒茶’演变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从一种抚琴对弈、佐诗人画的雅物转变为百姓日常生活饮食中离不开的一项元素”,这一转变( )
A.反映出茶饮风尚的世俗化
B.推动市民生活方式的普及
C.得益于社会阶层流动加快
D.使茶叶成为主要的农产品
13、如下图是小明同学整理的学习提纲。此提纲缺少了一项重要的内容,这项内容是( )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新局面 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增加到111个 ??? 中美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 中日正式建交 …… |
A.迎来了第一次建交高潮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深化同周边国家友好关系
14、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吏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这一问题所进行的制度设计是( )
A.内外朝制度
B.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两税法
15、近代,外国资本基本控制了中国大型煤矿。1942年是中国境内煤炭产量最高的年份(1894-1949年),外资煤矿产量高达5961万吨,占全国产量6568万吨的90%。这一煤炭产量( )
A.验证了实业救国思想发展
B.表明中国重工业发展迅速
C.能够证明日本的疯狂掠夺
D.反映日本与美英矛盾尖锐
16、下面是辛亥革命时期宣布独立各省的都督身份汇总,这种状况( )
身份 | 人数 | 派别 | 比例 |
革命党人 | 5 | 革命党 | 18.5% |
新军将领 | 13 | 田官僚 | 70.4% |
巡抚/布政使/提督/总参议 | 6 | ||
语议局议长 | 3 | 立宪派 | 11.1% |
A.覆灭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秩序
B.表明立宪派已掌控革命的领导权
C.体现出辛亥革命具有不彻底性
D.说明了清政府统治在全国的崩溃
17、清朝康熙时期允许四口通商,到乾隆时期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这种变化反映出清政府( )
A.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B.积极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
C.提高了官营手工业地位
D.改变了“朝贡贸易”体制
18、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的火焰”( )
A.促成了国共两党党内合作
B.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
C.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
D.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19、春秋战国时期,管仲推行“官(管)山海”之策,主张由国家垄断自然资源开采;李悝实施“平籴法”,主张政府收售粮食以调节粮价;商鞅主张政府奖励农业生产,抑制工商业发展等。这反映了当时( )
A.重农抑商已成为各国的共识
B.国家重视对经济的干预和控制
C.变法推动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D.社会转型推动了工商业的发展
20、唐初承袭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构成宰相集体。唐太宗时,出现了他官参与国政的现象,如时任秘书监的魏征以“参预朝政”的头衔共商国是,成为宰相之一。至唐高宗以后,为宰相者须加“同中书门下三品”成为定制。这一变化( )
A.表明三省六部制已名存实亡
B.反映了专制皇权的日益强化
C.有效提高了中枢决策的效率
D.导致唐朝冗官问题逐渐加剧
21、两宋之际,李清照的词风发生了重大转变。前期之词,尽为闺阁之作,典丽故擅一时之胜场。至南渡而后,子然飘零,遂一转而至凄怆,大体多苍凉之感。李清照词风的变化受到
A.政治局势变化的影响
B.重文轻武理念的影响
C.科举取士变化的影响
D.程朱理学思想的影响
22、汉景帝即位之初就废除了连坐法和肉刑,并允许不服判决的人上诉,以致有几次全国一年的案件不到400件。材料可用于说明,汉景帝时期( )
A.法制建设的逐渐深入
B.政治统治的相对宽松
C.基层社会治理的完善
D.法家地位的逐渐没落
23、隋炀帝开凿通济渠,并与唐初武则天先后从长安迁都洛阳,北宋则更进一步将京师移向开封,以靠近运河干道。唐宋之际中国古都有一种自西向东迁移的明显态势,这主要缘于( )
A.地理环境影响了国都位置
B.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C.统治者对运河交通的重视
D.北方动乱不断加剧
24、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洪秀全除了杂糅儒家大同社会的理念和早期基督教财产公有观念外,还吸收了某些农民起义的主张,如“穿衣吃饭,不分尔我”“有患相救, 有难相死”。这些思想( )
A.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性质
B.促进了中西方之间交流
C.有利于稳定天国的政权
D.反映了广大农民的愿望
25、新石器时期,农业、畜牧业产生,社会分工发展,使得社会上出现了剩余产品,由此产生________制,以及阶级和奴隶制度。奴隶主贵族不断强化自身权威和组织管理能力,逐渐出现了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强制机关,标志着________开始形成,而这正是文明产生的重要标志。
26、南宋的偏安
1127年北宋金攻灭,宋徽宗和宋钦宗被俘虏,史称________赵构在应天府称帝定都________史称南宋。南宋与金多次战争,最终在1141年年与金订立和议,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划界,南宋对金称臣,每年向金朝缴纳________。________被南宋朝廷逮捕杀害。
