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贵州六盘水2025届六年级语文上册一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看拼音写词语(10分)

    (1)hǔ pò(   )是sōng zhī(   )球的化石。

    (2)温家宝总理也是一位激情péng pài(   )、bó xué(   )幽默的诗人。

    (3)我们上网交友要提高jǐng tì(   ),不要把自己的xiáng xì(   )信息提供给陌生人。

    (4)据科学家最新研究,扬子鳄生“男”生“女”是由cháo xué(   )的fū huà(   )温度决定的。

    (5)jiào chē(   )顶上放货物,这样的chǔn shì(   )你看到过吗?

     

  • 2、数字俗语。

    例:表示某人干事麻利时用(三下五除二)

    表示很不容易时用( )                           表示信心十足时用( )

  • 3、理解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1.《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朝诗人_________。他与北宋词人_________并称“苏辛”;与宋朝女词人_________并称“李辛”。“西江月”是_________,“夜行黄沙道中”是_________

    2.《宿建德江》这首诗是____朝诗人______写的。他用简洁的语言点明了他所乘坐的船停泊的时间是________,地点是________。诗中表达诗人思念家乡和亲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_______所写,他笔下的云、雨、风各具特点。诗人把乌云比作_____________,把大雨比作_________,写出了风的大,显得形象生动,极富立体感,诗中的望湖楼在今天的__________(地名)。

  • 4、中国戏曲艺术之所以能够传承和发展,在世界三大艺术体系中独树一帜,就是因为它不固守传统,并且能够在继承中不断创新。写出四个称赞音乐美妙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读拼音,写字词。

    恐bù( )              ( )             bǎng( )              li( )

    琴xián( )              ( )             zhòu( )             kāng kǎi( )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诗歌赏析。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这首诗是毛泽东写的《___________》。

    【2】请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1)逶迤:_________

    (2)磅礴:_________

    【3】“暖”字暗示了红军巧渡金沙江的_____________心情;“寒”字暗示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的____________

    【4】用“____”画出总括全诗的诗句。

    【5】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_________,赞扬了__________________

  • 7、课内精彩阅读。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诗中的“暖”和“寒”是一对反义词,它们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句中“三军”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后两句诗可以看出红军长征取得胜利前的最后一个难关是________________;“尽开颜”一词表现了红军________________之情。

    【5】有人曾经为红军翻雪山过草地写过一副对联,请你试着写出下联。

    上联:过草地红军历经艰辛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

  • 8、诗文赏析,韵无穷 。

    回乡偶书(其二)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1】_______(朝代)诗人_______(作者)一共写了两首《回乡偶书》,这是第二首,除了这两首诗,我还知道他写的诗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通过诗人归乡后发现改变的“________”和不变的“_________”之间的对比,流露出作者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南沙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她拥有难以计数的珍贵的海洋生物,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贮存了用之不竭的海洋动力。仅曾母暗沙,就以丰富的石油储量而享有第二波斯湾的美誉。

    (1)用波浪线画出这段话的中心句。这句是把(   )比作 ( )。

    (2)为了说明南沙是巨大的蓝色宝库,作者从(   )、( )、(   )等三方面来说明的。南沙享有第二波斯湾的美誉是为了说明 ( )。

    (3)难以计数表示数量很多,这段中(   )、( )、   这两个词也表示数量很多 。

     

  • 10、阅读

    ①20世纪70年代末,我在一个部队子弟小学读书,语文老师沈玉梅是一名随军家属,四十岁左右的样子。一头齐耳短发,不苟言笑的面容,深蓝色的上衣,小西服平平整整,右边的口袋外常常垂着一根花头绳,另一头栓着一只小口哨,口哨就装在口袋里。

    ②沈老师是我的朗读启蒙人。她有着较浓的乡音,很少示范朗读,只是监督我们多读。而她口袋里小的口哨,便承担了训练朗读的重任。记忆中,《我的战友邱少云》是我们读得最多的一篇课文。

