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 )
A.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B.遵守规则,敬畏规则
C.提高警惕,远离犯罪
D.网络无限,自由有界
2、“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国,我用生命捍卫守候;哪怕风似刀来山如铁,祖国山河一寸不能丢。”中国边防军人愿以生命守护祖国边疆是因为( )
①国家利益至上②维护国家利益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③中国边防军人不珍惜生命④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双减”背景下,全国各地学校在作业设计与布置上,花样层出不穷。下表是南安市某中学给八年级学生设计的“国庆”假期作业清单中的一项。完成该项作业有助于同学们( )
作业清单 作业1:为家人制作一道美食 作业2:参加一次家庭大扫除 作业3:到博物馆参观学习 作业4:到社区参加志愿者活动 |
①深入生活实际,提高个人实践能力②关注社区治理,指导社区志愿活动
③参与政治生活,提高管理国家事务能力④了解社会、融入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23年双十一购物狂欢节,全网成交额达到2434亿,大大超出了之前的预期。由此可见( )
A.网络让人际交往更便捷
B.网络为文化传播搭建新平台
C.网络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D.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5、下图示意了张某因违法而受到法律惩处的相关信息。据此,可以推断张某的违法行为是( )
A.不听劝阻,夜嚷扰民
B.难拒诱惑,偶食毒品
C.谎报险情,扰乱治安
D.伙同他人,夜劫财物
6、在家里,我们是子女;在学校,我们是学生;在商场,我们是消费者;在电影院,我们是观众;由此可见,人的身份是在____中确定的。( )
A.社会关系
B.法律关系
C.工作关系
D.家庭关系
7、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这告诉我们( )
A.要积极改进和完善社会规则
B.建立规则的目的是限制自由
C.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
D.遵守规则需要自律以及他律
8、饭后,小深和爸爸妈妈谈论起社区生活的感受。
妈妈:小区新设了蔬菜便民服务点,现在买菜更方便了。
小深:我很喜欢去社区免费的图书阅览室看书。
爸爸:咱们邻居真好,送来老家特产给我们尝尝。
通过上述对话,我们可以看出( )
A.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每个人的贡献
B.小深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C.社会为个人的生存发展提供条件
D.不同社会关系中我们有不同身份
9、漫画《伸脚打的》告诉我们( )
A.迎合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B.不尊重他人的人也得不到他人的尊重
C.一个没有自尊的人就得不到他人尊重
D.语言文明是与人交往的必备素质
10、下面是小丽与爸爸生活中的一则对话。
爸爸说:“前方军车车队正在经过,千万不要拍照咧!”
小丽说:“爸爸,您进入涉密区域时,要关掉手机定位功能呀!”
以上对话内容,集中体现了父女俩( )
A.注重保护个人隐私
B.相互干涉手机使用自由
C.抵制网络信息传播
D.有强烈的国家安全意识
11、对下表中的“微行为”,最恰当的“微点评”是( )
选项 | 微行为 | 微点评 |
A | 小明把别人的秘密与大家“分享”,并理直气壮地说:“我只是实话实说。” | 做到了恪守诚信的要求 |
B | 小明碍于面子,考试给好朋友递小抄。 | 对他人负责 |
C | 小明按时参加升旗仪式,向着国旗脱帽敬礼。 | 心怀爱国之情 |
D | 小明把家中外国品牌的物品当作垃圾扔掉。 | 是维护国家利益的表现 |
A.A
B.B
C.C
D.D
12、“青年强,则国强。当代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一代寄予殷切希望。下列古语与其内涵一致的是( )
A.粉笔人生白,徒留两鬓衰
B.玉壶存冰心,朱笔写师魂
C.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D.天下兴亡事,匹夫皆有责
13、有交警时遵守交通规则,一旦路口无人值守就闯红灯,在自己熟悉的团体内谦恭有礼,一旦置身于陌生环境就不再遵守公德。这些现象启示我们( )
①他律比自律作用大 ②在小事上不必自律
③应该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④应学会“慎独”,自觉遵守法律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4、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那些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行为。下列行为中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 )
①小明坚持每天观看新闻,了解最新国家动态②小红利用周末时间向社区居民宣传法律知识
③小亮利用节假日到公园和地铁站附近捡垃圾④小敏星期天在家熬夜吃零食、看电视连续剧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5、世界因互联网而更加绚丽多彩,生活因互联网而更加丰富多样。下列属于网络带来便利的有( )
①小李利用电脑搜索国家重大新闻事件 ②小瓜使用微信和远在非洲的亲人视频通话
③小桥使用美团点外卖 ④小花在网上发表不实言论,以吸取流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6、对于漫画理解正确的是( )
A.社会规则完全限制了男子打电话的自由
B.男子遵守规则,就会失去了打电话的自由
C.男子享有自由的同时也应接受规则的约束
D.对自认为不合理的规则,男子就不必遵守
17、下列刑罚当中分别属于主刑和附加刑的是( )
A.罚金;没收违法所得
B.拘留;驱逐出境
C.有期徒刑;罚款
