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新疆白杨2025届初二语文下册三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红色史诗电影《浴血广昌》把广昌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展现给了我们。

    B. 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C. 一男子边看手机边过马路,车辆纷纷避让,他却不以为然,最后还是发生了车祸。

    D. 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

  • 2、对《登飞来峰》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诗歌的第二句巧妙地化用前人诗句“鸡鸣见日出”,把“日出”改为“日升”,增添了画面的跳动感。

    B.这首诗立意高远,感情奔放,表现出王安石高瞻远瞩的气概。

    C.诗歌的后两句,一反前人“忧谗畏讥”之意,与《岳阳楼记》所表达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异曲同工之妙。

  •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瑕(xiá)             罩(lǒng)             问(jí)             不足道(wēi)

    B.热(zhì)             约(qì)             (zào)             快快不乐(yàng)

    C.赤(luǒ)             佩(qīng)        溅(bèng)             不期面(zhì)

    D.悔(chàn)             宿(sù)             (tiē)             人不倦(huì)

  • 4、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

    B.虽然他们是双胞胎,但他们的性格迥乎不同

    C.我们不应兀兀穷年,否则便会碌碌无为了。

    D.老舍先生沥尽心血,讴歌社会主义,受到群众的欢迎。

  • 5、下列诗句的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C.山重水覆疑无路,榴暗花明又一村。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kàn  古(gèn 恶(zēng  息凝神(píng

    B. 窗(xián    五脏六

    C.热(chì  线(   zhuó  卧龙(qióng

    D.藏(zhù  琐(wéi zhuó  忧心忡(chōng

  • 7、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助词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A.“哥儿,你牢牢记住!”她极其郑重说。

    B.他说,住那儿多年

    C.他哑着嗓子悄悄地问我:“你还有钱?”

    D.山,好大的山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韩琦大度容人

    韩魏公知北都,有中外亲献玉盏一只,云耕者入坏冢而得,表里无纤瑕可指,真绝宝也。公以百金答之,尤为宝玩。乃开醇召漕使显官,特设一卓,覆以绣衣,致玉盏其上,且将用之酌酒,遍劝坐客。俄为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坐客皆愕然吏将伏地待罪。公神色不动,笑谓坐客曰:物破亦自有时。谓吏将曰:汝误也,非故也,何罪之有?公之量宽大重厚如此。

    (注) ①韩魏公:韩琦,北宋名臣。②中外亲:指表亲。 ③冢:坟墓。④醇:味道浓厚的美酒。⑤漕使:负责水运粮食的官员。⑥卓:同“桌”。⑦吏将:官府中供差遣的小吏。

    1用两个“/”给下列句子断句。

    玉盏俱碎坐客皆愕然吏将伏地待罪。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公百金答之  ________  (2)笑坐客曰  ________

    3翻译下面句子。

    汝误也,非故也,何罪之有?

    4(1)从本文中找出与《行路难》中“今安在”句式相似的句子。

    (2)本文用了大量笔墨极尽铺陈韩魏公得宝、赞宝、爱宝、赏宝的过程,为什么这样写?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古诗文默写。

    ⑴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_____。《逢入京使》

    __________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晚春》

    _________________,闲敲棋子落灯花。《约客》

    ⑷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__。《陋室铭》

    ⑸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形象地表达了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且代落花立意,倾吐心曲,表现崇高的献身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木兰诗》中描写战事频繁而惨烈,经历了长期战斗岁月而木兰最终英雄般凯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⑺《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意境相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像花生一样活着

    耿艳菊

    ①乡下老家种植着大面积的花生,父亲则是种植花生的大户。很多人慕名向他请教,父亲笑眯眯地点起一支烟,说:“花生啊,好活……”声音拉得倍儿长,像讲自己的孩子一样骄傲。

    ②好活?!还真是如此。似乎从有记忆开始,秋田里就是一望无际的花生。这一种就是几十年,从来没有让人失望过。

    ③印象里,每年在麦子将要熟的时候,父亲就开始种花生了。一个三角撑子,一把铲子,就是全部工具。不几天,小种子已在土里发了芽。等到麦子收割完,青青的小苗已摇曳满地了。看着它们,我们瞪大了好奇的眼睛,宝贝得不得了。父亲开着农用车一趟一趟拉麦子麦秆,车轮碾在花生苗上,花生苗扁下去,流出了青色的汁液。我们心疼得直哭,父亲却哈哈大笑,说:“没事的,它们结实着呢!”

