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宋代除设立居养院等机构外,还有为资助贫穷人家生儿育女而设立的举子仓、举子田、慈幼庄,为平民提供低价药品而设立的和剂局、惠民局,为收治患病囚犯而设立的病囚院等等。这些机构的设置旨在( )
A.践行儒家仁政理念
B.维护封建纲常礼教
C.完善社会救济制度
D.转变政府主要职能
2、国际法的形成发展与国际关系发展密切相关,下图是某学生制作的国际法与国际关系体系图,空缺部分①②③④对应正确的是( )
A.凡尔赛—华盛顿、维也纳、联合国、雅尔塔
B.维也纳、凡尔赛—华盛顿、雅尔塔、联合国
C.维也纳、凡尔赛—华盛顿、联合国、雅尔塔
D.凡尔赛—华盛顿、雅尔塔、联合国、维也纳
3、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的容闳评价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军一役……其可称为良好结果者惟有一事,即天假此役,以破中国顽固积习,使全国人民皆由梦中警觉,而有新国家之思想。”文中的“新国家之思想” ( )
A.催生了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B.体现了国家治理方略的探索
C.突破了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
D.充分调动了农民革命积极性
4、1906年,孙中山解读三民主义时:欧美各国“文明进步”却引起“社会革命”,“文明有善果,也有恶果……欧美各国,善果被富人享尽,贫民反食恶果……故成此不平等的世界。我们这回革命,不但要做国民的国家,而且要做社会的国家”。据此可知,孙中山的目的是( )
A.明确提出了反帝救国民族主义
B.倡导实行国民共享的民生主义
C.实现资产阶级掌权的民权主义
D.主张摒弃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
5、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制( )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解决了贵族之间的矛盾
6、“蓝领”“白领”“灰领”“敞领”这些称谓代表当代西方工人阶级的不同分层。这种多元化、复杂化的分层倾向( )
A.加剧了西方社会的阶级对立与社会动荡
B.是二战后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C.本质上反映了西方服装产业多样化趋势
D.是二战后“福利国家”建立的产物
7、下图漫画反映的战役( )
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B.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序幕
C.打退了敌人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D.人民解放军从此数量上取得优势
8、下表是1842—1894晚清财政收入结构比较表(岁入:两,比重:%)。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
年代 | 田赋 | 盐课 | 厘金 | 关税 | ||||
岁入 | 比重 | 岁入 | 比重 | 岁入 | 比重 | 岁入 | 比重 | |
1842 | 19,575,722 | 76 | 4,981,845 | 13 |
|
| 4,130,455 | 11 |
1885 | 32,356,768 | 48 | 7,394,228 | 11 | 12,811,708 | 19 | 14,472,766 | 22 |
1888 | 33,243,347 | 42 | 7,507,128 | 10 | 13,600,733 | 18 | 23,167,892 | 30 |
1894 | 32,669,086 | 43 | 6,737,469. | 9 | 13,286,816 | 18 | 22,523,605 | 30 |
A.农业税收一直呈现下降趋势
B.对外贸易由出超转变为入超
C.财政收入结构日益走向近代
D.民族工业出现了较快的发展
9、2010年,美国联邦政府出台《联邦境内融入方案》,将移民教育的目标定位于“让所有具有移民背景的人平等地参与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生活”。据此可知,这一方案的出台( )
A.加剧了意识形态对立
B.改变了全球移民的方向
C.解决了种族歧视问题
D.有助于多元文化的融合
10、人类的居住方式经历了从流动逐渐转向定居的过程,而定居方式的出现,推动了语言交流的增加,从而促使文字产生。同时,定居点的扩大也必然会促使城市、国家以及青铜器等的产生。由此可推知,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主要得益于( )
A.阶级斗争的推动
B.生活水平的提高
C.农业的不断发展
D.科学技术的进步
11、一条鞭法简化了赋役项目和征收手续,以银代役,赋役合一,但带有浓厚东南地域色彩。在南方推行较为顺利,在北方推广时却遭到强烈抵制。这种差异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A.土地兼并程度
B.经济发展水平
C.白银流入数量
D.民户数量多寡
12、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力的发展
B.各国推行税制改革
C.井田制瓦解
D.贵族争夺土地加剧
13、明初重开科举,明太祖以“其诸进士,上以其未更事,欲优待之,俾之观政于诸司,给以所出身禄米,俟其谙政体,然后擢任之”,称之为观政进士。这一制度的实行( )
A.导致官员冗滥国家机构臃肿
B.有利于选拔优秀的人才
C.有助于提升官员的行政素养
D.体现了专制皇权的强化
