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西藏拉萨2025届二年级语文下册三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詹天佑》一文以_______为题,重点记叙了_______主持修筑_______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_______干线的事迹,说明詹天佑是_______

  •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节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 》。文中通过记闰土         、等几件事,刻画了一个 的农村少年形象,表达了对少年闰土的   ,表现了与闰土之间   的友情。

     

  • 3、根据本单元课文内容填空。

    (1)《夏天里的成长》开篇以“____________”这一中心句引领全文,结尾点明中心,启迪我们:“_______________

    (2)《盼》这篇课文围绕“盼”,写“我”盼着变天,盼着________,盼着______的童年乐趣。

  • 4、读语段,看拼音写词语。

    我国的大好河山辽阔而美丽。有xiōng yǒng péng pài _____的大海,有清澈透明的shān jiàn ____,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pù bù ____,有广阔无垠的shā mò _____……这些都是大自然kāng kǎi ____的馈赠!

  • 5、按要求填空。

    “在群星璀璨的宇审中,地球是一个半径约为6400T米的星球。同茫茫宇审相比,地球是渺小的。”这句话用到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读下面的古诗,并完成填空。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诗题中“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这首诗写了____________的情境。

    【2】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黑云/翻墨/未遮山

    B.白雨/跳珠/乱入船

    C.卷地风来/忽吹散

    D.望/湖楼下/水如天

    【4】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阅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把这首词补写完整。

    【2】正确理解词语有助于理解整首词的意思。读这首词,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这首词有两个题目,分别是《西江月》和《夜行黄沙道中》。( )

    (2)从“夜行黄沙道中”可以看出词人是在满是黄沙的路上行进的。( )

    (3)从“蛙声” 可以知道,这首词描写的是夏天的景色。( )

    (4)在这首词中,作者写出了行进途中下雨心中的失望。( )

    【3】阅读时,要善于从所读内容想开去。在这首词中,作者抓住“稻花香、蛙声、星、雨……”等,用寥寥几笔勾勒出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词中哪种景物最吸引你?请把你想象到的画面用文字描绘出来。(不少于3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古诗词。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箸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渔歌子》描写的季节是 _______;《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描写的季节是_______

    【2】这两首词都采用了_____(A.直抒胸臆   B.借景抒情)的写法,其中《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的情感。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整本书阅读。阅读下面的片段,完成练习。

    刷地一下,两个舅舅都立了起来,俯身向前,指着桌子对面的姥爷狂吼,狗咬般地龇出了牙。

    姥爷用饭勺敲着桌子,脸涨得通红,公鸡打鸣一样地叫:“都给我滚出去要饭去!”

    姥姥痛苦地说:“行啦,全分给他们吧,分光拿净,省得他们再吵!”

    “你给我闭嘴,都是你惯的!”姥爷个头小,声音却出奇地高,震耳欲聋的。

    我的母亲站起来,走到窗前,背冲着大家,一声不吭。

    这时候,米哈伊尔舅舅突然抡圆了胳膊给了他弟弟一个耳光!弟弟揪住他,两个人在地上滚成了一团,喘息着、叫骂着、呻吟着。孩子们吓得哇哇大哭起来。挺着大肚子的娜塔莉娅舅妈拼命地喊着、劝着我母亲愣是把她给拖走了。

    永远乐呵呵的麻子脸保姆叶鞭格妮娅把孩子们赶出了厨房。

    舅舅现在都被制服了:茨冈,一个年轻力壮的学徒工,骑上了米哈伊尔舅舅的背,而格里高里伊凡诺维奇,一个秃顶的大胡子,心平气和地用手巾捆着他的手。舅舅呼呼地喘着气,被紧紧地按在地板上,胡子都扎到了地板缝里。

    姥爷顿足捶胸,哀号着:“你们可是亲兄弟啊!唉!”

    1这个片段节选自长篇小说《________》,文中的“我”的名字叫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

    2这个片段中的故事情节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第一自然段里的“狗咬般地龇出了牙”看出“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

  • 10、名著阅读。

    真个光阴迅速,不觉A._______(填时间)日,火候俱全。忽一日,开炉取丹。那大圣双手捂着眼,正自搓揉流涕,只听得炉头声响,猛睁睛看见光明,他就忍不住将身一纵,跳出丹炉,唿喇一声,蹬倒八卦炉,往外就走。慌得那架火、看炉与丁甲一班人来扯,被他一个个都放倒,好似癫痫的白颠虎,疯狂的独角龙。B._______(填人物名)赶上抓一把,被他一摔,摔了个倒栽葱,脱身走了。

