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西藏拉萨2025届二年级语文下册一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阅读下列材料,用一句话简要概括主要内容。(15字以内)

    狂风摇撼着“风动石”,它为什么不倒呢?原来这个秘密和它的形状有着很大的关系。你仔细瞧瞧吧,它上面小,下面大,重心很低,即使遇风晃动几下,通过重心的垂线,也始终在下面石盘的接触面内。因此,无论风怎样吹,它始终安然不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______ ______   摇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

  • 3、比一比,再组词。

    _____ _____ _____ 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 ____  _____

  • 4、课内阅读。

    1.课文开篇从“________________”缓缓开始了深沉的回忆;接着用新鲜好奇的口吻描述了____________的美丽景致,讲述了__________的经历;最后用儿童哀伤的语气,表达了自己对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2.课文第2自然段从事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个方面写出百草园里动植物的特色。

  • 5、看拼音写词,要把字写得工整匀称。

    níng shì   yǔn shí     tuí rán     fèn bú gù shēn

    ( ) ( ) ( ) ( )

    jiàng yóu     làn yòng     bào yuàn     wēi fēng lǐn lǐn

    ( )( ) ( ) ( )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读《七律·长征》,回答文后问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 _____        逶迤—— _____ 

    磅礴——  _____      云崖——_____ 

    【2】这首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___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____诗。

    【5】这首诗表现了红军战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古诗阅读

    回乡偶书

    贺知章

    ______________

    乡音无改鬓毛衰。

    ______________

    笑问客从何处来。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从题目可以看出本诗是贺知章_________(a.回到家乡  b.路过家乡)时写的。

    3本诗通过诗人的变“_________________”和不变“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对比,以及儿童所问“_________________”流露出诗人的无限感慨。

  • 8、课内精彩阅读。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诗中的“暖”和“寒”是一对反义词,它们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句中“三军”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后两句诗可以看出红军长征取得胜利前的最后一个难关是________________;“尽开颜”一词表现了红军________________之情。

    【5】有人曾经为红军翻雪山过草地写过一副对联,请你试着写出下联。

    上联:过草地红军历经艰辛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课外阅读。

    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阿!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1】作者用________描写、________描写、________描写、________描写,刻画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中年闰土形象。

    【2】“我”见到闰土有许多的话要说,却“吐不出口外去”。以下对原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感觉到“我”与闰土之间的距离已经疏远了。

    B.“我”太长时间没有见到闰土,我不知道该先说哪一句。

    C.闰土的变化把“我”吓坏了,我惊讶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3】请你选择一件事情,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刻画一个你熟悉的人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快乐阅读吧。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山 林 之 晨

    雨,忽急、忽缓、忽飘、忽洒地下了一夜,终于在黎明即将来临之际,悄然而住了。雨后初晴,碧空如洗。我带着浓浓的兴致,信步踏上了我家房后那曲折幽深的山径。

    四周满溢着泥土的芬芳,混杂着草香、花香,使人精神为之一振。那些圆圆的、亮亮的、润润的露珠,像散落的珍珠,像满天星斗,挂在树枝上和草叶上,闪闪烁烁,熠熠生辉。走不多远,我的衣襟已湿漉漉的了,真可谓道狭草木长,朝露沾我衣呀!

    树林中的歌唱家--小鸟,倏地一下,从一个树枝飞到另一个树枝,抖落了颗颗珍珠,愉快地跳着、唱着。那叫声,时而婉转,时而酣畅,使人为之陶醉。或许因为鸟鸣山更幽的缘故吧,此时的山林愈发清幽了。

    晨雾似乳白色的薄纱,如梦、如幻、如诗、如画,挥不走,扯不开,斩不断,挡住了我的视线,我有一种飘飘然乘云欲飞的感觉。山披着雾,雾笼着山,绿色透着白色,白色浸着绿色,如同挂着白霜的绿葡萄,又好似典雅清秀的山水画。莽莽苍山似乎在酣睡着。

    渐渐地,群山就像一个个娇美的维吾尔族少女,揭开层层洁白的面纱,脸颊飞起了一抹淡淡的红晕,然后脱去白纱,换上了淡淡的橘黄的缀着珍珠的衣裙。那珍珠太小了,又太多了,有的地方是亮晶晶的一片,折射着一抹阳光,闪动着美丽的光泽。我不由自主地注目凝望,看着看着,群山已悄然无声地穿上了深绿色的长裙,霞光围绕着她美丽的身躯,为她镀上了一圈金色的光晕……

