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油画《巧克力》描绘了17世纪引人注意的消费体验。富有的欧洲人像阿兹特克上层社会人士一样把巧克力作为一种奢侈的饮料。他们从墨西哥进口昂贵的巧克力到西班牙、再用从中国进口的更昂贵的瓷杯来饮用。这幅作品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欧亚之间开始建立商业联系
B.世界贸易促进饮食文化交流
C.中国的瓷器远销至美洲大陆
D.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确立
2、考古学家在印度河谷的摩亨佐·达罗发现了距今4000多年前的棉织品。而与此同时,南美的秘鲁也有类似发现。最新的基因技术证实,不同地域的人类可能早在8000年前,就同时掌握了棉花种植技术。这一发现说明( )
A.早期世界文明具有一体化特征
B.区域文明演进具有一定相似性
C.现代科技决定历史研究进展
D.技术传播与人类迁徙存在关联
3、驼峰航线是抗战时期盟国援助物资从印度东北进入中国西南的空中运输通道。经此航线的飞虎队队员曾说道:在天气晴朗时,我们完全可以沿着战友坠机碎片的反光飞行,我们给这洒满战友飞机残骸的山谷取了个金属般冰冷的名字——“铝谷”。该航线的开通( )
A.成为中国人民战略反攻的标志
B.体现了反法西斯战场中国主导地位
C.旨在帮助中国远征军赴印作战
D.为打击日本法西斯作出了重要贡献
4、1987年,巴西新首都巴西利亚以“不拥挤、无污染”以及“充满现代理念的城市格局与建筑”等因素入选“世界文化遗产”;2018年4月,我国政府发布《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备受全球关注的中国首都北京面向雄安的世纪大疏解正式拉开帷幕。据此可知( )
A.迁建新都已成为世界潮流
B.人们的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C.城市化中的问题受到重视
D.我国善于借鉴国外的经验
5、罗马共和国时期,候选人成为执政官需要得到公民大会的选票,执政官拥有民事权力和军事权力。执政官在组织对外作战时,需要获得元老院的物资支持,同时,公民有权批准或拒绝执政官提出的媾和条件和媾和条约。由此可知,罗马共和国( )
A.公民决定国家政治
B.注重对权力的监督
C.政府机构分工明确
D.实行了民主集中制
6、下图所示是1978—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单位:亿元)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单位:元)的变化情况。据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蓬勃发展
B.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发达国家
C.我国基本消除农村绝对贫困现象
D.我国已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
7、2006年9月,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报告显示:2005年中国共对外提供了57.7万吨粮食援助,占当年全球粮食援助总量的6.9%,仅次于美国和欧盟。据此可知( )
A.人类粮食安全问题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
B.21世纪,中国杂交水稻育种技术有了新的突破
C.是人工智能在农业生产中应用带来的结果
D.中国成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重要力量
8、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这表明我国
A.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
B.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
C.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
D.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
9、在一个初始力量的推动下,可能会引发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导致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就是“多米诺骨牌效应”。下列事件不属于蒙古西征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的是
A.火药等技术的西传
B.马其顿王国被吞并
C.大规模的民族迁徙
D.马可·波罗自陆路来华
10、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下列对辛亥革命中重大事件的评述有误的是
A.同盟会成立——确立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奋斗目标
B.武昌起义爆发——各省纷纷宣布独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从法律上宣告君主专制的结束
D.清宣统帝正式下诏退位——宣告中华民国成立
11、在中世纪欧洲,香料被看作是上层社会的标志,其价格昂贵,被称为“黑色黄金”,一些贵族家庭会以香料来彰显自己的财力。16世纪以来,香料大量涌入欧洲等地,由供贵族富豪享用的高级奢侈品变为寻常百姓的大众化商品。这反映了当时( )
A.近代商业贸易方式发生了变化
B.世界市场的逐步建立
C.香料受价格革命的影响
D.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12、清朝是中国古代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如表所示清朝系列事件反映的主题是( )