    ④果然,一段时间后,再见到它们,都好好的,青色的叶间还缀满了小黄花。父亲告诉我们,别小瞧这不起眼的小花,一朵花就是一颗白白胖胖的花生。他又给我们讲花生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特性。我们听得有趣,情不自禁地数起了那些小小的花,一朵,两朵,三朵……心里溢满了欢喜

    ⑤花生的生命力之强简直让你不敢相信。有一年,麦收过后,邻家图省事,就把田里的麦茬点燃了。谁知火势借着风力殃及到我家的地,一地青青,几个小时后,变成了一片黑乎乎的天地。对花生一向自信的父亲脸色煞白,猛地坐在地头,喃喃地说:“完了!这下花生肯定活不了了……”第二天,父亲就去街上重新买了花生种子。没想到,夜里一场雨后,黑乎乎的田里又冒出了绿绿的嫩芽。

    ⑥花生特别易于管理。一遍除草剂,就任其自由生长了。长长的夏天,容易干旱,花生可不怕。当玉米、棉花耷拉着焦渴的叶片时,花生依然擎着黄色的花蕊,绽成属于自己的一道风景。秋天收获的时候,又会碰上连绵的风雨天,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果实长在下,雨水反而滋润了它。

    ⑦犹记得刚毕业那会儿,我没有经验,只在一个小公司里做着一份打杂的工作,时常心灰意懒。秋忙时节,正赶上放假,我便回去帮父亲收花生。父亲见我闷闷不乐,问缘由,我一股脑儿道出了心中的烦恼和困惑。父亲听了,一边拔花生,一边和我聊起了小时候学过的课文——许地山的《落花生》。他借用许父的话,说:“花生不像好看的苹果、桃子、石榴,把它们的果实悬在枝上,鲜红嫩绿的颜色,令人一望而生发羡慕之心。它只把果子埋在地下,等到成熟,人们才把它挖出来。你看,花生就是这样低调,把自己置于泥土中,一点一点壮大自己,结出珍贵果实。”

    ⑧我也学着父亲的样子,拔出一株花生,抖抖土。白花花的花生,太阳下,晃人的眼,那一刻,我心里豁然开朗。

    ⑨花生是一种怎样的植物呢?像贫苦人家的孩子,容易养,给口吃的,便虎蹿着往上长。它不挑三拣四,安于自己的环境,不抱怨,不气馁,不喧哗,本本分分,安安然然。不管生活赐予的是灿烂阳光,还是一地风雨,它都顽强地活出自己的样子。风光是你们的,热闹是你们的,它只把自己藏在朴实的泥土下,悄悄地成长。

    【1】将表格填写完整。

    段落

    主要事件

    ③④

    A:

    花生被大火烧过,夜里一场雨后又冒出绿绿的嫩芽。

    ⑦⑧

    B:

     

    【2】第④段中,我们“心里溢满了欢喜”的原因是什么?

    【3】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对花生一向自信的父亲脸色煞白,猛地坐在地头,喃喃地说:“完了!这下花生肯定活不了了……”

    【4】文中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

  •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一株小草改变世界

      ①2015年10月5日,从瑞典斯德哥尔摩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10月6日上午,一直不愿意接受采访的屠呦呦终于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一再强调“也没什么好讲的”,她说,获得诺贝尔奖是青蒿素这项生物研究多年集体攻关的成绩,青蒿素获奖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

