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年青海果洛州中考三模试卷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唐德宗时期的宰相李泌认为“回纥和,则吐蕃已不敢轻犯塞”,而云南“苦于吐蕃赋役重,未尝一日不思复为唐臣”,“大食在西域为最强⋯⋯与天竺皆慕中国”,于是提出了招抚建议。李泌此举意在(     

    A.确立唐朝国际中心地位

    B.帮助南诏摆脱吐蕃统治

    C.加强与少数民族的交往

    D.联合周边势力抵御吐蕃

  • 2、难民是现代社会移民中的一个独特群体,这一群体备受国际关注。其产生的背景有(     

    ①国际人才的流动 ②宗教或部族矛盾

    ③自然灾害的发生 ④战争和地区冲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3、2022年斯里兰卡经济不断恶化并引发危机,由于经济造血能力不足,能否度过危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部力量的经济援助。为了解决经济危机,政府应采取的措施是(     

    A.向东盟寻求资金援助

    B.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申请贷款

    C.借助世界银行的支持

    D.积极扩大与周边国家贸易往来

  • 4、秦朝前期,每有大政,必下群臣廷议。参加廷议的既有位高权重的三公九卿,还包括职卑权轻的博士(皇帝的顾问、智囊)。由此可见,秦朝的廷议制度(     

    A.有利于提高国家决策的合理性

    B.提高了儒生的政治待遇

    C.反映出中枢权力实现相互制衡

    D.强化了秦中央集权体制

  • 5、1715年至1783年间,英国议会共进行了10次大选,内阁首相换了19次,其中没有一届内阁首相是在议会大选失败后立即辞职的,不少首相所在政党获得大选胜利都发生在组阁之后。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A.责任内阁制度亟待完善

    B.议会的职能已名存实亡

    C.潜伏着专制复辟的危机

    D.传统势力左右民主政治

  • 6、两宋时期,民间诉讼空前增多,显现“尚讼”风气。江南东路的歌州(今安徽敏县),“民习律令,性喜讼,家家自为簿书,凡闻人之阴私皆记之,有讼则取以证。其视入独牢,就桎梧犹冠带偃簧,恬如也”。两宋“尚讼”风气(     

    A.说明民众法律意识的增强

    B.源于儒学士人投身基层教化

    C.使传统重义轻利观念改变

    D.符合政府加强地方治理要求

  • 7、孟子认为,“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对那些不仁不义,残民以逞的国君,孟子则声言,“独夫可诛,暴君当伐”。据此可知,孟子(       

    A.主张人民掌握国家权力

    B.试图恢复西周社会秩序

    C.是下层民众的政治代表

    D.强调君主应施仁政于民

  • 8、进入20世纪70年代,日本、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先后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或建交,在双方签订的和平友好条约或发表的联合声明中,都强调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两国间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这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使中国外交得到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B.冲破了美国对中国外交的孤立

    C.开始使中国外交突破意识形态的禁锢

    D.成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最好方式

  • 9、如图中,左边是公元前7—前6世纪的希腊雕刻,右边是古代埃及公元前3千纪后期的雕刻。两者在发式、表情和站立姿势等多方面存在明显的相似之处。下列古代文明现象与这幅图在主旨上不一致的是(     

    A.罗马帝国的商人与汉朝建立直接联系

    B.从腓尼基字母演化出拉丁字母的过程

    C.希腊神话的洪水传说源于苏美尔神话

    D.古埃及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一样古老

  • 10、2010年,美国联邦政府出台《联邦境内融入方案》,将移民教育的目标定位于“让所有具有移民背景的人平等地参与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生活”。据此可知,这一方案的出台(       

    A.加剧了意识形态对立

    B.改变了全球移民的方向

    C.解决了种族歧视问题

    D.有助于多元文化的融合

  • 11、有学者认为,“秦政”并非始于大一统之秦朝,而是始于经过变法后建立了区域式集权国家的战国七雄。战国变法使各诸侯国在不同程度上建立了以王权为中心的区域式集权国家治理模式。这一观点重在强调(     

    A.变法运动建立了中央集权体制

    B.制度演进具有内在传承性

    C.战国时期尚未实现真正的统一

    D.国家治理呈现多样化特征

  • 12、唐朝中后期,土地兼并严重,客户(非土著住户)大量增加,以户税和地税为主要内容的两税法取代了租庸调制。地税按亩征纳,户税依据每户资产的多寡分为九等征钱,户等高的征钱多,户等低的征钱少。这一措施

