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俄国二月革命胜利后,饥饿的工人、农民和疲惫厌战的士兵都渴望面包和和平问题的解决,然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并没有很好解决,并且表示将继续参战。这一情势( )
A.促使俄国转向社会主义革命
B.标志着列宁主义正式诞生
C.刺激帝国主义势力入侵俄国
D.表明马克思主义脱离实际
2、下表所示为当代中国不同时期的劳模评选情况。我国劳模评选的变化( )
时期 | 劳模精神 | 典型特征 | 代表人物 |
20世纪50-60年代 | 不畏困难、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无私奉献、刻苦钻研、勇于创新、不怕牺牲、团结协作、爱岗敬业、多作贡献 | “生产型” “技术革新型” | 时传祥、王进喜、李四 光、钱学森、华罗庚、焦裕禄、郭凤莲 |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新时期 | 奋力开拓、争创一流、建功立业、改革创新、创造价值、与时俱进 | “知识型”“创新型”“技能型”“管理型” | 徐虎、许振超、宋鱼水、姚明 |
A.顺应了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
B.转变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C.符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要求
D.是更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的表现
3、为了增强说服力,雅典公民在公民大会和陪审法庭上演说的时候,常常借鉴戏剧表演中的肢体动作和情感手段,将听众引向“愤怒”“嫉妒”和“怜悯”。这种演说方式( )
A.有利于民主政治发展
B.丰富了公民文化生活
C.增加了城邦决策风险
D.塑造了公民理性精神
4、描述世界古代文明的论著颇丰,如《草原帝国》《伊斯兰世界帝国》《基督教与西方文化》《太阳与献祭众神:阿兹特克与玛雅神话》《印度与中国》等。这些论著折射出( )
A.地理环境决定文明类型
B.世界古代文明的多样性
C.不同文明相互交流借鉴
D.对文明的理解难以统一
5、下表反映了我国保障妇女权益的立法情况,《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制定和修订( )
1992年4月 | 制定(妇女权益保障法),初步奠定妇女权益保障的基本框架。 |
2005年8月 | 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决定〉,确立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法律地位。 |
A.为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提供法律保障
B.表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C.顺应了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
D.系统整合了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
6、尊孔子,为群臣“班赐冠服”,并“行幸鲁城,亲祠孔子庙”,依汉律制定礼乐刑罚;学汉语,令文武百官说汉语、穿汉服;改姓氏,改鲜卑姓氏为汉姓,其中皇族拓跋氏改姓元氏.孝文帝的这些改革主要( )
A.结束了长达百年的分裂局面
B.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大开发
C.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交融
D.激化了南北方民族的矛盾
7、唐朝贞观年间,唐太宗决定派军队反击突厥的入侵,按制度规定的运作流程是( )
A.尚书省一中书省一门下省一兵部
B.中书省一门下省一尚书省一兵部
C.中书省一门下省一尚书省一吏部
D.尚书省一门下省一中书省一吏部
8、从字体演变的角度分析,如图体现了汉字
A.形象化的发展方向
B.逐渐走向繁复化
C.将写意发挥到极致
D.实用性不断增强
9、毛泽东对湖南国民党的组织建设倾注了心力。……他受中共中央的委派,回湖南指导湘区委筹建湖南国民党组织。在他指导下,长沙最先设立国民党支部,接着常德、衡阳也相继设立分支部。这说明
A.湖南农民运动获得长足发展
B.开展国共合作的条件趋于成熟
C.社会主义已经受到广泛关注
D.国共首次合作推动了革命发展
10、工业革命后,英国城市取代农村成为国家的重心,城市的饮食起居、交通出行、卫生习惯等领域出现的问题日益严重。这一状况倒逼政府职能部门( )
A.反思城市化进程的利与弊
B.控制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
C.以行政手段改善居住环境
D.提倡居民树立文明新风尚
11、抗日战争时期,边区各地出现了“民主政治要实行,选举为了老百姓,咱们选举什么人?办事又好又公平,还不要私情”“人口四万万,妇女占一半,国事家事全要管,事情才好办”等脍炙人口的歌曲。这些歌曲表明( )
A.中共注重加强抗日民主政权建设
B.民主政治建设的法制化趋势形成
C.边区政府注重丰富民众文娱生活
D.敌后战场的重要性不断提高
12、苏美尔人迁移到两河流域南部后,约公元前2900年,以城市为中心的聚落逐渐扩大,功能不断完善。该时期的一块石碑上雕刻有一个统治者,戴头冠,穿褶裙,孔武有力。一枚印章上,有一个人正主持宗教仪式,手刃敌人,同时期的雕刻中还出现了奉献产品的民众。这些情况表明( )
A.西亚地区国家已经产生
B.苏美尔地区的刑法严酷
C.该地有完善的官僚系统
D.汉谟拉比宣扬君权神授
13、1895年的公车上书运动仅仅集中在文武官员和一些中心城市的举人中间,在全国大多数地方几乎没有太多反响,而1919年的五四运动,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几乎都有响应,实际参与者既有上层政府官员,更有大批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甚至还有相当多的普通市民和工人。这种变化体现出近代中国( )
