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所积累的知识填空。
1.写“爱国”演讲稿的开头时,可以引用一些爱国名言,如曹植曾说“捐躯赴国难,____________”,宋代陆游有云“位卑未敢________”。
2.读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夜晚,站在长江边上,看到水中的明月,我想到了孟浩然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回到故乡,在宁静的夜晚,闻着稻花香,听着蛙鸣声,我情不自禁地吟诵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天里,看到百花盛开,春意盎然,我拍下一张照片,发到朋友圈里,并引用了朱熹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学期,我学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做课堂笔记的方法,我的学习成绩也提高了不少。
5.《伯牙鼓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真正了解自己的人,我们可以把他叫作________。
2、请仿照第一句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________________;虫子叫了,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看拼音,写词语。
pǐn dé xǐ què míng chán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4、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阳春三月,小霖在泗水边漫步,看着焕然一新的春景,她感叹道:“这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啊!”
(2)嘉佳旅游路过黄河之畔,看见蜿蜒的黄河,不禁吟出了刘禹锡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明迪暑假去乡下玩了一次,干净的庭院以及一排排主人亲手种植的花木深深吸引了他,让他想起了王安石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生活中的语文。
(4)鲁迅先生对敌人决不屈服,对人们鞠躬尽瘁,我想起他的一句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说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一个个红石榴就像一个个小姑娘可爱的笑脸,躲在树枝间。________
6、诗歌鉴赏。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1】本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
【2】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B.“烈火焚烧若等闲”中,说的虽然是石灰的开采过程,但它实际是象征志士仁人无论面临何种考验,都能从容不迫。
C.“粉骨碎身浑不怕”中“浑不怕”三字使读者联想到不怕牺牲的精神。
D.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清白”一词一语双关,既是指石灰的颜色也是指诗人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7、补全古诗,完成练习。
书湖阴先生壁
________________,花木成畦手自栽。
________________,两山排闼送青来。
【1】补全诗句。
【2】读诗题可以知道,这是一首写在________(地点)上的诗。
【3】诗的前两句描写了庭院的景致,其中,“________”突出了庭院的洁净,“________”突出了庭院的秀美,“________”突出了主人的生活品位。
【4】诗的后两句中,“排闼”的意思是________,这一拟人化的动作,写出了山水的灵动可爱。这两句诗的内容两两相对,是对偶句:“一水”对“两山”,“护田”对“________”,“________”对“________”。像这样运用对偶的手法的诗句还有:________,________。
8、夏日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梅子①金黄杏子肥②,麦花③雪白菜花④稀。日长篱落⑤无人过,惟有⑥蜻蜓蛱蝶⑦飞。
【注释】①梅子: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可以吃。②肥:指果肉肥厚。③麦花:荞麦
花。④菜花:油菜花。⑤篱落:中午篱笆的影子。⑥惟有:只有。⑦蛱(jiá)蝶:菜粉蝶。
【1】“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
【2】诗中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
【3】“日长篱落无人过”的原因是( )
A.人们都在家休息,没有出来走动。
B.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
【4】诗的三、四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樱桃椒
这一天,我在邻居王伯伯家的花圃里看樱桃椒。这盆樱桃椒长得十分茂盛!远远望去,绿叶丛中,似乎缀满了颜色各异的宝石,真是惹人喜爱。
走近一看,樱桃椒又是另一种姿态。看,樱桃椒的茎笔直粗壮,枝叶向四周撑开着,犹如一把绿色的小伞,有的枝条已经偷偷地伸出花盆,平卧在盆沿上;有的则刚劲挺拔,直向蓝天伸延。樱桃椒的叶子窄而长,绿油油的,在阳光下闪着光亮。令人惊奇的是,这株樱桃椒上不仅缀满了绿、紫、黄、鲜红等色的圆球似的果实,还开着朵朵像梅花一样的洁白小花,真是美丽极了。听王伯伯说,这些彩色的果实长到熟老了,鲜红而形似樱桃,所以叫它樱桃椒。
看着□看着□我不由自主地说□樱桃椒□樱桃椒□你真美呀□
1.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姿态~( ) 茂盛~( )
撑开~( ) 洁白~( )
2. 在最后一个自然段的“□”中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3.作者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了樱桃椒。首先从 看,接着 细看,从樱桃椒的 、 、 、 等作了描述。
4.为什么把这种植物叫樱桃椒?
