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你解释下面的这句话。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于伯牙子期的传说,人们常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_____”,用“_____”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3、读一读,写一写。
qiǎng bǎo tǎn tè hān shuì huì
( ) ( ) ( ) 忌 ( )
dàng dí pí bèi àng rán cháng
( ) ( ) ( ) ( )还
4、诗文素养。
(1)同在月下,诗人们却会有不同的感受。月亮在孟浩然眼中亲切可人:“___________,_________。”月亮在辛弃疾眼中清新优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唐代诗人_______在《浪淘沙(其一)》中运用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黄的雄伟气势,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江南春》中怀古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爱国是一种高尚的情怀陆游曾经说过:“__________”;三国时期的曹植也留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名言。
5、看拼音写汉字。
(1)这天气太zāo gāo( )了,小山庄马上就要被páo xiào( )的洪水给吞噬了。
(2)他一个人望着汹涌péng pài( )的海浪发呆。
(3)从太空看,地球是一颗jīng yíng( )的蓝色球体。
(4)整件事错综复杂,他的心情变得jǔ sàng( )起来。
(5)前院有块小土地,已经开满了鲜花,绿色的tái xiǎn( )镶嵌着铺着鹅卵石的小路,显得整个庭院特别yōu jìng( )而yǎ zhì( )。
6、阅读欢乐岛。
(一)课内阅读。
1.理解下列诗句的意思。
(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能说出另外两位诗人及他们的作品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
送友人
(唐) 李 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篷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本诗中写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中写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李白送别友人时的情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古诗文阅读。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用自己的话说说“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所蕴含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请再写出一句描写这个季节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诗歌欣赏。
乡 愁(cóu chóu)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fén féng)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到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1.划去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
2.照样子写词。
例:窄窄 矮矮 浅浅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3.把下列句子改成反问句。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4.读读诗歌,完成填空。
(1)这首诗把乡愁分别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2)诗中“一湾浅浅的海峡”是指_________海峡。
5.选择正确的理解,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这首诗表达了_________
(1)作者对母亲、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2)作者难以排遣的乡愁。
(3)作者思念祖国、渴望早日实现祖国统一的心情。
9、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观秦兵马俑
①车驶过秦始皇陵,骊山巍峨,扑人眉宇。一个高高的土丘上长满了郁郁葱葱的石榴树,田地里长满了青青的蔬菜,间或能看到青翠茁壮、逗人喜爱的麦苗。
②西安有着丰富的历史遗迹,是一个最容易让人发思古幽情的地方。看到半坡,自然就想到了蒙昧远古的祖先。始皇陵里埋着妇孺皆知的秦始皇,而茂陵是雄才大略的汉武帝的陵墓。至于唐代,那遗迹更是到处可见。抬头一看,低头一想,无一不让你想到唐诗辉煌的黄金时代,想到那些显赫的诗人与脍炙人口的诗句……
③总之,在乘车驶向秦俑馆的路上,我眼前幻影迷离,耳旁响着、嘴里吟着美妙的诗句,纵横八百里,上下数千年,浮想联翩,心潮腾涌。我既愉快,又怅惘;既兴奋,又冷静,中间还夹杂一点似乎是骄傲的意味。
④就这样,转眼之间,我们到了秦兵马俑馆。
