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世纪以来,拜占庭商人纷纷失去国外贸易市场,拜占庭金币的国际地位逐渐被意大利城市共和国的金币所取代。传统的谷物和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也大多沦入突厥人和保加利亚人之手。造成上述局面的重要原因是( )
A.蒙古西征的影响
B.陆上丝绸之路的衰退
C.奥斯曼人的冲击
D.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
2、汤去世后,伊尹继续辅佐嗣君。据传,第四任商王太甲(汤之孙),“不明,暴虐,不遵汤法,乱德”,于是伊尹将他放逐禁闭,自行摄政。三年后,太甲悔过自新,伊尹乃归政于他。上述现象表明( )
A.王位世袭制尚未确立
B.伊尹受儒家思想影响
C.王权受到一定制约
D.君主专制受到制约
3、1279年,宋元崖山之战,宋朝大臣陆秀夫背起年幼的皇帝投海自尽,其他忠臣、将兵、家眷、随皇帝一起逃命的百姓等共10万余人一起投江殉国。这反映出当时( )
A.君主专制的强化
B.崇文抑武方针的实施
C.理学影响的扩大
D.经世致用思想的流行
4、20世纪60、70年代,为应对复杂的国际局势,我国开展了大规模的三线建设,其重点放在西南、西北地区。期间,三线地区基本建设投资占全国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43.5%,全国近1500家大型企业,三线地区占40%以上。这一举措( )
A.意在建设国家安全战略后方
B.开启新中国国防现代化进程
C.改变了西部工业的落后面貌
D.推动国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
5、元代匠户世袭为官府工作,实际上是官奴隶。明朝匠户虽仍不自由,但可以银代役。官府可以银雇役,最后甚至不再追究匠户隐为民籍。材料反映出明代社会的现象有
①一条鞭法的实施②工匠赋役负担沉重 ③户籍管理逐渐放松④官营手工业中出现雇佣劳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6、新疆吐鲁番地区出土了唐代商人石染典买马契,契约明确记载了买卖双方的个人信息、商品状况、交易细节、违约责任及3位保人做证情况。另一份出土于吐鲁番的《石染典过所》中还记载了唐政府在瓜州、沙洲等地的地方官员批准石染典过境经商的情况。以上材料反映当时( )
A.实行“工商食官”的政策
B.政府积极鼓励商品经济的发展
C.东西方商业贸易往来频繁
D.契约有效保护交易双方的权益
7、有学者将古罗马的法律分为两个阶段,并认为第二阶段“吸收了希腊人和其他民族的法律传统,较之民法更加开明和公正,是现代国际私法的基础”。“第二阶段”的具体法律开始形成于古罗马( )
A.城邦时期
B.共和国时期
C.共和国向帝国过渡时期
D.帝国时期
8、清末《游学译编》上刊登的《劝同乡父老遣子弟航洋游学书》云:“向之极可慕恋之科举的虚荣者,今已为蕉梦矣。而出洋学成,量与出身,已见明谕,宦达之路、利禄之路、学问之路、名誉之路,胥于是乎在。”这反映了当时
A.出洋留学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
B.落第士人成为官派留学生主要来源
C.新政改革加快了社会结构变动
D.科举停废改变了国人的中西体用观
9、2023年10月17日,中国邮政发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特种邮票一套4枚。图案名称分别为“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陶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石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二里头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该组邮票对应的研究主题是( )
A.古人类的起源
B.中华文明探源
C.青铜文明灿烂
D.农耕技术成熟
10、在一片荒野上,“长春一汽”项目克服严寒、多雨等各种困难,仅用三年时间就于1956年建成投产。该项目的迅速建成( )
A.展现了民众建设新中国的空前热情
B.受益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保障
C.改变了东北在全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D.标志着中国制造工业的起步
11、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1949年资本主义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63%,1950年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在社会商品批发总额中占76.1%,在零售总额中占85%。据此推知,当时( )
A.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实施效果明显
B.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有益补充
C.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迫在眉睫
D.限制和利用民族资本主义具有必要性
12、下图是在新疆民丰县尼雅遗址中一处东汉夫妻合葬墓中发现的织锦护臂,上有八个篆体汉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周围有弓箭、箭服、短剑鞘等物品。这可以用来佐证( )
A.阴阳五行学说开始流传
B.东汉时期长途贩运兴盛
C.中原与西域的交通往来
D.西域织锦技术赶超内地
13、如表为1952~2002年部分年份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各类学校专任教师和在校学生人数的变化情况(单位:万人)。据此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这一时期我国( )
年份 | 高等学校 | 中等学校 | 小学 | |||
专任教师 | 在校学生 | 专任教师 | 在校学生 | 专任教师 | 在校学生 | |
1952 | 0.06 | 0.45 | 1.02 | 20.94 |
| 467.31 |
1965 | 0.62 | 3.05 | 5.30 | 95.41 |
