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具体语境写字词。
(1)青海高原是一个环境恶劣之地。这里风雪肆nüè( ),cuī( )残着一切生灵。植物的生长受到寒冷的yì( )制,但是在这里却生长着一株高大的、铁zhù( )一样的柳树,真让人震撼!
(2)zhòu( )然间,外面传来轰隆一声巨响,我吓得zhàn lì( )不已,说不出话来。
(3)我家门前有一片高liang( )地和一片zǎo shù( )林。每到秋天,许多mò shēng( )或者熟悉的孩子就会来采摘果子。
(4)中国的too ci( )世界有名,万里长城是中国人的jT 1iong( ),面对日益强大的祖国,我们jiāo ào( ),我们自豪,但是我们还需要kāi tuò(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5)郑成功zhù jūn( )厦门,他经常kāng kǎi jī’áng( )地对将士们说:“我们一定要收复宝岛台湾,不能让他们héng xíng bà dào( )。”英勇的郑军官兵最后打败了荷兰侵略者。
(6)少年是人生的初始阶段,也是读书的最佳时机。我们每天要花一定的gōng fu( )来读书,在读书的过程中要学会jiàn shǎng( ),领略文章的魅力;在写读书笔记的过程中,要学会gài kuò( )文章的内容,联系实际谈体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理想的天空自由áo xiáng( )。
2、读拼音写词语。
cí chǎng shā mò jiē kāi dǐ yù mí di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hé suān gē da chóu bèi diāo kè jǔ sàng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duò jiǎo
________
3、根据拼音写同音字。
lán 摇( ) ( )色 zī ( )源 ( )势
4、同音字填空。
jì(_____)奠 肆无(_____)惮 (_____)往开来
(_____)录 万籁俱(_____) (_____)承事业
邮(_____) 令人心(_____) 一(_____)之长
5、用“测”字组成恰当的词语,并填在句中的括号里。
(1)科学家的结论最开始的时候,都是建立在大胆的( )上。
(2)天文学家用精密的天文望远镜( )出了太阳的直径。
(3)对同学们思想认识水平的( ),包括道德素质、审美意识,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
(4)从卫星拍摄到的照片可以( )月球上有水存在。
6、七律·长征·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解释词语
天翻地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句中的“霸王”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的前四句着重于_________,后四句主要是___________,颈联是全诗的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古诗文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__________。
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
【1】把这首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第一句描写了月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渲染了___________的气氛。
【3】诗的第一句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由“__________”一词看出月色的___________。这种景象不由得让我们想起李白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在你读过的古诗词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诗句?请写一句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十五夜望月》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中庭地白树栖鸦”一句中“ 树栖鸦”以动衬静,既描写了乌鸦栖树的情景,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B.“冷落无声湿桂花”一句,诗人由被秋露打湿的庭中桂花联想到月中桂树,这句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
C.“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意思是诗人觉得中秋夜望月怀人的太多了,不知道这种思念之情会落到谁那里,反正自己是没有这份思绪的。
8、(1) ,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2)咬定青山不放松, 。千磨万击还坚劲, 。
【1】将上面的两首诗补充完整。
【2】第(1)首诗中“快走”的意思是_____,我可以由此推断出“走马观花”中“走马”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3】第(1)首诗前两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咬”字,我们可以想象到这样的画面:像______紧紧地抓住岩石,像________紧紧地攀附着岩层断面。
【5】这两首诗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几句表达人生志向的诗句,并且说说你的志向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 )使人惊叹,( )叫人舒服,( )愿久立四望,( )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这段话作者是按从( )到( )的顺序写的。
【3】这段话写出了草原的什么特点?文中哪句话最能表现出这个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话中,作者都用了哪些词来描写草原的色彩?
