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年吉林吉林中考一模试卷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明史•职官志》中提道:“巡抚之名,起于懿文太子巡抚陕西。永乐十九年(1421年),遣尚书蹇义等二十六人巡行天下,即或停遣。”这说明“巡抚”初设时属于(  )

    A.地方性军政长官

    B.临时性差使官员

    C.德高望重的将领

    D.以位卑权重的御史

  • 2、如图是西汉初年郡国并行示意图(局部)。为消除图中反映的威胁中央集权的因素,汉武帝

    A.实行“削藩”

    B.推行分封制

    C.颁布“推恩令”

    D.宣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3、考古发现,在红山文化遗址中,墓葬规模可依据墓坑的大小、深度以及石棺的有无划分为三个层级,陪葬玉器的比例随墓葬等级下降逐渐减少。这一发现可以用于佐证当时(     

    A.贵族垄断祭祀权力

    B.社会存在贫富分化

    C.国家形态初步显现

    D.神权具有至高地位

  • 4、唐代的吏又称为流外官,是在朝廷和地方各级政府部门担任低级职务的人员。具备一定资历的流外吏员可以通过经史考试而升迁为流内品官,当时“尚书省二十四司及门下、中书都事、主书、主事等”,往往从流外吏员中选任 。据此可知,当时(     

    A.科考是入仕的唯一正途

    B.门阀士族政治影响力下降

    C.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减缓

    D.选官兼顾才学和从政能力

  • 5、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会后,教皇和天主教在欧洲的普世性权力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独立的德意志诸邦、瑞典、法国等几十个主权国家。他们在崭新的国家利益指导下,在欧洲新政治舞台上各显神通,扩大自身势力。这说明了(     

    A.宗教改革推动主权国家兴起

    B.天主教彻底失去生存土壤

    C.主权国家逐渐主导国际事务

    D.和会改变了欧洲政治面貌

  • 6、1930年,苏联的外宾商店,通过向外国游客出售古董、在苏联港口为外国海员提供补给,换取外汇。1931年,外宾商店向苏联普通百姓开放,他们可用沙皇金币购买商品,也可使用日用金器、白银、宝石、外汇现金以及境外汇款进行交易。据此可推知(       

    A.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

    B.苏联工业化建设亟需资金积累

    C.欧洲强化了对苏联的封锁

    D.大萧条对苏联经济的冲击明显

  • 7、法国启蒙运动分化成以伏尔泰为首的保皇主义者、以孟德斯鸠为首的议会主义者和以卢梭为首的共和主义者三个阵营。美国启蒙运动中,杰弗逊的激进主义、麦迪逊的温和论与汉密尔顿的美国式托利主义都有各自坚定的拥趸。英格兰和德意志也是如此。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启蒙思想家(     

    A.思想价值取向殊途而同归

    B.社会理想与政治实践相结合

    C.内部的矛盾冲突不断升级

    D.尚未构建起系统的理论体系

  • 8、与商王信奉的占卜不同,周王信奉的占筮内容极广,主要包括"八故",一曰征(战事)、二曰象(风云灾变)、三曰与(与人以物)、四曰谋(策划谋议)、五曰果(事成与否)、六曰至(来到与否)、七曰雨(降雨与否)、八曰瘳(病愈与否)。这反映出(     

    A.殷周之际社会动荡

    B.天命观念遭到质疑

    C.人文理性色彩的增强

    D.王权与神权尚未结合

  • 9、唐朝租庸调制规定男子除租、调外,还可以纳绢或布代役;两税法规定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这反映出

    A.农民生产时间得到保证

    B.政府不再抑制土地兼并

    C.传统小农经济出现了突破性发展

    D.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松弛

  • 10、汉代的制度构建不同于西周的“宗统”“君统”不分,也不同秦代灭绝“亲亲”的做法,而是政府试图在承认宗族是社会基本组织结构的基础上,突破血缘关系,将君臣、君民、官民之间的关系描述成父子关系。这表明,汉代(     

    A.宗族势力的发展壮大

    B.尊卑秩序得到强化

    C.儒学理论体系政治化

    D.社会道德风气改善

  • 11、新中国成立后,长期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麻疹、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质炎,肺结核等重大传染病因疫苗接种而得到了有效控制。这反映了我国(     

