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年吉林辽源中考一模试卷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以下中国古代有关君主的各种言论,按出现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②“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③“今世天子,兵强马壮者则为之耳”

    ④“君为阳,臣为阴…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

    A.②③①④

    B.①④③②

    C.③①②④

    D.④①②③

  • 2、公元前5500—前4500年间,两河流域进入哈拉夫文化时期,族长、首领和普通人在社会地位和财富积累上有了显著区别,族长或首领掌控并居住在陶器的生产和制作中心,农民和牧民住在较小的村庄。材料反映两河流域(       

    A.阶级矛盾激化

    B.奴隶社会发展

    C.社会分化明显

    D.城市国家形成

  • 3、按照(周礼)规定,天子用九鼎八簋,所谓一言九鼎即由此而来。而诸侯只能用七鼎六簋,大夫用五鼎四簋,士用三鼎二簋等等。周代诸侯国的“公、侯、伯、子、男”分别赐予五等爵,形成“多级的阶梯”的表现形式。这些规定(     

    A.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

    B.强化了统治的神权色彩

    C.遵循了严格的等级秩序

    D.实现了政权和族权结合

  • 4、1932年起,美国对苏联展开经济战,试图把经济危机的责任推到苏联身上。正如10月16日胡佛在克利夫兰的发言所说“苏联在全世界的倾销是引起世界危机的原因之一”。美国此举意在(     

    A.大力推行祸水东引策略

    B.采用和平演变方式击垮苏联

    C.夺回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D.转移民众对国内问题的视线

  • 5、某兴趣小组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收集到以下图片。他们探究的主题可能是(     

                                                                        

    A.传统经济的演变趋势

    B.私有制的产生与发展

    C.生产组织形式的演变

    D.雇佣关系的逐渐确立

  • 6、南朝时,寒门人士出任品级不高的中书舍人的现象较为突出。刘宋时,寒门出身的戴法兴、戴明宝、巢尚之等人出任中书舍人,孝武帝刘骏处理官吏选授、升降和赏罚等大事,都与他们商议,然后做出决定。连士族出身的太尉王俭都自叹不如。这种现象说明(     

    A.选官制度变革使人才选拔更加公平

    B.原有的统治基础不能适应社会发展

    C.世家门阀的统治地位已经走向崩溃

    D.中书舍人成为中枢决策机构的核心

  • 7、依据下图中相关信息,判断图中处应填写的是(     

    A.政事堂

    B.枢密院

    C.中书省

    D.军机处

  • 8、西汉初年,统治者认为“海内新定,惩戒亡秦孤立之败”,避免中央权力过于集中,而天子大权一旦旁落,则极可能重蹈秦朝覆辙;同时相较关中而言,关东不可控因素很多;如此庞大的国家全部收归中央管理,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是若委任外臣,又不大放心。这则材料旨在说明

    A.中央集权不利于国家统治

    B.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C.郡国并行制符合现实需求

    D.君主大权独揽导致秦朝灭亡

  • 9、在我们的餐桌上,玉米、马铃薯、西红柿、南瓜等都是常见的食物。它们的原产地在(     

    A.欧洲

    B.非洲

    C.亚洲

    D.美洲

  • 10、1405—1433年,明朝政府派郑和七次“下西洋”。跟随郑和下西洋的费信、马欢、巩珍分别据经历编著了《星槎胜览》《瀛涯胜览》《西洋番国志》。这三部书可用于研究(     

    A.古代中外关系的发展

    B.明朝在大西洋航线上的贸易情况

    C.明代后期的财政困难

    D.宦官专权加剧了明朝政治的腐败

  • 11、南京临时政府于1912年3月颁布了一系列法令,主要内容是废除人口买卖契约,保护平民享有基本的公民权利和自由。这些法令(     

    A.彻底破除社会陋习

    B.实现社会全面转型

    C.加快革命思想传播

    D.助推社会风尚革新

  • 12、17世纪中期,《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和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17世纪后期,欧洲各国纷纷通过谈判解决领土争端,并勘定地界、树立界碑、出版地图,向公众传达有关国土疆域的信息。这一现象反映(     

    A.近代民族国家主权意识的加强

    B.谈判成为解决争端的主要手段

    C.近代自然地理科学技术的进步

    D.界碑成为解决争端的主要依据

  • 13、孙中山曾认为辛亥革命必然经过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须三十年之久方能成功。但武昌起义却是仓促发动,清朝统治随后迅速土崩瓦解,从武昌起义到民国诞生,前后只有80多天。革命迅速发展反映了(     

    A.资产阶级革命派实力强大

    B.民族资本主义的高速发展

    C.革命得到了社会各界支持

    D.晚清的腐朽统治失去民心

  • 14、1910年,长沙爆发抢米风潮。具有地方议会性质的湖南谘议局致电军机处,请求朝廷撤换处置失当的巡抚,谘议局议长和士绅联名致电湖广总督瑞澂。瑞澂认为该士绅等“迹近干预”,上奏朝廷:“巡抚乃系疆臣,用舍尤应钦定。”这表明(     

    A.新政强化了清廷权威

    B.谘议局架空了督抚权力

    C.地方势力控制了官场

    D.士绅阶层民主意识增强

  • 15、“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皇帝为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这表明;与英国相比,德国的君主立宪制

    A.存在缺陷并亟需完善

    B.继承了普鲁士的历史传统

    C.符合本国的现实国情

    D.带有强烈的专制主义色彩

  • 16、如图是反映二战时期的一幅漫画《欧洲桥的架设》。此漫画尖锐地指出存在于欧洲国家中的如桥墩般的五种“力量”——懦弱、背叛、恐慌、腐败、讹诈,在战争发生前后“支撑了”希特勒军事侵略的野心和脚步。以下受到这些“力量”影响的事件有(     