27、________后半个多世纪,________在英法美等国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英国社会生产力飞速增长,对________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世界主要殖民主义国家都把矛头指向了中国。法国从________打开侵入亚洲的缺口。俄国势力侵入中国东北和新疆地区,美国也积极参与到侵华活动中
28、土地改革:1950年夏,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____》实行土地改革。1952年底,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农民获得土地,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农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为中国实现逐步实现________扫清了障碍
29、公元前214年,秦朝在原有北方诸侯国旧长城的基础上,修筑了西起临洮,东至________的万里长城。
30、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1)1945年5月,德国无条件投降。
(2)日本投降
①原因: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在日本________、长崎投下原子弹;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苏军进入中国东北,迅速消灭日本________;解放区战场展开全面反攻。
②投降:8月15日,日本天皇发布________投降诏书。9月2日,在东京湾的美国“________”号巡洋舰上举行日本投降签字仪式。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
③台湾回归:10月25日,________在台北代表中国政府庄严宣布台湾光复。从此台湾回到了祖国怀抱。
31、________年,朱元璋称帝,定都________,国号________。朱元璋就是________。同年,明军攻占________,结束了________在全国的统治
32、湘赣边秋收起义:八七会议后,毛泽东赶赴湖南,组织领导湘赣边界________
33、洋务运动目的:________
34、东南:
(1)________年________建省,清政府强化了对台湾的管辖。
(2)日本早就想占领中国台湾和藩属国朝鲜、琉球,然后进攻中国大陆。因________发生农民起义,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出兵。通过________壮大了国力的日本,趁机出兵朝鲜,且在牙山口外________偷袭清朝运兵船。
(3)________年8月,________战争爆发。
(4)9月,清军在________大败。
(5)同月,在________海战中,北洋舰队官兵英勇作战,重创日本舰队,致远舰管带________、经远舰管带________率部英勇奋战,最终与舰同沉。此次海战中,北洋舰队遭到重大损失。战后,李鸿章发出“避战保船”命令,北洋海军失去了________。
(6)1895年2月,日军在山东半岛登陆,摧毁了北洋舰队基地________军港,________舰队覆灭。
(7)清政府派________到日本________与日本政府议和,被迫签订《________》,承认________独立,割让________、________全岛及________附属各岛屿、________给日本,赔款________白银,增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通商口岸,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________。
(8)《________》丧权辱国,进一步把中国社会推向了________的深渊。
(9)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证明了________的破产。
(10)________侵占台湾后,台湾人民进行了顽强抗争
A.从1895年5至10月,台湾________与以________为首的黑旗军一起,展开了一波又一波反抗日军占领的武装斗争,重挫了日本占领军
B.台湾人民的武装抗日斗争,表明了台湾人民不屈服于日本的________
35、中国古代物质生产方式
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以下是小辛同学整理的中国古代先民的物质生产方式,请按照其最早出现的时间顺序排列(填写字母)
A.种植水稻 B.渔猎采集 C.铸造铁器 D.火药配方
E.制造纸张 F.冶炼青铜 G.引种甘薯 H.活字印刷
(2)列举青铜器和铁器在古代中国社会各一项主要用途。
(3)不同的生产方式可以作为研究历史的重要载体。
选择C与F,可以研究古代中国_________________;选择______与______,可以研究古代中国粮食作物的多样性;选择______与______,可以研究古代中国文化传播的重要技术支撑。
36、我国自古就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相互交往中逐渐融合。历代中央政府处理与少数民族关系时,采取过很多措施。按照下表这种分类,将下列事件填入并完成该表。
A.征伐匈奴 B.西域都护府 C.宋辽夏金政权对峙 D.文成公主进藏 E.榷场
F.澎湖巡检司 G.昭君出塞 H.宣政院 I.开通丝绸之路 J.驻藏大臣
民族融合的方式 | 措施 | |
(1)战争 |
|
|
(2)和亲 |
|
|
(3)机构 |
|
|
(4)互市 |
|
|
(5)共治 |
|
|
37、原始社会组织
(1)原始社会组织划分为哪些阶段?
(2)什么叫母系氏族社会?
(3)父系氏族公社的社会特征是怎样的?
38、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的具体表现是怎样的?(从经济、政治和影响等思考)
39、什么叫百家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