10、阅读《暖》,完成下列各题。
暖
初春某个假日的下午,我在储物间里整理一家人的冬衣。9岁的女儿安娜饶有兴致地伏在不远处的窗台上向外张望,不时地告诉我院子里又有什么花开了。
这时,我无意中在安娜的羊绒大衣两侧的口袋里各发现了一副手套,两副一模一样的手套。
我有些不解地问:“安娜,这个手套要两副叠起来用才够保暖吗?”
安娜扭过头来看了看那两副手套,明媚的阳光落在她微笑的小脸蛋上,异常生动。
“不是的,妈妈。它暖和极了。”
“那为什么要两副呢?”我更加好奇了。
她抿了抿小嘴,然后认真地说:“其实是这样的:我的同桌翠丝买不起手套,可是她宁愿长冻疮,也不愿意去救助站领那种难看的土布大手套。平时她就敏感极了,从来不接受同学无缘无故赠送的礼物。妈妈买给我的手套又暖和又漂亮,要是翠丝也有一副就不会长冻疮了。所以,我就又买了一副一模一样的放在身边。如果装作因为糊涂而多带了一副,翠丝就能够欣然戴我的手套了。”孩子清澈的双眸像阳光下粼粼的湖水,“今年翠丝的手上没有冻疮。”
我欣慰地走到窗边拥抱我的小天使。草地上一丛丛兰花安静地盛开着,又香,又暖。
【1】安娜的口袋里放着两幅一模一样的手套的原因是( )
A.因糊涂而多带了一副手套。
B.觉得带上两副手套比较好玩。
C.两副手套叠起来用才够保暖。
D.把多带的一副手套给翠丝用。
【2】“平时她就敏感极了,从来不接受同学无缘无故赠送的礼物。”这个小情节可以看出翠丝的特点是( )
A.胆小怕事
B.自尊心强
C.悲观消极
D.自强自立
【3】下面能够体现“我”心情变化过程的是( )
A.好奇——不解——欣慰
B.不解——欣慰——好奇
C.欣慰——好奇——不解
D.不解——好奇——欣慰
【4】第四自然段和第七自然观两处画横线的部分相互照应,这两处是对安娜的什么进行描写?在表现安娜的形象方面有什么好处?请结合短文写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尾“草地上一丛丛兰花安静地盛开着,又香,又暖。”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以“暖”为标题,有什么深刻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与理解。
书法艺术
【材料一】
书法是一种书写艺术,多指用笔写字的艺术,分为硬笔和软笔两种。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书体沿革流变,书法艺术异彩迷人,形成了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五种书体。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形体均匀齐整;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楷书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行书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不像草书那样漆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草书的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在狂乱中显出优美。
【材料二】
中国古代有许多著名书法家,例如,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苏轼等。晋代的王羲之最突出的成就表现为他的行书,而行书的最高典范是他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其行书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道美健秀;唐代的欧阳询以楷书见长,既平正端庄,又险劲生动,代表作有《九成宫醴泉铭》;唐代的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创“颜体”楷书,特点是端庄雄伟;行书则气势道劲,雄强豪放,富于创新。他的行书《祭侄季明文稿》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唐代的柳公权以楷书著称于世,与颜真卿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其书法以骨力劲健见长,代表作是《玄秘塔碑》《神策军碑》;而宋代的苏轼主张“书无常法”,其书法苍劲、豪放,主张要有见识,学识丰富才能使书法有长进。
【材料三】
王羲之被尊为“书圣”。传说他曾在浙江省绍兴市兰亭池畔“临池学书”,日复一日,废寝忘食地苦学各家书法之长,为节省时间,身边的池水竟成了他顺手涮笔的方便之处,日久天长,一池清水被染得墨黑墨黑的。王羲之最小的儿子王献之也喜欢书法,他向父亲讨求练字的秘诀,王羲之要他用庭院中十八口大水缸中的水磨墨,直到水全用完了为止。王献之夜以继日地音水研墨苦练,终于练得一手好字,直到后来成就竟与父亲齐名,在书法史上并称“二王”。