    A.加重了农民负担

    B.消除了土地兼并

    C.有助于社会公平

    D.抑制了人口增长

  • 13、秦汉以来“客”是佃客、浮客、依附民的代名词,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客皆注家籍”,将“客”的户籍附在主家的户籍上,由县令主持,并呈报州郡核准。这一举措(     

    A.加速门阀政治的形成

    B.反映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C.有利于抑制地方豪强

    D.说明社会阶级矛盾不断激化

  • 14、20世纪前期,陈独秀曾撰文指出,清朝皇帝溥仪比寻常人还要可怜,好像一座泥塑木雕的偶像被人们抛在粪缸里,再也不能号令全国了。在此陈独秀(     

    A.抨击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B.反对无能权贵通过“新政”掌握政权

    C.揭露袁世凯以革命党要求施压清政府

    D.赞扬辛亥革命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 15、清代中期,皇帝对某些文书的递呈方式作出了严格规定:“在京各部院之折,必令堂官亲递。如系自奏之折,贝勒以下,皆令亲递;惟亲王、郡王,准遭官代递。文武大臣年逾六十岁者,亦准代递。”这表明当时(     

    A.文书的保密性受到重视

    B.以孝治国理念得以彰显

    C.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D.特权阶层受到政府优待

  • 16、2021年11月,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年来……我们摆脱冷战阴霾,共同维护地区稳定。我们引领东亚经济一体化,促进共同发展繁荣,让20多亿民众过上了更好生活。”这说明,中国同东盟的合作(     

    A.致力于构建国际政治新秩序

    B.实现了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

    C.长期遵循“求同存异”的方针

    D.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 17、“在当时一无水泥二无炸药的简陋条件下,从分水岭的最低处最狭处,劈开了高四十米长二百米的太史庙山,使湘漓相通。”材料所述的事件发生在(     

    A.秦始皇时期

    B.汉武帝时期

    C.北魏孝文帝时期

    D.隋炀帝时期

  • 18、1873年—1893年间,中国对外贸易中进口贸易净值从10600万元增长至21900万元,出口贸易净值从10000万元增长至16700万元。据此可知(     

    A.外国对中国商品需求量相对有限

    B.中国外贸呈现出超态势

    C.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D.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 19、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辽河流域等出土了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达一万多处,以下能够体现中华文明起源特征的是(     

                     中国新石器时代重要文化遗址分布图

    A.世界最早

    B.多元一体

    C.农业发达

    D.相互补充

  • 20、如表是古代世界文明区骑兵使用情况。这表明(     

    波斯

    骑兵往往是先锋

    马其顿

    重骑兵是战场上非常重要的打击力量

    罗马

    广泛利用骑兵

    A.骑兵成为各地区的普遍兵种

    B.战术进步有助于古代帝国形成

    C.马是战争中必用的武器装备

    D.交通改善推动文明扩展与交流

  • 21、陈独秀在《新青年》上撰文指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由此可见,陈独秀认为弘扬民主与科学(     

    A.切合了解决时弊的要求

    B.适应了文学革命的需要

    C.推动社会变革持久发展

    D.缓和了中西文化的矛盾

  • 22、有学者指出:“仅仅文字的发明一项,就足以使古代美索不达米亚人在各种最有创造力、最有影响的民族中占有重要的一席。”除了文字,下列成就能体现苏美尔人“创造力”的是①60进制②那尔迈调色板③乌尔王陵镶嵌画④《摩诃婆罗多》(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 23、明朝后期,一些新的农作物品种输入中国。其中,高产作物玉米、甘薯的推广种植直接推动了(     

    A.粮食产量的提高

    B.经济重心的南移

    C.工商市镇的繁荣

    D.雇佣关系的产生

  • 24、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论述东汉时写道:“自公卿、大夫至于郡县之吏,咸选用经明行修之人,虎贲卫士皆习孝经,匈奴子弟亦游太学,是以教立于上,俗成天下。”这表明(     

    ①郡县由中正官依据德行和家世选拔人才

    ②东汉王朝在国家治理中重视教化风俗

    ③匈奴逐渐汉化,民族交往交流得以推进

    ④汉代理学兴起,儒学士人投身基层教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思想引领时代

    一个懂得尊重思想的民族,才会诞生伟大的思想。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国家,才能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

