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汉谟拉比法典》对于土地的转让、出租、抵押都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如“田园房屋由自行买得则得以之遗赠其妻,亦得以抵偿债务”。这表明古巴比伦王国( )
A.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
B.着力于强化国王的专制统治
C.承认并保护土地的私有产权
D.法律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2、“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唐朝禅宗大师慧能的佛偈,其修炼的意境与下列哪种哲学相吻合
A.老庄哲学
B.陆王心学
C.程朱理学
D.孔孟之学
3、1899年,株萍铁路初建之时,“湘赣民风未开,不通外情,迷信风水,于筑路大碍。为求铁路早日建成,凡庐墓不肯迂让者均设法绕行”,以致使该路少直多弯。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
A.近代社会转型的艰难
B.民众对外国资本的抵制
C.铁路建设技术的落后
D.新式交通冲击传统秩序
4、1896年,《时务报》刊发《论中国参用民权之利益》一文,指出兴民权不是削弱君权,而是不让君主受到蒙蔽。“民有权,则民知以国为事,而与上相亲”,国家也就能强盛了。该文意在( )
A.维护君主专制制度
B.倡导忠君爱国思想
C.探索变法强国道路
D.提高国民参政意识
5、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国大典以及以后的国庆等节日中,五星红旗、北京天安门、《义勇军进行曲》等核心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在仪式上实现了合法化、神圣化。这些措施
A.提供了人民民主的制度保障
B.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扩大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D.强化了民众对人民政权的认同
6、有学者认为:“在1815年维也纳会议的时候,每一个参会的精英都知道他们将要建立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体系。外交不是国与国的关系,而是宫廷与宫廷的关系,是君主和他们的外交大臣之间的关系。”该观点认为,当时欧洲( )
A.民主制度尚不成熟
B.民族国家尚未形成
C.国际冲突难以避免
D.外交制度需要完善
7、1945年之后,英国工党政府推出以大规模国家干预为手段,支持充分就业和社会保障的政策。80年代以后,以撒切尔夫人为首的保守党提出打破中央集权管理、官僚体制和干涉主义结合的政府风格,削减教育和科技在内的公共开支。这反映了( )
A.福利国家政策退出历史的舞台
B.国家干预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C.受到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影响
D.过度的社会保障加重政府负担
8、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副主席职务的3人由民主人士担任;政府委员中的非共产党人士几乎占一半;政务院从总理到正副秘书长的26人中,非共产党人士就占了14人。其他各部、委、署、院领导人中,非共产党人士约占1/3。这种人员的构成体现了(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确立
B.中共与民主党派平等参政议政
C.新中国政权的社会主义性质
D.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9、百年老字号——杭州胡庆余堂药店是由晚清红顶商人胡雪岩所创办,从1874年至今它的变化发展见证了一百多年历史的沿革。下图中的药酒标签为“公私合营杭州胡庆余堂中药制剂厂”,判断相关事件是
A.辛亥革命
B.三大改造
C.“大跃进”运动
D.改革开放
10、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委派一批官僚或买办作为洋务企业中的“督办”“会办”“总办”“帮办”等,他们难以避免因“官”“商”两种角色的相互排斥性而产生一系列冲突,结果造成官办企业中封建国家利益及官督商办企业中资产主体利益的承载者被虚化了,企业的主体性泯灭了。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洋务运动对晚清社会的影响有限
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到官府压制
C.洋务企业生产经营模式存在弊端
D.民族工业无法抵御列强商品输出
11、董仲舒将天命史观加以整理发展,宣扬“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他的目的在于
A.探寻世界和人类的起源
B.扼制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C.把历史的发展变化归结到“天理”上
D.为封建统治寻找理论根据
12、秦统一六国后修建了长城,后来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下图为秦长城的是( )
A.
B.
C.
D.
