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贵州黔南州2025届六年级语文上册二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灰心失望的样子。________

    形容走路时脚步放得很轻。________

    感到羞耻和惭愧。________

    充分流露,多指情绪、气氛等。________

    让人很难相信。________

     

  •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飞驰—( )磅礴—( )健壮—( )

    渺小—( )澄碧—( )

  • 3、在横线处填上表示颜色的词,把诗句补充完整。

    (1)一水护田将____绕,两山排闼送___来。我还联想到运用了相同修辞手法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

    (2)千里莺啼_________,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两句诗描绘的画面让我联想到春天。我还知道其他描写江南春景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在括号里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1.______把传统的图书转化为电子图书,______会得到更大范围的传播和更持久的保存。

    2.______我们已经疲惫不堪,______我们为人们奉献知识的热情并没有减弱。

    3.他______自己吃点亏,______不愿亏了别人。

  • 5、照样子写出与戏曲有关的三字词语。

    例:扮演反面角色叫唱白脸。

    在人手下做无关紧要的事叫_________

    双方发表相反的言论或采取针锋相对的行动叫唱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沙白的《秋》令人称奇,你最喜欢我国现代或当代诗人的哪首小诗?请说说原因。

     

  • 7、品读诗句,体会美丽的江南春景。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为了突出江南春色,诗人选取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具有江南特色的风光景物,构成了一幅江南春天的画面。由此我们不禁想到了另一首描写江南的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不忆江南?”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①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春景的赞美与神往之情。( )

    ②此诗运用了动静结合、声色结合、点面结合等多种方法。( )

    ③有人认为把诗句中的“千里”改作“十里”更切实际,因为唯有十里才能听到莺啼,唯有十里才能看到绿树红花,唯有十里才能看到风中酒旗。( )

    【4】展开合理的想象,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前两句诗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

  • 8、阅读古文。

    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选择括号中正确的说法。

    这首古诗是一首(田园 写景)诗,描写了作者(春游 秋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

    【2】根据古诗的内容把下面词语恰当地填入横线中。

    晴  雨  涧中  涧边

    这首古诗按照从________________的空间顺序,分别描写了岸边的________时景色和水上的________时景色。

    【3】这首古诗描写了富有诗情画意的一系列自然景物,请你分别用四个字来概括每句诗描写的景物。

    第一句:____________    第二句:____________

    第三句:____________    第四句:____________

    【4】作者对涧边草有怎样的情感?最能体现这一情感的是哪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桃树爷爷

    桃树爷爷是个说故事的能手,一辈子走南闯北的,阅历多,肚子里什么故事儿都掏得出来,村边上有一片桃树林子,林子里有两间小房,刷着白粉墙,桃树爷爷就住在这儿,专经营合作社里的果木。就为这个,孩子们叫他桃树爷爷。

    桃树爷爷有件时刻不离身的爱物,那就是支笛子,不知爷爷做伴了多久,桃树爷爷吹笛子也真吹得好,不但会用嘴吹,还会用鼻孔吹。一吹起来引得孩子们成群打伙地围着他转。

      孩子们最着迷的还是桃树爷爷满肚子的故事。春天,桃花盛开,红艳艳的,简直是半空落下来的一片彩云。你常常会看到老人家坐在桃树底下,身边围着群孩子,眼睛直竖竖地盯着桃树爷爷的嘴,任凭那些做娘的喊破嗓子,叫孩子们回家吃饭,孩子们也不开腔。到了冬天,日短夜长,一到晚上桃树爷爷的热炕更恋人,差不多挤满了听故事的孩子,要不是爷爷催他们早点回去睡觉,听到天亮也不烦。

    这一天傍晚,天阴下来,一会掉了雪花,飘飘摇摇的,雪花全阵比一阵密,桃树爷爷心想:下雪了,不会有人来了。早早关上门,从灶里掏了一瓦盆棒子火,端到炕上,也不点灯,守着火盆烤火,刚抽了半袋烟,门地推开扑腾扑腾跳进两个小黑影。桃树爷爷一听,听出是小满和小牛,却故意不言声。

      小满问:桃树爷爷,你睡了么?

      桃树爷爷呼、呼打起很响的鼾声来。

      小牛悄悄地说:是睡了,咱们走吧。

      小满说:没睡,没睡,睡了还抽抽烟?一面爬上炕,凑到爷爷的眼前一看就笑起来我说没睡,眼还睁着呢。

      爷爷说:没睡也不给你们讲故事。

      小满拉着老人的胳臂摇晃说:你讲一个吧,讲一个我们就走。

    爷爷:好好,别缠我,我讲一个,又吩咐小牛说:你点个亮,别摸黑瞎说话。小牛点上油灯,桃树爷爷想了想说:一家子,有个妈妈和小孩子……

    小满怕是编派他 赶紧问  孩子叫什么

      桃树爷爷笑着说  你不用怕  反正不叫小满  人家叫百岁  就听我说

      小百岁千里寻父的故事吧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2分

    任凭:

    阅历:

    (2)给短文最后两个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3分

    (3)回答问题。4分

    孩子们为什么都叫人桃树爷爷?

