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用加点词造句。
张(_____)李(_____) (_____)高一(_____) 别出心(_____)
(_____)(_____)风霜 (_____)(_____)生花 天(_____)之音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
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_____)色(_____)流 (_____)马(_____)驰 (_____)飘(_____)舞
(_____)入(_____)帘 心(_____)神(_____) (_____)芳(_____)赏
3、添枝加叶(填上适当的词语)
________的嗓音 ________的声音 ________的仪式
________的小鸟 ________的眼神 ________地想念
4、《宇宙生命之谜》一文,首先提出疑问“___________”,然后陈述了生命存在的______个条件,接着对地球以外的太阳系其他行星进行分析,其中着重写了人们对_________的探索,说明这些行星上_____________。
5、日积月累
【1】人们会用龚自珍的“ ________ ,__________”来赞美那些无私奉献的人。
【2】我们会用杜甫的“_________ ,________”来比喻老师的教育方法得当、高超。
【3】古诗之最填写。
最快的船: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深的情: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大的瀑布:__________________
最长的头发:__________________
最高的楼房:___________________
最荒凉的地方:__________________
6、课内阅读。
七律·长征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
金沙水拍云崖暖, 。
更喜岷山千里雪, 。
【1】根据课文将本诗补充完整。
【2】第二联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分别把五岭山脉比作____,把____比作____。
【3】诗中用_______、_______代表红军长征走过的“千山”;用_______、_______来代表红军涉过的“万水”。
【4】诗中第二句表现了红军战士( )
A.藐视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豪迈气概。
B.自高自大,自以为了不起。
C.本领高,没有困难能难住他们。
7、阅读练习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 。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在横线上把诗句补充完整。
【2】读句子,按照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
读这首诗,我心潮pénɡ pài ( )。面对xiōnɡ yǒnɡ( )的河水、yǎnɡ( )气稀bó ( )的雪山、páo xiào ( )的子弹,红军没有zhòu ( )眉,没有qū( )服。
lónɡ lónɡ( )炮火中,他们tǎnɡ( )着鲜血,挥舞着革命的旗zhì( )。
党领导下的队伍就是yì( )立不倒的diāo ( )像,就是永不xī( )灭的明灯。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⑴这首诗的作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主席毛泽东。 ( )
⑵“万水千山”是指红军长征渡过了一万条河,爬过了一千座山。( )
⑶“逶迤”“细浪”“磅礴”“泥丸”四个词突出了长征路上的艰难。( )
⑷“尽开颜”写出了红军胜利会师的喜悦,预示了长征的最后胜利。( )
【4】读《七律・长征》,学长征精神。下列关于长征精神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不怕吃苦,不畏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B.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C.追求新颖,与众不同的创新精神
D.团结一致,友爱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
【5】诗人描述长征波澜壮阔的场面,采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诗中先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度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不畏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再现了长征宏大的场面,接着通过描写过五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翻岷山,表现出红军翻越万水千山的艰难。
【6】这首诗的作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请你再写出一句他创作的诗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课内阅读。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这首诗的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前两句描写了庭前优美的景色,“____________”突出了庭院的干净、清幽,“____________”突出了庭院的秀美,“_________”突出了主人的生活品位。
【3】诗的后两句中,“________”运用拟人化的动作,写出了山水的灵动可爱。
