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文学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举制度,每三年举行一次全省的考试,叫“乡试”,由秀才去应试。轮到乡试这一年叫“乡试年”。
B.《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韩、魏、燕、宋、卫、中山十二策。
C.《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而《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也是儒家经典之一。
D.“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这是唐代韩愈盛赞同代书法家孙过庭旳话,意思是说孙过庭书法富于变化,神出鬼没,搞不清来龙去脉。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句( )
A. 在《美丽中国》演讲比赛中,李明的演讲抑扬顿挫,慷慨激昂,赢得现场观众的一致好评。
B. 《西游记》中的故事流传了几百年,书中的许多段落已经深入人心,妇孺皆知。
C. 《祖国的大豆》说古道今,旁征博引,具体介绍了我国大豆的栽培史、品种、营养价值以及各种用途。
D.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阅兵仪式现场直播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3、下列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解说: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B.来这儿参加冬令营的有湖南、湖北的中学生、广西、云南的大学生。
解说:这一句话中标点没有错误。
C.通过体验5G速率、5G机器人互动、5G智能机械臂等5G产品,使市民提前感受了5G时代的高速与便捷。
解说:这个句子没有语病。
D.向我 往那边 沿河边 比前几天
解说:上面的短语中加点的词都是介词。
4、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哪怕找不到大海,也要迈出寻觅的脚步;哪怕脚印被掩埋,也请珍惜走过的路。
B.我市今年举办的旅游节,融文化性、趣味性、艺术性为一体,异彩纷呈。
C.明天参观天津自然博物馆,你是打算自己去呢,还是和大家一起去?
D.英国诗人雪莱在他著名的《西风颂》里写道:“冬天已经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5、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地球上很多国家将会消失。科学家这一预言绝非骇人听闻,人类是该敲响警钟了。
B.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必然难成一番事业。
C.听到他的环保倡议,在场人员无不随声附和,纷纷向他投来赞许的目光。
D.面对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我们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要有杞人忧天的精神。
6、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散文在结构上往往有一条线索,如《白杨礼赞》以白杨树的 “不平凡”为线索,《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
B. 关注生命是文学的一个永恒主题。海伦•凯勒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依然热情地启迪人们“享受生活”;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通过主人公艰难求生的故事告诉读者,人的生命如此强大;从苏联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身上,人们读到了坚强、勇敢的美好品质。
C. 唐宋八大家倡导古文运动,反对华而不实的形式主义文风。其中韩愈的《马说》托物寓意,揭示了人才埋没的原因;柳宗元的《捕蛇者说》表达了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同情;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表现了忧国忧民的政治理想。
D. 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浸染人的心灵。季羡林先生的《幽径悲剧》揭露了愚氓灭美的现实,让人无比痛心;宗璞的《紫藤萝瀑布》让我们明白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懂得珍惜当下的生活;而丰子恺的《给我的孩子们》又让我们永葆一颗纯真的童心。
7、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滑稽(jī) 灼热(zhuó) 大相径庭(jìng)
B.诅骂(zǔ) 嗔怪(chēn) 拈轻怕重(zhān)
C.匍匐(fú) 突兀(è) 畏罪潜逃(qián)
D.蜷伏(juǎn) 殉职(xùn) 神采奕奕(yì)
8、文言文阅读,完成后面的题目。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家无井而出溉汲_____
②有闻而传之者 _____
③国人道之 _____
④丁氏对曰 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②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3)从《穿井得一人》中你获得怎样的启示?
9、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下列问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北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请自选角度,赏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一句。
【2】从《记承天寺夜游》《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你读出一个怎样的苏轼?请简要概括。
10、综合性学习
某中学八年级(1)班以“以和为贵”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请写出两句与“以和为贵”有关的名言警句或俗语。
(2)下面是某同学在活动中写下的一段感悟,请你按要求帮他修改。
“以和为贵”与“竞争意识”就如同柔和刚,只有两者兼有,适当运用,【A】一个国家才能繁荣昌盛,一个人才能立足社会。“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不以蒋家王朝假求和为意,【B】毛主席一声令下,开设了中国历史的新时代。“与邻为善,以邻为伴”,中华民族终于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重。我想,每个有志青年,【C】每个心胸宽阔的时代健儿都会做出无悔于自己,无悔于时代。
①画线句子【A】语序不当,应将“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调换位置。
②画线句子【B】用词不当,应将“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
③画线句子【C】成分残缺,应在“____________”后加上“_______________”。
(3)如果你家和邻居因拆除围墙问题而产生纠纷,你会如何劝说自己的父母?