| 1124.44 |
1979 | 1.68 | 6.20 | 34.78 | 628.39 | 61.25 | 1685.50 |
1992 | 2.71 | 14.17 | 42.53 | 627.99 | 83.39 | 1913.65 |
2002 | 4.22 | 56.70 | 60.14 | 1093.22 | 89.68 | 1813.33 |
①政府始终重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②民族政策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社会进步
③区域经济发展推动共同富裕的实现 ④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取得了一定成效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4、哥伦布到达美洲时,新旧大陆唯一相同的作物是棉花,唯一共有的家畜是狗。欧洲人给美洲带来了马、牛羊、猪等牲畜和一些禽类,以及各种麦类、甘蔗、咖啡等。美洲则向世界贡献了玉米、马铃薯、西红柿、菠萝等。材料表明,早期殖民扩张( )
A.彻底改变各大洲饮食结构
B.形成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
C.推动大洲之间物种的交流
D.促进了种族交流及其重新分布
15、明治维新以来,日本执政者终于将吸收西方文化定位在德国国家主义和传统的儒学道德结合上。凡英法系统的思想,如功利主义、自由主义、天赋人权学说等均受到排斥,而德国的国家主义思想则逐渐占据统治地位。这主要缘于( )
A.德国在欧洲崛起
B.政治民主化的需要
C.日本的历史传统
D.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16、“没有一个人与其自我的相像会赶上所有人之间的相互相像。因此,无论我们会怎样界定人,一个定义就足以运用于全体。这就充分证明,人与人之间没有类的差别。”既然人与人之间没有什么不同,那么根据理性制定出的法律也应平等地适用于每一个人。该观点反映了古代罗马( )
A.保护私有财产观念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缺乏客观统一标准
D.自然法的思想主张
17、周公分封,诚然有其巧妙之处,但分封越多,宗周越弱;时间越久,亲情越疏……宗周灭亡,一旦崩散。这说明分封制( )
A.促进了中央集权的形成
B.存在诸侯纷争潜在危险
C.确立了贵族世袭的特权
D.形成了家国一体的格局
18、1920年,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秘密成立,19位发起人中有16人后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2年参会的152名会员中有超过1/3加入中国共产党。这可以说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
A.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B.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基础
C.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
D.有利于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19、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实行总统制;1912年3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1913年10月,袁世凯就任正式大总统后,又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民主与专制之间的斗争激烈
B.君主专制独裁的观念根深蒂固
C.责任内阁制在中国难以推行
D.中国缺乏民主共和的社会基础
20、下表为江海关1861—1903年部分年份华商、洋商进出口税比例。
年代 | 进出口正税(库平银) | 洋商税占进出口税% | 华商税占进出品税% |
1861 | 1,500,507 | 100 | 0 |
1873 | 1,982,361 | 99.69% | 0.31% |
1883 | 2,357,503 | 90.58% | 9.42% |
1893 | 3,674,996 | 86.50% | 10.50% |
1903 | 7,198,990 | 94.02% | 5.98% |
(注:“江海关”即上海海关,是近代中国最大的海关)
可主要用来说明近代中国( )
A.民族工业迎来发展的“黄金时代”
B.商业经营方式发生重大变化
C.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结构形成
D.列强攫取中国的海关管理权
21、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在地方管理上,元朝实行( )
A.猛安谋克
B.行省制度
C.改土归流
D.将军辖区
22、1919年5月28日,《申报》一则关于“学生罢课之后”的新闻称:一是每逢单日印刷白话传单,随地分发;二是组织露天演讲团,唤醒同胞发挥爱国精神。据此可知( )
A.五四运动得到各地积极响应
B.马克思主义在民众中得到广泛传播
C.新闻媒体助力五四运动爆发
D.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展
23、鸦片战争前,清政府把西方人当做琉球人或高丽人看待。1844年,清朝设置五口通商大臣,由两广总督兼领,负责外交事务。1861年,清政府建立专掌外交的中央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由恭亲王奕䜣亲自主持。这反映了( )
A.传统的宗藩外交彻底瓦解
B.清朝外交体制逐渐近代化
C.中国闭关锁国局面被打破
D.清政府努力维护国家主权
24、下列口号或主张,属于《海国图志》主旨思想的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打倒列强,除军阀
D.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25、中国古代官吏制度不断演变,汉朝选官主要实行________.隋唐时期,选官用人采用________.为后代沿用。