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画出文中表示联想的句子,并写出它是由什么实实在在的事物引起的。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桥(节选)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吞没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1】“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所表达的意思是__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片白茫茫的世界”是怎样的景象?联系上下文,在文中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话,使其与上下文意思连贯。
【3】“老汉似乎要喊什么”,如果浪头没有把他吞没,他有可能会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以“桥”为题目,说说你对文题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说最后才点明老支书和小伙子的关系,写一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
树的牧羊人
艾力泽·布菲,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牧羊人,没有太多远大的豪情壮志,也没有太多感人肺腑的豪言壮语,只是说普罗旺斯高原“这个地方缺少树,没有树也就不会有生命,既然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种树吧”。艾力泽·布菲的想法非常单纯,就是通过种子的播出使贫瘠的土地变得更加肥沃,让光秃秃的大山变成巍巍青山。在羊群威胁到幼小树苗的成长之后,毅然决然地减少了羊群的数量,最后不再养羊,只剩下了四只母羊。支撑艾力泽·布菲坚持下来的就是内心深处那份很单纯的想法,那份看似渺小实则无比伟大的坚定信念,将单纯的想法孕育成了幸福和希望的“策源地”。
在很多人无法忍受气候的干旱而搬走的情况下,在儿子妻子相继离他而去之后,艾力泽·布菲孤独寂寞而又满怀豪情地留了下来。他像个苦行僧一样行走在贫瘠的土地上、穿梭于阿尔卑斯山下的普洛旺斯高原上,始终无怨无悔、矢志不渝地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兑现着自己对于土地、对于自然、对于后人的承诺,无怨无悔,百折不挠,无论大雪封山、寒风凛冽还是炎炎烈日、高温酷暑,艾力泽·布菲都在义无反顾地坚持着、执行着自己的种树计划,从1913年干涸、贫瘠、寸草不生的大地变成了1945年的河水汩汩、房舍林立、绿树成荫、鲜花盛开,艾力泽·布菲坚定的执行力造就了美好的一切,造就了一片世外桃源。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
矢志不渝: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外桃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纯的想法”与“坚定信念”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哪句话写出了艾力泽·布菲种树的艰难?用“ ”在文中画出来。
【4】请用简单的话概括说出牧羊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本文,你有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含英咀华
①我喜欢去植物园,是为了静。
②静,仿佛能使一切增加深度,不只是对那些抽象的东西如心灵、寂寞之类。它使我叫见鸟声,听见水声,听见四脚爬虫在草叶间窸窸窣窣的“走路”声,听见 ……令耳朵听得很深。它使我看见叶面上的“血脉”,看见树顶间的青天,看见 ……令眼睛望得可远可细。仿佛,仿佛可以看到天涯海角那无尽的脚边——也不过是一片极静的幽林。
③前几天,我偶然在中午的时候去了植物园。满溢的阳光到处洒上了金粉,连曲径上的小碎石都艳了起来。一切的静依然静着,却不知由哪儿飞来了许多花的访客——那些横飞的蜜蜂。草地上躲躲藏藏的苜蓿透露着若隐若现的紫色消息,一只淘气的蜂把它传给旁边的草花。那野花像一朵淡黄的云,轻柔得仿佛轻风一吹就会散。那只蜜蜂一站到花心上去,花茎就不胜负荷地弯垂了下来,“太重啦”,仿佛有一声甜美的呼喊,吓得蜂儿直跳起来,花儿才又弹簧似的弹回原位伸直了花梗。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注音。
血(xuè xiě )脉 曲(qū qǔ )径 负荷(hè hé )
(2)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
天涯海角:
不胜负荷:
(3)结合文章,说说“静,仿佛能使一切增加深度”该如何理解。
(4)仿照前面一句的内容,在第②段中的两处省略号前的横线上分别补写上一个句子。
(5)从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和一个拟人句,抄写下来
比喻句:
拟人句:
13、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飞翔的馒头
那是一个特别寒冷的日子。大朵大朵的雪花,纷纷扬扬地在空中飘着。
父亲来到学校的时候,正是中午。小林子刚吃完饭,正和同学们一起趴在教学楼的栏杆上,伸手接着从天空飘落的雪花。小林子看见父亲冒着风雪,从校门口一瘸一拐地走向教学楼时,愣了一下,手里的雪花慢慢地融化了。
小林子跑下楼,跑到父亲面前。父亲冻得僵硬的脸瞬间就活了起来,笑笑,双手忙捧到嘴边,呵了呵气,随后伸手帮小林子拍了拍身上的雪花,拍完,从身上掏出一个布包解开,拿出一沓零钞,说:“这是两百元,你拿着,买点啥好吃的,不要亏了自己的身体。”说完,把钱递到了小林子的手上。
小林子吸了一下鼻子,拿着钱,看着父亲,眼里顿时就有了湿润的感觉。父亲伸手摸了摸小林子的脸,又问:“吃饭没?”小林子朝父亲点了点头。“要吃饱。”父亲边说边从身上摸出一个干硬的大馒头,递给了小林子。
小林子看着父亲,摇摇头,没接,说:“爸,你吃!我不饿。”小林子知道,那是父亲从家里带来的,是父亲的中午饭。父亲说:“我不饿,走快点,早点赶到家,还能吃上午饭。你上学,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不吃饱咋行?”小林子看着父亲,刚要伸手接,这时,站在楼上的几个同学朝小林子吹起了口哨。小林子愣了一下,转身看了看楼上,红着脸,把手缩了回去。父亲发火了,一把抓住小林子的手,说:“叫你拿着你就拿着!咋不听话呢?现在营养不跟上,把脑子废了咋办?”说完,把馒头硬塞到了小林子的手上。