A.三民主义成为主流思想
B.思想启蒙推动了社会进步
C.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D.国民民族意识的不断觉醒
14、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国语》记载西周“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狄荒服。甸服者祭,侯服者祀,宾服者享,要服者贡,荒服者王”。与商朝比较,西周( )
A.重视礼乐的治理功能
B.国家治理的模式发生转变
C.以血缘维系政治统治
D.形成严密的中央集权体制
15、“所谓抗日战争的起点,简言之,就是抗日战争的重大事件的开始时间问题。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也是一个从小到大,由局部地区抗战逐渐发展到全国性抗战的历史过程。”据此观点,“抗日战争的起点”是( )
A.1931年,东北
B.1932年,上海
C.1935年,华北
D.1937年,北平
16、“元鼎元年,张骞再次出使西域,西汉与乌孙联姻成功。元鼎二年,西汉设立酒泉、武威两郡,并移民实边……元封三年,从票侯赵破奴带属国骑兵及郡兵数万攻姑师、楼兰,破姑师国,俘虏楼兰王。在河西开设四郡,肃清东西交通的大道后,西汉便开始在西域的中心地带屯田,确立经营西域的根据地”。材料表明( )
A.西域与中原的交往源远流长
B.丝绸之路此时已完全形成
C.汉代政府对西域实行有效管辖
D.消除了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
17、下图所示为商光边区革命委员会发给农民刘运亭的土地分配证。刘氏获得土地得益于( )
A.土地革命运动的推动
B.双减双交政策的实施
C.解放战争中土地改革的开展
D.新中国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
18、唐代的民族政策,除了朝贡、和亲外,在边区还设立羁縻府州,任命当地部族领袖为都护府长官,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中央政府。唐代“羁縻政策”( )
A.利于边疆稳定和发展
B.导致藩镇割据局面出现
C.冲击了中央集权制度
D.固化了夷夏之辨的观念
19、1940年12月23日,重庆《大公报》报道:“中央大学艺术科教授张书旂为庆祝美国罗斯福总统第三届连任大典……特制《百鸽图》一巨幅(相赠),甚为精致,蒙委员长赞许,亲题‘信义和平’四字,以颜其额。”此图赠与美方的深层用意应该是
A.争取美国对中国抗战的支持
B.对美国珍珠港遭到袭击表示慰问
C.庆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D.感谢美国在开罗会议上支持中国
20、读“外国在华铁路直接投资估计表”,据此可知( )
国别 | 铁路 | 建筑年代 | 里程(公里) | 投资估计 (百万美元) |
俄 | 中东铁路 | 1898﹣1903 | 1721 | 189.3 |
德 | 胶济铁路 | 1899﹣1904 | 446 | 15 |
法 | 滇越铁路 | 1903﹣1909 | 464 | 32 |
日 | 南满铁路 | 1899﹣1903 | 1105 | 49 |
英 | 广九铁路(英段) | 1907 | 36 | 6.7 |
| 合计 |
| 3772 | 292 |
A.甲午战后外国侵华以修筑铁路为主
B.甲午战后外国开始了对华资本输出
C.俄国在对华投资中占据主导地位
D.外国在华投资铁路便利了经济侵略
21、对下列《中国古代户籍制度和赋役制度关系示意图》解读正确的是( )
A.宋代为国家承担赋役的是客户人口
B.元朝沿袭唐朝两税法在全国施行
C.户籍和赋税之间的联系日趋紧密
D.政府对百姓的人身束缚逐渐减弱
22、2011年2月17日,英国政府宣布了福利改革方案,其中的重要一项就是减少对长年依赖“低保”度日的懒汉们的津贴福利。而英国《每日镜报》却反驳政府道:“人人各尽其能,服务社会自然是好事,可老百姓并非都有这样的机会。”上述材料能够反映英国( )
①存在失业问题 ②力争解决贫富分化 ③存在财政负担 ④激励民众积极进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3、有学者认为质朴、务实、外向、功利是秦文化的主要特征,相较于六国文化而言,秦文化是落后的,用相对落后的文化来兼并和统一先进的六国文化,终为其所累。学者重在强调( )
A.先秦文化的多元并存
B.文化对统治的重要性
C.法家思想的时代局限
D.秦朝灭亡的主观原因
24、婚姻,古时又称“昏姻”或“昏因”。“昏’是“黄昏”的意思,“因”是“就”的意思。在我同古代的婚礼中,男方通常在黄昏时到女家迎亲,而女方随着男方出门。这种“男以昏时迎女,女因男而来”的习俗。就是“昏因”一词的起源。这表明古代婚姻
A.男娶女嫁已成定制
B.具有浓厚夫权色彩
C.封建迷信思想厚重
D.强调男女婚姻平等
25、影响【知识点151】
(1)政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使____力量壮大,为____革命的兴起奠定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2)思想:推动____兴起,促进了思想文化的近代化。
(三)社会生活的变迁
26、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后,第一位首相是________;美国1787年宪法在权力结构中突出“________”原则,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精神。
27、孔子还是伟大的教育家,“______________”是他最重要的教育思想,可以与日月同辉。
28、土地改革
(1)新中国刚成立时,全国尚有约占总数2/3的农民被束缚在________之下。
(2)________年夏,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___》。
