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鄂豫皖根据地分配土地后,(1930年)所属英山县出现了“红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正常情况下,米价能够反映根据地( )
A.土地利用效率有较大提升
B.货币稳定而白区贬值
C.属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范围
D.地处山区商品流通弱
2、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朱元璋制定的州县官员条例强调,县令“亲临里甲,务要明播条章,不致长奸损良,如此上下之分定,民知有依,巨细事务,诉有所归”。此举旨在( )
A.确保中央政令畅通
B.稳定基层社会秩序
C.宣扬儒家纲常伦理
D.整顿基层管理队伍
3、成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可溯源的思想家是( )
A.李挚
B.黄宗羲
C.王夫之
D.顾炎武
4、两河流域苏美尔文明时期,艺术造像中的神一般都戴着有多达七副牛角的帽子(图1)。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化时期,牛带有某种特定意义,并广泛出现在印度河印章(图2)上。据此可知两地有( )
图1苏美尔神像 图2印度河印章
A.相同的语言文字
B.相似的文化元素
C.相同的文化源头
D.发达的牛耕技术
5、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各地霍乱多发,人们意识到城市的水质关乎居民的生死。1846—1865年间-共有51个市政府新建或购买了供水公司,取代了原有的私人水公司;在1866年到1895年,又有176个城市提供市营自来水。这表明英国
A.工业革命推动民众消费观念更新
B.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受到严重挑战
C.公共事件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
D.观念更新助推生产与资本的集中
6、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问题,成为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的是( )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B.毛泽东思想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邓小平理论
7、下图为1954年少数民族学生参加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场景。据此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 )
A.人民能够当家作主
B.各族人民空前团结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社会普法力度加大
8、在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中,社会公正这一概念始终包含着两重含义,彼此相辅相成:一是机会的平等,即制度的平等问题;二是国家保护人的转移支付,即再分配作用问题。下列对西方国家福利制度的理解正确的是
A.实施社会福利,保障了社会平等
B.国家福利可理解为保障就业和收入
C.“保护人的转移支付”是为了削减贫困
D.福利制度提高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9、晚清时期,从湘军走出来的总督、巡抚、尚书有26人,三品以上大员52人;淮军将领中出任地方大员者4人,文职僚属中担任疆吏枢臣者34人。这反映了( )
A.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
B.清政府统治危机解除
C.晚清军事近代化的实现
D.地方割据局面的形成
10、唐朝酒肆广布,除卖酒菜肴外,酒肆乐舞往往是必备的业务,著名的“胡姬酒肆”就以独有的美酒、乐舞等异域风情吸引着时人。这体现唐朝( )
A.酒文化传承源远流长
B.商业经营理念的进步
C.粮食产量的丰足充盈
D.乐舞较高的商业价值
11、荣德生在其《乐农自订行年纪事》一九一六年条中写道:“时欧战已起外贵内贱余认为可放手做纱、粉,必需品也。”一九一七年条又写道:“时正欧战,粉销不患不畅。”据此判断,他向面粉业和纺织业大量投资的主要原因是( )
A.原料充足
B.市场扩大
C.资本雄厚
D.政局稳定
12、美国历史学家魏斐德在《中华帝国的衰落》中写道: “1842 年夏,英国军舰便抵达这座前明都城的郊区,做好了大炮轰城的准备。..道光皇帝别无选择,只能接受英国的要求,签署议和协定。”材料中的“议和协定”是指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虎门条约》
13、如图反映的是17~19世纪某国际体系,下列关于它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它揭开了近代国际关系的序幕 ②创立并确认了集体一致的原则
③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 ④无法真正解决国际争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4、汉代以后,从军队出身、以武功扬名者渐渐被视为一个群体,称作“武人”“武将”,与文人群体相对应。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长期分裂
B.主流思想变更
C.文官政治确立
D.民族矛盾缓和
15、据如表可知( )
不同时期学者对武则天的评价
706年崔融 《则天大圣皇后哀册文》 | “仗义当责”“忘躯济厄”“制礼作乐”“返朴还淳”,使“四海慕化”“九夷禀朔”。 |
南宋朱熹 《通鉴纲目》 | “乘唐中衰,攘窃神器,任用酷吏,屠害宗支,毒流缙绅,其祸惨矣!” |