D.管制;剥夺政治权利
18、一个国家选择走什么样的民主道路,取决于它的( )
A.具体国情
B.基本国情
C.政党制度
D.价值取向
19、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为,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这要求我们( )
①不负党的期望,肩负时代使命
②要坚持把个人梦想与国家命运联系起来
③努力学习,考上好大学,成为有用之才
④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意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为了缓解看病挂号难、排队等候时间长等问题,深圳本土企业开发软件“健康160”,以互联网手段连接医院、医生和患者,提供预约挂号、在线问诊等医疗服务的平台。该互联网平台能( )
A.保障所有人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B.使寻医问药和看病问诊变得便利快捷
C.消除我国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
D.拓宽民主渠道并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21、 世界因互联网而绚丽多彩,生活因互联网而更加丰富多样。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 多的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如:在网上制谣传谣,泄露他人隐私。恶意攻击他人,宣 泄极端情绪。 小明认为:网络带来了很多的好处,让我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之中,让我沉迷其中; 小红认为:网络危害非常大,诈骗、谣言多不胜数,所以应该远离网络
请你谈谈对以上观点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22、生活中,有的人以爱国为由,拉横幅围堵外资企业,砸某国品牌汽车甚至打伤车主。
判断:
理由:
23、 家庭贫困的中学生莉莉同学遭遇车祸,生命垂危。莉莉班级的同学利用微信朋友圈为她筹款,无数网友纷纷伸出关爱之手,点滴挚爱汇成了温情脉脉的爱心暖流。对此,有个别班级同学认为:中学生重在学习成绩好,事不关己的事情不要管。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以上观点进行辨析。
24、王阿姨的儿子今年12周岁了,正在读六年级,平时学习比较紧张,王阿姨一点家务活也不让他做。并说要等到儿子成年以后再让他做家务也不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
请回答:
(1)你在家做家务吗?请列举你能够经常做的家务。
(2)你如何看待未成年人做家务?
25、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脑、手机、网络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很多人从网络中获益,但网络生活中也总是危机四伏。如何安全上网,如何在网上传递正能量,成为我们必须重视和思考的话题。
【网络生活功能多】
八年级学生小芳的爸爸妈妈因为单位工作需要,长期出差在外,经常连续多日不能回家。小芳在爸爸妈妈工作之余通过手机视频聊天软件,与他们进行沟通,分享趣事,倾诉心声与烦恼;在学习的过程中,小芳遇到不会做的作业,也能利用网络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1)除材料所提外,请你回答网络是怎样丰富人们日常生活的?
【网络安全我维护】
以下是2022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青少年安全上网指南的部分内容:
a.不要乱扫有安全威胁的二维码;
b.小心社交平台上的相册泄密以及签到的足迹;
c.不造谣,不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
d……
(2)除材料所提外,我们理性参与网络生活还应该注意些什么?
【网上发言正能量】
为进一步加强行人和非机动车交通秩序管理,提升城市交通文明水平,结合辖区道路实际,2022年10月,丹东交警振兴二大队在万达立交桥、老鸹岭制药厂路口等地开展非机动车、行人交通违法整治行动。针对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问题,大队在路口设立交通文明小课堂,对违反人进行现场教育,坚决做到“发现一起,纠正一起,处理一起,教育一起”,切实形成严打整治高压态势。对此,网友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3)作为网友之一,请你结合教材所学,谈谈我们应该如何自觉遵守社会规则?
26、(维护国家利益)
国家利益是一个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生存需求和发展需求的总和,它关系到民族生存、国家兴亡。每一个中华儿女,都为伟大祖国取得的辉煌成就感到由衷的骄傲和自豪,同时也应该正视我国目前发展中的问题,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光荣使命。
(1)国家的核心利益包括哪些方面?
(2)新中国的伟大成就有哪些?请列举3点。
(3)我国目前发展中的问题有哪些?
27、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是什么?公民应如何正确对待权利和义务?
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0年12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刑法修正案(十一),该修正案对现行刑法作出了多处修改,其中包括下调法定最低刑事责任年龄,规定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结合材料,运用“做守法的公民”相关知识,说明下调法定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的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