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籍《辍耕录》记载,“杭人削松木为小片,其薄为纸,镕硫磺涂木片顶端分许,名日发烛,盖以发火及代灯烛用也。”文中的“发烛”就是原始的火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松木发火说明松木具有可燃性
B.将松木削薄为纸片状有助于发火和燃烧
C.“发烛”中的松木燃烧,必须达到自身着火点
D.硫磺是“发烛”发火和燃烧的催化剂
2、白钨矿石的主要成分是钨酸钙(CaWO4),钨酸钙中钨元素(W)的化合价为
A.-6
B.+4
C.+6
D.+7
3、规范操作是实验安全和成功的保障,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闻气体气味
B.倾倒液体
C.熄灭酒精灯
D.检查装置气密性
4、脯氨酸是一种常见的催化剂,其化学式为C5H9NO2,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脯氨酸属于化合物
B.脯氨酸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
C.脯氨酸分子中含有17个原子
D.脯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5、宏微结合是化学学习的重大特点,从微观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事实,错误的是
A.用打气筒给气球打气,气球变大——分子间隔变大
B.夏天钢轨间缝隙减小——原子间隔变大
C.洁净空气是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D.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不断运动
6、下列变化过程、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
B.海水晒盐
C.钢铁锈蚀
D.汽油挥发
7、在治疗新冠肺炎的药物中,中药“连花清瘟胶囊”起到了重要作用,连翘的主要成分之一连翘甙的化学式为C27H34O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连翘甙属于氧化物
B.连翘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34g
C.连翘甙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27:34
D.连翘甙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8、下列方案中的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方案 | 实验目的 | 实验设计 |
A | 区分稀盐酸和稀硫酸 | 分别用小木棍蘸取两种液体 |
B | 区分真金和假黄金(铜锌合金) | 分别加入硝酸银溶液 |
C | 除去氯化钙溶液中少量的氯化氢 | 加过量氢氧化钙 |
D | 除去CO2中少量的CO | 通入过量的氧气并点燃 |
A.A
B.B
C.C
D.D
9、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 A.探究铁钉锈蚀的条件 | B.区分硬水和软水 | C.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
实验设计 |
A.A
B.B
C.C
D.D
10、已知某无色溶液X是NaOH溶液和稀硫酸两者之一,甲、乙、丙分别是BaCl2溶液、Na2CO3溶液、NH4Cl溶液中的各一种。取三等份无色溶液X,分别向其中加入适量的甲、乙、丙三种试剂,产生的现象如下表所示。则依据实验现象做出的下列推断中,不合理的是
加入试剂 | 甲 | 乙 | 丙 |
实验现象 | 有气泡冒出 | 无明显现象 | 产生沉淀 |
A.甲一定是Na2CO3溶液
B.乙一定是NH4Cl溶液
C.丙一定是BaCl2溶液
D.溶液X一定是NaOH溶液
11、鉴别常见的下列各组物质,操作及现象错误的是
选项 | 鉴别的物质 | 操作 | 现象 |
A | 软水和硬水 | 滴加肥皂水 | 泡沫多的是软水 |
B | 一氧化碳和甲烷 | 滴加澄清石灰水 | 变浑浊的是一氧化碳 |
C | 氧气和二氧化碳 | 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 变红的是二氧化碳 |
D | 木炭粉和氧化铜 | 点燃 | 能燃烧的是木炭粉 |
A.A
B.B
C.C
D.D
12、归纳与整理知识点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有效方法。某同学整理的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②石墨转变为金刚石是属于化学变化
③二氧化碳比一氧化碳多一个氧原子,由于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④铜是由铜原子构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氯化钠是由氯化钠离子构成
⑤一种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⑥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
A.①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⑥
D.②④⑤⑥
13、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观点对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类观:单质和化合物都是纯净物
B.微粒观:分子、原子、离子都能构成物质
C.变化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和在空气中缓慢氧化的产物相同
D.结构观:物质的结构决定了物质的性质
14、以下的“水”属于纯净物的是
A.泉水
B.消毒水
C.海水
D.蒸馏水
15、氮元素有多种化合价,下列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最高的是
A.N2
B.NH3
C.NO2
D.HNO3
16、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燃烧是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B.档案失火,应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C.用水灭火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扑灭森林火灾砍出隔离带,是为了隔绝氧气
17、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展现了化学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价值,下列示例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观念:化学变化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所以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B.科学思维:铁生锈后质量变大,所以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科学态度与责任;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结果小于五分之一,直接修改实验数据气含量高低
D.科学探究与实践: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探究它们氧气含量高低
18、下列除去杂质的试剂和方法正确的是
A.除去中的少量
,可以将混合气体通入水中
B.除去氯化钠中少量的泥沙,可以利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C.除去中少量的
,可以利用
的可燃性,用点燃的方法
