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小苹果里填入恰当的词语。
凝然的 斜斜的
地挪移
地跨过
飞快地 拼命地
2、填空。
1.五位壮士完成任务后,带着________,带着_______,昂首挺胸,相继跳崖。
2.文章最后一段话中的“这声音”指的是________,我从“这声音”中听出了五位壮士对日本帝国主义的_________,对党和人民的_________。
3、辨析形近字组词。
勺_____霉_____虚_____衰____塘_______
勾_____雾_____虑_____哀____搪_______
4、将下列加点字的音节补充完整。
q___擎着 l____凛冽 j____揪着
肆虐n____ 铁轨g____ s______蓑笠
叱咤____à 荡漾____àng ____īng腥味
____uǐ璀璨 玛瑙____ǎo 勾勒____è
5、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 )
(2)完全跟过去一样。( )
(3)比喻牢记在心,永远不忘。 ( )
(4)偷偷地走开,一走了之。( )
6、课内阅读。
浪淘沙(其一)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解释加点的词语。
九曲:___________ 簸:_______
【2】写出了黄河的雄浑气魄,突出了黄河一往无前气势的两句诗是“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下列诗句中,与这两句诗有异曲同工之妙,将黄河的源远流长写得出神入化的是( )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C.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
D.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3】写出画线诗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这首诗后两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如今直上”有沿着黄河河道逆流而上之意,体现出诗人不惧艰险的豪迈气概。
B.诗人梦想自己能够像牛郎织女那样,成为神仙,过着幸福的生活。
C.后两句由前面的“实境”幻化成“仙境”,把读者带入奇异的神话世界。
D.诗人想象去拜访勤劳善良的牛郎织女一家,表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7、默写《石灰吟》和《竹石》,并作比较阅读。
1.这两首诗都用了( )的手法,第一首明写( ),实质要表达自己( )的高尚节操;第二首吟咏( ),赞扬了它们( )的精神。
2.《石灰吟》的“吟”在这儿是( );“尔”的意思是( )。
3.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4.本学期在百花园中学过一首陈毅的《青松》,请你把它写下来。
8、诗歌鉴赏。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请说说“白雨跳珠乱入船”一句中“跳珠”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从色彩角度简要赏析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读下面短文,答题。
在长征路上,有一次我不小心跌下河去。醒来时,已经躺在铺上了。同志们告诉我,毯子和被子被水冲走了。这下可糟了!这么冷的天,夜里没盖的怎么办呢?
过了一会儿,毛主席的警员来了。警员说:“傅医生,你跌坏了没有?主席派我来看你。”
主席怎么知道?还派人来看我,我心里一阵热,立刻坐了起来,急忙说:“没什么,你请主席放心吧!”
警卫员又指着手里的被子说:“这是主席叫我送来的。”
被子!送给我?这那儿行呢?长征途中每人带的东西很少。毛主席也只有一条毯子,怎么能抵严寒呢?( )我怎么说,警卫员( )把被子盖在我身上。
我双手抚摸着柔软的被子,一股暖气从手上直流到全身。我越想心里越温暖,就好像太阳晒在我身上一样暖和。
【1】在文中的( )选择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这下可糟了!”中的“糟”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
【3】将“毛主席也只有一条毯子,怎么能抵严寒呢?”这个句子换一种表达方式而不改变其句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短文加个小标题:_____________。
【5】仿照画线句子的写作方法也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看了这篇短文后,你对我们敬爱的毛主席有什么话想说的呢?请你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快乐读书吧。
“她最理解我,也是我最珍贵的人,这是因为她对世界充满了无私的爱。这种爱使我感到充实,使我在艰难的岁月里充满了坚强的力量。”
【1】《童年》中这位使“我”充满力量的“她”是______(谁),她的性格特点是_______________(至少写2个关键词)。
【2】著作中,“她”给“我”带来温暖和爱的事情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要概括,至少1件)。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