⑤我们先参观了大厅旁边的一间小厅。中间陈列着一辆铜车、四匹铜马。四匹铜马神采奕奕,仿佛正在努力拉着铜车奔驰。一个铜军官坐在车上,驾着这四匹马。看到这样精致绝伦的艺术国宝,人们都不禁啧啧称叹,我心中那一点骄傲的意味不由得浓烈起来了。
⑥走进大厅,那真是硕大无比,至少有几个足球场大。A.站在栏杆旁边向下面的大坑里望去,那兵俑和马俑都成排成行地站在那里。将军俑、铠甲武士俑、骑马俑等等,好像都聚精会神地站在那里,静候命令,一个个秩序井然,纪律 严明,身体笔直,纹丝不动。B.你看这个将军俑,身材魁梧,头戴金冠,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昂首挺胸,站在队伍前列,像是在指挥身后的军吏和士兵行进。那神态自若的样子,一看就知道是久经沙场、肩负重任的高级将领。兵俑中间还间杂着一些马俑,也都严肃整齐,伫立待命。我原以为,这些兵俑都是一个模子里塑制出来的,千篇一律。但是仔细一看才发现,他们的面部表情几乎都不相同:有的像是在微笑,有的像是在说话,有的光着下颔,有的留着胡子,个个栩栩如生,神态各异,没有发现一个愁眉苦脸的。我简直难以想象当年的艺术家是怎样塑制 这些兵马俑的。这不叫它是宇宙间一大奇迹又叫它什么呢?在秦俑馆内,外国朋友,男女老幼,穿着五光十色的衣服,说着稀奇古怪的语言,其数目远超过中国人。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我,那油然而生的骄傲感与幸福感,现在更加浓烈起来了。
⑦天色渐晚,骊山山顶隐入薄薄的暮霭中,周围一片宁静。我这才依依不舍地离开秦俑馆。
【1】通读全文,依据文章内容,照样子填空,完成表格。
游踪 | 所见 | 所感 |
(1)______ | 丰富的历史遗迹 | 似乎有一点骄傲的意味 |
秦兵马俑馆小厅 | (2)______ | 骄傲的意味浓烈起来了 |
秦兵马俑馆大厅 | 规模宏大的大厅,形态各异的兵马俑 | (3)______ |
【2】这篇文章是以_______为顺序写的。第④段是一个______段(句),在结构上起到了__________的作用。
【3】第⑥段采用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介绍大厅,其中划线的A句是从_______(点 面)的角度、B句是___(点、面)的角度进行描写的。这种场面描写的方法在本学期我们学过的课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里学过。
【4】读到第②段末尾的句子,你想到唐朝哪些显赫的诗人和脍炙人口的诗句呢?请照样子列举2位诗人和他们的诗句。(本学期教材上学过的除外)
例: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
___________
【5】判断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对的打“√”,错的打“×”。
A.文章第①段的景物描写为全文定下了充满活力、兴奋昂扬的情感基调。( )
B.第②段末尾的省略号隐含的意思是:在西安,引发思古幽情的历史遗迹与脍炙人口的诗歌还有很多。( )
C.第⑥段“这不叫它是宇宙间一大奇迹又叫它什么呢?”这句话的意思是它不是宇宙一大奇迹,作者也不知道该叫什么才好。( )
D.“在秦俑馆内,外国朋友,男女老幼,穿着五光十色的衣服,说着稀奇古怪的语言,其数目远超过中国人。”这句话说明秦兵马俑只有外国人才懂得欣赏,中国人并不喜欢。( )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做一个最好的你(节选)
( )不能成为大道,那( )当一条小路;如果不能成为太阳,那就做一颗星星。做河里一条最活泼的小鱼,做林中一棵最挺直的小树,做草地上一朵朝气蓬勃的小花,做天空中一只展翅飞翔的小鸟……决定成败的( )你尺寸的大小,( )要做一个最好的你!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采用了( )的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排比 D. 夸张
【3】“小鱼”“ ”“小花”和“ ”这四种事物描绘出了各色人生的美丽,告诉我们,只要 就 是“最好的”。
【4】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 )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 )使它们不能再生,( )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1】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从加点的词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完这段文字,你想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丁香结(节选)
今年的丁香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街里街旁,尘土纷嚣之间,忽然呈出两片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树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城外校园里丁香更多。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种有十数棵的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在我断断续续住了近三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1】用“﹏﹏﹏”划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
【2】在这个句子中, __________ 、 __________ 这些词语都是人的神态动作,作者拟人化的写法,写出了 ___________ 。
【3】这三个自然段在写丁香花时,分别抓住了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描写。