D.除去Ag粉中少量的Fe粉,可以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19、硫化氢(H2S)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S+3O22X+2H2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 的化学式为SO2
B.H2S发生了氧化反应
C.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相等
D.硫化氢分子中含有氢气分子
20、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垃圾分类回收
B.尽量使用火力发电
C.出门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D.少使用一次性物品
21、归纳和推理是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催化剂的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B.同一温度下,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C.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D.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22、2023年环境保护日的主题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以下做法不合理的是
A.加强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推广应用
B.节日期间大量燃放烟花爆竹
C.废旧书籍、报纸分类回收,再利用
D.鼓励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23、兴趣小组进行铜绿受热分解的实验探究,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A.查气密性
B.加入铜绿
C.加热铜绿
D.检验气体
24、电解水实验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试管2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B.试管1和试管2中产生气体的质量比为2:1
C.水发生了分解反应
D.水由氢、氧元素组成
25、2023年8月15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为维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下列做法与之不相符的是
A.生活垃圾分类回收
B.大量燃放烟花爆竹
C.晚自习后人走灯灭
D.大力倡导植树造林
26、我国科学家利用复合光催化剂人工合成了燃料,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
B.上述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C.参加反应的甲、乙物质的质量比为22:9
D.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7、肥皂水的pH>7,肥皂水呈________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________色;白醋的pH________,白醋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________色;溶液的pH越________,则溶液的酸性越强;溶液的pH越大,则溶液的碱性越________。
28、如图是电解水制氢的简易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管生成的气体为_____,b 端接电源_____极;
(2)理论上甲、乙两试管中气体的体积比为_____;
(3)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的目的是_____;
(4)通过以上实验得出的结论:水是由_____组成的;
(5)该实验过程可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为_____。
29、请为下列实验操作各选一种仪器(填写相应的序号):
①镊子、②烧杯、③试管、④胶头滴管、⑤药匙、⑥燃烧匙、⑦坩埚钳
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用______,可以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______,用作较多量试剂的反应容器的是______,用于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______。
30、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请回答下列问题:
(1)量取21mL某溶液需要用到的仪器有_____、_____(填数字序号)。
①25mL量筒 ②50mL量筒 ③胶头滴管 ④玻璃棒
(2)采用倾倒法取用液体时,试剂瓶标签应_____。
(3)加热时,试管内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将试管均匀受热后,利用_____(填“内焰”或“外焰”)对准试管内被加热物质加热。
(4)点燃可燃性气体时,应先_____。
31、图1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左侧数字为所在周期),图2是这三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20号元素的名称_______________;其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___。
(2)图3为钡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你推测钡元素位于第_____________周期。
(3)下图是几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
A X一定等于10
B ③属于金属元素
C ①②化学性质可能相似
D 4种微粒可能属于三种元素
(4)从附录中查得铜、银、金的相对原子质量近似值分别为64、108、197,则相同质量的三种金属,所含原子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
(5)已知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一个银原子的质量是一个碳原子质量的_____________倍。
32、下图是表示气体微粒的示意图,图中和
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请填序号,下同)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纯净物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________。
33、如图为电解水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
(2)与玻璃管b相连接的是电源____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
(3)氢气是可燃性气体,点燃前应先___________。
(4)水中加入少量Na2SO4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4、月
日是“世界水日”.水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
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可利用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方法净化.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________.
