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把诗句补充完整。
(1)黑云翻墨未遮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清风半夜鸣蝉。
(3)野旷天低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青山郭外斜。
2.“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_______________,传到_____________,使全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这段话选自课文《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____________年______月____日在_____________举行典礼的盛况。
3.我一定勤勤恳恳。不辞劳苦,小心谨慎地办事,为国家大事用尽我的力量,一直到死为止。”这正是诸葛亮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祖国的战士们是可爱的,看到那些在灾难中“逆风而行”的身影,我想到曹植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视死忽如归”;看到那些镇守边疆的坚强身躯,我想到“祖宗疆土,当以死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训诚。
2、古文《师旷问学》中,晋平公想学习,却又“恐已暮矣”,他所说的“暮”指什么?他为什么有这样的担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具体语境,尝试用不同的词语表达与“人头攒动”相近的意思。
节日期间,北京各个景点迎来了大批国内外游客,故宫博物院人头攒动,八达岭长城________,南锣鼓巷________,什刹海________。
4、根据所学,所积累的古诗词填空。
(1)《宿建德江》是唐代诗人___________在途经建德江时所作。前两句中,“____________”是诗人自指,“___________”则是这首诗的“诗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是诗人眼前所见,也衬托了诗人孤身一人夜宿建德江的孤寂心情。
(2)《浪淘沙》(其一)的“浪淘沙”是唐代_________名。这首诗前两句歌咏黄河,既写出了“____________”的姿态,又写出了其____________________的气势。其中联想到了典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百字练笔
结合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______________。
【1】在横线上将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朝诗人________。
【3】“鬓毛衰”的“衰”意思是( )
A.衰弱
B.头发稀少
C.头发花白
【4】下面与思乡之情无关的诗句是( )
A.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B.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C.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7、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春雪
[唐]韩愈
新年①都未有芳华②,二月初③惊④见草芽。
白雪却嫌⑤春色晚,故⑥穿庭树作飞花。
(注释)①新年:指农历正月初一。②芳华:泛指芬芳的花朵。③初:刚刚。④惊:新奇,惊讶。⑤嫌:嫌怨;怨恨。 ⑥故:故意。
【1】这首诗描写的景物是_______和_______。
【2】下列是对这首诗的赏析,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个“都”字透露出人们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而分外焦急的心情。
B.“惊”字写出了诗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的萌芽的惊喜神情。
C.“却嫌”“故穿”,运用拟人化的修辞手法把春雪刻画得美好而有灵性。
D.“作飞花”三字,化静为动,抒发出诗人对春雪飞花的惆怅、遗憾之情。
【3】用自己的语言说说“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描绘的美好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课内外积累。
冬夜读书示子聿
年代:宋 作者: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1】《冬夜读书示子聿》讲了读书的心得,其中最能给人以启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躬”是________的意思。
【2】读书全在自用心, 。初读好书, ;重读好书, 。
【3】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 成就了一片绿阴。由这株柳树,你想到了 (谁),还想到这样一句话:
。
【4】我思索,我追求,我终于明白 。这句话是 在给家乡孩子的信中说的。他的代表作品有 。这句话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
。
9、阅读理解。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节选)
①我们谁都知道自己难免一死。但是这一天的到来,似乎遥遥无期。当然,人们要是健康无恙,谁又会想到它,谁又会整日惦记着它。于是便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②【A】有时我想,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每天都看作生命的最后一天该有多好啊!这就更能显出生命的价值。如果以为生命还比较漫长,我们的每一天就不会过得那样有意义、有朝气,我们对生活就不会总是充满热情。
③我们对待生命如此倦怠,在对待自己的各种天赋及使用自己的器官上又何尝不是如此?【B】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一件东西一旦失去了,人们才会留恋它,人得了病才会想到健康的幸福。
④……
⑤假如我是一位大学校长,我要设一门必修课程——“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教授应该让他的学生知道,看清他们面前一闪而过的东西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多大的乐趣,从而唤醒人们那麻木、呆滞的心灵。
⑥请你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假如你只有三天光明,你将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想到三天以后,太阳再也不会在你的眼前升起,你又将如何度过那宝贵的三日?你又会让你的眼睛停留在何处?