11、名篇名句默写【(1)—(4)题中任选两题作答,(5)(6)题必答】
(1)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
(3)__________,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其一)》)
(4)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
(5)孔子在《论语》中,阐述了“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曹操在《观沧海》中,描写山岛草木茂盛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请结合法布尔著《昆虫记》的经历和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3、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透早的枣子园
林清玄
①返乡的时候,我的长裤因脱线裂开了,妈妈说:“来,我帮你车一车。”
②我随妈妈走进房间,她把小桌上的红绒布掀开,一台裁缝车赫然呈现在我的眼前,这个景象震慑了我,这不是三十多年前的那台裁缝车吗?怎么现在还在用?而且看起来像新的一样?
③“妈?这是从前那一台裁缝车吗?”
④妈妈说:“当然是从前那一台了。”
⑤妈妈熟练地坐在缝纫机前,把裤脚翻过来,开始专心地车我裂开的裤子,我看着妈妈专注的神情,忍不住摩挲着缝纫机上优美的木质纹理,那个画面突然与时空交叠,回到童年的三合院。
⑥当时,这一台缝纫机摆在老家的东厢房侧门边,门外就是爸爸种的一大片枣子园,妈妈忙过了养猪、耕田、晒谷、洗衣等粗重的工作后,就会坐在缝纫机前车衣服,一边监看在果园里玩耍的我们。
⑦善于女红的妈妈,其实没有什么衣料可以做衣服,她做的是把面粉袋、肥料袋车成简单的服装,或者帮我们这一群“像牛一样会武”的孩子补撕破的衫裤,以及把太大的衣服改小,把太小的衣服放大。
⑧妈妈做衣服的工作是至关重大的,使我们虽然生活贫苦,也不至于穿破衣去上学。不车衣服的时候,我们就会抢着在缝纫机上写功课,那是因为孩子太多而桌子太少了。抢不到缝纫机的孩子,只好拿一块木板垫膝盖,坐在门槛上写字。
⑨有一次,我和哥哥抢缝纫机,不小心跌倒,撞在缝纫机的铁脚上,在我的耳后留下一条二十几厘米的疤痕,如今还清晰可见。
⑩我喜欢爬上枣子树,回头看妈妈坐在厢房门边车衣服,一边吃着清脆香甜的枣子。那时的妈妈青春正盛,有一种秀气而坚毅的美。由于妈妈在生活中表现的坚强,常使我觉得生活虽然贫乏素朴,心里还是无所畏惧的。
⑪如果是星期天,我们都会赶透早去采枣子,因为清晨刚熟的枣子最是清香,晚一点就被兄弟吃光了。
⑫妈妈是从来没有假日的,但是星期天不必准备中午的便当,她总是透早就坐在缝纫机前车衣服。
⑬坐在枣子树上,东边的太阳刚刚出来,寒冬的枣子园也变得暖烘烘的,顺着太阳的光望过去,正好看见妈妈温柔的侧脸,色彩非常印象派,线条却如一座立体派的浮雕。这时我会感到无比的感动,想着要把刚刚采摘的最好吃的枣子献给妈妈。
⑭我跳下枣子树,把口袋里最好吃的枣子拿去给妈妈,她就会停下手边的工作,摸摸我的头说:“真乖。”然后拉开缝纫机右边的抽屉放进枣子,我瞥见抽屉里满满都是枣子,原来,哥哥弟弟早就采枣子献给妈妈了。
⑮这使我在冬日的星期天,总是透早就去采枣子,希望第一个把枣子送给妈妈。有时觉得能坐在枣子树上看妈妈车衣服,生命里就有无边的幸福了。
⑯“车好了,你穿看看。”妈妈的声音使我从回忆中回过神来,妈妈忍不住笑了:“大人大种了,整天憨呆憨呆。”
⑰我看着妈妈依然温柔的侧脸,头发却都花白了,刚刚那一失神,时光竟匆匆流过三十几年了。
(摘自林清玄《谈品人生》)
(注:“透早”是闽南方言,指清晨)
【1】本文采用了 的记叙顺序,通过作者的“一失神”主要回忆了两件与母亲有关的往事。文中的妈妈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课文内容,至少列举两点。