    ③早读课,“嘟——”口哨声响了,我们的朗读开始了。沈老师非常严肃,大大的眼睛瞪着,像探照灯一样一直在我们头顶上扫来扫去。我们都敬畏他的目光,常常一边读书一边用余光瞟着沈老师。部队的孩子,战争片看得多,对探照灯似的眼神格外敏感。所以,我们坐得直,盯得紧,读得响——

    ④“敌人控制的‘391’高地,像一颗毒牙,楔(xiē)入我志愿军的阵地。”一开始,我们的朗读声便有些懒散。

    ⑤这时,沈老师摸出口哨,塞进嘴里,鼓着腮帮子猛地一吹。“嘟——”哨声尖锐刺耳,短促凄厉。我们的朗读声戛然而止,沈老师严肃地说:“不行,英雄的形象是高大的!”说完,往讲台上一站,胸一挺,眼一瞪,那高大伟岸的形象仿佛就是邱少云一般。

    ⑥沈老师指导我们朗读,还真是“身教多于言传”。哨声响起来,于是,我们挺胸抬头,模仿着沈老师,竭力要展现出英雄的形象——“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只见沈老师握紧拳头,高高举起,同学们更是铿锵有力——“我们怀着满腔怒火,勇猛地冲上‘391’高地,敌人全部被歼灭。”

    ⑦“嘟——”口哨声响了。这一次,声音明亮悦耳,掠过教室,格外好听。再看看沈老师,眉眼含笑,脸上放光,下巴不断轻点,“嘟——”又一声清丽的哨声,早读下课了!口哨又回到沈老师的口袋里,只有那条彩色的塑料头绳垂在外面,格外好看。

    ⑧后来,我离开了部队小学。回到家乡读书。学生时代,我做过主持人,录制过法制节目的解说词,每当家乡人夸赞我的朗读时,沈老师总浮现在我眼前——齐耳短发,不苟言笑的面容,深蓝色上衣,小西服领平平整整,右边的口袋里装着口哨,一根花头绳在口袋里晃来晃去。

    ⑨“嘟——”口哨声又响起来了。沈老师,你还好吗?还记得那个瘦瘦的,说着一口标准普通话的小女孩吗?

    【1】给文章拟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

    【2】在文中找出描述沈老师哨声的词语,依次写在横线上。

    我们朗读的声音懒散时,她的哨声______

    我们朗读的声音铿锵有力时,她的哨声______

    提示早读下课时,她的哨声_____

    【3】联系上下文,说一说“身教多于言传”在文中的意思。

    _______

    【4】根据文章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本文首尾呼应,突出沈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2)我敬畏沈老师,只是因为她是一名随军家属。   ( )

    (3)本文只运用了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的手法。( )

    【5】沈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__________

  • 11、课内阅读

    只有一个地球

    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但是,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biǎn piān)舟。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

    2在宇航员的眼中,地球是什么样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说明了  

    4读了选文,你想对地球母亲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仔细阅读下面的故事,完成下列各题。

     

    这故事来源于长白山虎背岭东北虎保护区的一位工作人员。事情发生在他进山第一年的冬季。一天,他在做例行巡察时,发现一只幼虎中了偷猎者的陷阱,后腿折断,又被钢夹死死地夹住。他小心为幼虎松了绑,抱回自己的小木屋。

      经过精心的护理,幼虎恢复得很快。他给它取名阿弟。他在深山里很寂寞,真把幼虎当自己亲人来对待了。阿弟虽不会说话,但它懂得什么是友好感情,它也会以驯服、亲热来回报。两弟兄真成了相伴相依的好朋友了。

      三个月过去,该是放虎归山的时候了。阿弟主动依偎在阿哥怀里,擦擦蹭蹭,着实亲热了一阵,然后俯伏在地,两眼深情地望着阿哥。之后一步一步走出去,走到门外又回过头来最后望一眼,才向虎背岭深处狂奔而去。

      阿哥也像掉了魂似的,恍恍惚惚在山里转悠了三天,不知是想再见一下阿弟呢还是在找回自己。而他俩的再次相见,却是在一个极不寻常的境地中--确切地说,是阿哥遭到群狼袭击的危急时刻。