【1】结合材料一,把下面的书法作品与相关书体连线。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书法都是用毛笔写的
B.书法史上的“颜柳”指颜真卿和柳公权,“二王”指王羲之和王献之
C.《兰亭序》《祭侄季明文稿》都是行书佳作
D.《兰亭序》中的“兰亭”是个地名,在浙江省绍兴市
【3】下列古诗词中化用了材料三中王羲之“临池学书”典故的一项是( )。
A.王冕的《墨梅》
B.王安石的《梅花》
C.卢钺的《雪梅》
D.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4】结合材料二,可以判断下列两幅行书作品中,______________是王羲之的作品,______________是颜真卿的作品。
【5】由材料三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2023年9月25日 周一 鲁迅诞辰142周年纪念日
鲁迅先生是思想家,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原名周树人,“鲁迅”是1918年他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他精通医学,后来弃医从文。他的代表作有《朝花夕拾》《呐喊》《彷徨》《阿Q正传》等。他还学习地质学、矿物开采学,是中国第一批接触柔道的“习武之人”。他翻译了中国最早的科幻小说《月界旅行》《地底旅行》。他的思想精神和许多名言,一直激励后人奋斗。
【1】试着描写鲁迅先生翻译科幻小说时入迷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鲁迅说:“要写普通话,人们不会,这是一个大弊病!”,证明他一早就意识到普及__________的重要性了。
【3】试着写1句鲁迅先生的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综合实践。
微波炉使用说明书
本品功能全面,使用便捷。360度加热控制,使美食的每个角落都均匀受热。五档火力,匹配不同口味:低火,煲汤煮粥;中低火,鲜美解冻;中火,炖煮食物;中高火,蒸制食物;高火,加热食物。
使用方法:①接通电源,打开箱门,将食物放进微波炉中。②关上箱门,拧动旋钮选择火力及时间(熟米饭,2-3分钟;蔬菜,3-5分钟;肉类,4-6分钟)。③听到加热完毕的提示音后打开箱门,取出食物。
注意事项:①请使用微波炉专用容器,忌用金属、封闭容器。②在没有放入食物之前,请不要启动微波炉。③汤类不能超过容器的60%,以免溢出。④禁止加热带壳食物,以免食物爆裂。
【1】奶奶想用微波炉热牛肉,应该选择的火力是___________,加热时间为_________。
【2】奶奶要将盛在不锈钢碗里的食物放入微波炉中,可以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系在风筝线上的童年
①时令正是仲春。大地挣脱了冬的纠缠,不觉之中已经泛出几分淡淡的鹅黄的绿意。仰望晴空,偶见数点风筝,袅袅娜娜地飘挂天际,使我蓦地忆起“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正是放风筝的好时光。仰望那长长的轻轻抖动的风筝线,竟丝丝缕缕牵出了我的童年。
②在乡下,三月的剪剪轻风还残留着冬的料峭。我们这些颠跑在葱郁麦田里的孩子,摔打惯了,是不知道什么叫冷的。何况又常把嬉笑系在风筝线上,即便有些寒意,也早被如火的童心熔化掉,让野气的笑声赶跑了。
③我们偷偷找来竹篾,且要绿皮的,有韧性的,犹如女孩子绣花挑线一般仔细。把竹篾放到火堆上烤了,再弯成弓似的和轱辘似的等几何形状,拼在一起,悉心系好,就变成了形态各异的风筝骨架。风筝的骨架做好了,我们又找来桑皮纸,按照形状,小心翼翼地糊在骨架上。然后,几颗小脑袋抵在一处,唧唧喳喳商量一阵,就各出心裁地用彩笔在糊好的桑皮纸上勾勒一通,便给它们穿上了斑斓的衣衫,完全可以与女孩子织成的锦绣相媲美。然后用大团大团的线作放线,一头系在风筝上,一头缠在一个线拐子上。这些线来得可不易呢,是我们这些“男子汉”低三下四、求爷告奶,甚至向小姑娘一连串喊上十声“好姐姐”才弄到手的。
④好了!抬起你因做风筝而勾得酸了的头,开始放吧。嘿!风筝!风筝!全是风筝!这些大大小小造型生动的风筝,从辽阔的麦田里,迤逦的大道旁,潋滟的堤塘边冉冉升起——被底下幼稚的欢声笑语吹着,腾腾的热气捧着,悠悠飞向空中,去亲吻白云。好似争艳的奇葩,挂彩的气球。我们的心醉了。
⑤更叫绝的要数晚上。皓月高悬中天,大地一片静谧。夜色朦胧。我们几个小伙伴溜出来一叽咕,便带了心爱的风筝到村头田边。风筝纸是涂了闪金光的东西,还要想法把一段蜡头或一捻蘸了油的棉絮系在尾巴上,放飞时一点燃便像飞机尾翼上的信号灯一样闪烁。这通常极难放,因野外有风,蜡烛又不顶风,所以总是熄灭。但偶有做成功时,那风筝放起来就别有情趣,“信号灯”明灭闪烁,随风筝飘飘洒洒,也把一颗颗童心送上神秘的高空,如醉如痴。
⑥风筝也有赌气的时候,任你如何摆布它总要往地上栽。这时的小伙伴们绝不会张飞似的环眼圆睁,一脚踏翻它的,而总是小心翼翼地检查一番,找出毛病,对症下药。随着欢呼声,风筝重又飘然升起。当放到得意处,猛不防风筝也会断线,摇头晃脑地越飘越远。我们拉着断了的风筝线,不胜惋惜……