14、1733年,英国人约翰•开伊发明的“飞梭”,改变了过去用双手相互穿梭的织布方法,只要用两脚交替踏板,飞梭就会自动地左右穿梭织成布匹,工作效率提高了一倍,但发明者却遭到抗议而被迫远离故乡。新发明的出现( )
A.表明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B.打乱了原有的生产秩序
C.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D.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15、当今世界,除美国之外,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世界
A.多极化趋势加强
B.民族纠纷严重
C.恐怖主义猖獗
D.地区冲突加剧
16、由于欧盟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愈来愈容易,欧元的启动引起的欧盟内部企业的优胜劣汰,区域内的企业更加倾向于向大型化、联合化的欧洲跨国集团发展。由此可知,欧盟的发展( )
A.旨在促进成员国之间的合作
B.推动了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发展
C.开启了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
D.提升了欧洲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17、《三国志》的作者是以魏晋为正统的,把曹操作为正面形象来描写。而自从罗贯中《三国演义》持拥刘反曹的思想,把曹操当作奸雄来描写后,曹操的形象一落千丈,尤其是在明清时期,曹操奸雄形象已成定论。针对这种现象,毛泽东指出,曹操结束东汉末年豪强混战的局面,为后来的西晋统一铺平了道路。又说曹操统一北方,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发展生产,推行法制,提倡节俭,使遭受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这是值得肯定的,是了不起的。由此可知,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
A.应搜集证据尽量避免定论
B.要以正统价值观为评价标准
C.应尝试价值标准的多元化
D.受评价人的立场影响
18、唐代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宰相杨炎推行两税法,当年中央与地方两税分配如下( )
项目 | 收入总额 | 收入分配 | |
中央提成额 | 地方留成额 | ||
钱税 | 3139.8万贯 | 1089.8万贯 | 2050万贯 |
粮税 | 1615.7万石 | 215.7万石 | 1400万石 |
合计 | 4755.5万贯石 | 1305.5万贯石 | 3450万贯石 |
由表可知
A.政治局势隐藏危机
B.钱粮收支趋于平衡
C.政府收入明显增加
D.征税标准发生变化
19、17世纪欧洲的新教主义认为,上帝是在自然发生作用的过程中显现自己的,白昼更替、四季循环、月亮盈亏和星辰运行都有一定规律,认识这些规律,就认识了上帝的智慧,显示了上帝的全知全能。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自然科学已经脱离宗教
B.封建神学影响根深蒂固
C.借用理性改造传统宗教
D.新教群众基础非常广泛
20、1960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第1522号决议,倡议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与投资应达到发达国家国民收入的1%。此举符合联合国( )
A.托管制度
B.反殖民化的原则
C.安理会投票程序
D.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宗旨
21、庇西特拉图在就任雅典的僭主后,扩建了会议大厅,雅典公民大会继续如期召开。公职人员和执政官的选举活动照例进行,普通民众有事到法庭申诉的理念已成为雅典城邦国家社会生活的习惯。这反映出当时( )
A.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构
B.雅典民主政治得到一定程度的维护
C.公民行使民主权利不受干扰
D.有识之士认识到雅典民主存在局限
22、契丹字创制后,用于书写官方文书、碑碣、牌符、书状、印信等,同时也用契丹字翻译了大量儒家经典和文学、史学、医学著作,萧韩家奴曾译《通历》、《贞观政要》、《五代史》,耶律倍译《阴符经》,耶律庶成译方脉书,这( )
A.是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独有的文字
B.带动和促进了游牧民族草原文化的发展
C.开启了汉语拼音化的最早尝试
D.加剧了辽宋之间本已紧张的关系
23、1955年,周恩来在亚非会议的发言中提出了一个重要方针,推动会议朝着达成协议的方向前进,避免了可能走上歧路的危险。这一方针是( )
A.另起炉灶
B.平等互利
C.求同存异
D.互不侵犯
24、如表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汉口公共汽车运营调度时刻表》。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
站名 | 车到分秒 | 车开分秒 | 停车分秒 |
三元里 | — | 28分15秒 |
|
六合路 | 31分25秒 | 31分55秒 | 30秒 |
华清街 | 35分50秒 | 36分55秒 | 1分5秒 |
青年会 | 40分5秒 | 40分50秒 | 45秒 |
怡园 | 45分55秒 | 46分35秒 | 40秒 |
六渡桥 | 55分45秒 | 56分15秒 | 30秒 |
宝善街 | 58分5秒 | 58分50秒 | 45秒 |