    露珠也似乎惊诧于眼前的景色,悄悄地溜到别处游玩去了,地上留下了它们的痕迹,湿湿的,润润的。透过枝叶的间隙,霞光执拗地照在我的脸上、身上。此时,山林上空的晨雾已不见了,而山林之中,却流动着烟波,薄薄的一层,长长的一缕,浓浓的一团,我似乎置身于仙境之中,不禁陶醉了。这时,一束阳光斜射着我的眼睛,我眯起眼来,望着这阳光的恩赐,心里涌起一种庄严、圣洁的感觉。

    恍惚之中我仿佛变成了花丛中的一朵,露珠中的一滴,群鸟中的一只,阳光中的一缕,我的魂灵飘起,似旷野的鸟儿在蓝天中翱翔,拍打着翅膀,在更深远的天空中自由飞翔。

    此时此刻,在这静寂的山林中,我激动不已,我想高歌,我想吟诵,我想欢呼,我想雀跃。哦,不!何必破坏这份属于山林的清幽呢?只要深深吸一口这甜甜清新的空气,就足够了。还有,在心底高喊一声:我爱你,山林之晨!

    1短文以___  ____  _为背景,分别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给人一种清新明快之感,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思想感情。

    2一束阳光斜射着我的眼睛,我眯起眼来,望着这阳光的恩赐,心里涌起一种庄严、圣洁的感觉。这时,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此时此刻,在这静寂的山林中,我激动不已,我想高歌,我想吟诵,我想欢呼,我想雀跃。作者到底想说些什么呢?请你简单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等修辞手法描写了山林之晨的景物,全文洋溢着人与自然水乳交融的真情实感。

     

  • 11、阅读题。

    阅读大地

    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他用双脚一步一步地走遍了半个中国大陆,游览过许多名山大川,经历过许多奇人异事,并且把他的观察和研究记录下来,写成了《徐霞客游记》这本千古奇书。

    当时的读书人,都忙着追求功名,抱着“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观念,埋头于经书之中。徐霞客却卓尔不群,醉心于古今史籍及地志、山海图经的收集和研读。他发现此类书籍很少,记述简略,而且多有相互矛盾之处,于是他立下雄心壮志,要走遍天下,亲自考察名山大川。

    此后三十多年,他行程九万里,历尽各种自然界的艰难和人为的险阻,获得大量的第一手考察资料。徐霞客日间攀险峰,涉危涧,晚上就是再疲劳,也一定录下当日见闻。即使露宿荒野,栖身洞穴,也从不间断。徐霞客的时代,没有汽车,没有火车,没有飞机,交通十分不便。他所去的许多地方连道路都没有,加上明朝末年社会治安差,盗匪横行,长途旅行是非常难苦又非常危险的事。

    有一次,他到湖南的麻叶洞考察,想请当地人为他做向导。当地人立即面露惊惶之色,又摇头又摆手,连声说“可不敢去,可不敢去!洞里有神龙,会吃人的!”徐霞客想,哪里会有吃人的神龙?我更得进洞看看究竟是怎样的。他携带一名仆从,手举火炬,摸进洞去。洞中有一段路十分狭窄,只有一尺多高,一尺多宽,还坑洼难行。徐霞客把火炬举到前面,自己像蛇一样向前爬行,肩背腹部几乎都贴在洞壁上。钻过窄路,内洞一下子高阔起来,山石形状变幻万端,石头的纹理美不胜收。当他们安全出来的时候,洞外围了好几十人,因为好久等不到他俩出来,都以为他们被怪物吃掉了!

    徐霞客一生不畏艰险,走遍三江五岳,横跨了中国十六个省份,因此他的游记涉及范围极广。他以科学求真的精神进行实地勘探,现代地理学家证明他游记中的描述非常准确。加上他的游记文笔生动,能融入深刻的感情,极具文学艺术性,因而被后世称为我国山水文学的不朽杰作。阅读大地,描述自然,徐霞客成为了我国旅游写作的先驱,同时也是开创田野考察的科学家。

    【1】根据原文填空。

    徐霞客是我国旅游写作的_______,也是开创田野考察的____________。他写成了《__________________》这本千古奇书。

    【2】文章共有______个自然段,第______和第______自然段是对徐霞客及其成就的概括介绍,第______自然段写徐霞客立志走遍天下,第______到第______自然段主要写了考察工作的艰险。

    【3】用“______”画出第四自然段中描写洞内环境的句子。

    【4】第三自然段画线句子中运用攀险峰涉危涧,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四字词语写出了徐霞客考察工作的艰苦。

    【5】第三、四自然段表现了徐霞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精神品质。

    【6】结合第五自然段的内容,分条概括徐霞客的游记被称为“山水文学不朽的杰作”的原因。(每条不超过7个字)

    1.