一个在巴黎旅游的外国人,在街头遇到一个卖艺者,其琴声悠扬,令人感伤,吸引了不少行人。拉充一曲,周围的人纷纷向钱罐里丢钱,有的面额还不小。转眼工夫,钱已装满了罐子,但卖艺者脸上并没有一丝欣喜的表情。
□已赚到不少钱了□他为什么还不快乐?□旅游者望着卖艺人那依旧忧郁的面孔□疑意地问□□也许他需要掌声吧□□她的朋友淡淡地说了一句□
旅游者的心被触动了,她缓缓地抬起手来,为之鼓掌。果然,卖艺人那张着淡瘦削的检慢慢纹开了,眼睛里还溢出了感激的泪水。不错,卖艺人心底最终期盼的是掌声。钱只不过是别人因可怜他而给予的一种恩赐,而掌声则是对他人生经历的赞许和鼓励,是真正发自内心的无私认可。
人生旅途往往险峻崎岖,布满荆棘,不幸、灾难随时都可能降在头上,人为了生活不得不与之斗争。在斗争的过程中,难免会坠入危难的境地。此时,最好的帮助就是给予一点掌声,为之喝彩,因为这能给人以生之动力,给人以生之信心。
这掌声能帮助一个水手在黑暗、广袤的海洋中找到希望之灯;这掌声能使一个求知者在断壁悬崖边找到通幽之径;这掌声能使一个绝望者的“冰心”解冻,重整生活之旗鼓。
这拿声能使人感到自己受到了关注,得到了赞许。他们因为有了掌声而倍感欣慰,他们也因为有了掌声而信心百倍。
你的举手之劳或许正是别人的真正需要,不要吝啬你的掌声,慷慨赋予吧,它会给别人带来快乐,或许是一切。
【1】给文章加一个标题:___________
【2】唱反调。(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黑暗--(______)崎岖--(______)无私--(______)疑惑--(______)给予---(______)
【3】下面各组词,字形、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黯淡(àn dàn) 鼓励(gǔ lì) 给予(gěi yǔ)
B. 荆棘(jīng jí) 赞许(zàn xǚ) 瘦削(shòu xuē)
C. 绽开(zhàn kāi) 吝啬(1ìn sè) 慷慨(kāng kǎi)
【4】当人为了生活而奋斗坠入危难的境地时,最好的帮助是[ ]
A. 给他一些钱。 B. 给他最需要的物品。 C. 给予掌声。
【5】发挥想象,说一说最后一段画线的“一切”可能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空白处加标点。
12、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每日可供自由读书的时间 | 1小时 | 40分钟 | 30分钟 |
经典书籍在阅读中所占比重 | 30.5% | 45.1% | 56.7% |
【1】表格中每日可供自由读书的时间最长的是______(年级),经典书籍在阅读中所占比重最高的是______(年级)。从表中可知:年级越高每日可供自由读书的时间______,而经典书籍在阅读中所占比重______。
【2】有的学生说:“我读过很多书,但读过之后很容易忘记,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多。”请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你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草原》(节选)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 )使人惊叹,( )叫人舒服;( )愿久立四望,( )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选段中,作者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不同的词来描写草原的色彩。
【3】用“ ”画出选段的中心句。
【4】文段话“______”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牛马真的会回味,它们可能在回味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怕把你弄丢了
①母亲七十岁了,患了老年痴呆,很多人都不认识,很多事都不记得。趁着她身体还好,还有一些记忆,我打算带她到上海旅游,那是她一直向往的城市。买了两张卧铺票,带上相机和一些生活用品,我和母亲上路了。
②一路上,母亲都很开心,像一个跟着父母出远门的小孩,看着窗外疾驶而过的风景,不停地发出惊叹声。夜幕降临,其他乘客都躺下来休息了,母亲依然趴在车窗边,兴致勃勃地看万家灯火的夜景。
③直到凌晨一两点,母亲才似乎是真的累了,疲倦地躺到床上,很快,就发出了轻微的鼾声。
④列车到达杭州南站时,天刚刚泛亮,再过一两个小时,就到上海了。我打算叫母亲起来洗把脸,吃点早餐,可是看她睡得那么香,我不忍心叫醒她,就蹑手蹑脚地下床,独自到了洗漱间。
⑤洗脸,刷牙,再补补妆,这一切做好时,列车正好启动,载着一车的人赶往下一站。我走到卧铺旁,往床上一看,上面空空如也,旁边的座位上也没有母亲的影子。
⑥旁边的乘客问:“你是在找那位头发花白的老太太吗?刚才在杭州南站时,她已经下车了。”
⑦怎么会这样?听到这个消息,我一下子变得六神无主,找到乘务员说明情况时,我的声音已经带着哭腔。
⑧但是列车不能停,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离杭州越来越远,离母亲越来越远。那一两个小时里,我坐立不安,脑子里不停地闪现母亲可能遭遇的种种困境,她会不会迷路?她会不会被坏人骗?她会不会饿着渴着?