    ①《慕尼黑协定》签署   ②德国入侵埃塞俄比亚

    ③波兰孤军奋战后沦陷   ④德国吞并奥地利

    A.①③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 17、导致启蒙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

    A.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B.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C.欧洲资产阶级力量的进一步壮大

    D.封建专制统治的腐朽

  • 18、《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从公元8世纪至9世纪开始在阿拉伯地区流传,据统计在240多个大小故事中,至少有20多个故事呈现有中国元素。如《卡麦尔·扎曼与布杜尔公主》《阿拉丁和神灯》等故事的主人公都是中国人,其中人物形象阳光和善,最后都过上了美好生活。这一现象反映了(     

    A.阿拉伯文明影响中国文化发展

    B.两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度相似

    C.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普遍性

    D.经济的交流带动了民间文化交往

  • 19、城市的发展使得市民居住条件得到改善。下列事件按照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美国人发明了电梯          ②钢筋混凝土技术首次使用

    ③仓储式商场、超市出现   ④集中供暖和制冷得到推广

    A.①②④③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②④①③

  • 20、郑若玲对清代7791份科举试卷进行分析,发现进士、举人、贡生中,上三代均无功名的比例分别是13.27%、13.41%、9.45%,平均为12.69%,也就是说,清代科举开放给平民上升的道路宽度接近13%.这说明科举制

    A.使选拔程序更加公平公正

    B.促使平民政治治理成为可能

    C.利于加强社会阶层的流动

    D.提高了社会群体的文化素质

  • 21、如图是发表于1805年的漫画《危险中的地球布丁:国家美食家在享用小点心》,其中两个人物代表的国家是(     

    A.西班牙与葡萄牙

    B.荷兰与英国

    C.英国与法国

    D.法国与普鲁士

  • 22、据宋宝祐四年(公元1256年)的《登科录》记载,这一年录取的进士一共是601人。有学者进行过统计,三分之一的进士有官僚背景,另外三分之二没有官僚背景。这表明(     

    A.门阀士族衰落

    B.阶层流动增加

    C.科举规模扩大

    D.人身控制松弛

  • 23、北宋司马光向神宗皇帝进《弹奏王安石表》中说:“臣之于王安石,犹冰炭之不可共器,若寒暑之不可同时。”这主要是因为变法

    A.对科举制和学校制度进行了改革

    B.用人不当,出现了危害百姓的现象

    C.改革失败,未使北宋摆脱危机

    D.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 24、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签订后,英方代表感叹道:“所拟的尺度……对于进口商,竞比商人们本身所敢于提出的,还要更加有利一些。”该言论从侧面反映出(     

    A.清廷主权意识的淡薄

    B.鸦片贸易实现了合法化

    C.朝贡贸易传统的延续

    D.中国主动适应世界市场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为摆脱1929~1933年经济危机,美国总统________实行新政。新政以后,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________时期。

     

  • 26、古代文明区域与成就配伍题

    请将表中左侧的“古代文明区域”与下面的“成就”相匹配(请填写表中数字)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 27、1900年________,北京失陷,慈禧和光绪帝逃往西安。列强在中国犯下骇人听闻的罪行。俄国军队趁机进占________。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________”协议,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

  • 28、条件

    (1)思想: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2)政治:中国工人运动的持续发展。

    (3)外部因素: _____ 的帮助。1920年4月,共产国际派代表到中国,与陈独秀、李大钊商议建党事宜。

    (4)组织基础: _____ 的建立。1920年8月,上海成立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10月,北京建立共产党小组。

  • 29、西欧以基督教文化为特征背景:

    (1)中古封建国家的建立:

    ____人在西欧地区建立了法兰克王国等封建国家。

    (2)克洛维皈依基督教:496年。

    (3)教皇国建立:756年。

    ①建立:756年,丕平献土。

    ②影响(政治格局):基督教会与____互相利用、竞争共存。

  • 30、概念:由细菌、病毒等强烈致病性微生物感染人体而引起的_________

  • 31、中国共产党曾提出赞助建立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当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建立之时苏维埃区域即可成为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苏区人民的代表,将参加全中国的国会,并在苏区实行与全中国一样的民主制度。中国共产党提出这一主张有利于

    A.推动国民革命不断深入

    B.创立苏维埃革命根据地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夺取解放战争最后胜利

     

  • 32、主张

    (1)强调____________的学说,主张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

    (2)宣称____________的功效微不足道,只要内心真诚悔罪,就能得到赦免。

     

  • 33、十月革命的胜利:意义

    (1)是俄国与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划时代事件。

    (2)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____领导的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

    (3)沉重打击了____对世界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

    (4)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____,成为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

  • 34、实质:创立符合_________需要的新文化。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新中国初期确立了怎样的外交方针?

  • 36、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已有百年历程,这一历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五四运动后,李大钊的哪篇文章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对当时的中国革命产生的重大影响是什么?

    (2)20世纪中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的哪次会议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到此时,毛泽东思想已形成哪两个理论成果?

    (3)20世纪晚期,邓小平围绕哪一根本问题展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造性探索?这一探索把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一个新阶段,这个新阶段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 37、2014年11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文件提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尊重农民意愿为前提引导土地规范有序流转;计划用5年左右基本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土地问题,一直贯穿中国历史发展始终。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封建土地所有制何时确立?为了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中国近代的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分别提出了怎样方案?

    (2)在农村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3)1956年底,土地所有制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何在?

    (4)1978年后,农村地区实行了怎样改革?农民获得了哪些权利?

  • 38、你与朋友联系时使用的邮电通讯的方式都有哪些?

  • 39、请说出中国汉字的起源、发展脉络、并列举出你所熟悉的书法家(至少两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