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魏晋南北朝时期,汉语逐渐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西北民族的歌舞、器乐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本是胡人喜食的乳酪食品,逐渐成为北方汉人广泛流行的副食。材料表明当时北方( )
A.少数民族普遍汉化
B.统一条件逐渐成熟
C.民族之间交流发展
D.饮食结构发生变化
2、下图是四川广汉三星堆 1 号祭祀坑出土的龙虎尊(左)与安徽阜南出土的龙虎尊(右),两件文物成器时间不同,但形制和纹饰都极为相似,这体现了中华文明 ( )
A.源远流长
B.领先世界
C.自成体系
D.多元一体
3、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前,浙江绍兴府通判一职出缺,结果顺天籍张廷泰中选。但在乾隆帝接见张廷泰时,听出了他的绍兴口音,便下旨对张廷泰漠视回避制严厉批判,并将其降职调往福建,还将审查御史等人一同论处。乾隆帝强调回避制旨在( )
A.规范官员选拔
B.学习明朝制度
C.维护君主专制
D.加强官员管理
4、1966—1976年,在评定全国劳模时强调“塑造好无产阶级英雄典型”,劳模人物的评选主要在于“忠诚”,突出政治品质。1979年党中央提出关于“模范”和“先进”的理论判断,强调先进生产力的优秀代表。这反映了( )
A.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
B.党完成了德育建设
C.劳模需提升综合素质
D.党工作重心的转移
5、据官方统计,上海的人口从1853年的54.4万人,猛增至1865年初的69万人,新增人口主要分布于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分别增长8.2万和5.5万。导致这一时期上海人口数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B.民族工业的兴起
C.闭关锁国政策的结束
D.外国资本的涌入
6、如表所示为1913年4~12月北京政府众议院议员集体署名正式质问的提案(部分)。这从实质上反映了
提案人 | 提案内容 |
蒋凤梧等 | 针对(善后借款合同)提出质问:大借款的用途及财政善后计划书 |
罗永诏等 | 针对“尊崇孔圣”和“举行祭孔典礼”的通令提出质问:祭孔典礼之命令违背信教自由之保证书 |
A.改良与革命的两种方式
B.司法与立法的权力之争
C.宪政与专制的矛盾冲突
D.愚昧与科学的思想较量
7、“据农村工作同志的报告,政治宣传在反英示威、十月革命纪念和北伐胜利总庆祝这三次大的群众集会时做得很普遍。在这些集会里,有农会的地方普遍地举行了政治宣传,引动了整个农村,效力很大”。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A.探索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B.土地革命调动了农民革命积极性
C.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移到农村
D.农民运动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8、如图创作于新石器时代的阿尔及利亚岩画,画面中间双角女神祈祷丰收,四周有一片正在播种的庄稼地。它体现了( )
A.农业出现与思想活跃的统一
B.集体劳作和多神信仰的汇集
C.铁犁牛耕和壁画艺术的结合
D.劳动场景和艺术审美的融合
9、如图反映的是二战后全球劳动力的流动路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主要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流动
B.流动过程缺失智力精英移入
C.受国际分工和生产的国际化的影响
D.加大流动可以杜绝难民产生
10、《墨子·备穴》中提及一种守城装置——“地听”。通过在城墙脚下间距相等的数口深井,将薄皮革裹紧的坛子埋入其中,可利用共振原理探查敌袭。类似的设置方式,后来被较广泛地用于古戏台的搭建。“地听”的发明和使用( )
A.始终贯彻了“非攻”信条
B.凝聚了我国先民的智慧
C.说明技术创新源于战争
D.表明中国曲艺源远流长
11、秦朝的下列措施能否定商周时期世卿世禄制度的是
①郡县制
②三公九卿制
③皇位继承制
④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
A.①②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2、太平天国制定了繁琐的“礼乐制度”;对诸王及其妻子儿女、亲戚和各级官员的称呼都做了严格的规定;各级官吏之间,上下的等级界线也十分严格。这说明太平天国
A.追求合理社会秩序
B.崇尚绝对平均主义
C.认同封建等级观念
D.效法西方礼仪制度
13、近代某诗人写道:“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反映了
A.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人们的生活
B.近代通讯事业的发展
C.有轨电车便捷了人们的生活
D.近代以来人们精神生活的日益丰富
14、王守仁认为士大夫凭借修养治理天下,农民凭借农具来养家糊口,工匠和商人则“以其尽心于利器通货者,而修治具养,犹其工与商也。故曰:四民异业而同道。”他的观点( )
A.体现近代民主思想的萌生
B.为明清思想家所继承
C.彻底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
D.受商品经济发展影响
15、1952年4月,周恩来说:“为了表示外交上的严肃性,我们又提出建交要经过谈判的手续。我们要看看人家是不是真正愿意在平等、互利和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同我们建立外交关系”。这( )
A.体现了新中国的外交方针
B.促进了亚非拉国家的团结合作
C.落实“求同存异”的外交原则
D.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16、1883年3月,恩格斯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说:“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这一讲话蕴含的历史学科素养是
A.时空观念
B.唯物史观
C.历史解释
D.家国情怀
17、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政策经历了一系列调整:建国初期实行“一边倒”;20世纪50年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准则;20世纪70年代奉行“一条线,一大片”;改革开放以来坚持不结盟政策。由此可见( )
A.世界局势决定中国外交
B.两极格局不断走向瓦解
C.外交政策根据形势调整
D.第三世界国家不断壮大
18、如表为洋务运动时期派遣赴美留学的120名幼童中学成归国后的职业情况。由此可知,洋务运动时期的留学教育( )
职业 | 铁路工程师 | 政客 | 外交官 | 海军 | 税务海关 | 教师 | 总理 | 采矿工程师 | 律师 | 经商 | 医生 | 电信工作 | 记者 |
人数 | 14 | 3 | 16 | 20 | 3 | 3 | 1 | 9 | 1 | 8 | 3 | 16 | 3 |
A.导致了科举制度废除
B.变革了封建社会性质
C.传播了中华传统文化
D.促进了社会转型发展
19、据睡虎地秦简等记载,秦朝百姓可按一定程序向官府借用官营作坊生产的铁农具,用后按时归还。如农具正常破损只需“为用书,受勿责”,即书面说明情况而无需赔偿。上述做法( )
A.使铁犁牛耕得到了普及
B.体现外儒内法的治国理念
C.说明政府重视精耕细作
D.扩大了官营手工业的市场
20、中国近代史上的某一运动,“进一步打击了封建专制思想,传播了西方民主、自由精神,使自由主义和三民主义、共产主义并列为现代中国三大思潮,其在高级知识分子中更是主导”。这一运动的主要意义在于( )