⑨在一寸寸的煎熬中,列车终于缓缓地停了下来。我拿上行李,跳下车,拦了辆出租,直奔杭州而去。一路上,我不停地催促司机快一点,再快一点。
⑩幸运的是,通过乘务员联系,车站工作人员已经找到母亲,此时,母亲正站在进站口等待我的到来。
⑪看到母亲白花花的头发和佝偻的身影,我终于如释重负,火烧火燎般的焦急化作了一句埋怨:“妈,你怎么一声不吭就下车了呀?你知道我有多着急吗?”
⑫母亲忽然往前一步,紧紧抱住我,哽咽着说:“我怕把你弄丢了。”
⑬原来,母亲醒来后看不到我,就赶紧随着人流下车寻找,她怕晚一分钟,就把我弄丢了。整整四个小时的时间,我在车上心急如焚,她在车站一定比我急十倍百倍,在拥挤的人群里,怎么也找不到女儿熟悉的身影,母亲的心,该经受了怎样的煎熬啊!
⑭这简单的一句话,如刀子般割着我的心,我的眼泪瞬间就汹涌而下。
⑮记得我六岁那年,母亲挑着担子到车站卖水果,我跟着去了。她给人称完苹果,一回头,怎么也找不着我。
⑯母亲顾不上一挑新鲜的水果,疯了一样到处寻找。在车站找了一圈后,泪眼婆娑地看到了站在担子前等她的我。其实,我只是去了趟厕所。
⑰我放学后晚一分钟到家,她就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我和同学出去玩,不到半小时,母亲一定会出去找;和朋友聚会,无论多晚回家,母亲总会坐在门口等着;在外地求学,电话不准时打回家,母亲就会在房间里踱来踱去;结婚后长时间不回家看看,母亲就会寝食难安……
⑱所有的担心都是因为爱,因为太在乎,才时时刻刻害怕把你弄丢了。那一刻,我决定一定要让母亲随时掌握我的动向,让她随时可以看见我,听见我说话,不然,母亲会一直生活在害怕弄丢我的恐惧中。
【1】夜幕降临,母亲不休息,依然兴致勃勃地看着车窗外的夜景,是因为( )
A.对夜景很新奇
B.去旅游很开心
C.对故乡的不舍
D.还没到睡的点
【2】“六神无主”“坐立不安”“心急如焚”这些成语反映“我”的心理活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担心母亲会不会哭泣
B.担心母亲会不会被骗
C.担心母亲会不会饥渴
D.担心母亲会不会迷路
【3】作者将第⑮⑯⑰自然段插入文中,为的是说明( )
A.母亲只顾卖水果
B.车站人多易走失
C.母亲担心我走失
D.母亲曾把我弄丢
【4】“那一刻,我决定一定要让母亲随时掌握我的动向”中“那一刻”指的是( )
A.母亲找到我
B.我弄丢母亲
C.我找到母亲
D.母亲弄丢我
【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文中作者对母亲关爱的两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拿上行李,跳下车,拦了辆出租,直奔杭州而去。一路上,我不停地催促司机快一点,再快一点。”这两句中的“跳”“催促”换成“走”“叫”好吗?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会采取什么办法应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句子训练营。
(1) 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用加点词语造句)
(2)我替你担心。(扩句)
16、老人对我说她的心已经感受到我的琴声了。(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仿写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扩写句子。
1.战士保卫边疆。
2.洪水淹没了村庄。
3.海鸥飞过海面。
4.兄妹俩陶醉了。
5.小马驹瞪着眼睛。
19、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
20、直述句改为转述句。
1.鲁迅在回信中说:“你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2.曹操的儿子冲曹冲说:“我有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
3.贝多芬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曲子吧。”
4.詹天佑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5.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21、习作
题目:最动人的
提示:先填上“情景”、“语言”、“风景”、“课堂”等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再构思作文,尽力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少于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