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一段话中四个划线句均为病句,对它们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中国科学院院士、海洋地质学家汪品先新近出版《深海浅说》。①这本关于深海的科普书籍,满足了读者对于海洋知识尤其是深海知识的渴求非常强烈。②汪院士长期致力于推进我国深海科技,有力推动了中国地球系统科学研究。同时,③他深厚的文化功底与人文情怀,在科研工作之余,笔耕不辍,在青少年心中播下深海探索的种子。④此次出版的《深海浅说》是他过去数十年对科普成果的一次全面梳理。
A.①删掉“非常强烈”。 B.②在“科技”后加“的发展”。
C.③将“情怀”改为“情感”。 D.④将”对”调到“过去”前面。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有些人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在他们发表见解的时候太咄咄逼人。
B.他俩师从一人,所以两幅画的风格大相径庭。
C.台风来了,大家各得其所,尽量让损失降到最小。
D.春节期间,街道上摆满了怒放的一串红,放眼望去,真是姹紫嫣红,让人赏心悦目!
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敬业与乐业》的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此文选自《饮冰室合集》。
B. 《范进中举》节选自《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字敏轩,清代小说家。《儒林外史》是一部编年体长篇讽刺小说。
C. 《核舟记》选自《虞初新志》,作者是清朝的涨潮。
D. 《马说》《陋室铭》的文体分别是“说”“铭”,其作者都是宋朝人。
4、下面各项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暂时 发誓 精兵减政 开山鼻祖
B.响彻 涔涔 目不转睛 残灯末庙
C.书藉 雄浑 饶有趣味 张灯结彩
D.慢长 细腻 潸然泪下 死得其所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镂(lǒu)空 倦怠(dài) 臼齿(jiù) 跋山涉水(bá)
B. 蹒跚(pán) 濒临(bīn) 鲜腴(yú) 重峦(nuán)叠嶂
C. 轩榭(xiè) 窒息(zhì) 炽热(chì) 颤(chàn)巍巍
D. 池沼(zǎo) 秀颀 (qí) 颓唐(tuí) 恹恹欲睡(yān)
6、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设问)
B.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比喻)
C.青海湖的蓝,蓝得纯净,蓝得深湛,也蓝得温柔甜雅。(排比)
D.山坡上收几颗粮食,草场上养些牛羊。(夸张)
7、文化积累―下列关于名著和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在《骆驼祥子》中,“他只是个有时候教点书,有时候也做些别的事的一个中等人物……他的家庭是沙漠中的一个小绿洲”,祥子在给他家拉包月的生活中得到了人格上的尊重,这里的“他”就是被祥子看成圣贤的刘四爷。
B.《简·爱》的主人公简爱虽然贫穷、低贱、不美、矮小,但是一直捍卫着自己的人格和尊严。
C.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我国民间最大的祭祀节日之一。节日的意义在于缅怀先人和已故亲朋,传思念之情。
D.蒲松龄是清代文学家,代表作有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是郭沫若对蒲松龄及其作品的高度评价。
8、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馏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遗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逐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请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标注读音。
(1)左牵黄,右擎苍( )
(2)解衣欲睡( )
【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欣然起行 行之有效
B.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至高无上
C.怀民亦未寝 废寝忘食
D.相与步于中庭 百步穿杨
【3】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翻译: , ,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翻译:
【4】同一作者,不同时期创作的作品抒发的情感也不相同。《江城子·密州出猎》通过描绘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表达了苏轼 的雄心壮志;而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所作的《记承天寺夜游》抒发的微妙又复杂的情感是 。
9、阅读徐元杰(宋)的《湖上》,完成小题。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1)第一句诗中哪个字用得最妙?找出来并简析其妙处。
(2)全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0、综合性学习。
黄海中学开展“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识内涵)请你搜集有关自强不息的名言、格言,并写出两条。
(访榜样)学校评选出一批“自强不息”的优秀学生,现在请你以校报小记者的身份,设计两个问题来采访他们。
11、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1)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2)春天像健壮的青年,___________________,领着我们上前去。(朱自清《春》)
(3)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_____________ ,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6)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直接抒发诗人思乡怀亲的情感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
12、班级举行《水浒传》课本剧表演,李逵、鲁智深、武松这三个人物,如果让你选角色你会选择谁?你想表演哪一情节来表现这个人物的什么性格特点?
13、沟通云时代
材料一:
1月24日莫高窟等石窟暂停开放,基于过去几年在数字化领域的尝试,敦煌研究院在近期推出了微信小程序“云游敦煌”抢先体验版。2月20日,抖音推出“在家云游博物馆”活动,联手国内九大博物馆,让大家在疫情期间足不出户看遍各大博物馆奇珍异宝;同日,淘宝也推出了“博物馆云春游”活动,联手八大博物馆在3月1日带来一场长达12小时的文化之旅。这场线上文化体验的背后,“云文旅”现象也悄然萌芽。
隔屏畅聊“云聚餐”
直播打碟“云蹦迪”
强身防疫“云健身”
足不出户“云购物”……
转眼之间,似乎所有行业都加速迈进了“云时代”,“云”上生活冲破了空间限制,短短一个月内,“云卖房”“云卖车”“云发布会”等原本意想不到的“云沟通”新形式纷纷出现。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万物皆可“云”似乎已成为现实。因疫情兴起的“云沟通”一方面加速了人们对于全新沟通形式的探索,另一方面也让更多平台方、品牌看到了自身的潜力。
材料二:
《纽约时报》:云计算到底指什么?