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大不利影响,生活中可用________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生活中通过________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日常生活中你经常采用的节水措施有________.
35、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面是元素周期表中1-18号元素的部分信息,我们对它进行研究:
族 周期 | IA |
| 0 | |||||
一 | 1H 1.008 | ⅡA | ⅢA | ⅣA | VA | ⅥA | ⅦA | 2He 4.003 |
二 | 3Li 6.941 | 4Be 9.012 | 5B 10.8l | 6C 12.01 | 7N 14.0l | 8O 16.00 | 9F 19.00 | 10Ne 20.18 |
三 | 11Na 22.99 | 12Mg 24.31 | 13Al 26.98 | 14Si 28.09 | 15P 30.97 | 16S 32.06 | 17Cl 35.45 | 18Ar 39.95 |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名称是___________元素,该元素的质子数为___________;
(2)根据Be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断Be元素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____;
(3)研究表明:在上表同一横行,从左到右,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逐渐减弱,得到电子的能力逐渐增强;在同一纵行中,从上到下,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逐渐增强,得到电子的能力逐渐减弱。上表中,失去电子能力最强的原子是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4)元素周期表同一横行元素的排列规律是:从左至右___________;
(5)锶元素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和在元素周期表中显示的信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①所表示的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B.从③可知该元素是金属元素
C.②是锶离子的结构示意图,符号为Sr
D.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五周期
(6)根据上述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比较相同质量的钠、镁、铝三种金属,________所含原子最多。
36、水和溶液在生活、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
(1)净水器中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异味,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_____性。
(2)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A中混有少量的B时,提纯A的方法是___________。
②t3℃时,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300g,分别蒸发等量的水,所得溶液质量最大的物质是___________。
37、某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图示装置制取氧气,然后进一步探究有关氧气的性质.请回答:
(1)写出编号为①和②的仪器的名称①_____;②_____.
(2)写出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图中B装置内盛有无水硫酸铜白色粉末,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水蒸气会变蓝,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白)+5H2O→CuSO4•5H2O(蓝)请预测本实验过程中,无水硫酸铜是否会变蓝?_____(填“是”或“否”)
(4)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a:图中仪器①伸入仪器②中的位置是否正确?_____(填“是”或“否”).
b:又该如何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呢?(写出步骤、现象和结论)_____
(5)他们用该装置收集满两瓶氧气,并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以甲、乙两种方式迅速伸入,发现木条复燃,且在甲中燃烧比在乙中更旺.上述实验说明了氧气具有的性质是:①_____
②_____.
38、实验室中,利用下列装置可以制取某些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带标号的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 ;②_______。
(2)实验室若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字母,下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该反应类型为____反应;要收集一瓶纯净的氧气应选择上图中的装置______。
(3)氨气(NH3)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易溶于水,实验室常采用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钙固体共热制取氨气。若要制取氨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收集装置是___。
39、“速食小火锅”适合外出旅游使用。其内层是用铝箔包裹的已加工好的食品,外层是分别包装好的水和生石灰。使用时拉动外面的拉线,使水和生石灰充分接触,即可对食品进行加热,其原因是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0、东方中学课外活动小组在测定由氯化钠和硫酸钠形成混合物的组成时,进行了以下实验:取20g混合物全部溶于水,将得到的溶液等分为4份,然后分别加入一定量未知质量分数的氯化钡溶液,实验数据见表:请计算:
| 第一份 | 第二份 | 第三份 | 第四份 |
加入氯化钡溶液质量(g) | 15 | 20 | 25 | 30 |
反应得到沉淀的质量(g) | 1.41 | 1.87 | 2.33 | 2.33 |
(1)未知氯化钡溶液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2)原混合物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