     

    孩子们为什么整天围着桃树爷爷转?

     

    (4)写出句子含义。4分

    桃花盛开,红艳艳的,简直是天空中落下来的一片彩云。

     

    一到晚上桃树爷爷的热炕更恋人。

     

    (5)给短文用||分段,并写出段意。5分

     

     

     

  • 10、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一过夏天,小学生有的成了中学生,中学生有的成了大学生。升级、跳班,快点儿,慢点儿,总是要长。北方农家的谚语说:“六月六,看谷秀。”又说:“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农作物到了该长的时候不长,或是长得太慢,就没有收成的希望。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

    【1】你怎么理解“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

    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理解画“ ”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

  • 11、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看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本段写了哪些景物?

    【2】作者用了哪些确切的词语来描写这些景物?

    【3】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4】文段除描写景物外,还写了四件趣事,请概括在下面。 

    【5】这段文字从事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个方面写出百草园里动物、植物的特色,使人感到百草园确实多姿多彩,乐趣无穷。

    【答案】

    【1】有“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鸣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木莲”、“覆盆子”。

    【2】不必说……也不必说……单……   ……还有……

    【3】拟人,使内容生动、形象。

    【4】翻砖找蜈蚣;按斑蝥的脊梁;找何首乌根;摘何首乌

    【5】颜色、形态、声音、动作、味道

    【解析】

    【1】

    试题分析:略

    【2】

    试题分析:作者是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把它们联系起来的。在勾画园中景色时,用了两个“不必说”,把一幅色彩绚丽、生趣盎然的百草园图展现了出来。紧接着用“单是”一词提起,强调了泥墙根一带的无限趣味:那儿有惊险的蜈蚣,有趣的斑蝥;还有何首乌、木莲,色味比桑葚好,形如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的覆盆子。

    【3】

    试题分析:略

    【4】

    试题分析:翻砖找蜈蚣: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按斑蝥的脊梁: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找何首乌根: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起它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一块根像人形的。摘何首乌跟: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多。

    【5】

    试题分析:略

    【题型】现代文阅读

    【适用】一般

    【标题】2016届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我的百草园 练习卷

    【关键字标签】

    【结束】

     

    课外阅读

    鲁迅读书

    鲁迅小的时候,酷爱读书。爱看书,看抄书,把书看做宝贝一样。

    在进“三味书屋前,他在自己的启蒙老师——一位叔祖父那里看了不少带图的书。这位老师曾经告诉他,有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眼睛的怪物……可惜一时找不到了。这么一本有趣的书,可把鲁迅吸引住了。他念念不忘,梦寐以求,这可把他的保姆长妈妈感动了。长妈妈不识字,她探亲回来时,(随便 设法)给鲁迅买回了这部书。一见面,长妈妈把一包书递给鲁迅,高兴地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海经)》,我给你买来了!”

    一听这消息,鲁迅欣喜若狂,(赶紧 于是)把书接过来,打开纸包看了起来。

    鲁迅小时候对于书籍(比较 特别)爱护。看书的时候,他(通常 总是)把桌子擦得干干净净,看看手指脏不脏。脏桌子上是不放书的,脏手是不翻书的。他还特意为自己准备了一只箱子,把各种各样的书整整齐齐地放在里面,箱子里还放了樟脑丸,防止虫蛀。

    鲁迅小时候养成了爱书如宝的好习惯,他读过的书浩如烟海。他购置的书,仅1912年至1936年间,就有几千多册。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产,就是他宝贵的藏书了。

    【1】根据下面的解释,写出相对应的成语。

    (1)广大繁多,形容书籍或资料多得无法计算。 (

    (2)欢乐得就像发了狂似的,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3)连在睡梦中也追求,形容愿望十分迫切。

    (4)牢记于心,永不忘记。

    【2】请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

    【3】文中有一句话十分精练地概括出鲁迅先生对书的感情,起到揭示全文中心的作用,请你用“______”把这句话画出来。

    【4】用“||”给第4自然段分层,并用一句话概括这一自然段的意思。

     

  • 12、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___

    徐悲鸿是我国杰出的画家。

    1919年到1927年,他在欧洲的一些国家留学。当时的中国,军阀混战,贫穷落后,在世界上没有地位,在外国的中国留学生常常受到一些人的歧视。

    有一次,许多留学生在一起聚会。一个满身散发着酒气的外国洋学生站起来,恶毒地说:“中国人又蠢又笨,只配当亡国奴,就是把他们送到天堂里去深造,也成不了才!”坐在一旁的徐悲鸿被(激动 激怒)了,他走到这个洋学生面前,大声地说:“先生,你不是说中国人不行吗?那好,我代表我的祖国,你代表你的国家,我们比一比,等学习结业时,看看谁是人才,谁是蠢材!”