【1】阅读这篇短文时,你会选择(默读 朗读)(请在选择的阅读方式上打“√”),这种阅读方式可以帮助你达到怎样的阅读目的?
_____________
【2】第①自然段写出了一个很平常却又容易被人忽视的现象,这个现象是什么?请用你的语言表述。(15字以内)
________
【3】第②自然段中“这就更能显出生命的价值”中的“这”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中【A】【B】两处画线的句子中任选一处作批注。
我选【____】处.我的批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完成阅读任务。
诱人的蓝色能源
任务一:了解什么是“蓝色能源”。
任务二:了解常见“蓝色能源”的类型。
任务三:了解“蓝色能源”的发电原理。
任务四:学习作者如何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说明“蓝色能源”的优势。
①“龙宫”作为神话里海底龙王的居所,曾引发了人们无数的想象,围绕它产生了众多故事。现实中“龙宫”自然是没有的,但迄今为止,浩瀚的海洋仍深深地吸引着人类:海洋蕴藏的财富,大海深处的奥秘……一切都那样诱人。
②当今最诱人的海洋资源之一就是“蓝色能源”。它既不同于海底储存的煤、石油、天然气,也不同于融于水中的铀、镁、锂,而是利用海水温差、潮汐、波浪等产生的动能、热能等能源。它具有清洁、可再生,能量惊人,分布广泛的优势。
③常见的蓝色能源是温差能、潮汐能和波浪能。
④6000万平方公里的热带海洋一天吸收的太阳热能,相当于2500亿桶石油的热能。如果将这些热能的1%转化为电能,相当于新增140亿千瓦装机容量,也就是每小时能发140亿度电。太阳辐射热进入到海面,绝大部分被海水吸收掉,深层海水几乎接收不到。因此人们可利用海洋表层水温与较低层水温之间的温差把热能化为电能。发电时,将海洋表面的温水引进真空锅炉,温水因压力突然大幅下降立即变成蒸汽,推动汽轮发电机发电,用过的水流入海洋,此循环使用。一般而言,冷、热水温差在20℃以上即可发电,因此若能把南北纬20度以内的热带海洋都利用起来发电,前景将十分诱人。
⑤无边无际的大海,在太阳和月亮引力作用下,时而潮高百丈,时而引退千里。海洋这种有规律、有节奏的起伏现象就是潮汐。潮汐发电就利用了潮汐能,人们涨潮时将海水以势能的形式保存,落潮时放出海水,利用潮位之间的落差发电。据初步估算,我国潮汐能资源量约为1.1亿千瓦,年发电量可达2750亿千瓦小时。潮汐能周而复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以成为沿海地区生产生活,甚至国防需要的重要补充能源。
⑥波浪能也是不容忽视的蓝色能源。“无风三尺浪”是奔腾不息的大海的真实写照。海浪有惊人的力量,5米高的海浪。每平方米压力就有10吨。大浪能把13吨重的岩石抛至20米高处,能量惊人。据计算,全球可供开发利用的海洋波浪能有20-30亿千瓦,年发电量可达9万亿度。波浪能的利用将有助于缓解矿物能源逐渐枯竭导致的能源危机,改善生态环境。
⑦古往今来,海洋一直以其宽大的胸怀哺有着人类,吸引着人类。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将会越来越多地依赖海洋。探索并利用蓝色能源,已经成为中国乃至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蓝色能源,大有可为!
