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贵州铜仁2025届六年级语文上册二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汉字英雄。

    形声字,从火,息声;本义:火熄灭;其字形历经如下演变:

    (1)综上所述,我知道这个字是:( );它的第十二笔的笔画名称是_________;音序是_________;除部首外,再查______画。像“熄”这样的形声字有很多,我再写两个:______________

    (2)知晓汉字意义,做汉字英雄,“熄”字意思我会选。(填序号)

    A.消亡;平息;止        B.火熄灭        C.灭灯

    火苗已( )        随手( )        安居而天下( )

  • 2、根据意思写成语。

    (1)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   ( )

    (2)每天每月都有新的变化,形容进步,发展很快   ( )

    (3)互相补充,互相配合   ( )

    (4)稀少而新奇   ( )

     

  • 3、根据所给的信息,写出相关的内容。

    1.__________,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被称为“__________”,分为《风》《雅》《颂》。

    2.__________,“唐宋八大家”之一,字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

    3.我国第一部语录体著作是__________,是儒家经典,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其中“孔子”被称为__________

  • 4、课内阅读。

    1.课文从最亮的___________入手,描绘了银河及其他一些星星的传说,接着讲述了_______________的故事,再由故事过渡到对_________、___________的介绍,最后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拓展到一些相关的___________知识的介绍。

    2.通过本文,你学到了哪些天文知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把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

    1.野旷天低树,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白雨跳珠乱入船。

    3.___________________。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4.开轩面场圃,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来就菊花。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寒食

    [唐]韩翊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诗中体现的节日是_______

    【2】用自己的话说说“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诗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寒食东风御柳斜”描写的是市井街巷的风光。

    B.有些地方禁火,有些地方传蜡烛,是因为各地有着不同的节日习俗。

    C.诗的主旨是对腐败的政治现象进行委婉的讽刺。

  • 7、古诗两首。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这两首诗都是_______(朝代)诗人__________(作者)写的。

    【2】从上面两首诗中各找出一处对偶句,用“ ”画出来。

    【3】在建德江,作者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内心是_______________的;

    在故人庄,作者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内心是______________的。

    【4】在古诗中,作者往往会借助一些事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从“江清月近人”中的“月”可以看出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还来就菊花”中的“菊花”可以看出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夏日田园杂兴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注释】梅子: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可以吃。肥:指果肉肥厚。麦花:荞麦

    花。菜花:油菜花。篱落:中午篱笆的影子。惟有:只有。蛱(jiá)蝶:菜粉蝶。

    【1】“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

    【2】诗中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

    【3】“日长篱落无人过”的原因是( )

    A.人们都在家休息,没有出来走动。

    B.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

    【4】诗的三、四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课外选文,回答问题。

    欣赏是一种善良

    1852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打猎时无意间捡到了一本皱巴巴的《现代人》杂志。他随手翻了几页,竟被一篇题目为《童年的小说所吸引》。作者显然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但屠格涅夫却十分欣赏其才华。

    屠格涅夫四处打听小说作者的住处,最后得知这个作者是由姑母一手抚养长大的。于是屠格涅夫找到了作者的姑母,表达了他对作者的欣赏与肯定。姑母很快就写信告诉自己的侄儿:“你的第一篇小说在瓦列里扬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大名鼎鼎、写《猎人笔记》的作家屠格涅夫逢人便称赞你。他说:“‘这位青年人如果能继续写下去,他前途一定不可限量!’”

    作者收到姑母的信后惊喜若狂,得到名家屠格涅夫的欣赏,他一扫心中的苦闷和寂寥,重新找回了自信和人生的价值,于是一发而不可收地创作下去,最终成为具有世界声誉的文学家。他就是列夫·托尔斯泰。

    生活中,欣赏与被欣赏是一种互动的力量之源,欣赏者必具有愉悦之心,仁爱之怀,成人之美之善念;被欣赏者必产生自尊之心,奋进之力,向上之志。因此,学会欣赏应该是一种做人的美德。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大名鼎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的两位作家,分别是__________。

    3概括短文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从短文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二十年前的暑假

    ①常常怀念二十年前的那个暑假。

    ②那年,我在城里一所学校读书,成绩不好,yā yì(   )难耐,整天混。临近学期结束,一种难言的堕落感无端袭上心头,自责,悔恨,煎熬,心情坏到极点。我没有回家,在 205 国道边一个名为“夏庄小学”的门口,下了车。

