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华民国的成立激发了国人的参政热情,但也出现了某些政客“收买选票,出资数百元即可当选”的现象,更有政客以暴力胁迫投票者的事件发生,结果旧官吏和士绅出身的议员在国会中占据多数。这从侧面说明,当时( )
A.封建势力复辟成功
B.“三权分立”精神得到贯彻
C.民主政治徒具形式
D.资产阶级掌握了立法权力
2、1936年9月,英法美三国经过一系列协商和谈判,达成所谓“三方货币协定”,三方同意尽力维持协定成立时的汇价,减少汇率的波动,共同合作以保持货币关系的稳定。该协定( )
A.帮助三国成功走出经济危机
B.体现出国际协调机制发挥作用
C.促进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D.标志着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建立
3、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西北、西南、东南边疆地区安全遇到了严重危机。俄国、英国、日本、法国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在侵略中涌现了很多英雄人物。下列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1878年2月收复新疆南北两路。
B.1884年,法军进攻台湾,当地军民在台湾军务大臣刘铭传的领导下,多次击退法军
C.1885年3月,清军在冯子材率领下取得镇南关大捷,法军败退,法国内阁因此倒台
D.1894年9月,在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林永升率部英勇奋战,最终与舰同沉。
4、导致下图宋元时期手工业发展现象的根本原因为( )
商周至明清中国手工业发展程度示意图
A.重农抑商的松动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资本主义的萌芽
D.市民阶层的壮大
5、如表是五代简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政权名称 | 存亡时间 | 开国国君 | 国君原来身份 |
后梁 | 907—923年 | 朱温 | 宣武节度使 |
后唐 | 923—936年 | 李存勖 | 河东节度使 |
后晋 | 936—947年 | 石敬瑭 | 河东节度使 |
后汉 | 947—950年 | 刘知远 | 河东节度使 |
后周 | 951—960年 | 郭威 | 邺都留守 |
A.五代时期北方政权林立
B.农民起义推动五代更替
C.五代是藩镇割据的延续
D.君主身份影响王朝兴衰
6、在中世纪的西欧,基督教会开办了一些学校,学校以其宗教信仰、道德为主要教育内容,宣扬以“孝敬父母、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贪恋别人的财物”等为主要内容的“十诫”。这反映了中世纪基督教( )
A.把世俗文化排斥在教育之外
B.宗教伦理具有一定的社会教化功能
C.教会的训诫凌驾于法律之上
D.实现教会对人思想意识的绝对控制
7、唐朝中期,商人在户籍管理上已经成为良人,开始脱离贱籍;两宋时期,商人和其他城市居民一样被编入坊郭户的户籍,商人开始取得了国家“编户齐民”的资格。这反映出
A.经济发展冲击社会秩序
B.重农抑商政策走向瓦解
C.政府对坊市管理日益严密
D.商税成为政府重要财源
8、15世纪,牛和羊随哥伦布被引进新大陆。新大陆有大片肥沃的草场适合放牧,牛羊不仅为人们提供了肉食和奶类,其皮毛还给人类带来温暖。这说明物种传播( )
A.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缓解了美洲的人口压力
C.影响了人类的日常生活
D.拓展了东西方贸易范围
9、标语是时代的反映,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风格的标语。下图所示标语“拥护共产党!打倒土豪劣绅,把土地分给农民!”应该出现在( )
A.北洋军阀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0、1917年孙中山称“一次革命,起于武昌,为推翻满清之专制。二次革命,则在南京,为袁世凯暗杀宋教仁而起”。孙中山称的“一次革命” ( )
A.结束了中国的封建社会
B.消除了中国人的等级思想
C.传播了民主共和的观念
D.完成了中国民主革命任务
11、河西走廊地区发现了数千座魏晋十六国时期的壁画墓,图1和图2是这些壁画墓中出土的两幅壁画。两幅图可用于说明当时( )
图1 撒种耕地图 图2 打麦场
A.庄园式劳作的出现
B.铁犁牛耕全国普及
C.农业生产水平较高
D.稻麦复种得以推广
12、如图是1841年至1910年进口鸦片所占中国总进口货物的比重变化(单位:%)示意图。由图中数据变化可推断
A.西方列强停止向中国输出鸦片
B.列强扩大了对华的商品倾销
C.一战期间列强放松了对华侵略
D.中国成为了世界市场的中心
13、1884年,美国某公司推出一则主题为“给非洲带去文明”的香皂广告。此后近30年间,该公司的广告经常宣称,使用其香皂可以让非洲人皮肤变白,变得文明。同时期,法国和希腊的老牌香皂公司也声称其产品能“让黑人变白”。这主要体现了西方
A.推广欧美生活方式
B.存在着固有的种族偏见
C.重视争夺非洲市场