    根据提示,将下列选项填入时间轴。(填写字母)

    A马克思B魏源C董仲舒D孔子E陈独秀F严复G伏尔泰H马丁·路德

  • 26、文化生活方面

    (1)方便沟通:计算机网络、________等技术迅猛发展使人们可以轻松了解社会动态,与外界沟通更加方便。

    (2)丰富生活:各种应用程序的开发促进了人们的通信交流,丰富了大众的文化生活,推动了_______的发展。

    (3)认识世界:全媒体不断发展,能够最大程度汇集各种渠道的信息,为人们认识世界提供了不同的视角。

  • 27、根据提示填写下表。

     

     

     

    世界三大宗教

    佛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

    产生时间

     

     

     

    产生地点

     

     

     

    创始人

     

     

     

    经典

     

     

     

     

     

     

  • 28、国际金融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1)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____主导下建立。

    (2)构成   

    机构

    宗旨

    业务活动

    国际货币

    基金组织

    重建____,以维持汇率的稳定和国际收支的平衡,增强会员国维持经济繁荣的信心

    向会员国发放____,用于进行国际收支调整

    国际复兴

    开发银行

    即世界银行

    鼓励对外投资,促进____的复苏与发展

    向会员国发放中____,用于恢复和发展经济

  • 29、主张:

    ①万物本原为抽象的“________”。这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史观。

    ②包含朴素的辩证法。

    ③政治上主张________,无为而治,甚至退回到________的时代。

  • 30、颁布: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由临时参议院通过的《___________》。

  • 31、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简述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的基本概况。(主要是了解战后国际法的制定)

    (1)________使国际法遭到严重破坏。

    (2)十月革命后,苏俄提出了不________________的原则,宣布侵略战争为反人类罪,为国际法开辟了新的发展阶段。

    (3)一战后的国际法:简述一战后确立的国际法及其难以实施的原因。

    国际法:建立了________________体系,成立了________;1928年,各国签定了《________公约》。

    国际法难以实施的原因:

    ①被英国和________国控制,________国始终不是其成员,________加入则较晚,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

    ②形成决议实行“________一致”原则难以履行制止战争、________的国际责任;

    (4)________期间,国际法再次遭到极大破坏。

    (5)二战后的国际法:简述二战后国际法发展的表现有哪些?二战后国际法的实施有何意义?又有何局限性?

    发展的表现:

    ①1945年6月,《________》签署,确定了“________”原则,集体安全体制进一步完善。10月,联合国成立。

    ②1946年,国际法院在荷兰________成立,发展了国际司法制度。

    意义:

    ①促进了民族国家的独立,各类________数量猛增,推动了国际法的发展。

    ②国际法的领域大大扩展,有裁军、防止________________武器扩散、人权、________、海洋、________空间等方面,对世界________与持续________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局限性:一些大国为一己私利,不惜退出国际条约,甚至不经________授权就采取制裁或战争,严重威胁着国际和平。

  • 32、从集体劳作到农业家庭式劳作

    (1)中国:随着__________的逐步推广,集体劳作的形式逐渐瓦解。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统治者鼓励发展以家庭为单位的__________生产模式。

    (2)古希腊罗马:氏族部落解体之后,__________日渐普及。

  • 33、日本无条件投降

    (1)1945年5月,德国无条件投降。美国先后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________。苏联对日宣战。苏军进入中国东北,迅速消灭日本________

    (2)解放区战场展开全面反攻。日本天皇发布无条件投降诏书。在东京湾的美国“________”号巡洋舰上举行日本投降签字仪式。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

  • 34、过程

    (1)召开新政协会议

    ①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________堂隆重开幕。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少数民族、国外华侨以及特邀代表等662人参加了会议。

    ②大会决定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名,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几个重要文件。

    ③大会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________为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

    (2)通过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新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它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具有________的作用。

    (3)开国大典: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会议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政府主席、副主席和委员就职,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部长,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下午三时,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新中国正式成立。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阅读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资产阶级自由、民主、人权的先进性和局限性。

  • 36、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 37、西欧人为什么要进行远洋探险,开辟新航路?

  • 38、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是什么?取得了哪些成就?

  • 39、思考一下圈地运动在英国经济发展史上的作用。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