13、在树立党的理论旗帜上,有四次具有特别重大意义的会议,分别是( )
A.遵义会议、党的七大、党的十五大、党的十六大
B.党的一大、党的八大、党的十五大、党的十六大
C.党的一大、党的七大、党的十五大、党的十六大
D.党的七大、党的八大、党的十五大、党的十六大
14、1927年1月,一位国民党领导人说,“国民党的政治影响主要局限在城市中上层,而乡村地区由于共产党的深入工作,其影响力正逐步扩大。如果不及时调整策略,国民党可能会在广大农村失去支持。“由此可知,当时( )
A.农村革命根据地在不断发展壮大
B.国民党开始注重农民运动
C.国民党的政策受到城市居民欢迎
D.国共合作存在分裂的隐患
15、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说“多极世界正在出现。多极化可以是平衡的一个因素,但也可能导致紧张局势升级、分裂甚至更糟。”为了稳固这一复杂的新世界秩序,需要建立基于《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的强大的、经过变革的机构。它旨在说明( )
A.世界多极化格局已形成
B.国际组织作用十分有限
C.合作共赢促进全球发展
D.反对霸权成为国际共识
16、下表所示为关于万历初年内阁首辅张居正死后待遇变迁的两则史料。由此可推知,明代( )
1582年,张居正死后,明神宗给予其最崇高的待遇,给他谥号“文忠”,赠上柱国衔,荫一子为尚宝司丞,并遣官造葬。特命四品京卿、锦衣卫堂上官和司礼监太监等护丧,归葬江陵。 |
万历十二年(1584年),(神宗)籍没张居正家,株连颇多,荆川骚动。上曰:“张居正……专权乱政,周上负恩,谋国不忠,本当断棺戮尸,念效劳有年,姑免尽法、伊属张居易、张嗣修、张顺、张书俱令烟瘴地面充军。” |
A.党争频繁导致政局不稳
B.内阁只是加强皇权的工具
C.政局变迁影响人物评价
D.票拟权与批红权相互制衡
17、下表所示是秦律中部分条律的规定。由此可知,秦律( )
条律 | 规定 |
《徭律》 | 应役农民“不会”(不按期报到),要用荆条或竹板打脊背五十下,如果逃亡,还要加倍处罚 |
《戍律》 | 被征发戍边的农民,还要从事筑城之类的劳动,如所筑城一年内有毁坏,“令戍者勉补缮城” |
《屯表律》 | 服役期满,归来的农民,而无文卷证明,即罚戍边四个月 |
A.体系较为完善
B.律令过于严苛
C.维护等级秩序
D.体现公平正义
18、如图反映了汉武帝时期采取的经济政策,该政策的推行旨在( )
A.打击地方豪强势力
B.降低百姓生活成本
C.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D.垄断全国商品贸易
19、19世纪60年代起,清政府以皇家龙旗为图样,制定出海军旗(图1),后逐渐演变为国旗(图2),最终成为国家礼仪和政权的象征,显示其与国际惯例的接轨。据此可知,当时的清政府( )
A.试图融入国际社会
B.全面接受西方外交理念
C.外交环境明显改善
D.对外政策发生根本转变
20、唐代政府和汉代之不同。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这表明
A.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B.政府的行政效率不断提高
C.推动了官僚政治的普及
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21、有学者认为:西班牙和葡萄牙在对拉丁美洲实行的数百年殖民统治中所建立的殖民制度,是拉丁美洲各国独立后各国相对不发达的根源和实现现代化的障碍之一。这主要是因为殖民者在拉丁美洲( )
A.奴役掠夺土著居民
B.建立的殖民统治较早
C.进行了大量的移民
D.移植了本国生产方式
22、《鲁滨逊漂流记》描写了鲁滨逊和野人“星期五”在无人荒岛上过着没有教会、没有国王的生活。该小说成为18世纪上半叶欧洲颇受欢迎的小说之一,主要原因是它反映了
A.人文主义者追求人生享乐的精神
B.反对专制和教会束缚的启蒙思想
C.冒险家们开辟新航路的愿望
D.工业资产阶级开拓市场的要求
23、如表为19世纪法国工农业生产者及法国农民占地情况表。据此可知,19世纪的法国( )
19世纪法国工农业生产者及法国农民占地情况表
A.工业革命打击了小农经济
B.小农经济产业优化升级迅速
C.农村贫富分化现象较严重
D.小农经济制约工业化的发展
24、1349年,一群“南北隔数千里,同仕于闽”的官员在福州乌石山游览,至道山亭时以“文字为娱”,完成了一首联句(如图所示),此类吟诗作赋、唱和酬答在元中后期已成风气。这反映出元代( )
A.官场风气败坏
B.科举重视诗赋
C.民族交融深化
D.儒学地位复兴
25、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_______在北京召开。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_______ 上来,实行______的战略决策。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审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些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______开启了________________
26、概况:欧洲人将________、________、白喉、________、流感等疾病的病原体带到________和________,造成对此不具免疫力的原住民大量死亡
27、战役与影响
请将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大战役与右侧的影响相对应(填写字母)
战役影响
(1)南京解放(_______) A.揭开解放战争战略反攻序幕
(2)淮海战役(_______) B.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
(3)辽沈战役(_______) C.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大陆的统治覆灭
(4)孟良崮战役(_______) D.打退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5)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_______) E.解放军在数量上取得对国民党军的优势
28、在现代化的世界进程中,不是只有和平与渐进,也充斥着血腥与暴力。请按表格的
分类,将下列事件填入表中相应位置(填写字母,不能复选)。
英国革命(A)美国独立战争(B)美国南北战争(C)德国王朝战争(D)
中国辛亥革命(E)俄国十月革命(F)中国抗日战争(G)
29、古代希腊文明
(1)出现:公元前2千纪,_____⑮和迈锡尼文明诞生。
(2)国家形成:公元前8—前6世纪,城邦逐渐发展起来。
(3)政治统治
①典型特征:_____⑯,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②主要城邦:斯巴达和雅典最为著名。斯巴达是少数人掌握政权的_____⑰的代表,雅典是多数公民掌权的民主政治的典型。
(4)文化成就
①文学:古希腊的神话、悲剧和喜剧等,是世界文学的瑰宝。