26、近现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①鸦片战争后,近代化性质的工商业城市陆续出现、发展、壮大,吸引了大量乡村人口进城,开启了近代中国________________的进程。
③____________________后,城市化进入新阶段。
②__________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
③21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化迅猛发展。
27、在此基础上,明朝后期以_______为代表的一些思想家提倡_______,蔑视权威和教条,甚至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震动。
2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口号的提出,也使这场运动所涉及的内容远比辛亥革命时期更为广泛和深刻
29、表现
俄国 | ①一些贵族青年军官于1825年12月发动了试图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的武装起义,被称为“_________”。 ②在俄国传播了革命的主张 |
波兰 | 1830年11月,一批贵族青年军官和学生在华沙发动了争取_________的起义,进一步推动了波兰的民族解放斗争 |
德意志 | ①普鲁士进行并不彻底的废除农奴制改革。 ②1848年2月和3月,奥地利和普鲁士等地发生革命,要求建立统一的独立国家、制定_________ |
30、请将下列一战前发生的民族独立运动填入对应的区域
A 中国爆发辛亥革命 B 海地独立 C 印度掀起反英斗争
D 埃及掀起反英斗争 E 埃塞俄比亚发动抗意战争 F 伊朗爆发立宪革命
①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④_______⑤_______⑥_______
31、古埃及天文学: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_____。
32、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古代的陆路交通
(1)原因:生产的发展推动了人工道路的铺设。
(2)古代著名的人工道路
国别 | 陆路交通 | |
罗马帝国 | 把罗马和各行省连接起来,形成“____”的盛况 | |
古代中国 | 秦朝 | 修筑的驰道、直道和五尺道等,构成了以____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 |
汉朝 | 丝绸之路在汉代贯通后,成为连接亚、欧、北非的大通道 | |
唐代 | 驿道有近2.5万千米,以____为中心向各方辐射 | |
元朝 | 扩展了汉唐的交通网,在全国遍设____,构成了以大都为中心通向全国乃至境外的驿路交通网 |
33、五四运动
(1)导火索
①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________”,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参加了会议
②中国代表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取消“________”等正义要求,但英美等国操纵的和会,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要求,竟决定将德国在________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③消息传到中国,激起人们郁积已久的愤怒,各界人士和________纷纷发表通电,斥责日本的无理行径,并且要求中国政府坚持国家主权。这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索
(2)经过
①5月4日,北京大学等十几所学校的学生齐集天安门,举行游行示威,高喊“________”“取消二十一条”等口号
②学生的爱国行动遭到________的镇压,这也使得从北京开始的学生爱国运动迅速推向全国
③北京学生大批被捕的消息传到上海,爱国运动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上海出现大规模的________和商人罢市,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④在巨大压力下,北洋政府释放了被捕学生。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也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3)意义
①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________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②学生和工人是这场运动的________,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走上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道路,________发展成为新思潮的主流
34、俄国农奴制改革
(1)背景:农奴制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措施
①废除_______制,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通过赎买得到土地。
②实行_______和地方选举、实施统一的司法制度、进行_______、实行义务兵役制等。
③采取各种措施刺激工业发展。
(3)形式:自上而下的改革。
(4)影响:促进了俄国_______的发展,但没有直接触及沙皇专制制度,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
35、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间和性质是什么?
36、幕府统治建立的过程和特点是什么?
37、戚继光抗倭原因、经过和结果怎样?
38、为什么说万民法取代公民法是一种历史趋势?
39、南亚笈多帝国兴起的时间和地点?它信奉的主要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