【4】诗的后两句是对偶句:“一水”对“________”,“护田”对“排闼”,“________”对“________”。像这样运用对偶的手法的诗句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歌写庭院的景致,侧面烘托了湖阴先生的高洁形象。
B.诗人写景,从院内写到院外,既是对主人的赞叹,也写出了山水的情态。
C.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喜爱田园风光、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D.诗歌含蓄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可望而不可即的生活的无奈和痛苦。
9、阅读。
只有一个地球<节选>
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①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②但是,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是一个半径约为6400千米的星球。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产资源来说,它不是谁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有人会说,宇宙空间不是大得很吗,那里有数不清的星球,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人类不能指望地球被破坏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1】文中画“___”的句①运用了_______的说明方法,作用是__________;句②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作用是_____________。
【2】导致自然资源不能再生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自然段是围绕“_____________”这句话来写的。
【4】人们为什么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选文,你认为我们以后应该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后生可畏》,完成练习。
哦!爸爸认输了,爸爸认输了!”随着弟弟的叫喊声,响起了爸爸爽朗的笑声:“是啊,我认输了,认输了。”爸爸一边摸着弟弟的小脑袋,一边用慈爱的眼光看着我。我看着弟弟那高兴的样子,脸上也浮现出自豪的笑容。
在我家里,爸爸是权威,说起话来疾言厉色。妈妈也要让他三分。不过,爸爸对我们很好,虽然有时也教训我们几句,但我和弟弟知道,那是为我们好。
这天,爸爸刚送走客人,也不知哪里来的气,在吃饭桌上就(教训 教育 教导)起我们来:“大人说话,小孩子插什么嘴。不说话,还怕把你们当成哑巴?”弟弟受了顿训,虽然很委屈,张一张嘴便不知怎么说,只好向我投来求援的眼光。我会意了,忙说:“小孩子插嘴有什么不好?你这种做法有点‘家长制’作风。”正当爸爸吐完一根鱼刺要反驳时,我又紧接着抛出两个有力的理由:“您知道美国的旧金山公立学校吧。他们有一份推荐智力超常儿童的行为表,其中第二十一条就是‘在大人说话时经常插话’。爸爸,您对这一条怎么理解呢?”不等爸爸回答,我又接着“放炮”:“我国唐朝有个太守阎伯屿重修膝王阁,想请人作序。但是在场名人不敢放肆,都一一谦虚地(断绝 谢绝 拒绝)了。只有王勃这个年仅14岁,乳臭未干的孩子,年少气盛,一口答应。结果呢,他写出的《滕王阁序》名垂千古。爸爸,您对这件事又怎么看呢?”
谁知我这两个理由竟把爸爸“镇”住了,还是妈妈替他解了围。爸爸感慨地对妈妈说:“是呀!孩子对问题认识得这样(深入 深思 深刻),真是后生可畏啊!”说完,用慈祥的目光看着我,弟弟也仰起小脸望着我。看着弟弟那天真的小脸,我脸上(涌现 出现 浮现)出一丝胜利的微笑。
【1】根据下列意思,在文中找出成语,写在括号里。
①青年人很容易超过老一辈,他们是可敬可佩的。( )
②嘴里还带有奶味,形容人年幼无知。( )
③说话急躁,脸色严厉。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 )
【2】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打“√”。
【3】从文中找出与画线句子相照应的句子,用“——”画出来。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如何理解题目“后生可畏”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的“我”和“爸爸”,你最喜欢谁?请结合文章内容,写出喜欢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生气不如争气
文/佚名
《资治通鉴》里有这样一个故事:
苏秦游说各国失败后,用光了身上的钱,只能心灰意冷地回家。可是,回到家后,妻子不理他,哥哥嫂子不给他饭吃。苏秦没有和任何人辩解,他只是闭门不出,拿出之前的书,一本本重新苦读。
学成后,苏秦再次出山,成功游说了六国合纵,佩带六国相印,执掌六国之军,使秦国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
真正的君子,不在情绪上较高下,只在能力上争输赢。格局越大的人越明白:斗气是最无用的消耗,斗志才是最成熟的表现。
清代作家李渔排解烦闷的方法是写字:“予无它癖,唯有著书。忧籍以消,怒籍以释。”
郑板桥更加直接,当郁郁不得志时,就提笔画竹,画完以后,心里就舒坦了,他的画技也因此愈加纯熟。
生气不如争气,不轻易大动干戈,是最好的修行。
(摘自《意林》,有删节。)
【1】先写出词语的意思,再填空。
心灰意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上面这个词语,我是用_____________的方法来理解的。除此之外,我还知道其他两种理解词语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分别列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例来说明生气不如争气,其中详写的是___________的事例。文章列举事例时,有详有略,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秦最终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文中画线句子想开去,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挑战自我