    【1】请在上述选段的横线处填写合适的内容。

    【2】大圣在此段情节中练就的本领是: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

    【材料一】

    【材料二】首播收视情况

    期数

    播出日期

    CSM52城市网收视情况

    收视率(%)

    排名

    收视份额

    (%)

    第一期

    2018年2月16日

    1.549

    5

    5.193

    第二期

    2018年2月17日

    1.292

    2

    4.732

    第三期

    2018年2月18日

    1.401

    1

    5.061

     

    【材料三】节目呼应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精神,用“和诗以歌”的形式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相融合,让经典具有新时代属性,产生新的先锋文化,开创文化节目2.0时代。

    【1】材料一为我们推荐的中国大型文化节目是《_______》。节目的宣传语是_______

    【2】要想知道大家是否喜欢这档节目,要看哪则材料?从首播收视情况来看,你有什么发现?

    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三,简要分析这档节目的优点,要求:分条而列,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

  • 12、阅读下列文章,回答问题。

    幸福铃声

    ①第一次强烈地想和老爸通电话,是在十年前,他生日的那天。

    ②那时候,我还在南方读书,交了学费,家里已无力支付我的生活费,日常开支基本上依赖学校的特困生补助和一些微薄的奖学金。我穿的衣服,是我姐姐们的衣服改制而成的;鞋子,是母亲在灯下一针针做好的;盖的被子,是父亲借了亲戚家的棉花,一天一夜时间亲手弹的……

    ③学校离家实在是太远了,为了省下路费,大学四年我没回过一次家。每个周末我都坐在校园的紫荆树下给父亲写信,告诉他,我又考了全年级第一名,拿到了一等奖学金;我在那件从高中时就穿的旧衣服上贴了一朵精致小花,穿在身上仍然漂亮。还告诉他,我们学校有一种紫色的花,常常在我写信的时候落下一两片,非常美丽温柔,但是在梦里我见到的却是家乡那片白绿交杂的生动的白桦林。

    ④并不是每封信都会寄出去,毕竟八分钱的邮资,对我来说可能就意味着早上要吃不饱去上课。何况父母亲并不识字,每次都要走到几里外的二姨家才能“听”到我信中的话。

    ⑤没有信的日子,父母是那么盼望能够知道女儿一切安好。于是,我那能解决一切困难的父亲想出了一个绝妙办法:他让二姨在回信里告诉我,镇上的一个小商店有电话,他和老板很熟,已经说好了,以后每个星期六晚七点我把电话“打”过去,他会准时在那里。

    ⑥而他,其实并不接那电话,只笑呵呵地张开嘴,贪婪地听着那美妙的来电铃声,直至它最后消失。他一直觉得那欢快的铃声就是他女儿的笑声,只要女儿的电话铃声准时响起,他就明白女儿在他乡一切都好。

    ⑦我家所在的村庄离镇子有十里路,中途有一片宽广的白桦林。每个星期六的黄昏,我的父亲——个东北汉子,会雄赳赳气昂昂地两次穿过那片白桦林。母亲说村子里的人这一天都听到他欢快的歌声和笑声。

    ⑧我还记得那个大雪纷飞的周末,那天是父亲的生日,我多么希望他能接我的电话,我有多少话要亲口对他说呀。

    ⑨我的论文在一家核心刊物上发表了,稿费我拿来买了马海毛,准备亲自给您织条围巾!我们寝室昨天评比,老爸您获得“最有创意老爸”称号。还有,我要对您大声说,老爸,生日快乐!

    ⑩可是我笑呵呵的父亲等到铃声消失后即刻站了起来,昂首走出了商店。等我手忙脚乱再插好卡拨电话过去时,商店老板告诉我:“闺女,外面都是白色的呢,你老爸现在应该走进那片白桦林了吧,我这里是看不到他的影子了,你老爸棒着呢!走起路来,谁都赶不上他。”

    那晚,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的父亲穿着红披风站在那片白桦林里,四周都是电话机,他拨电话给我,爽朗地大笑:闺女呀,老爸现在有好多电话了呀!

    据说,父亲后来接到我的来信,听到我说非常希望那天他接电话,想亲自对他说生日快乐,就大笑:傻丫头,我不都在电话铃声里听到了嘛!