      也是一个冬天。一只老狼带着十三只狼包围了小木屋。几个小时后,他的子弹打光了,眼看厄运就要降临。突然,他看见老狼忽然停下来,侧耳聆听到什么,就忽闪一下带着残兵败将飞奔而去。天亮了,屋里的战士走出来,在小木屋与大森林的咽喉道上,见到了久别的阿弟,在阿弟脚下躺着老狼的尸体。

      三年过去,那位工作人员调离了山里的岗位,只剩下小木屋。次年开春,他忽被大山近处的动物园告知:捕获的一只老虎已绝食7天,这虎是在小木屋旁设陷阱捕获的,要他去一趟。他顿时猜想可能是阿弟遭的暗算。到场一看,果然是已经十分虚弱的阿弟躺在铁栏里。他呼唤它。阿弟张开眼与他的目光相遇,刹那间好像勾起美好的记忆,有些兴奋。但马上换了表情,两眼露出仇恨的凶光,再也不看他一眼。阿哥亲手端来食物和饮水,也拒不接受。阿哥知道它想重返森林,动物园也别无选择只好照办。

      阿哥心里明白,打从它与他首次相别返回森林后,它一直保持着暗中探视小木屋的习惯。他离开后仍然如此。动物的感情有时是很执著的。然而正是在这块唤起温馨之情的地方,它落入了人的陷阱。从此它同人的缘分也就断了。据说以后虎背岭连续发生虎伤人的事件。这是谁的过错呢?

    【1】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在下面划“——”

    (1)(chà  shà )那间 (2)怯(què qiè )地

    【2】写出划线词语的意思

    (1)从屋里射出的子弹打中了狼的咽喉。(   )

    (2)他在小木屋与大森林的咽喉道上。 (  

    【3】本文围绕人与虎之间友情的发生到结束,重点写了三件事。请你简要概括如下

    第一件:  

    第二件:  

    第三件:  

    【4】认真读第一至三节,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人与虎之间的“兄弟”情?“——”线画出来。

    【5】认真读第六七节,说说三年后,人与虎之间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6】读了这篇文章以后,谈谈你的看法。  

     

     

  • 13、阅读理解。

    母亲河

    文段一:

    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如今直上银河去,

    文段二:

    黄河一掬(节选,有改动)

    余光中

    一刹那,我的热血触到了黄河的体温,凉凉的,令人兴奋。从斛律金的牧歌,李白的乐府里日夜流来,你饮过多少英雄的血,难民的泪。改过多少次道啊,发过多少次泛涝,二十四史,哪一页没有你浊浪的回声?几曾见天下太平啊!让河水终于澄清?流到我手边你已经奔波了几亿年了,那么长的生命我不过触到你一息的脉搏。无论我握得有多紧你都会从我的拳里挣脱。就算如此吧,这一瞬我已经等了七十几年了,绝对值得。不到黄河心不死,到了黄河又如何?又如何呢?至少我指隙曾流过黄河。

    华夏子孙对黄河的感情,正如胎记一般地不可磨灭。流沙河写信告诉我,他坐火车过黄河读我的《黄河》一诗,十分感动,奇怪我没见过黄河怎么写得出来。其实这是胎里带来的,从《诗经》到刘鹗,哪一句不是黄河奶出来的?龚自珍《己亥杂诗》不也说过么:亦是今生未曾有,满襟清泪渡黄河。想到这里,我从衣袋里掏出一张自己的名片,对着滚滚东去的黄河低头默祷了一阵,右手一扬,雪白的名片一番飘舞,就被起伏的浪头接去了。大家齐望着我,似乎不觉得这僭妄的一投有何不妥,反而纵容地赞许笑呼。

    文段三:

    黄河的主人(节选,有改动)

    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

    也只有十只到十二只羊那么大的体积吧,上面却有五位乘客和一位艄公,而且在他们的身边还摆着两只装得满满的麻袋。

    我不禁提心吊胆,而那艄公却很沉着。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皮筏上的乘客谈笑风生,他们向岸上指指点点,那从容的神情,就如同坐在公共汽车上浏览窗外的景色。

