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清之际,江南地区棉纺织业中从轧棉到织布,一般都以家庭经营为主,但棉布织成之后,农家小户虽可以自己染布,但质量无法保证。踹布是棉布染色之后的最后一道工序,也非普通农家二三劳力可以操作。于是染色便由染坊和踹坊来完成。这一现象反映出( )
A.手工业的专业化程度加深
B.传统小农经济逐渐解体
C.纺织业首先出现手工工场
D.农村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2、宋朝儒学复兴,其中程朱理学一派对后世影响最大。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朱熹主张( )
A.“三教合归儒”
B.“存天理,灭人欲”
C.“工商皆本”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1931年,《中国矿业报告》记载:“能与外煤相竞争者,唯山东枣庄中兴煤矿公司。”至1936年底,中兴公司已拥有3座近代化的大型矿井和台枣铁路,还拥有3个大公司、5个厂、29个分销厂以及码头等设施。此时,中兴煤矿公司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A.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侵略
B.政府政策的支持鼓励
C.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兴起
D.西方国家的经济危机
4、有学者说,秦朝缺少由皇帝控制的可以有力运转的帝国官僚大结构,丞相等等只是谋士、办事员,不是主持人,皇帝实际上成为了孤独的“独夫”,于是亡国了。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 )
A.皇帝独断专行尚未形成
B.丞相权力受到严重制约
C.官僚政治体制不够完善
D.社会阶级结构尚未成型
5、宋太祖想任命赵普为相,但在颁发任命诏书时碰到了程序上的麻烦,诏书必须有宰相的副署才能生效。而当时宰相已辞职,宋太祖想代替宰相在诏书上副署,赵普却说“此有司职耳,非帝王事也”。此事反映了
A.宰相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B.宋代皇权受到极大的削弱
C.官僚政治传统影响君主行为
D.宋初皇权被相权基本架空
6、下表是宋朝与日本、高丽的海上贸易交易商品种类统计。下表突出反映了宋朝( )
主要贸易对象 | 宋朝进口物品 | 宋朝出口物品 |
日本 | 黄金、硫磺、木材、稻谷等初级产品 | 丝绸、瓷器、铜钱、书籍、香料、药材等 |
高丽 | 人参、药材、折扇等特产 | 丝织品、鞍马、金银器、茶叶、药材、书籍、文化用品、印版、佛教典籍、佛事用品等 |
A.商品经济发展繁荣
B.主导了东亚对外贸易
C.对高丽影响较广泛
D.手工业生产优势明显
7、与唐代相比,两宋对外贸易发展迅速,贸易港口大大增多,遍布沿海广大区域,且不再是零星点状分布,而是主次分明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多层次结构;贸易范围也远超唐代,远至红海沿岸及非洲东海岸。材料体现( )
A.重农抑商的政策在民间贯彻执行不力
B.区域统一市场形成
C.宋代贸易发展与经济重心转移相适应
D.长途贩运贸易兴盛
8、1939年,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生产动员大会, 毛泽东在会上发出“自己动手”的号召。1941年中共中央再次强调走生产自救的道路。各抗日根据地的党政军学人员和人民群众纷纷响应, 掀起大规模的生产运动。此举主要目的是( )
A.促进军民团结
B.巩固苏区政权
C.坚持长期抗战
D.完善财经制度
9、观察下图,对这一变化认识正确的是( )
A.体现强化六部职权的诉求
B.以提高中央行政效率为出发点
C.有利于防范权臣专权乱政
D.为内阁成为法定中央政府奠基
10、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收录两汉及以前画家16人;收录魏晋南北朝时期画家128人,其中包括顾恺之、张僧繇等杰出画家。魏晋南北朝时期画家数量猛增的原因是( )
A.科举制度的推动
B.纸张的普遍使用
C.儒家思想的影响
D.北人的大量南迁
11、据下图可知,唐朝的选官制度( )
唐朝进士出身情况
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确立
B.杜绝了门阀恩荫的现象
C.依旧以门第出身为标准
D.扩大了人才的选拔范围
12、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与宋明理学家在无私无畏、襟怀磊落等精神上一脉相承,但彼此又有巨大差异。其中,最大的差别是前者( )
A.认为儒家学者掌握“道”
B.宣传民主革命思想主张
C.猛烈批判君主专制统治
D.彻底抨击宗教思想体系
13、元明两代,为利用黄河之水接济大运河,更不愿黄河北流。元末黄河之道向北迁徙,而明人惧运河干涸,遂以人力阻其北流。一直到清朝,均以人力控制黄河之流向。黄河不能按其自然趋势以定流向,遂经常有溃决发生。这表明,黄河水患的历史原因是( )
A.水路交通中心改变
B.战争的破坏致使黄河改道
C.黄河水被人为截流
D.治理黄河存在着暗箱操作
14、《华阳国志·南中志》记载:“永昌郡,古哀牢国⋯⋯孝明帝永平十二年(69年),哀牢抑狼谴子奉献。明帝乃置郡,以蜀郡郑纯为太守。属县八,户六万……有闽濮、鸠僚、傈越、裸濮、身毒(印度)之民。”这一事件( )
A.有利于西南丝绸之路的畅通
B.加强了西汉对云南地区的统治
C.促使中印陆上通道正式开通
D.说明哀牢地区实行郡国并行制
15、2019年成都宝墩遗址出土了一枚铜质印章,印文为阳文篆书,经辨认为“羌眇君”,该印为西汉政府颁发给武阳县羌族首领的官印。“羌眇君”官位等级与乡有秩相当,职责是对部众的日常管理。这印证了 ( )
