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年四川内江中考一模试卷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魏晋南北朝时期,汉语逐渐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西北民族的歌舞、器乐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本是胡人喜食的乳酪食品,逐渐成为北方汉人广泛流行的副食。材料表明当时北方(     

    A.少数民族普遍汉化

    B.统一条件逐渐成熟

    C.民族之间交流发展

    D.饮食结构发生变化

  • 2、下图是四川广汉三星堆 1 号祭祀坑出土的龙虎尊(左)与安徽阜南出土的龙虎尊(右),两件文物成器时间不同,但形制和纹饰都极为相似,这体现了中华文明 (     

    A.源远流长

    B.领先世界

    C.自成体系

    D.多元一体

  • 3、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前,浙江绍兴府通判一职出缺,结果顺天籍张廷泰中选。但在乾隆帝接见张廷泰时,听出了他的绍兴口音,便下旨对张廷泰漠视回避制严厉批判,并将其降职调往福建,还将审查御史等人一同论处。乾隆帝强调回避制旨在(     

    A.规范官员选拔

    B.学习明朝制度

    C.维护君主专制

    D.加强官员管理

  • 4、1966—1976年,在评定全国劳模时强调“塑造好无产阶级英雄典型”,劳模人物的评选主要在于“忠诚”,突出政治品质。1979年党中央提出关于“模范”和“先进”的理论判断,强调先进生产力的优秀代表。这反映了(     

    A.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

    B.党完成了德育建设

    C.劳模需提升综合素质

    D.党工作重心的转移

  • 5、据官方统计,上海的人口从1853年的54.4万人,猛增至1865年初的69万人,新增人口主要分布于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分别增长8.2万和5.5万。导致这一时期上海人口数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B.民族工业的兴起

    C.闭关锁国政策的结束

    D.外国资本的涌入

  • 6、如表所示为1913年4~12月北京政府众议院议员集体署名正式质问的提案(部分)。这从实质上反映了

    提案人

    提案内容

    蒋凤梧等

    针对(善后借款合同)提出质问:大借款的用途及财政善后计划书

    罗永诏等

    针对“尊崇孔圣”和“举行祭孔典礼”的通令提出质问:祭孔典礼之命令违背信教自由之保证书

    A.改良与革命的两种方式

    B.司法与立法的权力之争

    C.宪政与专制的矛盾冲突

    D.愚昧与科学的思想较量

  • 7、“据农村工作同志的报告,政治宣传在反英示威、十月革命纪念和北伐胜利总庆祝这三次大的群众集会时做得很普遍。在这些集会里,有农会的地方普遍地举行了政治宣传,引动了整个农村,效力很大”。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探索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B.土地革命调动了农民革命积极性

    C.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移到农村

    D.农民运动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 8、如图创作于新石器时代的阿尔及利亚岩画,画面中间双角女神祈祷丰收,四周有一片正在播种的庄稼地。它体现了(     

    A.农业出现与思想活跃的统一

    B.集体劳作和多神信仰的汇集

    C.铁犁牛耕和壁画艺术的结合

    D.劳动场景和艺术审美的融合

  • 9、如图反映的是二战后全球劳动力的流动路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主要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流动

    B.流动过程缺失智力精英移入

    C.受国际分工和生产的国际化的影响

    D.加大流动可以杜绝难民产生

  • 10、《墨子·备穴》中提及一种守城装置——“地听”。通过在城墙脚下间距相等的数口深井,将薄皮革裹紧的坛子埋入其中,可利用共振原理探查敌袭。类似的设置方式,后来被较广泛地用于古戏台的搭建。“地听”的发明和使用(     