A.促进辛亥革命爆发
B.冲击传统伦理道德
C.激发民族意识高涨
D.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21、西方各国有关文官的考试、录用、考核、升降、奖惩、福利、待遇、培训、退休、退职等一系列管理制度,都是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的。除有概括文官制度的基本法外,一般还制定各种专门法。这反映出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是( )
A.依法管理
B.政治中立
C.职务常任
D.素质优良
22、习近平主席2014年在德国访问时指出:“历史上郑和下西洋,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推行经贸和文化交流,舰队这么强大却没有进行过任何侵略,而是调解纠纷,打击海盗,给予邻邦巨大帮助,交了很多朋友。”习主席这句话高度评价并充分肯定的主要是郑和下西洋( )
A.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B.推动了对外贸易巨大发展
C.敢为天下先的时代精神
D.展示和平发展的外交理念
23、1940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规定在政权的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改选后党外人士担任干部者有3592人,占总数的三分之二。根据地内的开明绅士由此得以进入政权机构。这个举措( )
A.适应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B.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C.旨在解决根据地的困难
D.利于开明绅士主导敌后抗日政权
24、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这样评价秦代的一项制度: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这则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
A.分封制的推行
B.郡县制的形成
C.秦朝面临危机
D.科举制的兴起
25、根据表格中时间的提示,填写出对应的历史事件(限中国史方面)。
时间 | 对应历史事件 |
589年 |
|
755年 |
|
1069年 |
|
1405年 |
|
1689年 |
|
26、战国时期法家思想主要内容君主_______、君主_______、君主_______、建立_______。
27、原因:改革的目的是消除矛盾,稳定雅典的社会秩序,很多改革措施都带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色彩。
28、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突破长江防线,占领___,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覆灭,中华民国时期结束。
29、首先创办经济特区:1980年,深圳、(_________)、(_________)、厦门;1988年,(_________)。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开放(_________)、(_________)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有力地增强了中国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活力。
兴办沿海经济开放区:1985年以后,将(_________)、(_________)、环渤海地区和闽东南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到1992年沿海经济开放区已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
30、扩展:15世纪后期,文艺复兴扩展到欧洲各地。英国____的《哈姆雷特》《李尔王》等,充分体现了____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观念。
31、在小块土地上,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的做法,我们称之为__________。
32、计算机
(1)成就
①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了计算机研制工作。
②1983年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⑪___________。
③越来越先进的高性能计算机在十几年间先后问世。
(2)意义
①表明中国的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技术居于世界前列。
②加速了国家信息化发展。
33、西夏
(1)建立:________年,________称帝,定都兴庆府,国号大夏,史称________。
(2)制度:基本模仿________,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
34、北魏:________改革时,颁布________,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成年男子负担一定的徭役。
均田制表 | ||
受田者 | 露田(死后还给国家) | 桑田(不再收回) |
一夫一妇 | 120亩 | 20亩 |
丁男 | 20亩 | 为户主者有20亩 |
男18岁以下 |
|
35、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对分封制与郡县制的认识。
3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许多被出卖的人们,
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
其中有的无辜被售,也有的是因故出卖:
有的为了可怕的贫穷所迫,逃亡异地,
不复说他们自己的阿提卡语言,远方漂荡,
也有的惨遭奴隶的卑贱境遇,甚至就在
面临着主人的怪脾气发抖,我都使他们解放。
我使这样的事情普遍流行,调整公理和强权,
协和共处,这样我应允的事都已一一完成。
我制订法律,无贵无贼,一视同仁。
——古希腊某诗人、政治家
材料二
近代以来,作为宪政体制和模式创新……(英国)开启了议会“至高无上”的时代,它从根本上解决了民族国家政府建构问题——现在是“议会中的国王”,而不再是王朝政府时“单独的国王”。
——魏建国《宪政模式转型与近代英国崛起》
材料三
美国宪法修正历程(节选)
——摘编自[美]莫里森等《美利坚共和国的成长》
(1)材料一的作者是哪位政治家?他“一一完成”的事对古代雅典有何积极作用?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英国是如何实现由“单独的国王”到“议会中的国王”的。
(3)据材料三,指出美国从哪些方面废除了对选举权的限制。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民主政治发展进程的特点。
37、拜占庭文化
(1)拜占庭帝国是何时建立的?
(2)拜占庭文化的特点是什么?
(3)拜占庭文化成就有哪些?
38、联系当今社会现象,分析外来文化对中国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变迁的影响与作用。
39、简述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标志、内容及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