      ②1930年12月30日,屠呦呦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开堂坐诊的父亲摘引《诗经》中的一句话“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为她取名。“苹”指的是蒿类植物,人们惊叹于从取名开始,屠呦呦的命运注定要与这棵神奇的小草连在一起。受父亲影响,屠呦呦从小就喜欢翻看医书,对中草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树立了治病救人的理想。带着这个理想,1951年,屠呦呦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医学院药学系。大学四年,屠呦呦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分配到中医研究院工作。

      ③20世纪60年代初,全球疟疾疫情难以控制,全世界数十亿人口生活在疟疾流行区,每年约2亿人患疟疾,百余万人被夺去生命。因疟原虫对氯喹类药物已产生抗药牲,继美国之后,英、法、德等国也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研究,但一直未能找到有效药物,防治疟疾重新成为世界各国医药界攻克的目标。我国从1964年重新开始对抗疟新药的研究,却没有任何重要发现。在国内外都处于困境的情况下,1967年5月23日,我国紧急启动“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项目,1969年,39岁的屠呦呦临危受命,出任该项目的科研组长。要在设备简陋和信息渠道不通的条件下,短时间内对几千种中草药进行筛选,其难度无异于大海捞针。由于实验室没有配套的通风设备,加上经常和各种化学溶剂打交道,屠呦呦很快就患上了结核、肝病等多种慢性疾病。但这些看似难以逾越的阻碍反而激发了她的斗志,通过翻阅历代本草医籍,四处走访老中医,甚至连群众来信都不放过,屠呦呦终于在2 000多种中草药中整理出一张含有640多种草药、包括青蒿在内的《抗疟单(方)验访集》。可在最初的动物实验中,青蒿的效果并不出彩,屠呦呦的寻找也一度陷入僵局。

      ④在查阅了大量文献后,屠呦呦在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发现了对青蒿治疗方法的描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屠呦呦意识到可能是煮沸和高温提取破坏了青蒿中的活性成分,于是她改用乙醇冷浸法,所得青蒿提取物对鼠疟的效价显著提高;接着,用低沸点溶剂提取,效价更高,而且趋于稳定。在失败了190次之后,1971年10月4日,屠呦呦终于如愿以偿地从第一百九十一号样品中获得了抗疟效果达到百分之百的提取物——青蒿素。为进一步完善这种新型特效药物,屠呦呦还率队历时六年,排除干扰,克服困难,成功开发出了一种抗疟疗效比青蒿素高十倍,但复发率却极低、用药剂量更小、使用起来更方便的抗疟新药物,即双氢青蒿素。1990年3月,双氢青蒿素一举通过了技术鉴定,成为人类抗击疟疾的“有效武器”。

      ⑤疟疾,一个肆意摧残人类生命健康的恶魔,被一位中国的女性科学家制服了。屠呦呦,以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在中华科技史上谱写了一部精彩的人生传奇。

      ⑥青蒿,南北方都很常见的一种植物,郁郁葱葱地长在山野,外表朴实无华,却内蕴治病救人的魔力。正是如青蒿一样的科学追梦人,大爱在左,奉献在右,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生命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绿意盎然,让不同地域、种族的人一起吮吸现代科技的芬芳。

    (有删改)

    1本文以“一株小草改变世界”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2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疟疾,一个肆意摧残人类生命健康的恶魔,被一位中国的女性科学家制服了。

    3根据文本内容,简要概括屠呦呦在青蒿素的研发上获得突破的关键环节是什么。

    4作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屠呦呦有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2)

    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席卷神州,全国人民投入战斗。这场战“疫”中,医务工作者冲锋在前,获得了大家的支持与尊重。与此同时,无数普通人都在为战胜病毒而默默努力:快递小哥坚守岗位,为保障物资供应四处奔忙;环卫工人清扫消毒,搭建起一道阻挡病毒的防护墙;社区保安日夜值守,全心投入疫情防控和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志愿者同样没有缺席,“逆行”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各个角落……这些未在医院的普通劳动者也值得我们尊敬。

    请从上述“普通劳动者”中选择一个对象,以中学生李明的身份给他们写一封信,表达对他们的感激与敬意,600字左右。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月考试卷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