时间 | 事件 |
1662年 | 郑成功收复台湾 |
1689年 | 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两国东段边界 |
1727年 | 清朝开始派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 |
1762年 | 清朝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 |
A.专制集权空前强化
B.文明的碰撞与交流
C.国家的巩固与统一
D.统治危机的初显
13、《资政新篇》同《天朝田亩制度》一样,是反对封建社会制度的,但它向农民群众描绘的不是以平均主义为尺度的小农经济的天国,而是一个承认贫富差别的以资本主义为模式的新型天国。这反映《资政新篇》( )
A.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B.顺应了当时农民的心理需求
C.进行了国家建设的新探索
D.实现了传统社会的深度转型
14、在合作化运动初期,由于中国共产党在土改中已经逐渐在农村中树立起了政治权威,并且各级领导干部都对合作化道路的优越性进行了积极宣传,因此,广大农民对走合作化道路的政策还是积极响应且拥护的。材料反映了
A.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完成
B.农民一贯支持合作化运动
C.党的工作注重群众路线
D.农业合作化推动了工业化
15、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了王进喜、焦裕禄、雷锋、李四光、钱学森、邓稼先、华罗庚、张桂梅等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他们的共同精神品质是( )
A.公平竞争
B.英勇斗争
C.勤俭节约
D.求实奉献
16、下表是两汉时期部分医学资料的出土、收集情况整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时期 | 医学资料收集、出土情况(部分) |
两汉 | 江陵张家山西汉墓出土的医简共178 枚,含古医籍 2 部 11 种 |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医籍竹简约200枚、木牍10枚、绢帛10种 | |
甘肃武威县出土简牍92 枚,记载完整医方31个 |
A.南方医学技术远超北方
B.中医注重理论创新
C.造纸术促进了医学传承
D.两汉医学成就突出
17、清朝驻外使臣薛福成这样评价鸦片战争后列强在华获得的特权:“立约之初,有视若寻常而贻患于无穷者,大要有二:一则曰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一则曰洋人居中国,不归中国官管理也。”薛福成论述的特权是( )
A.协定关税和领事裁判权
B.片面最惠国待遇和领事裁判权
C.协定关税和通商口岸传教
D.片面最惠国待遇和通商口岸传教
18、下面是某国侵华计划的部分内容。为了达到这项目的,该国发动了
第三项又,即使在任何情况下,签订战胜条约时,也必须将以下六个要冲,纳入本邦版图。 其一盛京益州以南之旅顺半岛 其二山东登州府管辖之地 其三浙江舟山群岛 其四澎湖群岛 其五台湾全岛 其六扬子江沿岸左右十里之地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法战争
D.中日甲午战争
19、20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说明当时( )
A.生产资料所有制有所变化
B.国家强化人民公社的控制
C.农民获得产品分配自主权
D.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20、16世纪以前,德意志地区邦国林立,方言各异。1522年,马丁路德将《圣经》翻译成德语。他所使用的德语吸取了德意志各地方言的词汇,很快成为各邦的共同书面语。据此可知,马丁路德翻译《圣经》( )
A.动摇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B.宣扬了人民主权学说
C.抨击了教会的贪婪虚伪
D.有利于民族国家形成
21、丝绸之路的开通使胡技流入大唐,注入百戏。百戏的曲乐热闹明快,加之新颖的弹奏器乐,国内出现对胡风潮流的追求,呈现出“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的景象。上述现象反映了唐代( )
A.民族文化的交融
B.审美标准的趋同
C.戏曲艺术的成熟
D.女性地位的提高
22、1779年,兰开夏地区出现大规模反机器骚乱;1796年约克郡骚乱,以至当局不得不驻扎军队弹压;1802年纺织领域起毛机使用,导致威尔特郡、萨默特郡骚乱。飞梭和珍妮纺纱机在推行过程中,也曾遭到手工业者的敌视。这说明( )
A.社会底层都反对科技创新
B.工人阶级斗争进入自觉阶段
C.社会保障机制有待于完善
D.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成熟
23、2022年全世界人口接近80亿,而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带来产粮面积大量减少,俄乌战争也使世界粮食市场供应不足,欧美资本控制的国际粮食期货价格飙涨。此外,有学者认为,粮食问题不是现实中没有足够的粮食,而是人们无法获得足够的粮食。这说明( )
A.世界和平是粮食安全的前提
B.提高产量方能化解粮食风险
C.粮食安全面临众多风险考验
D.打击投机才能保障粮食供应
24、道光年间《南海县志》载:“牛痘之方,英吉利蕃商多林文于嘉庆十年(1805年)携至粤东,其法刺牛膊小痘,剔取浆水,点小儿两膊之白夹穴……如其奏功,(痘)永不复出”作为直接证据,该材料可用于
A.证实中国最早的牛痘免疫疗法
B.研究清代外洋医术的引进与传播
C.近代中国公共卫生事业的起步
D.近代自然科学在中国的广泛影响
25、________年,鞑靼首领________与明朝订立和议,接受明朝册封。双方恢复并扩大贸易关系,直到明末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