1929年振之 《我国女权运动者武曌》 | 她冲破男性为主导的社会束缚,成为一代女皇,对于唐代整个女性意识的复苏和地位的提高作出了巨大贡献。 |
A.学者素养制约历史研究
B.历史评价难以形成共识
C.历史评价缺乏一定标准
D.时代需要影响历史评价
16、2020年12月4日,我国新一代可控核聚变研究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M”建成放电,标志我国跨入全球可控核聚变研究前列。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秦山核电站建成并投入运行,再到如今最高参数“人造太阳”的建成,均得益于( )
A.国际形势趋向和平发展
B.和平利用核能技术提升
C.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
D.国家高度重视核能利用
17、“中正”是九品中正制中对人才进行品评的官员。据学者统计,西晋时期担任各级中正且门第可考者共29人,其中出身自高门士族、一般士族者占总数的72.4%,东晋时期这一比例增加至93.5%。据此可知,当时( )
A.官员素质提高
B.阶层流动受限
C.门第观念淡化
D.中央集权加强
18、如图所示反映了我国部分省份推行的公务员聘任制度改革。这一改革( )
A.增强了公务员队伍活力
B.体现了公务员录用制度的公开性
C.适应了简政放权的需要
D.有利于与西方公务员制度接轨
19、法国大革命期间,议会颁布一部纲领性文件,明确提出了自由、平等、法治、人民主权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原则。这一文件是( )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宅地法》
20、唐初,三省长官每日上午在政事堂(设于门下省)共商国家大事,午后各归本省处理本职工作。玄宗时,政事堂更名“中书门下”,宰相基本专职化,“由是鲜有败事”。这一变化( )
A.扩大了统治基础
B.提高了行政效率
C.取消了三省分工
D.实现了分权制衡
21、宋代笔记《玉壶清话》记载,一次宋太祖派遣武将党进戍边,依例应出行前向皇帝致辞,但宋太祖念其“本出溪戎,不识一字”,便破例让他“不须如此”。但党进性格刚强,坚决要求致辞,便使人将内容写在“笏”(手板)上,并反复背诵。结果当天由于紧张,党进“不能道一字”,最后只说出一句“臣闻上古其风朴略,愿官家好将息”,引发哄堂大笑。后来他自己解释说“也要官家知道我读书来”。这反映出北宋初年
A.程朱理学盛行,引导朝廷政治风向
B.重视科举考试,成为唯一晋升途径
C.提倡武将读书,文官群体得到推崇
D.设置二府三司,枢密院只负责军事
22、《南史·沈庆之传》记载,沈庆之在常湖立园舍,“广开田园之业”,每指地语人曰:钱尽此来。西晋太子洗马江统愤然感叹道:“秦汉以来,风俗转薄,公侯之尊,莫不殖园圃之田,而收市井之利。”这集中体现了,当时( )
A.豪强地主干扰市场的发展
B.政府商业政策发生转变
C.农业生产的商品化趋势
D.经济作物的种植蔚然成风
23、苏轼的《牛口见月》中有赞美汴京夜市的佳句:“龙津观夜市,灯火亦煌煌。新月皎如昼,疏星弄寒芒。不知京国喧,谓是江湖乡。”这反映出北宋( )
A.夜市的普遍设立
B.社会控制的严密
C.都城的繁荣兴盛
D.经济重心的南移
24、唐长安城设市署,内有市令1名、市丞1人、市佐1人、史2人、帅3人、仓督2人,彼此分工明确。其中,市令“掌交易,禁奸非,通判市事”;市丞为副官;佐、史、帅分行监察及文案等事务;仓督则专管出纳。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重农抑商政策受到强烈冲击
B.朝廷重视维护商业经营秩序
C.吏治清明确保经济复苏步伐
D.赋税征收标准发生明显调整
25、代议制是指公民通过________代表组成代表机关,________参政议政,讨论决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________制度和组织形式。
26、明中叶以后,部分行业中民营手工业超过________占据主导地位;明朝中后期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________性质的生产关系。
27、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联合国
(1)成立:________年10月24日成立的联合国,作为由________组成的国际组织,体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政治秩序。
(2)宗旨:维护国际________,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________发展。
(3)原则:实行形成实质性事项的决议需要五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的“________”原则。
(4)作用:和平解决争端和制裁侵略具有更强的________性。
28、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传统文化与新文化”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同学们搜集了很多相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提倡的人生道路。请把与“修身”、“齐家”相对应的儒家名言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修身:( ) 齐家:( )
①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供养、赡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②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③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④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⑤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⑥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2)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列表格。
