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载客(zǎi) 遁辞(dùn) 陨星(yǔn) 国殇(shāng)
B. 辐射(fú) 贮存(chǔ) 蚩尤(chī) 鹢首(yì)
C. 膨胀(péng) 炫目(xuàn) 生吞活剥(bāo) 惋惜(wǎn)
D. 一瞥(piē) 棒槌(chuí) 良莠不齐(yǒu) 缱绻(quǎn)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樯橹(qiáng) 酹(lèi) 吟啸(xiào) 羽扇纶巾(guān)
B.笺注(qiān) 故垒(lěi) 经年(jīng) 料峭(qiāo)
C.针砭(biǎn) 粗糙(cāo) 公瑾(jǐn) 创伤(chuāng)
D.芒鞋(wáng) 炽烈(chì) 萧瑟(sè) 一蓑烟雨(suō)
3、对联又称楹联是中华文化瑰宝,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下面三幅对联分别是岳阳楼、黄鹤楼和滕王阁的对联,依次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一)上联:一楼萃三楚精神,云鹤俱空横笛在; 下联:二水汇百川支派,古今无尽大江流
(二)上联:风物正凄然,望渺渺潇湘,万水千山皆赴我;
下联:江湖常独立,念悠悠天地,先忧后乐更何人。
(三)上联:我辈复登临,目极湖山千里而外; 下联:奇文共欣赏,人在水天一色之中。
A. 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 B. 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
C. 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 D. 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风华绝代女子,锦心绣口文章。《才女文章》一书收录了10位作家的61篇文章,主要选择的是能够体现女性独特视角的作品。
B. 同样都是携款外逃,有人花钱买岛,有人却落拓不羁。今年四月,中央纪委网站登载了外逃腐败分子的忏悔录,以作警示。
C. 理想中是“铿锵玫瑰”,现实里则是无人关心的“野草花”。中国女子三大球类运动缺少关注,收入与男子相比判若云泥,这已不是一两天的问题了。
D. 流金铄石,热浪滚滚。避暑纳凉只能待在空调屋里吗?显然不是,在南京,想要纳凉,还有一个很好的选择,那就是防空洞。
5、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
例句:何以战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B.何陋之有
C.甚矣,汝之不惠 D.仰观宇宙之大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木傀儡戏(节选)
沈从文
①二月八,土地菩萨生日,街头街尾,有的是戏!土地堂前头,只要剩下来约两丈宽窄的空地,闹台(指开台锣鼓)就可以打起来了。这类木傀儡戏,与其说是为娱那土地一对老夫妇,不如说是为逗全街的孩子欢心为合适。捐钱时,大多都是论家中贫富为多少的;惟有土地戏,却由募捐首士清查你家小孩子多少。像我们家有五个姊妹的,虽然明知道并不会比对门张家多谷多米,但是钱,总捐得格外多。不捐,那是不行的。小孩子看戏不看戏可不问。但若是你家中孩子比别人两倍多,出捐太少,在自己,良心上说来,也不好意思。