(3)到________年底,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________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约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共获得约七亿亩土地。
(4)农民从封建________制度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农村________得到大解放,为中国逐步实现________扫除了障碍。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了49%。
29、《开罗宣言》发表: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政府首脑在埃及开罗举行会议,通过了《开罗宣言》,特别规定“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________及其附属岛屿、澎湖群岛等,归还________”
30、评价
(1)成效: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了大笔收入。
(2)不足
①强兵效果不明显,与西夏的战争再次失败
②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________的负担,引起激烈争议
③导致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日益严重,北宋逐渐走向衰亡。四、南宋的偏安
31、开疆拓土
(1)◇反击匈奴:汉武帝任用________、霍去病为将,经过三次较大规模的战争,夺取了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在河西走廊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
(2)张骞出使西域:为配合对匈奴的战争,汉武帝派遣________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
(3)开辟“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织品沿着这条道路传向中亚、西亚、欧洲和北非,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公元前60年,西汉在乌垒城设置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
(4)加强对东南和西南的控制:西汉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也比以前更加有效。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以巩固加强。
32、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________,确立________,推进________,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________前提和________基础
33、21世纪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本质:面向____________的社会主义文化。
34、金朝建立1114年,________的首领________举兵反辽,次年称皇帝,建立金朝,定都________府,也称上京。
35、“史料阅读”北宋学者欧阳修在他编撰的《新唐书·兵志》中,总结了从藩镇割据直至唐末军阀肢解唐朝的历史线索: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命于朝。天子顾力不能制,则忍耻含垢,因而抚之,谓之姑息之政。盖姑息起于兵骄,兵骄由于方镇,姑息愈甚而兵将愈俱骄。由是号令自出以相侵击,虏其将帅,并其土地,天子熟视不知所为,反为和解之,莫肯听命……故兵之始重于外也,土地、民赋非天子有;既其盛也,号令、征伐非其有;又其甚也,至无尺土,而不能庇其妻子宗族,遂以亡灭! 根据史料说明唐朝时期的藩镇有何危害?
36、《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由哪四部法典组成?为什么说它集罗马法之大成?如何评价它的历史地位?
37、【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徐光启生于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他看不惯宦官当权的种种污浊不堪的行为,也不善于迎合上级长官的意旨,多次被迫离职赋闲。
徐光启做学问非常勤奋,他每天黎明时分起床,将书室打扫干净后,就坐在书桌边,孜孜不倦地读书、计算、写文章,直到夜半时才去休息。徐光启跟随当时在华的传教士利玛窦学习西方的天文、数学、测量、水利等科学知识,合作翻译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
徐光启亲自品尝各种荒年被用作食物代用品的东西,系统加以筛选,总结出:吃树皮只能吃榆树皮,吃树叶只能吃槐树叶,吃草子只能吃野稗、蓬蒿、苍耳子等。他编撰的《农政全书》,是我国历代农业科学研究成果的总汇。在明代历史上,他是与李时珍并列的科学巨人。
(l)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徐光启的历史地位。
(2)根据材料,我们可以从徐光启身上汲取哪些正能量?
38、拉开宗教改革的序幕的是什么?
39、甘地领导的印度三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时间、主要内容分别有哪些?如何评价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