A.地方管理体系逐步完备
B.该地区归属于西汉政府
C.篆书为当时的流行字体
D.西南地区冶炼技术发达
16、19世纪末,翻译家严复决定将赫胥黎的《进化与伦理学》译介到中国。他在编辑过程中弱化了该书的“伦理价值”,以“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解读国际关系,并自创了“天演论”一词。1898年4月,严复译著《天演论》出版。据此可知,严复的做法( )
A.旨在遏制民主革命的蔓延
B.为维新变法营造了舆论氛围
C.推动了义和团运动的爆发
D.使中国国际地位得到了提升
17、1910—1917年,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最主要的成果是
A.打击了国内的封建势力
B.挫败了美国的干涉
C.推翻了独裁统治
D.制定了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18、“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英国文学家狄更斯曾这样描述工业革命发生后的世界。下列关于工业革命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促使初等教育不断发展,人们的文化素质不断提高
②最早在英国发生
③工人往往实行倒班制
④促进工厂的产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9、1883年《美国文官法》规定要建立一个不受党派控制的文官委员会,该委员会负责对联邦文官统一管理,禁止文官参加党派活动;19世纪中期后,英国出现不与内阁共进退的文官,他们不参加党派之争,忠实执行决策,完成本职工作。这些规定( )
A.对民选政府形成了有效制约
B.冲击了资产阶级的政党政治
C.增加了国家管理的法治色彩
D.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持续
20、下表所示为19世纪英国三次议会改革的相关情况。由此可知,改革后的英国( )
时间 | 参选议员的资格 |
1832年 | 城市:年付10磅以上的房产税者 农村:年付10磅土地税的60年长期土地租用者,年付50磅土地税的短期土地租用者以及年付2磅土地税的自有土地者 |
1867年 | 城市:缴纳济贫税的房主,每年支付不少于10磅房租、居住期不少于一年的房客; 农村:年收入不少于5磅的土地所有者,年支付12磅地租的租地经营者 |
1884-1885年 | 城市的“房主选举权”原则被扩大到农村;改革后城市和农村地区的选举资格基本实现统一 |
A.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B.统治基础被进一步夯实
C.封建贵族势力退出政坛
D.代议制度为各国所效仿
21、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全球劳动力市场的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20世纪50—70年代,移民的主体大多为各行业的精英人才
B.20世纪80年代开始,跨国公司成为全球劳动力流动的唯一途径
C.劳动力流动的主体由体力劳动者向精英人才转移
D.20世纪90年代,东欧国家成为西欧、北美劳动力新的来源地
22、宋太祖时期,建立了由中书、枢密院“对持大柄”的二府制度。中书“为宰相治事之所”,枢密院掌“天下兵籍”。太宗淳化元年(990年),凡政事送中书,机事送枢密院,财货送三司。这说明宋初体制的演变特点是
A.事权分化,皇权加强
B.军权独立,形成割据
C.军政统一,效率提升
D.吸取教训,重文轻武
23、如表为苏联1940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可以说明苏联当时( )
产品 | 1913年 | 1940年 |
电力(亿度) | 20.39 | 486 |
石油(包括凝析油,万吨) | 1028.1 | 3112.1 |
天然气(亿立方米) | 300 | 32.19 |
煤炭(万吨) | 2915.3 | 16592.3 |
生铁(万吨) | 421.6 | 1490.2 |
钢(万吨) | 430.7 | 1831.7 |
钢材(万吨) | 359.4 | 1311.3 |
化肥(按100%有效成分计算,万吨) | 1.7 | 75.6 |
化学纤维(万吨) | — | 1.1 |
金属切削机床(万台) | 0.18 | 5.84 |
汽车(万辆) | 一 | 14.54 |
水泥(万吨) | 177.7 | 577.3 |
拖拉机(万台) | — | 3.16 |
谷物联合收割机(万台) | — | 1.28 |
木材运出量(实积亿立方米) | 0.67 | 2.47 |
A.国民建设热情高涨
B.工业建设成就显著
C.农业发展成效甚微
D.经济结构趋向合理
24、二战后,印度由占总人口5%的本土精英阶层推动而获得了民族独立。而这些精英则有着西方教育背景,他们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因此当他们掌权之后,仍然保留宗主国建立的意识形态和经济模式,财产关系并没有发生改变。对此解读合理的是,印度( )
A.本土殖民力量强大
B.发展严重依赖西方
C.加入资本主义阵营
D.难以摆脱西方羁绊
25、________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瓦解,但不是世界走向多极化的根源,世界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经济格局多极化。
26、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商业贸易的发展
(1)古代中国
商朝 | 商朝已经出现____。商业主要掌握在____和贵族手里(工商食官)。 |
春秋战国 | “____”的格局被突破。 |