     

     

     

     

     

     

     

    2.

     

     

     

     

     

     

     

    3.

     

     

     

     

     

     

     

    【7】第四自然段没有对徐霞客进行哪方面的描写?

    A.语言

    B.动作

    C.心理

    【8】以下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题“阅读大地”,在本文中是“考察名山大川”的意思。

    B.文章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述的。

    C.第三自然段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

    D.第四自然段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 12、阅读。

    盼(节选)

    吃过晚饭,雨还在不停地下着,咯嗒嗒地打着玻璃窗,好像是敲着鼓点逗引我出去。我跑到窗前,不住地朝街上张望着。望着望着又担心起来,要是今天面都下完了,那明天还在直可下吗?最好还是留到明天吧。

    说来也怪,雨果真像我看望的那样停了、四周一下子变得那样安静。我推开窗子,凉爽的空气扑了过来,还带点儿腥味,路灯照着大雨冲刷过的马路,马路上像铺了一层明晃晃的玻璃:路灯照着路旁的小杨树,小杨树上像挂满了珍珠玛瑙。可雨点儿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隔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我扑到自己的床上,一心想着明天雨点儿打在雨衣上的事。

    【1】填写序号。”扑”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扑打,拍打;②冲。在“凉爽的空气扑了过来”中“扑”的解释为_______,在“扑打衣服上的尘土”中,“扑”的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

    【2】“雨还在不停地下着,嗒嗒嗒地打着玻璃窗,好像是敲着鼓点逗引我出去。”这个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现出_________________

    【3】画横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描写,表现了“我”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4】用“~~~~”画出描写雨后景色的句子。

    【5】下面(       )能形容“我”对雨天穿雨衣的渴望。(多选)

    A.翘首以待

    B.众望所归

    C.望眼欲穿

    D.指日可待

    【6】面点儿打在“我”的雨衣上会是怎样的景象呢?发挥想象,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精彩片段:

    第二章(节选)

    姥爷家里充满了仇恨,大人之间的一切都是以仇恨为纽带的,孩子们也争先恐后地加入了这个行列。

    后来从姥姥那儿我才知道,母亲来的时候,她的两个弟弟正强烈要求姥爷分家。母亲带着我突然回到这个大家庭来,这使他们分家的愿望更加迫不及待了。他们怕母亲向姥爷讨回她本应该得到的嫁妆。那份嫁妆因为母亲违抗父命结婚而被扣下了。两个舅舅一致认为那份嫁妆应该归他们所有。除此之外,当然还有些别的琐事,诸如由谁在城里开染坊,又由谁到奥卡河对岸纳维诺村去开染坊,等等等等,他们吵翻了天。

    我们刚到这里几天,在厨房里用餐时就爆发了一场争吵。刷地一下,两个舅舅都跳了起来,______,指着桌子对面的姥爷狂吼,______。姥爷用饭勺敲着桌子,脸涨得通红,______都给我滚出去要饭去!

    姥姥痛苦地说:行啦,全分给他们吧,分光拿净,省得他们再吵!

    你给我闭嘴,都是你惯的!姥爷个头小,声音却出奇的高,震耳欲聋的。

    我的母亲站起来,走到窗前,______,一声不吭。

    这时候,米哈伊尔舅舅突然抡圆了胳膊给了他弟弟一个耳光!弟弟揪住他,两个人在地上滚成了一团,喘息着、叫骂着、呻吟着。

    孩子们吓得哇哇大哭,挺着大肚子的娜塔莉娅舅妈拼命地喊着、劝着,我母亲把她给拖走了,永远乐呵呵的麻子脸保姆叶夫根尼娅把孩子们赶出了厨房。

    战争一开始,我就跳到了炕上,又好奇又害怕,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姥姥用铜盆里的水给雅可夫舅舅洗脸上的血迹,他哭着,气得直跺脚。姥姥痛心地说:野种们,该清醒清醒了。姥爷把撕破的衬衫拉到肩膀上,对着姥姥大喊:老太婆,看看你生的这群畜生!姥姥躲在角落里,号啕大哭:圣母啊,请你让我的孩子们懂点人性吧!