    A.各层级医疗机构的纷纷建立

    B.基层社区医疗网络的不断发展

    C.改革开放推进医疗技术发展

    D.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进展

  • 12、如表是新疆出土唐代考古实物信息表,它见证了唐代(     

    代表性遗物、遗址

    信息说明

    吐鲁番户籍文书

    记录每户人数,各人年龄、健康状况、与户主关系,受田数额,输纳课役等情况。

    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

    填补了历史文献中关于安西四镇之一焉耆军镇防御体系的空白。

    《唐律疏议》残卷

    中原法律制度在西域实施。

    A.对西域地区的有效治理

    B.削弱藩镇割据

    C.开放包容促进中外交流

    D.强化唐蕃关系

  • 13、2015年12月8日,应瑞典诺贝尔奖委员会邀请,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在瑞典卡罗琳医学院用中文发表题为《青蒿素的发现:传统中医献给世界的礼物》的主题演讲,向世界十次提到“中医药”。下列有关中医药知识对应准确的是 (     

    A.《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时期至西汉时期,是中医基础理论著作

    B.《肘后备急方》——东晋医药学家葛洪记载了青蒿对治疗天花的治疗作用

    C.《伤寒杂病论》——汉张仲景作,奠定中医临床学理论基础,其被誉为“药王”

    D.《本草纲目》——是由李时珍编著政府组织颁布的国家药典,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 14、《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当学生问及孟子,舜的父亲杀了人,舜应该如何处理时,孟子的回答是:“法官要按职责办事,将其父抓起来。但舜更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据此可知(     

    A.孟子提倡礼法并用的治国理念

    B.孟子以儒家思想抵制法家思想

    C.孟子继承了孔子家庭伦理思想

    D.中国古代法律内容上自相矛盾

  • 15、《史记•陈涉世家》认为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是秦法严苛,“失期,法皆斩”,并广为流传。而据湖北云梦出土的《秦律•徭律》规定,陈胜、吴广因大雨延期,根本不会斩首。这表明(       

    A.多重史料互证可以丰富历史认知

    B.考古资料比文献资料更加真实可靠

    C.私人修史的主观性太强可信度低

    D.最新的考古发现更接近历史的真相

  • 16、东晋时期,凉州僧人竺佛念翻译的《长阿含经》中有“父母所为,恭顺不逆”“父母正令,不敢违背”这样的句子。但查阅《长阿含经》的巴利文原版,发现这些句子是译者自己添加的,这一现象说明(       

    A.传统的价值观逐渐变异

    B.佛教已融入中国文化

    C.佛教主动适应社会需要

    D.三教合流的趋势出现

  • 17、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虽然名为讨论法律,实质上是一部“政体论”。文中写道:“我将首先研究法律同每一种政体的性质和原则的关系。因为政体的原则对法律有最大的影响,所以我将尽力很好地去认识它。”其阐述的根本意图是(     

    A.探索构建近代国家治理体制

    B.论证法律和政体的关系

    C.宣传资产阶级理性主义思想

    D.推广近代法律法规知识

  • 18、了解历史事件,需要掌握事件的各个要素。下图是某历史事件的相关要素,据此可知,该事件是(     

    时间

    1937年9月

    地点

    山西

    主要目的

    阻止日军逼近太原

    意义

    是华北战场上中国军队主动歼敌的第一场胜仗

    A.喜峰口之战

    B.台儿庄之战

    C.平型关之战

    D.忻口会战

  • 19、在1804年《法国民法典》中,关于人的权利和行为能力、债和物的部分,均以罗马法为基础而制定。在1900年生效的《德国民法典》中,从法律基本概念、法律术语到债、物的法律关系,有很多地方是借鉴和沿袭了罗马法的内容。不仅仅是欧洲国家,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也受到罗马法的影响。这说明罗马法

    A.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对大陆法系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C.私法原则成为后世立法基础

    D.推动了西欧大陆资产阶级民事立法

  • 20、1925年,新闻学者戈公振对北京等五个城市的报纸进行了抽样分析,发现商品信息和广告在报纸版面中的比重急剧上升,有的甚至占报纸版面一半以上。这些报纸刊登的多是民族制造业、工商业、服务业的商品信息和广告。由此可见(     

    A.报纸促进近代民族经济发展

    B.近代民众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C.近代报纸事业取得重大进步

    D.报刊舆论推动民众思想解放

  • 21、在罗马共和国,执政官的职责是统领军队,指挥作战,但必须建立在公民大会和元老院支持的基础之上。同时,公民大会有权对执政官缔结的条约或其他举措加以同意或否决。元老院虽然大权在握,但也不敢忽视公民大会与执政官的权力。由此可见,当时的罗马(     