阅读提示:综合运用前面学过的阅读方法进行自主阅读,检测一下能否“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说说作者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我来盘点一下:我读了( )遍课文,我喜欢( )朗读,我通过( )方法理解词语,我提出的问题是关于( )的,我通过( )搜集资料,我采取( )方法抓住了课文主要的内容。
13、课内阅读自我检测。
这次,我看到了早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 )那样,不用( )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 )。
【1】根据课文内容,将文段补充完整。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惊叹_______柔美_______奇丽_______
【3】用自己的话概括草原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 ”画出文中直接描写草原景色的句子;用“﹏﹏﹏”画出文中写作者感受的句子。
【5】结合上面你找到的描写草原景色的句子,说一说在写景中融入感受这一写法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巴尔扎克是法国的一位伟大的作家,他逝世后,法国作家协会为了纪念他,请当时国内著名的雕塑大师罗丹雕塑一座巴尔扎克像。罗丹为塑这座像伤透了脑筋。因为巴尔扎克其貌不扬,身材又矮又胖,头大肚圆,这样的形象如何塑造呢?罗丹左思右想,决定把刻画的重点放在巴尔扎克的脸部。
罗丹为了雕刻这座像,简直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经过整整七年的时间,巴尔扎克的雕像诞生了。只见他身披宽袖长袍,双手叠合在胸前,昂着一颗硕大的
脑袋,额纹紧皱,两眼注视着前方,目光中带着深深的思考,好像在构思新作……
雕塑完之后,罗丹叫他的学生来欣赏。几个学生一踏进工作室,立刻惊呆了,他们不断惊叹:“这双手简直像活的一样,无与伦比啊!”听着听着,罗丹的眉头皱起来,突然,他操起一把斧子,“咔嚓”砍了雕像的两只手。看着学生惊讶的目光,罗丹解释说:“我要着重表现的是巴尔扎克的脸部,但是,你们一进门就被双手吸引住了,说明这双手比他的脸部更突出。只有砍去这双手,才能突出巴尔扎克的脸部!”
学生点点头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解释下列词语。
其貌不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废寝忘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第一自然段,你认为罗丹为什么要把雕塑重点放在巴尔扎克的脸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听了罗丹的解释后,学生会说什么?请填写在文中横线上。
【4】你从罗丹砍掉雕像的手这件事情上,能得到哪些写作的启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唐代诗人韩翃的《寒食》一诗中,描绘出一幅“走马传烛图”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
(2)《石灰吟》诗中表达了诗人以身报国、清白正直的志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3)《竹石》诗中表达了诗人刚正不阿的高尚情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4)你的同学沉迷于网络游戏,不好好学习,虚度光明,你想用《长歌行》中的诗句劝他:______,______!
(5)鲁滨逊再一次看到野人留下的生火的痕迹和满地的人骨。(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这紧急关头,董存瑞只得用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天空中挂着圆月。
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边的沙地上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闰土心里的希奇的事,让我羡慕。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我知道这件事非常重要,只是实在没有时间来处理。(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句子模仿秀。(用加横线的词语造句)
(1)它们色彩热烈明快,因而也更使人感到亲近。
(2)北京城这秋色的秋林啊,终于使我明白:大自然并非只有一种绿色,也并非只有一种黄、一种红……
19、按要求写句子。
许多士兵尊称她为“提灯女神”。(改为“被”字句和“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这些哲理,人类怎么可能完全领悟?(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表达。
人们常说:“一个好习惯可以成就一个人。”想想你有哪些好习惯,选择其中的一个写出来。请以“好习惯让人终身受益”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题目自拟,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把事情的经过按照一定顺序写清楚,重点部分写具体;书写工整,不少于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