    【1】文中第②自然段详细描写有什么作用?正确的一项是(   

    A.强调家境贫寒

    B.强调姐姐爱我

    C.强调母亲能干

    D.强调父亲勤劳

    【2】每个周末女儿给父亲打电话这个主意是谁想出来的?(   

    A.作者

    B.姐姐

    C.母亲

    D.父亲

    【3】文中多次写到了家乡的白桦林,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和意义?正确的一项是(   

    A.对白桦林的喜爱和赞美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

    B.对白桦林的记忆和眷恋象征着对父亲的爱和挂念。

    C.对那片白桦林的环境描写衬托出父亲的身体很棒。

    D.家乡的白桦林四周都是电话机说明拨电话很方便。

    【4】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女大学生每个周末都要给父亲打个电话,报平安。

    B.父亲每次不接女儿的电话,是为了节省话费。

    C.作者梦见父亲穿着红披风在白桦林里给她打电话。

    D.父亲生日的那天,他接听到了女儿的生日祝福语。

    【5】从文章第⑦自然段画线的语句,可以看出父亲怎样的心理呢?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理解(提示:内容+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什么文章将电话铃声说成是“幸福铃声”?请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关于《中国诗词大会》

    (材料一)

    春节过后第一周,由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这一文化类综艺节目彻底火了。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社等各大媒体都在发布有关该节目台前幕后的消息,观众关注度极高。 某知名网站对此做了各项统计,以下是“中国诗词大会关注人群的年龄分布”调查数据图:

    (材料二)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冠军得主是复旦附中16岁高一学生武亦姝,人们对她纷纷表示赞赏,但也有人对此提出质疑:在升学考试残酷的现实面前,是否有必要花大量宝贵时间去背诵古诗词。

    (材料三)

    大学者王国维认为在诗词创作过程中,可以将诗词创作的境界分为“造境”与“写境”两种不同的形态。“造境”即虚拟之境,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写境”即写实之境,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1对于中国诗词大会,(      )的群体关注度最高。

    A.19岁以下 B.19-24岁 C.大于或等于50岁 D.35-19岁

    2人们对中国诗词大会的关注度随着     的变化而        

    A.年龄的增长  递增 B.年龄的降低  递减

    C.年龄的增长  递减 D.年龄的降低  递增

    3下面诗句属于“写境”的一项是(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王国维认为可以将诗词创作的境界分为“造境”与“写境。

    B.《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冠军得主是师范附中16岁高一学生武亦姝。

    C.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文化类综艺节目彻底火了。

    D.年龄在35-49岁的人对中国诗词大会关注程度不超过10%。

    5针对(材料二)中某些人的质疑,说说你的观点。(至少说出两点)

    观点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点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理解。

    下午吧,母亲说,下午,睡醒午觉再去。去,母亲说,下午,准去。但这次怨我,怨我自己,我把午觉睡过头了。醒来时我看见母亲在洗衣服。要是那时就走还不晚。我看看天,还不晚。还去吗?去。走吧?洗完衣服。这一次不能原谅。我不知道那堆衣服要洗多久,可母亲应该知道。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觉得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那个星期天,本该是出去的,去哪儿不记得了。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1】选段出自课文《______》,作者是_______

    【2】仔细品味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我”盼着什么?这里是怎样写出“盼”的心情的?)

    __________________

    (2)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这个片段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为什么不直接写心情,而是写“那个星期天”的光线的声音?)

    ________________

    【3】结合选段说说作者在表达真情实感上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仿照例句(写人物说话时,不用“说”字),把这段话补充完整。

    例: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

    王老师宣布了“校园戏剧节”各班可以报三个节目的消息,同学们____________,我和同桌____________

  • 16、按要求写句子。

    1.难道他不是五年级学生中成绩最好的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的泪水大颗大颗地涌了出来。(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手压在肩上。(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丽莎的脸蛋漂亮。(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仿写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用上修辞方法,把句子写形象。

    八千多个日子转眼就过去了。

     

  • 19、按要求写句子。

    1)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写一个排比句)

    _____________ 

    2)我们把整个任务顺利完成了。(改成字句) 

    ______________

  • 20、按要求完成列下句子。

    海瑞不畏权势,敢于和不良风气作斗争的无私和无畏的精神怎能不令人赞叹呢?

    (改为陈述句)

     

    (2)文章难道不是通过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塑造人物吗?(改为陈述句)

       

    (3)他是严嵩的干儿子,敲诈勒索手段十分狠毒。(感叹句)

     

    (4)严嵩任吏部尚书以后,把持朝政,气焰熏天。(感叹句)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天地。

    我们的童年生活丰富多彩,每天都会发生许多事情,有的让你开怀大笑,有的令你懊悔伤心,有的使你感到幸福甜蜜……请以“那一次,我真 ”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再写作文;叙述清楚,条理清晰;内容具体、完整;富有真情实感;语句通顺、连贯;标点符号使用恰当;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等相关信息;不得抄袭、套作;字迹工整、规范;字数不少于45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月考试卷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