    ③姨夫是夏庄小学的校长,一家三口都住学校。起初,我只是想暂住几天,收拾一下郁闷而破碎的心情再回家。听姨夫说学校要翻建一幢二层教学楼,马上就动工。我一时心血来潮,壮胆表示想在工地上做点事。姨夫笑笑:“如果不怕苦,可以试试。”第二天,姨夫把我送到建筑队队长手中。

    ④翻新先要拆旧。队长安排我分类整理建筑材料:瓦片砖头,用铁皮小车推到空地上,整齐码好;木料房梁太重,和工友一起抬;拆除玻璃门框最危险,需要戴上胶皮手套,小心翼翼运到操场的拐角处。接下来划线、挖地基、打桩。我提着一桶石灰粉,顺着打桩的细线,撒下一条笔直的白线;然后挖基坑,大师傅用尖头铁锹铲挖,我清运泥土,车推肩挑。耗时近一周,才算完工。待到正式动工砌墙,速度倒是很快。我负责搅拌混凝土,先用二米高的 铁筛子把沙子过滤一遍,再按比例,加水泥和水搅拌。一桶混凝土,足足十公斤,每天要提 上百桶。从上午七点,直到晚上六点。开始的一周,筋疲力尽,累到瘫。

    ⑤劳累到极致,只企盼下雨。下雨停工,便可以看报读书。

    ⑥隔三差五有乡村邮差给学校送来报纸。我爱读报纸上的副刊。《新华日报》“新潮”副刊,名家荟萃,每期必读。那年作家高晓声去世,“新潮”副刊用一整版纪念他,陆文夫、 王蒙、刘心武等名家的纪念文章读来情真意切,催人泪下。那年,赵恺的《诗雕》在《淮阴 日报》连载。诗人用饱蘸血泪之笔,写他经历的苦难,写他以特立独行的品格走向诗歌的金 字塔……我难以形容当初读《诗雕》时的那种澎湃之情。《扬子晚报》“繁星”副刊也不乏 精彩之作,洪烛《风吹白纸坊》和陶方宣《棉布衬衫》给我印象特别深刻:两个温暖的故事, 唏嘘的结局,永远定格在夏天明亮的记忆里。

    ⑦学校有个小图书室,书不多。意外收获了张抗抗的《夏》,带给我非同一般的思想冲击。小说结尾,作者大胆而又深情地写道:“不要说,真的不要说,什么也别说……到秋天,自然会结果……而夏天,夏天是生长的季节,一切都欣欣向荣……无论如何,我是喜欢夏天的。让夏天更繁茂、更舒畅、更热烈些吧!”午后蝉鸣声中,读到这样的句子,我麻木的心灵仿佛打开了一扇窗户。

    ⑧那个夏天,我困顿的脚步重新开始前行,不再惧怕此后20年遇到的各种挫折。

    ⑨如今,那些报纸已经找不到了,但读过的文字,刻骨铭心。珍藏着张抗抗的《夏》,在我人生低谷时,这本书成为我心灵的慰藉。

    ⑩二十年后的这个暑假,又经过 205 国道,我下意识去看一眼昔日的夏庄小学。我知道,学校几年前已变成一个企业的厂房,可是今天竟夷为平地了,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滋味。晚上,我在书架上找到泛黄脆亮的《夏》,翻开书,似乎又回到了当年那段灵与肉搏斗的青春岁月。

    是的,书已旧,夏仍蓬勃。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本文叙写了“我”在“二十年前的暑假”的一段经历,有两部分内容。

    (1)阅读第④段,概括“我”在工地上的劳动,填写表格。

    类别

    “我”的具体任务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抬木料房梁

    ___________________

    翻新

    划白线、清运泥土

    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第⑤-⑧段,根据文意填空。

    那个夏天,“我”不仅勤劳苦干磨练意志,而且还_____,它们使“我 困顿的脚步重新开始前行,不再惧怕此后20年遇到的各种挫折”。

    3第⑩段画线句“可是今天竟.夷为平地了,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滋味”中的“竟”能否删去?说说理由。______

    4本文带给我们的启示,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艰苦的磨练能够激励人走出困顿。

    B.优秀文学作品使人获得心灵慰藉。

    C.劳累到极致才会有看报读书需求。

    D.人生低谷时要不怕挫折努力前行。

  •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那biàn huàn wú cháng(      )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在山上游览,似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téng yún jià wù(      )、飘飘欲仙的感觉。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扬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

    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liú lián wàng fǎn(      )。

    【1】给短文拟个恰当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根据拼音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正确的词语。