    A.始终贯彻了“非攻”信条

    B.凝聚了我国先民的智慧

    C.说明技术创新源于战争

    D.表明中国曲艺源远流长

  • 11、秦朝的下列措施能否定商周时期世卿世禄制度的是

    ①郡县制

    ②三公九卿制

    ③皇位继承制

    ④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

    A.①②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12、太平天国制定了繁琐的“礼乐制度”;对诸王及其妻子儿女、亲戚和各级官员的称呼都做了严格的规定;各级官吏之间,上下的等级界线也十分严格。这说明太平天国

    A.追求合理社会秩序

    B.崇尚绝对平均主义

    C.认同封建等级观念

    D.效法西方礼仪制度

  • 13、近代某诗人写道:“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反映了

    A.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人们的生活

    B.近代通讯事业的发展

    C.有轨电车便捷了人们的生活

    D.近代以来人们精神生活的日益丰富

  • 14、王守仁认为士大夫凭借修养治理天下,农民凭借农具来养家糊口,工匠和商人则“以其尽心于利器通货者,而修治具养,犹其工与商也。故曰:四民异业而同道。”他的观点(   

    A.体现近代民主思想的萌生

    B.为明清思想家所继承

    C.彻底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

    D.受商品经济发展影响

  • 15、1952年4月,周恩来说:“为了表示外交上的严肃性,我们又提出建交要经过谈判的手续。我们要看看人家是不是真正愿意在平等、互利和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同我们建立外交关系”。这(     

    A.体现了新中国的外交方针

    B.促进了亚非拉国家的团结合作

    C.落实“求同存异”的外交原则

    D.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 16、1883年3月,恩格斯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说:“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这一讲话蕴含的历史学科素养是

    A.时空观念

    B.唯物史观

    C.历史解释

    D.家国情怀

  • 17、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政策经历了一系列调整:建国初期实行“一边倒”;20世纪50年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准则;20世纪70年代奉行“一条线,一大片”;改革开放以来坚持不结盟政策。由此可见(     

    A.世界局势决定中国外交

    B.两极格局不断走向瓦解

    C.外交政策根据形势调整

    D.第三世界国家不断壮大

  • 18、如表为洋务运动时期派遣赴美留学的120名幼童中学成归国后的职业情况。由此可知,洋务运动时期的留学教育(     

    职业

    铁路工程师

    政客

    外交官

    海军

    税务海关

    教师

    总理

    采矿工程师

    律师

    经商

    医生

    电信工作

    记者

    人数

    14

    3

    16

    20

    3

    3

    1

    9

    1

    8

    3

    16

    3

    A.导致了科举制度废除

    B.变革了封建社会性质

    C.传播了中华传统文化

    D.促进了社会转型发展

  • 19、据睡虎地秦简等记载,秦朝百姓可按一定程序向官府借用官营作坊生产的铁农具,用后按时归还。如农具正常破损只需“为用书,受勿责”,即书面说明情况而无需赔偿。上述做法(     

    A.使铁犁牛耕得到了普及

    B.体现外儒内法的治国理念

    C.说明政府重视精耕细作

    D.扩大了官营手工业的市场

  • 20、中国近代史上的某一运动,“进一步打击了封建专制思想,传播了西方民主、自由精神,使自由主义和三民主义、共产主义并列为现代中国三大思潮,其在高级知识分子中更是主导”。这一运动的主要意义在于(     

    A.促进辛亥革命爆发

    B.冲击传统伦理道德

    C.激发民族意识高涨

    D.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 21、西方各国有关文官的考试、录用、考核、升降、奖惩、福利、待遇、培训、退休、退职等一系列管理制度,都是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的。除有概括文官制度的基本法外,一般还制定各种专门法。这反映出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是(       

    A.依法管理

    B.政治中立

    C.职务常任

    D.素质优良

  • 22、习近平主席2014年在德国访问时指出:“历史上郑和下西洋,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推行经贸和文化交流,舰队这么强大却没有进行过任何侵略,而是调解纠纷,打击海盗,给予邻邦巨大帮助,交了很多朋友。”习主席这句话高度评价并充分肯定的主要是郑和下西洋(     