    羊皮筏子上的艄公,更值得敬仰和赞颂。他站在那小小的筏子上,面对着险恶的风浪,身系着乘客的安全,手里只有那么一根不粗不细的竹篙。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1】细读文段一,请你将文段一中的两句诗补充完整。

    (1)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

    【2】细读文段,你觉得符合三个文段内容的最恰当的词语依次是(       

    A.赞美黄河——礼赞黄河——征服黄河

    B.赞美黄河——礼赞黄河——梦寻黄河

    C.梦寻黄河——礼赞黄河——歌颂黄河

    D.征服黄河——礼赞黄河——歌颂黄河

    【3】阅读时要从所读的内容想象开去,文段一围绕着黄河的描写,想象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段三中描写乘客的谈笑风生反衬了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段一与文段二都抓住了黄河展开了联想,文段二由黄河联想到了黄河哺育了中华文化,如诗经、乐府、己亥杂诗、二十四史等等,渗透了浓浓的爱国情怀,请你选取你知晓或熟悉的一处历史人文景观(人文景观如:长江、故宫、圆明园、西湖……),展开丰富的联想,写出三个与之相关的事物。

    (1)我选取的景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想事物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想事物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想事物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读短文,完成练习。

    秋天的怀念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②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1)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③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④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2)。

    ⑤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⑥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短文括号内分别填入哪个词语最恰当?请选一选。

    (1)A.期待 B.央求 (2)A.诀别 B.告别

    【2】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不正确的打“×”。

    (1)“看花”是短文围绕的中心事件,是母爱的集中体现,也是“我”新生活的象征、母亲愿望的达成。________

    (2)第①段画线句子中的两个“悄悄地”表现了母亲胆小怕事。________

    (3)短文中第①段插入“母亲喜欢花……”的内容,其目的是表现母亲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但为儿子放弃了对生活的享受。________

    【3】短文作者史铁生真实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感。短文第②段主要通过母亲__________来表现_______________;短文第⑥段主要通过________来抒发作者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4】短文的结尾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母亲走了,“我”懂得了“要好好儿活……”。那么,当“我”再看到北归的阵雁听到甜美的歌声时,“我”的心情状态应是怎样的?请想一想写几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句子乐园。

    1.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被字句)

    变为字句:  

    2.人少的地方,是他喂海鸥的领地。

    缩句:  

    3.花生具有这么多可贵品质,难道不值得赞美吗?(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 16、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读下面的例句,想象句中描写的情景,再任选一种情景,照样子写一写。

    示例:八月,天气极热。鸡套拉着翅膀,狗吐着舌头,蝉热得不停地叫。(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句型转换

    1.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

    “把”字句:_______________

    “被”字句:_______________

    2.勇闯句子关。

    一只苍白僵硬的手从稻草铺上垂下来。

    缩句:________

  • 19、按要求写句子。

    (1)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他学棋不够专心。(用关联词语连接)

    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班同学都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面对困难他_________,面对失败他________ ,面对欺辱他_________。(填写近义词)

    (5)在老师的教育下,王强端正了学习目的,能按时完成作业,错别字也大大进步了。他还积极参加文愉活动,在全校师生和少先队员们参加的联欢会上扮演了节目,有详有略的朗读了老舍写的“草原”。(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按要求写句子。

    1.国家有难,却没人来解救,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事情啊!(改写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天祥说:我是宋朝的状元宰相,宋朝亡了,我只有死,一死之外,无可为者。”(改写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从下面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作)

    题目一:嘿,我成功了!

    你一定有过成功的经历,请把你的“成功”写出来。写的时候,要注意把做什么成功了以及实现的过程写清楚,写出自己当时的心理活动。内容具体,语句通顺。500字左右。

    题目二:我是__________迷

    你的爱好是什么?是画画、下棋,还是打篮球、跳绳……你为什么对它那么着迷呢?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或乐趣呢?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用一两个事例把它写具体吧。5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月考试卷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