②史学:_____⑱首创“历史”一词,在西方,他被认为是“史学之父”。_____⑲成为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
③哲学:_____⑳、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
30、古代世界各个早期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_________。
3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简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发展概况。
(1)确立:1954年9月,第一届_______________第一次会议召开,通过了《_________________》,以________形式规定了我国实行___________制度,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中央到地方的正式建立。
(2)性质:是以人民代表大会为核心和主要内容的_____________组织形式。
(3)作用和地位被削弱:原因是:1957年后,________斗争扩大化,“左”倾指导思想的影响。
(4)遭到破坏和挫折:“________”十年。
(5)恢复和完善:“________”结束后。
32、公元前五世纪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他提出了________,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
33、正面战场的抗战
时间 | 会战 | 影响 |
1937年8—11月 | ________ | 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
1937年9—11月 | 太原会战 | 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八路军在平型关伏击日军,取得________。 |
1938年1—5月 | 徐州会战 | 李宗仁指挥徐州会战取得________。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
1938年6—10月 | ________ | 是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 |
1941年12月 | 第三次长沙会战 | 此时,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长沙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积极影响。 |
34、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
项目 | 世界 | 中国 |
铁路交通 | 1814年,斯蒂芬森改进了____19世纪上半期,在英国带动下,欧美各国纷纷修建铁路网,铁路成为陆路交通的主干,人类步入铁路时代。 | 1.1881年,唐山至____的铁路建成,这是中国人在自己国土上修建的第一条实用铁路。 2.1909年竣工的____,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由詹天佑主持修建。 |
水上交通工具 | 1.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汽船。1812年,英国人制造的汽船试航成功。 2.蒸汽机以及后来的内燃机逐渐成为驱动船舶的主要动力,吨位大、速度快、航距远的轮船出现 | 1.19世纪20年代,西方的轮船开到中国。 2.19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人建造的蒸汽动力轮船“黄鹄号”试航成功,揭开了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____。 3.1872年,官督商办的____在上海正式成立,成为中国近代航运史上的里程碑。 |
汽车 | 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发明了汽车。 |
35、自1789年以来,法国人民为争取共和制历经反复斗争,请查阅相关资料,弄清楚法国人民曾几次建立了共和国?历史上分别称做什么?
36、阅读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代和路易十五的时代,是属于两个国家的不同文明发展高峰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化交流可以想象有多么热烈。那个时代,洛可可温婉华丽的时尚渗透于法国各个角落,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使中国人认识到我们不是世界的中心,将全新的观念带入了中国,而画师郎世宁更是留在中国服侍了三代皇帝,创造出了中西合璧的新画法。而远在法国的布歇也在绘画中加入了中国风情,然而布歇笔下的中国元素却并非真实的中国风情,他所表现的美丽的充满爱情感性的世界,布歇其实并未到过中国,他们笔下的场景都只是洛可可画家们对异城风情的向往与想象。那时的艺术作品还只是东西方文化的简单拼凑和泥合,是梦幻的,是似是而昨的,是虚构的。那时的中西文化可以算是-种误读,因为距离遥远,极少数人来往于中西交流,种种限制导致中西方对彼此的认识不足,虽然这个过程充满了惊奇、冲突和再认识,但仍然是中西文化在相互交流的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
——摘编自《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之<东西对望>观后感》
材料二其实,从历史上看,中国传统文化随着与西方的接触而全方位渗透入西方文化,甚至影响过西方文化的走向。中国文化曾深刻影响西方文化,其影响有的甚至大于西方国与国之间的相互影响。这里讨论中国文化对西方的影响,取广义,主要谈谈中国古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对西方的广泛影响。中国文化长期充满自信,近代以来的文化自卑有其历史和现实原因。
——摘编自《<东西对望>观后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促成当时中西交流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对西方的广泛影响”,并分析中国近代以来文化自卑的原因。
(3)综上所述,从中你可以得出哪些认识?
37、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带来哪些影响?
38、简要说明古代“草市”出现的意义及其形式特征。
39、概述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结合当时的国际形势,分析新中国外交方针的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