【1】完成“任务一”应重点阅读第______自然段,从中可以知道“蓝色能源”指的是_______
【2】完成“任务二”应重点阅读第________自然段,从中可以知道“蓝色能源”常见的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完成“任务三”应抓住________这几个自然段,请仔细阅读相关文段,提炼出关键信息,完成下表。
类型 | 温差能 | 潮汐能 | ____ |
发电的原理 | 利用海洋表层水温与较低层水温之间的温差把热能转化为电能 | ______ | ______ |
【4】完成“任务四”应通读全文,品味语言。请用“ ”在文中画出一处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并写下你的理解。
句子采用了 这一说明方法,说明了
【5】阅读下面材料,结合上文内容,简要分析可以在南海开发何种蓝色能源。
【材料】南海是中国以南的边练海,是中国最深、最大的海,平均水深约1212米,中部深海平原中最深处达5567米。由于接近赤道,接受太阳辐射的热量较多,所以气温较高。年平均气温在25-28℃。5月份测得水深30米以内的水温为30℃,而1000米深处便只有5℃。
我认为可在南海开发________能,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的片段,完成练习。
①皮鞋匠静静地听着。②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③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④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⑤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⑥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⑦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⑧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1】请用“——”画出皮鞋匠和妹妹的联想和想象的语句。
【2】第②③句描写表现了音乐节奏______,第④句描写表现了乐声______,第⑤句描写表现了乐声______。
A.气势逐渐增强 B.舒缓柔和 C.高昂激越
【3】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是( )
A.她在月光下看到了波涛汹涌的大海。
B.音乐艺术的巨大感染力给她带来无穷无尽的想象,她想象自己被琴声带到了月光下的大海。
12、读短文,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
春天,两鬓(bìn bìng)斑白的女教师,带着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学生在校园的一角栽下了一株芭蕉树。
当秋风送爽(Shǎng shuǎng)的时候,芭蕉成熟了。老师领着学生采下了丰硕的果实,留下了已经枯萎的芭蕉。不久,从芭蕉根部生出了几个浅红的嫩(nèn nùn)芽,嫩芽又渐渐长成了小芭蕉。小芭蕉越长越茂盛,而老芭蕉却越来越憔(jiāo qiáo)悴,终于完全枯萎了。学生跑进老师的办公室,伤心的说:“老师,老师,老芭蕉病得很厉害。”正在备课的老师摘下眼镜抬起头来和蔼地说:“那是因为他身上的养分都输给了小芭蕉。”“那老芭蕉心里一定不好受。”老师深情地望着学生肯定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个静静的夜晚,老师坐在桌前批作文。她翻开一本作文,只见上面写道:“我们的老师像芭蕉,我呢,是一株嫩嫩的小芭蕉。”又翻开一本,上面写着:“我长大也乐意做一位老师,用自己的戏心血哺育更小的朋友,就像老芭蕉一样。”老师读着读着,不觉眼眶湿润了。
【1】联系上下文想象一下,第二自然段结尾老师说了一句什么话?补充在横线上。
【2】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3】按要求写词语。
近义词:厉害——( ) 哺育——( )
反义词:枯萎——( ) 和蔼——( )
【4】写出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老芭蕉为什么越来越憔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通过芭蕉在赞美什么人的那种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前面的横线上。
13、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 )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 )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 )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 )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你好,( )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喂,( )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1)按原文在括号中填入恰当的形容词。
(2)选文采用 、 的修辞手法,依次写了 、 、
、 、 、 等景物,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
(3)文中划线的句子是( )句,请将它变为陈述句。
(4)文段中的人称有什么变化,这样的变化有什么好处?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美丽的昙花