    从此,徐悲鸿学习更加勤奋了。他到巴黎各大博物馆去临摹世界名画的时候,常常是带上一块面包一壶水,一去就是一整天,不到闭馆的时候不出来。

    有志者事竟成。徐悲鸿进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后,在几次竞赛考试中都获得了第一名。1924年,他的油画在巴黎展出时(震动 轰动)了巴黎美术界。这时,那个向他挑衅的洋学生,不得不承认自己是个失败者。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歧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志者事竟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并在下面画上“____”。

    3给短文加一个题目,写在文前横线上。

    4为什么那个洋学生不得不承认自己是个失败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拥抱之后,她就殷切地问我:带来了吗?我赶快从手提包里掏出那几颗枣核。她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

      她当年那股调皮劲儿显然还没改。我问起枣核的用途,她一面往衣兜里揣,一面故弄玄虚地说:等会儿你就明白啦。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赶快——(   )   贵重——(   )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她当年那股调皮劲儿显然还没改?用“________”画出相关的句子。

    3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说明了(   )。

    A. 枣核对朋友来说非常重要,因此她要小心翼翼地保护它

    B. 枣核在美国很难找,物以稀为贵,所以很贵重

    C. 枣核对朋友来说意义深刻,包含着一个动人的故事,所以觉得很贵重

    4请你运用一面……一面……”这组关联词语,写一写同学们在操场上活动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

    泉映月

    无锡的惠山,树木葱笼,藤萝摇曳。山脚下有一泓清泉,人称“天下第二泉”。

    有一年中秋之夜,小阿炳跟着师父来到泉边赏月。水面月光如银,师父静静地倾听着泉声。突然,他问小阿炳:“你听到什么别的声音了吗?”小阿炳摇了摇头,因为除了淙淙的流水声,他什么声音也没有听见。师父说:“你年纪还小,等你长大了,就会从二泉的流水中听到许多奇怪的声音。”小阿炳望着师父饱经风霜的脸,懂事地点了点头。

    十多年过去了,师父早已离开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啊!

    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声萦绕在他的耳畔。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冬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流水和月光都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从琴弦上流泻出来。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势不可当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乐曲,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就这样,一首不朽的乐曲诞生了——这就是经后人整理并定名《二泉映月》的二胡曲。几十年来,这首曲子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盛誉。

    【1】“二泉映月”是无锡惠山的一个景点,文中有许多描写“二泉映月”美丽景色的词语,请找出四个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写出了(       

    A.阿炳双目失明,以卖艺度日

    B.十年后,阿炳穷困潦倒,过得很凄惨

    C.无论条件怎样恶劣,阿炳都渴望安定幸福的生活,热爱音乐

    【3】“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这句话中,听到阿炳“叹息”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听到阿炳“哭泣”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五自然段中加点的“积淀已久的情怀”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二泉映月》是一首著名的乐曲,这首曲子起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来变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二泉映月》这首曲子抒发了阿炳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句型转换

    1.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

    “把”字句:_______________

    “被”字句:_______________

    2.勇闯句子关。

    一只苍白僵硬的手从稻草铺上垂下来。

    缩句:________

  • 16、路边的小杨树在风中发出阵阵响声。(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

  • 17、按要求写句子。

    (1)唐代诗人韩翃的《寒食》一诗中,描绘出一幅“走马传烛图”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

    (2)《石灰吟》诗中表达了诗人以身报国、清白正直的志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3)《竹石》诗中表达了诗人刚正不阿的高尚情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4)你的同学沉迷于网络游戏,不好好学习,虚度光明,你想用《长歌行》中的诗句劝他:____________

    (5)鲁滨逊再一次看到野人留下的生火的痕迹和满地的人骨。(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这紧急关头,董存瑞只得用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按要求写句子。

    1.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安门广场站立着一根电动旗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响亮的叫声。(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伴焦急地跟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怀特森老师摆摆手。(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成千上万的幼龟鱼贯而出地一起来到海滩上。(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句子转换和仿写。

    1.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仿照句式,学习作者的写法,你也来跟山里的朋友打打招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请你从下面两个话题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习作。

    1.大千世界,风俗各异,你听说过或经历过哪些独特的风俗?请以“独特的风俗”为话题写一篇习作。要求自拟题目,详略得当,条理清晰,语句通顺。

    2.你心里最渴望做的事情是什么?这种渴望是怎么产生的?你又打算为之付出怎样的努力?请以“渴望”为话题写一篇习作。要求自拟题目,重点突出,语句通顺。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月考试卷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