    A.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B.推动了对外贸易巨大发展

    C.敢为天下先的时代精神

    D.展示和平发展的外交理念

  • 23、1940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规定在政权的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改选后党外人士担任干部者有3592人,占总数的三分之二。根据地内的开明绅士由此得以进入政权机构。这个举措(     

    A.适应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B.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C.旨在解决根据地的困难

    D.利于开明绅士主导敌后抗日政权

  • 24、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这样评价秦代的一项制度: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这则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分封制的推行

    B.郡县制的形成

    C.秦朝面临危机

    D.科举制的兴起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根据表格中时间的提示,填写出对应的历史事件(限中国史方面)。

    时间

    对应历史事件

    589年

     

    755年

     

    1069年

     

    1405年

     

    1689年

     

  • 26、战国时期法家思想主要内容君主_______君主_______君主_______建立_______

     

  • 27、原因:改革的目的是消除矛盾,稳定雅典的社会秩序,很多改革措施都带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色彩。

  • 28、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突破长江防线,占领___,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覆灭,中华民国时期结束。

  • 29、首先创办经济特区:1980年,深圳、__________________、厦门;1988年,_________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开放__________________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有力地增强了中国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活力。

    兴办沿海经济开放区:1985年以后,将__________________、环渤海地区和闽东南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到1992年沿海经济开放区已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

  • 30、扩展:15世纪后期,文艺复兴扩展到欧洲各地。英国____的《哈姆雷特》《李尔王》等,充分体现了____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观念。

  • 31、在小块土地上,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的做法,我们称之为__________

     

  • 32、计算机

    (1)成就

    ①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了计算机研制工作。

    ②1983年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⑪___________

    ③越来越先进的高性能计算机在十几年间先后问世。

    (2)意义

    ①表明中国的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技术居于世界前列。

    ②加速了国家信息化发展。

  • 33、西夏

    (1)建立:________年,________称帝,定都兴庆府,国号大夏,史称________

    (2)制度:基本模仿________,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

  • 34、北魏:________改革时,颁布________,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成年男子负担一定的徭役。

    均田制表

    受田者

    露田(死后还给国家)

    桑田(不再收回)

    一夫一妇

    120亩

    20亩

    丁男

    20亩

    为户主者有20亩

    男18岁以下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对分封制与郡县制的认识。

  • 3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许多被出卖的人们,

    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

    其中有的无辜被售,也有的是因故出卖:

    有的为了可怕的贫穷所迫,逃亡异地,

    不复说他们自己的阿提卡语言,远方漂荡,

    也有的惨遭奴隶的卑贱境遇,甚至就在

    面临着主人的怪脾气发抖,我都使他们解放。

    我使这样的事情普遍流行,调整公理和强权,

    协和共处,这样我应允的事都已一一完成。

    我制订法律,无贵无贼,一视同仁。

    ——古希腊某诗人、政治家

    材料二

    近代以来,作为宪政体制和模式创新……英国开启了议会“至高无上”的时代,它从根本上解决了民族国家政府建构问题——现在是“议会中的国王”,而不再是王朝政府时“单独的国王”。

    ——魏建国《宪政模式转型与近代英国崛起》

    材料三

    美国宪法修正历程节选

    ——摘编自[美]莫里森等《美利坚共和国的成长》

    1材料一的作者是哪位政治家?他“一一完成”的事对古代雅典有何积极作用?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英国是如何实现由“单独的国王”到“议会中的国王”的。

    3据材料三,指出美国从哪些方面废除了对选举权的限制。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民主政治发展进程的特点。

     

  • 37、拜占庭文化

    (1)拜占庭帝国是何时建立的?

    (2)拜占庭文化的特点是什么?

    (3)拜占庭文化成就有哪些?

  • 38、联系当今社会现象,分析外来文化对中国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变迁的影响与作用。

  • 39、简述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标志、内容及实践。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