D.旨在推动非洲文明进步
14、“联军之往攻京城也,无非以援救使臣、剿平拳匪为宗旨。”材料中的“联军”发起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5、如图是某位同学整理的学习笔记。根据所示内容,判断与之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
A.汉武帝
B.孝文帝
C.隋炀帝
D.唐玄宗
16、有学者以单位海关两统计中国棉货、棉纱、棉花的进口值,1920年到1931年棉货、棉纱进口值从高峰期约2.56亿降至约1.11亿:1913年到1931年棉花进口值从300多万升至1.79亿。这表明此时( )
A.中国棉纺织技术超越西方
B.传统小农经济依然根深蒂固
C.工业成品的进口比重增加
D.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
17、在中世纪的英国,肉是奢侈之物。进入15世纪,英国乡村屠户的生意逐渐兴旺起来,村庄永久性啤酒馆相当普遍。这表明( )
A.食物物种交流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
B.食物储备技术进步确保人民身体健康
C.农业生产效率提升推动饮食结构变化
D.君主立宪制政体有利于保障食品安全
18、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历代社会治理、救济和优抚政策说法有误的是
A.唐朝实行邻保制度,以四家为邻,五邻为保,彼此之间相互监督
B.隋文帝时代,设置仓积谷,预防荒年,还鼓励民间自置义仓
C.中国古代的救济机构,如唐朝的养病坊、宋朝的福田院、元朝的众济院等
D.唐以后,宗族内部的救助活动逐渐兴起,在族内设置义田、义学等
19、史学界关于啤酒的起源众说纷纭。考古学家在研究 5000年前北高加索管状金银器文物后发现,该器物尖头上的钻孔有大麦淀粉颗粒物残渣,这为研究当地居民较早使用管状器饮用大麦酿制的啤酒提供了有力的佐证。这说明( )
A.考古发现有助于探知历史真相
B.考古发现决定了历史研究水平
C.考古发现相较科学研究更真实
D.考古发现应与文字记载相印证
20、“新兴民族资产阶级参加进来了,工人阶级也进来了,女性也进来了。尽管五四运动中还没有农民阶级的广泛参与,但是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推进,农民阶级也参加到革命的洪流中来了,并成为工人阶级的重要同盟军。”这充分体现五四运动( )
A.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C.是一场伟大的社会革命运动
D.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21、公元前9世纪,楚国先祖熊渠自称“我蛮夷也”;后其国君又宣称“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这一变化体现了( )
A.诸侯争霸的格局
B.楚国实力的增强
C.华夏认同的观念
D.社会秩序的崩溃
22、中国近代始终未能建立起超越西方的特有的完整文化体系……但“向西方学习”不断递进,层层深入,从“器物”到“制度”;从君主立宪到民主共和,从照搬照抄到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特色道路”……从中可以窥探“西学东渐”影响下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由此可知( )
A.近代救亡图存运动形成高潮
B.政治革新助推西学东渐开始
C.西学的引进冲击了传统学术
D.中国近代民主制度日渐成熟
23、列宁指出:“现在,你们从实践中以及从我国所有的报刊上都可以清楚地看到,结果是商品交换失败了。……我们应当认识到,我们还退得不够,必须再退,再后退,由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由材料可知,列宁强调( )
A.利用市场和货币调节生产关系
B.通过干预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
C.采用和平方式推翻沙皇统治
D.采取经济手段应对协约国干涉
24、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发展资本主义
B.救亡图存
C.反抗外来侵略
D.反对专制统治
25、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1947年夏,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制度的《________》。
(2)各解放区贯彻全国土地会议的精神,掀起________群众运动,使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
26、《资政新篇》(________年)
(1)内容:A、政治上:向西方学习,________;B、经济上:发展________、奖励________;C、文教上:开设________。
(2)评价:
①进步性: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②局限性:没有________的要求。迫于形势,并未实行。