26、两极格局的瓦解:美苏关系紧张:1979年,________入侵阿富汗,美国再次加强对苏联的遏制,同时大搞军备竞赛,提出并着手实施“________计划”,企图拖垮苏联。
27、社会主义思想的萌发
(1)背景:早期工人运动的发展。
(2)代表:法国人圣西门、____和英国人欧文。
(3)内容: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弊端;反对自由放任的竞争,主张建立____的理想社会。
(4)影响: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力量和正确有效的途径,被称为“____”。
28、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沿革
(1)社会救济
汉朝 | 建立__________制度,积谷备仓,调节粮价 |
隋唐 | 政府既重视官方储备,也大力提倡民间积储。隋文帝置仓积谷,预防荒年,还鼓励民间自置__________,令各州百姓在收获时按贫富分三等出粮,于当地造仓积蓄。官仓救大灾,义仓防小灾 |
宋朝以后 | 宗族内部的救助活动逐渐兴起。北宋范仲淹在族内创设义田,赈济族人,影响深远。宗族通过设立__________、义学、__________、义冢等族产,在衣食、住行、婚娶、蒙养、丧葬等方面资助族中贫困者 |
明清时期 | 慈善组织开始兴起,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等慈善机构 |
(2)优抚:中国古代一直有优抚老弱贫苦等弱势群体的传统,尊敬与赡养老人,保障鳏寡孤独的生活。
29、渡江战役
(1)毛泽东、朱德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解放军百万雄师在西起湖口、东至________的千里战线上,分3路发起渡江战役,迅速突破长江防线。解放军占领国民党统治中心________,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大陆的统治覆灭,中华民国时期结束。
(2)解放军各路大军继续向中南、西北、西南各省胜利大进军,迅速解决残余敌人,解放广大国土。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终于赢得了________的胜利,这是人民创造的彪炳史册的伟大胜利
30、载人航天
(1)决策:1992年,作出实施⑤_________的战略决策。
(2)成就:⑥______年10月15日宇航员杨利伟升入太空。
(3)意义:中国成为世界上⑦______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31、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到1976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达到________个
32、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时间 | 19世纪中期 |
条件 | ____后,资本主义国家需要更广阔的____;工厂所需的原材料也需从世界各地获取;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使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 |
表现 | ①资产阶级在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等地建立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②资产阶级____,掠夺原材料,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 |
33、两极格局的瓦解
(1)原因:苏联放任西方对东欧的“____”攻势;国内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放弃____的领导地位。
(2)标志:苏联解体。
(3)影响: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冷战随之结束。两极格局中出现的____不可逆转。
34、蒙古
(1)________统一草原前夕,命人使用畏兀儿文字拼写蒙古语,形成________蒙古文。
(2)忽必烈即位后,委派藏传佛教高僧________改制藏文字母,创造出一套拼音符号,这是________汉语的最早尝试。
35、北宋王安石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进行变法的?变法的目的、内容和作用是怎样的?
36、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是什么?
37、思考在世界殖民体系建立过程中,西方列强是如何改变世界的?又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38、二战后劳动力流动的特点
39、根据设问和所学知识回答下面问题。
鸦片战争前,英国女王维多利亚于1840年1月16日到议会发表了对中国发动战争的演说。支持鸦片烟贩的自由党在议会中占多数,并促成了政府对中国使用武力的决定。而战后,中国道光皇帝发了一道密谕,命令有关大员赶快与英国议和。这一密谕直接由皇帝口授,军机章京抄录而下达,朝中大员几乎无人知晓。紧接着,林则徐被革职,清廷大员伊里布等人与英国议和。
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
(1)请列举反映出英国和中国的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
(2)写出两国政治制度建立的重大事件。
(3)从中比较一下英国女王和中国皇帝在权力和地位上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