【4】短文第三自然段中划线的句子,作者是按________的顺序描写花的,从_________这些词语可以看出。
13、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
的爱因斯坦
一个在柏林饱受歧视的波兰学生曾去拜访爱因斯坦,请爱因斯坦为他写一封推荐信,以便他能顺利地在柏林求学。问清缘由后,爱因斯坦答应了他的请求,为他起草了一份热情洋溢的推荐信。拿到推荐信后,满怀感激的年轻人又提出了一个请求:“请问您能不能给我一张有您签名的相片?” 他想以这种方式来永远记住这个慷慨帮助他的名人。“好的,”爱因斯坦接着说,“但你得答应也送给我一张有你签名的照片,这样才平等。”
就是这句话,改变了这位青年的一生。拿到推荐信后,这个年轻人顺利进入了柏林一所名牌大学学习。他发奋学习,毕业后成为了爱因斯坦的得力助手,并且以《麦克斯韦场方程的非线性概括》一文扬名天下。他,就是后来名誉物理学界的著名科学家英费尔德。
很多年后,英费尔德回忆起这件事,依然泪流满面:“他的话使我感到平等并给了我自信,他的话是我前进的强大动力 …… 尽管当时他穿了一件皱巴巴的上衣,裤子上还掉了一个主要的纽扣,但是什么都影响不了我对他的无比尊敬。 ”
(1)给题目补充完整。(2分)
(2)写下意思相反的词:(3分)
顺利( ) 尊敬( ) 发奋( )
(3)认真读短文把词语补充完整(8分)
热情( ) 满怀( ) 发奋( )
强大( ) 无比( ) 扬名( )
泪流( ) 饱受( )
(4)爱因斯坦的 的这句话,改变了青年的一生。他的话使青年感到 ,是他前进的强大 。(7分)
14、鼎湖山听泉
江轮夹着细雨,送我到肇庆。冒雨游了一遭七星岩,走得匆匆,看得蒙蒙。赶到鼎湖山时,已近黄昏。雨倒是歇住了,雾漫得更开。山只露出窄窄的一段绿脚,齐腰以上,宛如轻纱遮面,看不真切。眼不见,耳则愈灵。过了寒翠桥,还没踏上进山的石径,泠泠淙淙的泉声就扑面而来。泉声极清朗,闻声如见山泉活脱脱迸跳的姿影,引人顿生雀跃之心,身不由己,循声而去,不觉渐高渐幽,已入山中。
进山方知泉水非止一脉,前后左右,草丛石缝,几乎无处不涌,无处不鸣。山间林密,泉隐其中,有时,泉水在林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寻,已不可得。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时,常常绕我膝下的爱女。每见我伸手欲揽其近前,她必远远地跑开,仰起笑脸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顾,她却又悄悄跑近,偎我腰间。好一个调皮的孩子!
山泉作娇儿之态,泉声则是孩子如铃的笑语。受泉声的感染,鼎湖山年轻了许多,山径之幽曲,竹木之青翠,都透着一股童稚的生气,使进山之人如入清澈透明的境界,身心了无杂尘,陡觉轻快。行至半山,有一补山亭。亭已破旧,无可驻目之处,惟亭内一副楹联“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寻”,深得此中精神,令人点头会意。
站在亭前望去,满眼确是一片浓碧。远近高低,树木枝缠藤绕,密不分株,沉甸甸的湿绿,犹如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直向山顶推去。就连脚下盘旋曲折的石径,也印满苔痕,点点鲜绿。踩着潮润柔滑的石阶,小心翼翼,拾级而上。越向高处,树越密,绿意越浓,泉影越不可寻,而泉声越发悦耳。怅惘间,忽闻云中传来钟声,顿时,山鸣谷应,悠悠扬扬。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清亮的泉声,在雨后宁静的暮色中,相互应答着,像是老人扶杖立于门前,召唤着嬉戏忘返的孩子。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怅惘:
万籁俱寂:
2.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每一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3.作者把泉水比作什么?二者有哪些相似之处?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抄在下面。
4.“孕育生机,滋润万木,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5、皎洁的月光照耀着一望无际的大海。(缩句)
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火星表面没有生命存在。(改为设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带病坚持工作,无微不至地关心我们,我们不会忘记。(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汽车在奔驰。(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要想取得好成绩,必须刻苦学习。(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句子模仿秀。(用加横线的词语造句)
(1)它们色彩热烈明快,因而也更使人感到亲近。
(2)北京城这秋色的秋林啊,终于使我明白:大自然并非只有一种绿色,也并非只有一种黄、一种红……
19、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
晨风中,一株带露水的小草是风景;溪水中,_____________是风景;草地上,____________也是风景。
20、地球之外还有生命存在,是人类一直探索的宇宙之谜。(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作文。
题目:(微笑、梦想、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要求:自选题目,写清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