【2】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妙处。
坐在枣子树上,东边的太阳刚刚出来,寒冬的枣子园也变得暖烘烘的,顺着太阳的光望过去,正好看见妈妈温柔的侧脸,色彩非常印象派,线条却如一座立体派的浮雕。
【3】结合文章内容,第⑤段中加点字“那个画面”所指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4】作者说“有时觉得能坐在枣子树上看妈妈车衣服,生命里就有无边的幸福了”,你有过类似的体会吗?请结合自身实践,仿写出你生命中两个类似的幸福镜头。
14、超级模仿秀
呜,呜……
狼!路过的外乡人吓得脸色煞白。
随同的韩大叔笑骂,这个大李呀!又吓人了。
真……真是……人叫?外乡人半信半疑。
大李是李庄人,开了个修车铺。村子小,客不多。大李没事时就对着手机,模仿各种动物的声音。久而久之,就在十里八乡出了名,被人冠以“不学无术”的称号。尽管如此,也有慕名而来的听客。
今天,就来了两位听客。以往面对来者,大李总是难掩兴奋,可今天他心里只有忐忑。
大李是在中午时坐警车离开的。
在警局的接待室里,一名警司和大李打招呼握手。李先生,非常冒昧请你来。
没,没事。大李摆了摆手,面上平静,心里却很紧张。
我们请你来,是想请你帮个忙。警司给大李倒了杯水,做了一个请的手示。
谢谢!大李接过水杯,人一下子放松不少,只是水杯一直被捂在手中。
我能帮什么忙?
我们需要你帮忙抓一个逃犯。
啊?
李先生,别紧张!据说………你学什么像什么?警司半信半疑。
李先生,别紧张!据说……你学什么像什么?警司的怀疑让大李很生气,毫不留情地学他说话。
好!太好了,像,真像。警司不怒反而哈哈大笑。
在警察的严密布控下,这名逃犯被警察在预设的控区内抓住了。
这天,大李激动地从警察手里接过一张嘉奖。无论如何大李都没有想到,自己的“不学无术”,还可以帮助警察抓罪犯。
那天在警局,大李以逃犯父亲的身份和逃犯通了一番话, 。
(摘自《微型小说月报》创意写作版2020.06,文/农华,有改动)
【1】简要概括故事内容。
【2】赏析文中划“ ”线句子。
【3】从文中找出与划“ ”线相照应的句子,写在相应答题处。
【4】给文章续写一个结尾。
【5】读完此文你想到什么?(说出两点即可)
15、下列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作文。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按要求作文。
日记本风波
早读课铃声响了,符辉疾步迈进初三(2)班教室。同学们一一进来,邻座邢小芳意味深长地朝他送来一瞥。教室里琅琅的书声响起来。语文陈老师瘦高瘦高,慢步踱进教室,走到讲台上时,一转身,眼镜后那一双微眯的眼发出狐疑的光直射向符辉。符辉心里“格登”一下,慌乱地翻开抽屉去找语文书,这时,他突然发现,屉子里那本成天陪伴自己的天蓝色日记本不见了……
接下来会有什么故事发生呢?请展开想象,合理构思,续写下文,将故事补充完整。保留原标题,不需重抄上文,不能在文中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地名,不能少于500字。
(2)“心”,支撑着人生;“心”维系着世界。生活的路上,相伴我们的是爱心、真心、热心、耐心、孝心、良心,有时是一颗苦心换来一颗善心。以心交心,以心换心,我们的心灵就会和谐,有了心灵的交流与融通,心儿就不会寂寞与流泪,世界就会美好。立世创业,开拓前程,需要的更是虚心、进取心、责任心、奉献心。人间在乎心意,心儿的放飞,是我们每个人的心愿……
请据以上提示,自拟一个合适的词或短语填在下列一处横线上,再以此为标题作文:
a. 心 b. 心 c. 心
要求:①只能从a、b、c中选择一个标题作文;②立意自定,文体不限,叙写故事、抒发感慨均可,不少于500字(诗歌不少于20行);③不能在文中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