①我曾见过娇嫩多姿的荷花,目睹过深红似火的玫瑰花,但令我情有独钟的还是摆放在我家客厅里的昙花。
它是爷爷搬家时端来的。起初我觉得它毫不起眼,只有两片粗糙扁平、碧绿色的大叶子,经过风吹日晒,碧绿色的叶片上积起一层薄薄的灰尘和沙土。②自从发生那件事以后,我才真正了解了那变幻莫测、神秘奇特的瞬间美。
那是在六月一个星光灿烂的夜晚,昙花仿佛受不了那种受冷落的感觉,决定把这几年积累的营养释放出来——开花,让大家刮目相看。这一件从没见过的新鲜事儿顿时引起全家人的关注,我们一眼不眨,耐心仔细地观察着昙花的一举一动。只见昙花随着时间的流逝,出现了一个又一个微妙的变化。渐渐地,渐渐地,昙花由小变大,成了一个大大的、洁白无瑕的花骨朵,柔软得好像丝绸一般,真可谓“天下第一奇景”。过了一会儿花瓣慢慢张开,犹如玉制的紧口杯。从顶部看去,里面仿佛飘着薄薄的轻纱,一条条嫩黄的花蕊伸出来,独具风姿,同时微微散发出一阵阵清新淡雅的香味。第一次发现它的香味比什么花香都好闻,我被深深地陶醉了!可是过了几个小时,美丽的花瓣就萎缩了,真是“昙花一现”啊!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奇特——( ) 关注——( ) 清新——( )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的词语。
(1)“情有独钟”在文中是指“我”对昙花 。
(2)“昙花一现”在文中指 ,现在多比喻 。
【3】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1)画线句①将荷花、玫瑰花与昙花 ,突出了作者对 的 之情。
(2)画线句②中,“自从发生那件事以后”中的“那件事”是指 。
(3)读了画线句②后,我们知道昙花的美是 。作者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把这种美写得淋漓尽致,请用“ ”画出相关的句子。
【4】为了写出昙花开放时的美,作者先后把昙花比作 、 和 ,真是生动形象。
【5】请用“首先……接着……然后……”等表示顺序的词语来介绍一下昙花开放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14分=2+2+2+2+3+3)
(1)张先生已等候在门口。
改变词序,但句子意思不变:
(2)一个想要成才的人是不能远离社会这个群体的。
改成反问句:
(3)屋子里特别热。
改成比喻句:
(4)把句子写得更生动:小姑娘 的心灵,像一朵 的花蕾。
(5)仿写句子: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留住一株小草,你却给了我整个绿地;我原想拥有一朵莲花,你却给了我 ;我原想 ,你却 。
(6)选用以下词语中的2-3个写一段只有一个中心意思、通顺连贯的话。
孜孜不倦 胸有成竹 脱颖而出 熟能生巧 无论……都……
16、按要求写句子。
(1)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泉水唱着歌儿,欢快地向前流去。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雨后的六盘山空气清新,漫山遍野的树木一片碧绿,景色真美。
改为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改为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春风吹绿了江南大地。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开展“手拉手”活动可以增强友谊。
修改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句型转换
(1)全国人民支持申办奥运会。(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不会允许台湾离开祖国的怀抱。(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现在不好好学习,长大了怎么能挑起建设祖国的重任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不正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对老师们的勇敢,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请仿照例句的形式和修辞手法,从“大树”“鲜花”“清风”中选择两个作为“生命”的喻体来续写,与前一个句子构成意思相近的排比句。
例句:假如生命是一株小草,我愿为春天献上一点嫩绿;
假如生命是________________,我愿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如生命是________________,我愿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一大群战象,排山倒海般扑向敌人,势不可挡。
这是一个________句,我能换一种喻体,不改变句子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题文)按要求写句子。
1.虽然他们都不免带有民族和历史的局限,但他们不计生死坚持信念的浩然正气,是我永远崇敬的。(用加点词语造句)
2.史德威得不到史可法的尸骸,就安葬了史可法的衣冠。(改为“把”字句)
3.一想到这里,我就感慨万分。(改为陈述句)
21、习作
题目:_______的我
要求:1.在横线上写出自己的一个特点,把题目补充完整,如“胆小的我”“倔强的我”“爱笑的我”……2.通过一两件具体的事例写出自己的特点,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连贯,不写错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