云计算的说法正在广为流行,“它正在成为一个大众化的词语。”但是,问题是似乎每个人对于云计算的理解各不相同。作为一个对互联网的比喻,“云”是很容易理解的。但是一旦同“计算”联系起来,它的意义就扩展了,而且开始变得模糊起来。有些分析师和公司把云计算仅仅定义为计算的升级版——基本上就是互联网上提供的众多虚拟服务器。另外一些人把云计算定义的更加宽泛,她们认为用户在防火墙保护之外的消费的任何事物都处于“云”之中。
云时代就是云计算时代,云计算是分布式处理、并行处理和网格计算的发展,或者说是这些计算机科学概念的商业实现,这将是一个时代的来临。
材料三:
与传统生活模式相比,“云生活”模式具有时间减省、服务精准等优势。“云医疗”让每一个医院不再是信息的孤岛。数据渠道畅通,有效缓解了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难题。以往病人在医院排长队挂号、缴费的苦恼,也将随着一些多功能医疗APP的出现而烟消云散。有了电子健康档案和数据分析,医生可以随时精准诊疗。“云办公”让优质资源得以共享,重复资源能够被迅速发现,合理的配置避免了资源的浪费。灵活的办公地点节省了通勤的时间,灵活的办公时间更便于及时准确地处理突发问题。当下的“云课堂”也配置了丰富多样、适合不同学生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取资料,制定个性化学习方案,弥补了以往学习方式中用时过长、效率不高的缺陷。
2020年2月中旬之后,全国各大中小学相继开启“云课堂”。从面对面、面对黑板到面对屏幕,从教室空间到网络空间……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在线上教学中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方面,教师很难及时全面地掌握课堂情况。因为网络上教师与学生存在着距离,无法与学生直面交流,不知道学生是否还在课堂现场,不了解学生的思路是否与自己的教学思路相伴而行。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云课堂”里的教师和学生,如何调整并适应这一全新的教学场景和模式,“课堂”如何发展得更完善,这都是我们仍需深入思考的问题。
【1】阅读以上材料,下列理解和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随着“云卖房”“云卖车”等原本意想不到的“云沟通”新形式的纷纷出现,万物皆可“云”已经成为现实。
B.计算机科学概念的出现,将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来临。
C.“云医疗”可让数据渠道畅通、缓解医疗资源不均,医生也可以根据病人以往的健康数据进行精准医疗。
D.“云课堂”相比传统课堂存在很多优势,随着“云课堂”的发展和完善,“云课堂”取代传统课堂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2】材料一从“云游敦煌”写起,有何用意?
【3】材料三中画线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4】与传统课堂比较,“云课堂”的优势和不足各有哪些?
14、阅读《给孩子们种下爱读书的“种子”》,完成下面小题。
①孔子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也就是说,从小培养人的良好行为习惯十分重要,只要从小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能造福一生。从这个方面讲,读书应当从娃娃抓起。
②在古代,人们十分重视读书从娃娃抓起。由于古代科学技术不发达,古人重文轻理,更注重孩子从小读书。比如,在宋朝,公办小学要求8岁的学生能够“诵一大经”,10岁能“诵两大经”,12岁能“诵三大经”。难怪大诗人杨万里说:“舟中一日诵一首,诵得遍时应得归。”为了从小多读书,古代还出现了匡衡“凿壁偷光”读书、车胤“囊萤夜读”等许多爱读书的小事故。不仅如此,古人也注重亲子阅读。这从流传至今的《井梧吟》这首诗的来源就可以看出。唐朝薛郧把女儿薛涛视为掌上明珠,从小教她读书、写诗,才有父亲的上两句“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和女儿当场应答的下两句“枝迎南北鸟,也送往来风。”薛涛后来成为唐朝“四大女诗人”之一。
③再说,外国早就重视读书从娃娃抓起。比如,在德、美、英、法等发达国家,政府都有相应渠道直接推动儿童阅读。无论是美国的《阅读卓越法》,还是韩国的《读书文化振兴法》等,都是以法律的形式规范和引导儿童阅读。还有芬兰的家庭从孩子出生起,父亲就在家读故事、念报、讲童话给孩子听,让孩子在家庭教育里种下爱读书的种子。
④可见,读书应当从娃娃抓起。那么,如何从娃娃抓起呢?
⑤除了国家立法推进以外,一方面,应当打造阅读环境,推进幼儿早期阅读。另一方面,弘扬亲子阅读文化。既不要父母一律学习“孟母三迁”,也不要父母一律当“唐僧式”妈妈,可以身体力行地在家陪读,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到公共图书馆共读等等,从而掀起亲子阅读高潮。
【1】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1)文章开头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2)说说第⑤段中加点词语“唐僧式”有何表达效果。
【3】文章第④段有什么作用?
15、发挥你的想像,根据以下题目写一篇文章。
《一颗种子的旅行》
要求:(1)请将所选择的作文题目抄写在作文纸上。(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500字。(3)不要出现所在班级及师生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