27、________称帝失败,不久死去,北洋军阀中再也找不出一个能统御整个北洋派的人
28、耕作工具
材质 | 主要有骨、竹、木、石、蚌、铜、铁等 | |
制作 | 从打击制作到__________再到冶炼 | |
概况 | 世界 | 青铜器最早出现在西亚、北非地区;公元前15—前14世纪,小亚细亚东部的赫梯人率先掌握了__________ |
中国 | 距今5 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已出现小件青铜器;战国时期,__________逐渐推广;南北朝时期出现以__________制作的农具 |
29、货币、信贷、商业契约
类别 | 世界 | 中国 | 影响 | ||
货币演变 | 公元前11世纪,古埃及开始用铜块和银块作为货币。公元前8—前7世纪,小亚细亚出现了金属铸币。 | 中国早在商朝就用____等天然物作为货币。 | 货币作为衡量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便利了____,并成为财富的象征。货币促使商业的功能由最初的互补余缺向逐利增值转化。 | ||
信用借贷 | 公元前22—前21世纪,两河流域出现了经营借贷的商人;公元前16—前11世纪,古埃及出现了较为完备的借贷合约,借贷行为受到法律保护;公元前4世纪,出现了____的雏形。 | 春秋时期,实物借贷形式已经比较普遍,出现了货币信贷。唐朝的信贷业务,出现了类似现代汇票的“____”;宋代交子、会子等开始使用;明朝中期以后,钱铺等新式金融机构盛行起来;到了清朝,资本性借贷有显著发展,出现了本票性质的____。 | |||
商业契约 | 公元前3000年左右,契约在____广泛使用;公元前2600年左右,两河流域的人们已经使用契约;古巴比伦时期,订立契约是普遍现象。 | 中国____时期就出现了契约;汉朝以后,订立契约成为普遍现象;____以后,契约的应用更加广泛。 | |||
历史影响 | 货币、信贷和商业契约的不断发展是商品经济发达的表现,反过来它们共同推动了商品经济和生产力的进步。 | ||||
30、(从晚清到民国)
问题:
(1)请根据提示:完成上图表中标注。
A B C D E 。
(2)请为本图表确定个适合的主题。
31、全面的殖民入侵(工业革命后)
(1)埃及成为英法等国争夺的重点
①英法控制了_________和埃及的经济政治大权。
②1882年,英国把埃及变成了殖民地。
(2)英国以埃及为基地对_________实行武力扩张,法国从19世纪30年代就入侵阿尔及利亚,并向突尼斯和摩洛哥扩张。
(3)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后期,欧洲探险者深入非洲腹地探险,为进一步侵略准备地理和人文资料。
(4)19世纪后期,列强加快了侵略_________以南非洲地区的步伐。
①英国:妄图建立一个北起开罗,南至_________,纵贯非洲大陆的庞大殖民地。
②法国:要把它的非洲殖民地从西非的佛得角一直延伸到东非的_________。
③德国:希望在赤道两侧建立自己的殖民地。
(5)柏林会议(1884年)
原因 | 解决抢夺殖民地的矛盾;进一步瓜分非洲 |
内容 | 规定“_________”原则;地图上划定彼此的势力范围,即“_________” |
影响 | 列强瓜分非洲的速度大大加快;19世纪末20世纪初,侵占了几乎整个非洲 |
32、“府院之争”
(1)袁世凯死后,段祺瑞在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中出任掌握实权的________。为了使权力合法化,段祺瑞重新召开被袁世凯解散的________,但这次会议的进展并不顺利。
(2)1917年,继任总统的________免去段祺瑞总理职务,造成所谓的“府院之争”。
(3)张勋以调解“府院之争”为名,率兵入京,解散了国会,拥清废帝________。
33、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①原因:________的建立,扫除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________鼓励民间兴办实业;一战期间,西方列强________;群众性________ ②表现: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________。
34、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
(1)20世纪二三十年代,阿根廷工人在共产党领导下,举行了反对____,甚至筑起街垒与警察战斗。智利的左派力量团结其他社会阶层,成立____,防止法西斯势力上台。在拉丁美洲的革命与改革中,____和____最具代表性。
(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在亚非拉大地上的民族民主运动,沉重打击了____,动摇了____,成为影响____。
35、查找资料,比较雅尔塔体系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异同。
36、谈谈你对《非战公约》的认识。
37、什么叫“光武中兴”?具体措施有哪些?
38、古代西亚和埃及的自然环境如何影响它们各自文化的特点?
39、宋元时期的甘肃文化分别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