小林子拿着大馒头,站在那里,脸更红了。同学们哄笑起来。口哨声,尖叫声,起哄声,响成了一片。父亲抬头看了看楼上的同学,脸也微微地红了,叹了一口气,又拍了拍小林子肩膀上的雪花,然后转过身,一瘸一拐地往校门外走去。
小林子看着父亲的背影,身体立马僵成了一根木棍,鼻子一酸,想说点啥,嘴张了张,结果啥都没说。
同学们全跑下楼围在了小林子的周围,并抢夺小林子手上的馒头。小林子红着脸,把手中的馒头高高地举在了头顶。同学们却不依不饶,紧紧地把小林子围在了中间。一边抢夺馒头,一边不停地说着一些嘲笑的话语。
小林子举着馒头,看着大家嘲笑的表情,脸上终于挂不住了,转身看了看父亲。父亲背着一身雪花,已经走到了校门口。小林子转过身,看了看围在身边的同学,重重地哼了一声,忽然手一扬,那干硬的馒头,就犹如一只飞翔的小鸟,划着抛物线,直接飞向了教学楼旁边的操场。
父亲走到校门口。临出门,想再看一眼小林子,一转身,恰好看见了那飞翔的馒头。父亲愣了一下,脸一下就白了。父亲站住了。看了看站在同学们中间的小林子,父亲紧紧地咬了咬嘴唇,右手慢慢地攥成了一个有力的拳头。小林子看见父亲转身的瞬间,立刻就吓傻了,站在那里,不知所措。父亲瘸着腿,忽然朝小林子跑了过来。小林子忙扒开同学们的包围,迎着父亲跑了过去。
父亲跑到小林子面前,推开小林子,跑向了操场。父亲捡起馒头,用手擦了擦上面的泥土,看了看,咬一口,慢慢地嚼了起来。
小林子跑到父亲面前,抱着父亲,泪水慢慢地淌了下来。
此时,天空的雪花,越飘越大。
【1】父亲到学校的真正目的是( )
A.纯粹来看看孩子
B.给孩子送钱买吃的
C.给孩子送衣服
D.怕孩子吃不饱,给孩子送馒头
【2】文中作者多次对小林子脸红的细节进行描写,下列哪项表述不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
A.体现同学们很坏,学校氛围不好。
B.表现小林子虚荣心强,过分顾及面子。
C.小林子还不能正确理解父亲的爱。
D.为下文小林子扔馒头做铺垫,推进故事情节。
【3】“父亲冻得僵硬的脸瞬间就活了起来,笑笑,双手忙捧到嘴边,呵了呵气,随后伸手帮小林子拍了拍身上的雪花……”这句话运用了( )
A.神态描写 动作描写
B.外貌描写 动作描写
C.神态描写 外貌描写
D.神态描写 心理描写
【4】下列对文章故事情节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父亲送钱—父亲叮嘱—同学嘲笑—小林子扔馒头—父亲捡
馒头
B.父亲送钱—父亲叮嘱—同学抢馒头—小林子扔馒头—小林子流泪认错
C.父亲给馒头—小林子接馒头—同学嘲笑—小林子扔馒头—小林子流泪认错
D.父亲给馒头—小林子接馒头—小林子扔馒头—父亲捡馒头—小林子流泪认错
【5】小说以“此时,天空的雪花,越飘越大”结尾,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喜欢文中的父亲吗?结合文本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有人说这篇小说的题目“飞翔的馒头”取得很好。你认为呢?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愉悦)。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 柔软),就像只用绿色渲(xuān xuàn)染,不用墨线(勾勒 勾画)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yín yíng)一道(奇丽 奇特)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在文段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
【2】写出文段中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草原》的作者是( ),原名舒庆春,满族人,被称为( )。代表作有《( )》《茶馆》《骆驼祥子》等。
【4】写出文中的拟人句( ),这样写的好处是:( )
【5】写出文中的比喻句:( )。羊群在草原上还可以比作( )。
15、按要求写句子。
1.爸爸和伯父把那个拉车人扶上车了。(改成“被”字句)
2.车夫被玻璃片扎伤了脚。(改成“把”字句)
16、将下列句子改为感叹句。
(1)这是一种终身受益的教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竹子的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精神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改为转述句。
1.“我想起来了,二十六年前,我们就是在这里把嘎羧抬上岸的。”波农丁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对小强说:“下课后,你帮我把作业本拿到教导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别人能做到的事,我也能做到。(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要取得好成绩,能不下功夫吗?(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赵虎说:“我要给灾区人民捐款100元。”(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我被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
改为“把”字句: 。
2.这些话使我感到十分沮丧。
改为反问句: 。
3.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仿写一句话: 。
20、“把”字句和“被”字句的改写。
1.我把这幅画挂在书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掉。
改写成“被”字句:
2.增援的两个旅的敌人被红四团抛在后面了。
改写成“把”字句:
3.雨过天晴,蚂蚁清除了洞口的泥土,又出来寻找食物了。
改写成“把”字句:
4.他们看到暴风雨冲垮了堤坝,心里十分着急。
改写成“把”字句:
改写成“被”字句:
5.密密层层的枝叶封得森林严严实实的。
改写成“把”子句:
改写成“被”子句:
21、写作
“人生就像是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我们是何其幸运,总是邂逅各种不同的风景:也许是祖国的壮丽河山,也许是家乡的清澈小溪,也许是陌生人的莞尔一笑,也许是爸爸妈妈的相亲相爱……那么,在你的心中,最美的风景是什么呢?请以“最美的风景”为题,写一篇习作。
要求:1.在习作中运用本学期学到过的写作方法和积累的好词好句。
2.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