    【3】短文主要写了______,描写时使用最多的修辞方法是______。

    【4】短文第2、第3自然段采用的是“______”( 填“总分”“总分总”或“分总”)的构段方式,用“﹏﹏﹏”画出这两段的中心句。

    【5】庐山的云雾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

  • 12、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    )使人惊叹,(     )叫人舒服,(     )愿久立四望,(    )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这段话作者是按从_________顺序写的。

    2这段话写出了草原的什么特点?文中哪句话最突出表现出这个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话中,作者用了哪些不同的词来描写草原的色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    ”的句子中“无边的绿毯”指____,“白色的大花”指_____

    5“这次,我看到了草原”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6“一碧千里”和“翠色欲流”这两个词相同的地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7在文中的括号里加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土地的颜色

    ①有一句歌词“我家住在黄土高坡”,民间亦有“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说法。人的生命融入土地后,最后的结局是剩下“一抔黄土”。由此可见,土地的主色调是黄色,在一般人的眼里,这种色彩带有单调和悲凉的味道。

    ②其实,土地的颜色并不单调。土地是神奇多彩的,她是所有陆地生命的家园。古人说的“大块文章”,不是今天所指的作家或学者写出的长篇著作,而是指大地上的斑斓景观。这可以从李白的“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中得到权威性的证明。“大块”就是大地,“文章”是指错综复杂的色彩花纹。我们有“五色土”的叫法,还有黄土地、红土地、黑土地的分类,这些都说明土地五彩缤纷,迷幻多姿,妖娆动人。

    ③面对地图,就是面对五色焕然的土地。而实实在在的土地,其颜色要比地图上的丰富得多,复杂得多。在喜马拉雅山上,土地是银色的,呈现出白皑皑的景观;在西部广阔的沙漠里,土地是苍黄的,留下无穷的关于生命的思索;在东北广袤的原野上,土地是黑色的,把丰收和喜悦送给人间;在南方的丛山丘陵中,土地是绿色的,孕育着无限生机和希望;在坦荡无垠的平原上,土地是金色的,现代神话正在天天演绎;在革命老区,土地是红色的,培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④春天的土地是(  )的,金黄的菜花、殷红的杜鹃花及各色的野花铺天盖地。夏天的土地是(  )的,浓绿的草木、深蓝的河水、火热的阳光写满山川。秋天的土地是(  )的,金色的稻浪、橙黄的水果、红红的高粱透着喜气。冬天的土地是(  )的,晶莹的霜花、洁白的山川,银色的世界玲珑剔透。

    ⑤土地不仅表面上璀璨耀眼,而且其内心也藏着一个缤纷的世界。黄灿灿的金子、清亮亮的石油、灰色的铅和铁、乌黑的煤、翠绿的翡翠、血红的玛瑙、亮晶晶的宝石等,都是土地本身的颜色。

    ⑥如今,银色的冰川在消融,大地上的绿色在减少,黑土地正在流失,黄土地上流走的泥沙危及千里沃野,白花花的盐碱地挤走了良田肥地,苍黄的沙尘暴席卷城市村庄,地下宝藏被乱采滥挖……这样的行为,如果任其发展,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就会真的变得色彩单调,不再神奇,人类将会面临严重的环境危机。

    ⑦我们只要对土地带有一份感情,就会觉得它是一个斑斓的世界。陆地生命的多姿多彩,源于神奇的土地。保护土地的颜色,就是保卫地球的蔚蓝色!

    ⑧丰富多彩的土地,孕育一个美丽的主题!

    1人们心目中土地的主色调是(  )

    A.红色 B.黄色 C.绿色 D.蓝色

    2古人说的“大块文章”中的“大块”指的是(  )

    A.大地 B.斑斓景观

    C.色彩花纹 D.长篇著作

    3填入选文第④段括号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激情 灿烂 厚重 洁净 B.灿烂 激情 厚重 洁净

    C.灿烂 厚重 激情 洁净 D.灿烂 洁净 激情 厚重

    4选文第①段与第②—⑤段的关系是(  )

    A.总分 B.并列 C.转折 D.因果

    5选文从哪些方面说明了“土地是神奇多彩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丰富多彩的土地,孕育一个美丽的主题!”“美丽的主题”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课外阅读。