居仁门 | 1时01分20秒 | 1时01分45秒 | 25秒 |
硚口 | 1时04分30秒 |
|
|
A.汉口开始成为“甲于全楚”的商业巨镇
B.公共汽车是汉口市民最主要的出行工具
C.我国公共汽车制造业已经取得辉煌成就
D.时刻表有助于人们形成准确的时间观念
25、明朝废除宰相制度,设立________,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清朝设立________,加强了皇权,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26、三大发明
(1)概况
①印刷术:雕版印刷已经相当普及,北宋工匠________发明了________
②火药:被大量制造并用于________,由燃烧型火器逐步发展为爆炸型火器和管形射击火器
③指南针:用人工磁化的方法造出了指南针,广泛应用于________。
(2)影响:三大发明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27、理论形成
(1)形成过程
酝酿 | 1979年元旦 | 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 |
提出 | ________ | 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
确立 | 1984年 | 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阐述通过。 |
(2)含义
①前提:一个中国。
②含义: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________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28、袁世凯______
(1)准备
①1912年3月10日,在______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
②1913年11月,解散______。
③1914年5月,公布《______》,改责任内阁制为______。
④1914年底,颁布《修正大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任期______年,可连选连任。
⑤1915年5月,签订“中日民四条约”。
在日本胁迫下签订的“中日民四条约”,由《关于南满洲及东部内蒙古之条约》及其附件与《关于______之条约》及其附件组成,是袁世凯政府与日方因“二十一条”多次谈判最终确定的修正案。
(2)称帝:1915年10月,参政院召开“国民代表大会”。袁世凯接受“劝进”,当上皇帝,以1916年为______元年。
29、创立:19世纪中叶,德国思想家、革命家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广泛吸收人类优秀思想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工业革命引起的社会变化,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共同创立了富有生命力的________。1846-1847年间,马克思和恩格斯先后在________建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和德意志________协会,还加入了德意志流亡工人的组织“________”并改组为“________同盟”。在伦敦召开的________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上,马克思和恩格斯受大会委托起草同盟纲领
30、背景:从三国到五代,________学说日益僵化,社会影响不及佛教和道教
31、将下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区域(或政治中心)与对应历史阶段作联系(填写字母)
①中华文明起源的核心( )
②儒家文化发源( )
③大一统帝国初建( )
④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 )
⑤士大夫政治确立( )
⑥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
32、宗教改革扩展:其他国家建立了独立于罗马教廷的_______,其中瑞士的_______和英国的国教影响最大。
33、进一步深化改革
(1)进入21世纪,改革开放向___________和关键环节稳步推进。中共中央提出“又好又快的发展”方针以及建设社会主义_________的战略目标,国民经济迈上新台阶。
(2)到2010年,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____________。
3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民本思想
内容:①春秋时期,____提出君主治理国家要顺应民意。
②____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
③战国时期,孟子提出了“____”说及“民贵君轻”的主张
影响:民本思想发展为系统的理论学说,并在一定程度上转化为政治实践,推动中国历史发展。但是,古代它是以维护“君”为中心的,是一种维护统治的策略。
35、西方古代的城市
(1)西方古代城市的典型代表有哪些?
(2)欧洲中古时期出现了什么样的城镇?
36、印尼的民族大起义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
37、总路线提出的时间、内容和影响是什么?
38、如何评价雅尔塔体系?
39、美苏冷战的根源?针锋相对的主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