秦汉时期 | ____的统一,促进了全国的商品流通。 |
隋唐到两宋 |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____制度逐步瓦解。 |
元、明、清时期 | 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不断加深。全国范围的商业贸易网络形成,地域性的商人群体——____兴盛。 |
(2)古代西方
古埃及:商业的历史十分悠久,对外贸易控制在____手中。
古希腊:各城邦形成了若干个商业贸易中心,____十分活跃。
古罗马:征服地中海周围的地区后,商贸逐渐繁荣,海外贸易航线四通八达;拜占庭帝国一度垄断了____等东方奢侈品在欧洲市场的贸易。
阿拉伯:阿拉伯商人在亚、非、欧三洲从事____贸易,活动范围遍及世界各主要文明区域。
27、_______年12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28、陶瓷业
(1)新石器时代晚期,许多地区采用__________制坯,不仅能制成圆形坯件,而且还能控制坯件的薄厚。
(2)南朝时,为了防止在烧制过程中气体和有害物质污损坯件,工匠把坯件放进__________中。
(3)唐宋时期,为了使器物在烧制过程中不粘连,工匠在器物底部放置已烧制好的黏土块——__________。
29、明清时期——萌新与禁锢
(1)明清之际,提倡 ____的思想出现。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等批判理学,抨击封建专制,倡导 ____。
(2)康雍乾时期,君主专制高度发展, ____愈演愈烈,思想受到钳制,也禁锢了中华文化的发展。
30、隋文帝时,中央正式确立了________。
31、美洲族群的变化
(1)出现新的族群:印第安人数量的锐减,欧洲人和_______数量的激增,迅速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构,出现了新的族群。
(2)主要居民:白人、黑人、印第安人以及他们相互之间的混血后代,逐渐成为_______的主要居民。
(3)形成新的美洲文化:来自不同地方的各个族群有着各具特色的文化,他们共同生活在美洲,形成了新的文化认同,发展了_______主导、融合多种文化因素的新的美洲文化。
32、表现
(1)古埃及时期,天花席卷尼罗河沿岸;18世纪时,欧洲_________。
(2)6世纪时,_________暴发鼠疫;14世纪时,欧洲鼠疫大流行。
(3)17世纪暴发的黄热病,在美洲、_________与欧洲国家肆虐两个世纪。
(4)20世纪早期,_________在俄国和波兰大流行。
(5)1918—1919年,全球暴发大流感。
33、古代西亚有辉煌的文化成就,__________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____________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
34、拜占庭帝国:又名____。工商业发达,都城君士坦丁堡是当时欧洲最大城市,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35、现代交通如何使人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36、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1)标志: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的绝大多数地区已经沦为_________或半殖民地,非洲的绝大部分沦为殖民地,独立的___________国家实际也成为依附于欧美国家的半殖民地。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2)原因: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是同资本主义发展到___________阶段联系在一起的。在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中,资本主义各国越来越要求独占更大的___________、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因此,它们争先恐后地扩大自己的殖民帝国,导致更大规模地瓜分世界。
(3)影响
随着资本主义世界___________的形成,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当中,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为一体。
与此同时,殖民统治和掠夺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_______,形成了人类历史上由少数___________国家奴役和控制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的极不合理的状态。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不断高涨。
37、如果说14世纪的意大利和18世纪的法国是“历史的‘中心’”,结合所学知识请指出这是立足哪个领域得出的结论?并指出在该领域从“14世纪的意大利”到“18世纪的法国”反封建的方式有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其变化的经济和文化原因。
38、试结合建国初期国际形势,说一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的必要性。
39、新中国初期确立了怎样的外交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