    母亲荷

    小时候,我生性顽劣,却生得一副不争气的病弱之躯。母亲在田间一边干着繁重的农活,一边还要照看我。

    那是一个夏日午后,出门还是睛空万里,眨眼间黑云压顶,电闪雷鸣。母亲赤脚涉入荷塘,选中最大的一盘荷叶,折取上岸,用手撸掉荷柄上的黑刺,一把荷叶伞便递到我的手心。我乐呵呵地持着伞,在回家的路上撒着欢跑。一路上,母亲扯着嗓子喊:“慢点啊!慢点啊!”晶莹的雨滴在荷叶上打转,像珍珠一样。雨下大了,母亲追上我,伸手将荷叶反扣在我的头顶。我戴上荷叶帽,真像个荷叶宝宝。①我看见母亲笑得那样灿烂。

    记得一次放学归来,我吵闹着想讨几枚“铅角子”(硬币),好在第二天学校搞活动时买五香瓜子和粉红雪糕解解馋。母亲左手拉着姐,右手牵着我,快步来到屋后的荷塘边。姐扶着我站在岸上。母亲挽起裤脚,一摇一晃地奔向河心几个最大的莲蓬。母亲摘下莲蓬抛向了我们,空中划过几道优美的弧线,我们的怀里很快抱上了十多个莲蓬。回到家中,母亲教我们撕开莲蓬,剥开莲子,②粉嘟嘟的莲子呈现在眼前,将一粒轻轻放入口中,一股特有的清甜沁人心脾,比五香瓜子和粉红雪糕好吃多了。

    在入秋向冬的某日中午放学回家,一盘炒藕片端放在桌子中央。父亲说,这是母亲下河挖取的劳动成果。我们姐弟俩一筷子接一筷子地夹着藕片下饭,不一会儿盘子露底,我的肚子则滚滚圆了。母亲微笑着说:“河藕是个好东西,多吃点补补身子,有营养得不得了,河里还有的挖。”我后来才知道,下河挖藕既是体力活,又是技术活,就是男劳力挖上几支藕,往往也会体乏无力。而了让我们姐弟尝鲜,母亲花费了多少力气和心血啊!

    长大后,我远离了母亲身边,外出学习、工作、出差的日子里,每当看到荷叶满塘、荷花始开,就情不自禁想起守在老家的母亲,想给她打个电话,想问问她,屋后的荷花可曾开花?最近的腰板是不是也像荷叶那般挺直无恙?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病弱躯(相当于“的”)

    B.体无力(疲倦)

    C.人心脾(渗入,浸润)

    D.情不自(禁止)

    【2】选文围绕题目讲了母亲哪三件事?用简练的语言加以概述。

    第一件事________

    第二件事________

    第三件事________

    【3】文中画“ ”的句子①写母亲“笑得那样灿烂”,写出了母亲内心的____;句子②写“我”吃莲子时觉得莲子“比五香瓜子和粉红雪糕好吃多了”流露出“我”对莲子的______之情。

    【4】选文结尾画“﹏﹏”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

    【5】选文以“母亲荷”为题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提示,完成句子练习。

    (1)到了正午,天安门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仿写一个场面描写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仿写一个人物入迷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写出句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请用合适的关联词,将下面两句话连在一起。

    伯伯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

    伯伯得到很多人的爱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 17、句子训练营。

    1.我和小精灵聊天。(扩句)

    2.小精灵果然在里面。小精灵是个有着温柔嗓音的女子。(两句合成一句)

     

  • 18、(1)这个怪人是谁呢?他就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

    这是一个 句,我来仿写一个:(3分)

     

    (2)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下面的句子合并成一句话。(1分)

    蜗牛不是爬行。 蜗牛是滑行。

     

    (3)说出下面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并用其中一个作用写一个句子。(5分)

    破折号的作用:1解释说明 2表示递进 3表示延长 4表示转折

    西里克已经能够吞下整条鱼了——但是得靠卡特琳帮忙才行。(  

    研究一种蓝黑色的甲虫——地胆,花了二十五年。  

    我们————自己的——祖国。  

     

     

  • 19、改写句子

    “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是一个双重否定句,请把它改为陈述句,并写出改后和原句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

  • 20、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请你在横线上改写。

    我对晓彤说:“对不起。我生病了。不能和你去滑雪了。”

    ___________:“对不起,我生病了,不能和你去滑雪了。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与表达

    洗完蔬菜的水直接倒掉,洗手、洗脸、刷牙时一直开着水龙头,洗衣服时不用手搓而用水冲……生活中你一定见到过这些浪费水的现象。请你和小伙伴写一份倡议书,号召同学们节约用水。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月考试卷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