    A.共和政体有利于激发其强大活力

    B.实行直接民主政治

    C.通过分权制衡保障人民主导地位

    D.贵族完全控制政权

  • 22、唐中期时,赋税出现了“有幼未成丁,而承袭世资,家累千金者,乃薄赋之;又有年齿已壮,而身居穷约,家无置锥者,乃厚赋之……”的现象,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的唐朝(     

    A.推行轻徭薄赋政策

    B.征税标准以财产为主

    C.租庸调制难以维系

    D.丁税沉重激化了矛盾

  • 23、《大金得胜陀颂碑》于1185年(金世宗大定二十五年)农历七月二十八日立碑,发现于今吉林省扶余市拉林河,碑文为女真字、汉字双面刻写,共有金文约33行字。该文字创立于(     

    A.金

    B.辽

    C.蒙古

    D.西夏

  • 24、1800年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4570箱,1838年超过了4万箱。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目的是(       

    A.扩大市场和原料产地

    B.促进丝银贸易发展

    C.在中国倾销棉纺织品

    D.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两宋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________,明清时期,一些地方出现了地域性商人群体,叫做________

     

  • 26、局限性——破坏生态环境

    (1)食草动物到达________、水草丰足的美洲,繁殖数量超过土地的________

    (2)殖民者大量种植农作物,导致________被滥伐,美洲地表植被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3)玉米、甘薯等引入中国后,为扩大耕地面积,过度的垦荒造田,导致了________

  • 27、中国与世界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各地区联系越来越紧密。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与世界历史发展进程密切关联。请将下列选项填入时间轴(填字母)。

     

    A.宣传马克思主义  B.甲午战争  C.澳门成为葡萄牙海外贸易中转站

    D.五口通商  E.门户开放  F.九・一八事变

    G.五四运动  H.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 28、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英国等侵略者从鸦片战争中获得了种种______,但未能达到鸦片合法化的目的。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法美向清政府提出______要求,被清政府拒绝。

    (2)借口:“______”事件和“______”事件

    (3)过程

    ①1856年,英法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主凶:英法

    ②美俄以______人面目出现。帮凶:美俄

    ③1860年8月,英法联军占领______。10月,抢劫、焚毁______后,进入北京城。

    (3)结果

    ①签订《______》和《______》:英法获取了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以及内河航行权等大量权益,实现了______合法化。

    ②俄国借机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并承认此前的《______》,抢占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100余万平方千米的中国土地,还把俄方提出的边界走向强加给中国,为此后大规模侵占中国领土制造根据。

    (4)影响: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严重侵犯,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29、古罗马文化概述:继承并发展了_____文化,在法律、文学、史学、建筑和历法等领域多有建树。

  • 30、在实行改革开放的同时,邓小平提出教育应________的思想,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方针,把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放在现代化建设的首位,大量增加教育投人,实行“________”发展战略。

  • 31、背景

    (1)中世纪的基督教会对欧洲产生了深远影响。

    ①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逐步进入___________时期(中世纪)。

    ②基督教会是整个西欧世界的精神和政治主宰。

    (2)基督教的神学权威受到严峻挑战。

    ①西欧的___________不甘心屈尊于教权之下,不断斗争,特别是在___________,矛盾更为尖锐。

    ②13世纪的意大利,随着___________的大量兴起,___________的力量不断壮大。

  • 32、交通与社会变迁:交通的改进,加强了各地的____,促进了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秦朝“车同轨”政策和道路建设,提高了国家的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不同地区的经济往来,具有深远的影响。

  • 33、秦汉以来,中华文明不仅向世界输出文化,也广泛地吸纳域外文明成果,波澜壮阔的互动铸就了两千多年文化交往的历史长河。

    (1)请将下列选项填入时间轴中。(填写字母)

  • 34、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各族人民一起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很多科技领先世界,作为炎黄子孙倍感自豪荣光。请完成下列图表。

    时间

    人物

    成就或地位

    东晋

    “书圣”

    北朝

    贾思勰

    《   ②   》

    西晋

    《禹贡地域图》

    唐朝

    孙思邈

    《   ④ 》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什么叫“康乾盛世”?这一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 36、英国的殖民活动对大洋洲人口结构产生了哪些影响?

  • 37、阅读下列图片,《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的两个革命纲领。请回答:

    (1)《天朝田亩制度》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有人认为,《资政新篇》在经济纲领上是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否定。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 38、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 39、古代埃及的文化成果有哪些?(从文字、建筑艺术和科技等分析)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