社会思潮 | 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 主要原因 |
洋务思潮 | “中体西用” | 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 |
维新思潮 | ① | ② |
新文化运动 | ③ | ④ |
材料 1918年底,梁启超前往欧洲。梁启超的欧洲之行,长达1年之久,先后到了英国、法国、比利时、德国诸国。在国外,梁启超看到了战争给社会带来的破坏和灾难,听到了列强在巴黎和会上为争权夺利而发出的吵闹。1年多的实地考察,使他了解到了资本主义国家存在的许多严重社会问题。他所崇仰的西方社会,他所宣扬的西方文明,原来也充满了弊端和罪恶。梁启超认识到:“自从机器发明、工业革命以还,生计组织起一大变动,从新生出个富族阶级来。科学愈昌,工厂愈多,社会偏枯亦愈甚。富者益富,贫者益贫,物价一日一日腾贵,生活一日一日困难。”“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他认为西洋文明已经破产,拯救世界还要依靠东方“固有文明”,主张极力发扬传统文化。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从宣扬西洋文明到主张发扬传统文化的原因。
29、表2 古代日本文化
国家 | 领域 | 表现 |
日本 | 神灵崇拜 | ____________逐渐发展起来。 |
政治制度 | 7世纪,_________形成。 | |
精神文化 | 12世纪以后,神道融合了__________等外来文化,逐渐形成了______________。 | |
文学创作 | 诗歌集______________和小说______________享誉世界文坛。 | |
建筑艺术 | ______________是日本古代建筑的代表,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是极具特色的日本绘画艺术。 | |
中外交流 | 日本人在汉字基础上分别创制了字母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来自中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深刻影响了日本文化的发展。 |
30、经济:民族工业较快发展
(1)原因:
①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民族资产阶级兴办________的热情提高;
②中国人民________运动的开展;
(2)表现
(1)除原有的纺织和________等行业外,民族工业中的新兴部门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2)________凭借国家权力,聚敛巨额财富,四大银行成为他们强取豪夺的重要工具。
31、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打着________的旗号,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又打出________的旗号,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
32、万隆会议
(1)________年4月,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________举行。这是战后第一次没有________参加的国际会议。
(2)会议上,中国提出并坚持“________”的方针,推动会议朝着达成协议的方向前进,避免了可能走上歧路的危险。
(3)中国代表团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为进一步开展同________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创造了条件。
(4)亚非会议后,中国________的和平外交取得了新进展。从1954年9月至1956年,中国与挪威、南斯拉夫、阿富汗、尼泊尔、埃及、叙利亚、也门等国建交,同英国、荷兰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
33、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格局从两极对峙变成了美、欧、中、日、俄势均力敌的多极格局。
34、________年,________、________两国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________、________两国以调停人面目出现
35、水路建设:运河的开凿
(1)古代中国的水路建设是怎样发展的?
(2)近代西方国家的水路建设是如何发展的?
36、郡国并行制
(1)郡国并行制出现的背景是什么?
(2)郡国并行制实行的影响如何?
37、阿拉伯帝国的文化繁荣的原因和对世界贡献表现有哪些?
38、民主革命时期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前仆后继,先后领导中国革命,谱写了一篇篇感人的乐章。
(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先后有两个政权定都南京。建立政权的这两场革命分别是:
这两场革命的领袖人物分别是:
革命纲领分别是:
(2)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有何历史意义?
39、欧洲殖民者的入侵对印第安文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