    我一翻身把熨斗碰掉了,稀里哗啦地掉进脏水盆里。姥爷一个箭步扑过来,把我拎起来,死盯住我的脸,好像第一次见到我似的:谁让你在这儿的?是你妈妈吗?”“我自己。”“胡说。”“不是胡说,是我自己上去的。他指了一下我的额头,把我扔在了地上:活像你爹!快滚!我飞快地逃出厨房。不知道为什么,姥爷那双尖利的绿眼珠儿老是盯着我不放,我非常怕他。

    1张明想给这个精彩片段拟写一个小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姥爷家里充满了仇恨 B.两个舅舅为琐事吵翻了天

    C.两个舅舅为分家大打出手 D.姥爷把我赶出了厨房

    2第③自然段和第⑥自然段中的横线上缺失了对人物神态动作的细节刻画,请你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将下面的语句还原到横线上。(把序号填到文中的横线上)

    A.背冲着大家  B.公鸡打鸣一样地叫  C.狗一般地龇出了牙  D.俯身向前

    3如果没有上述这些细节的描写,故事情节也是完整的,作者加上这些描写,有哪些好处呢?请至少写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张明要向同学复述精彩片段讲的这段故事,他应采用的阅读方法是(  )

    A.重点关注文中对人物神态、动作的描写,把握每个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

    B.主要关注片段中人物的语言描写,把握人物说话时的不同语气;

    C.主要关注片段中的故事情节,梳理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 14、课外阅读。

     

    我曾经是一个漫不经心的人,对生活的态度是不必太认真,凡事过得去就行,无论对人还是对己。我一直把它看成优点,认为可以免生许多闲气。但那短短几分钟的经历,竟改变了我的这个看法。

      那是1993年的除夕之夜,我在德国的明斯特参加留学生的春节晚会。晚会结束后,整个城市已经睡熟了,在这种时候,谁不想早点儿到家呢?我和先生走得飞快,只差跑起来了。

      刚走到路口,红绿灯就变了。迎向我们的行人灯转成了止步:灯里那个小小的人影从绿色的、甩手迈步的形象变成了红色的、双臂悬垂的立正形象。

      如果在另外的时候,我们肯定停下来等绿灯。可这会儿是深夜了,马路上没有一辆车,即使有车驶来,500米外就能看见。我们没有犹豫,走向马路……

      “站住。身后,飘过来一个苍老的声音,打破了沉寂的黑暗。

      我的心悚然一惊,原来是一对老夫妻。

      我们转过身,歉然地望着那对老人。

      老先生说:现在是红灯,不能走,要等绿灯亮了才能走。

      我的脸忽地烧了起来  我喃喃地道 对不起  我们看现在没车

      老先生说:交通规则就是原则,不是看有没有车。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遵守原则。

      从那一刻起,我再没有闯过红灯。我也一直记着老先生的话: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遵守原则。

    1.给短文取一个合适的题目在文前的横线上。

    2.给第九自然段加上合适的标点。

    3.在文中找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果断(违反( )   热闹( )   稚气(   )

    4.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划线部分短短几分钟的经历指的是什么?

     

    5.短文是按照(   )顺序写的,用“‖”把短文分成三个意义段,并概括第二意义段的段意。

     

    6.“~~~”画出揭示短文中心的句子,再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他仿佛不是在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用带点的词语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沉沉夜雾中冒出一个阴森森的往前翘起的船头。(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船长威严的声音压倒了一切呼号和嘈杂。(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按要求写句子。

    1.秦王被逼得没办法,只好敲了一下缶。(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按要求写句子。

    (1)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改成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竹节人》一文中,同学们、老师们玩竹节人时入迷的样子你还记得吗?请你仿照课文中的描写,写一写同学看书入迷的样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选择一个词语,把你想到的用一两句话写下来。

    五彩的童年       冬日的早晨       饱经风霜的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下面几个字中选择一个字,仿照例句写一写。

                  

    (例)甜:我的作文在校刊上刊登了,老师表扬了我,我的心里甜丝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按要求写句子。

    小军对我说:“如果明天不下雨,我就和你一起去河边钓鱼。”(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移居月球的设想就算能够实现,又有多少人能去居住呢?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

  • 20、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用加点的词写句子)

    描写雪后的景色: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表达。

    成长,可以是能力的提升,也可以是精神的丰富;成长,有时充满欢声笑语,有时与挫折和泪水相伴……选择一个你感受最深的成长故事,写一篇习作,题目自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月考试卷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