⑦时光如流。虽说童年已悄然离去,可风筝这根若有若无的线,却每每牵着我的童年。我常想捡回那逝去的童年。
⑧啊,我的鹅黄色的童年!
【1】按要求写出你积累的同类型词语。
小心翼翼(ABCC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低三下四(含有数字):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下面诗句中,与选文第一段所写时令相同的一项是( )
A.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B.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C.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D.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3】第③段详细介绍了制作风筝的过程,请简要概括制作风筝的步骤。
找竹篾——(______)——(______)——(______)——系放线
【4】看着风筝“悠悠飞向空中,去亲吻白云”,“我们的心醉了”。这些“心醉了”的孩子当时会有怎样的表现呢?请发挥你的想象,将具体的情境描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
【5】谈谈你对第⑦段“虽说童年已悄然离去,可风筝这根若有若无的线,却每每牵着我的童年。”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文章内容和表现手法的理解和鉴赏,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开头的环境描写,点明放风筝的时节,触景生情,自然引出下文对童年的回忆。(______)
(2)第④⑤段写放风筝成功时的欢快情境,第⑥段写放风筝失败的体验,都是作者童年生活的真实反映。(______)
(3)文段中的“嘿!风筝!风筝!全是风筝!”这一句语言重复啰嗦,可省略不用。(______)
(4)这篇短文作者既采用了直接表达情感的方式,也有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情感的方式。(______)
15、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是渺小的。(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完成习题
1.用关联词把两个分句合并成一个句子。
海水呈蓝色。海水反射了天空的颜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去!(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蔺相如说:“这块璧有点小问题,让我指给您看。”(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太阳落山了,小鸟儿全都不见了踪影。(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
改为“把”字句:________
改为“被”字句:________
18、句子大变身
(1)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篇感人肺腑的文章,使大家热泪盈眶。(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我军猛烈炮火的攻击下,敌人投降了。(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句子训练营。
(1)树汁流经树干,就像血液流经我们的血管一样。(用句子中的修辞手法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印第安人喜爱雨后清风的气息,喜爱它拂过水面的声音,喜爱风中飘来的松脂的幽香。(用“喜爱”写一个排比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将句子变生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6分)
(1)冀中人民在广阔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明上河图》是幅画。(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一对年过六旬的老人被乡亲们乐于助人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写作。
你有没有想过,什么能让你的生活更美好呢?是“诚信”?是“科技”?还是“梦想”……把它怎样影响你的生活,为什么让你觉得生活更美好写下来。要求:把原因写具体,45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