②戏虽在普通一般人家吃过早饭后才开场,很早很早,那个地方就会已为不知谁个打扫得干干净净了。惟有“土地堂前猪屎多”,在平时,猪之类,爱在土地堂前卸脱它的粪便,几乎是成了通例的,唱戏日,大家临时就懂了公德心,知道妨碍了看戏是大家所抱怨的,于是,这一天,就把猪关禁起来了。你若高兴,早早的站在自己门前,总可以见到戏箱子过去,押箱子的我们不要问就可以知道是“管班”。每一口箱子由两个人抬着,箱子上有各样好看的金红漆花,有钉子,有金纸剪就“黄金万两”连连牵牵的吉利字,一把大牛尾锁把一些木头人物关闭着。呵,想象到那些花脸,旦角,尤其是爱做笑样子的小丑,鼻子上一片白粉,豆腐干似的贴着,短短的胡子,……而它们,这时是一起睡在那一只大木箱子里,将要做些什么?真可念!我们又可以看到一批年老的伯娘婆婆,搬了凳子,预先去占坐位的。做生意的,如像本街光和的米豆腐担子,包娘的酸萝卜篮子,也颇早的就去把地盘找就了。
③饭吃了,一十六个大字,照例的每日功课,在一种毫不用心随随便便的举动下,用淡淡的墨水描到一张老连纸上后,所候的就是“过午”那三十枚制线了。关于钱的用处,那是预先就得支配的。所有花费账单大致如下:面(或饺子)一碗,十二文。甘蔗一节,三文。酸萝卜(或蒜苗),五文。四喜的凉糕,四文。老强母亲的膏梁甜酒,三文。余三文作临时费。
④凉糕,同膏梁甜酒,母亲于出门时,总有三次以上嘱咐不得买吃的,但倘若是并无其他相当代替东西时,这两样,仍然是不忍放弃的。有时可以把甘蔗钱移来买三颗大李子,吃了西瓜则不吃凉糕。倘若是剩钱,那又怎么办?钱一多,那就只好拿来放到那类投机事业上去碰了!向抽签的去抽糖罗汉,有时运气好,也得颇大的糖土地。钱用完时,人倦了,纵然戏正有趣,回家也是时候了。遇到看戏日,是日家中为敬土地的缘故,菜必格外丰富。“土地怎不每月有一个生日呢?”用一种奇怪的眼睛瞅着桌上陈列的白煮母鸡,问妈,妈却无反应。待到白煮鸡只剩下些脚掌肋巴骨时,戏台边又见到嘴边还抹油的我们了。
⑤在镇筸(gān),一个石头镶嵌就的圆城圈子里住下来的人,是苗人占三分之一,外来迁入汉人占三分之二,混合居住的。虽然多数苗人还住在城外,但风俗,性质,是几乎可以说已彼此同锡与铅样,融合成一锅后,彼此都同化了。
⑥苗人们勇敢,尚武,朴质的行为,到近来乃形成了本地少年人一种普遍的德性。关于打架,少年人秉承了这种德性。每一天每一个晚间,除开落雨,每一条街上,都可以见到若干不上十二岁的小孩,徒手或执械,在街中心相殴相扑。这是实地练习,这是一种预备,一种为本街孩子光荣的预备!全街小孩子,恐怕是除非生了病,不在场的怕是无一个罢。他们把队伍分成两组,各由一较大的,较挨得起打的,头上有了成绩在孩子队中出过风头的,一个人在别处打了架回来为本街挣了面子的,领率统辖。统辖的称为官,在前清,这人是道台,是游击,到革命以后,城中有了团长旅长,于是他们的头衔也随之改变了。我曾做过七回都督,六弟则做过民政长。都督的义务是为兄弟伙出钱备打架的南竹片;利益,则行动不怕别人欺侮,到处看戏有人护卫而已。
⑦晚上,大家无事,正好集合到衙门口坪坝上一类较宽敞地方,练习打筋斗,拿顶倒转手来走路。或者,把由自己刮削得光生生的南竹片子拿在手上,选对手出来,学苗人打堡子时那样拼命。命固不必拼,但,互相攻击,除开头脸,心窝,只在一些死肉上打下,可以炼磨成一个挨得起打的英雄好汉,那是事实罢。不愿用家伙的,所谓“文劲”,仍可以由都督,选出两队相等的小傻子来,把手拉斜抱了别个的身,垂下屁股,互相扭缠,同一条蛇样,到某一个先跌到地上时为止,又再换人。此类比赛,范围有限,所以大家就把手牵成一个大圈儿,让两人在圈中来玩。都督一声吆喝,两个牛劲就使出了。倒下而不愿再起的,算是败了。败者为胜利的作一个揖,表示投降,另一场便又可以起头。也有那类英雄,用腰带绑其一手,以一手同人来斗的,也有两人与一人斗的。总之,此种练习,以起疱为止,流血也不过凶,不然,胜利者也觉没趣,因为没一个同街的啼哭回家,则胜利者的光荣,早已全失去了。
(有删改)
【注】本篇发表于1926年8月18日《晨报副刊》,收入小说集《入伍后》。标题为“木傀儡戏”,但全文并非纯粹对傀儡戏的描写,而是通过土地菩萨生日唱戏这个引起儿童兴趣的事件,写湘西过节的习俗和尚武的传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土地戏捐钱不同于一般的募捐,是根据家中孩子多少来确定的,其主要原因是土地戏是专门为孩子们表演的。
B.唱戏日为防止自家的猪到土地堂前排便,人们就把猪关禁起来,成了一种自觉行为,也说明人们临时懂了公德心。
C.“光和的米豆腐担子”“包娘的酸萝卜篮子”等内容,既交代了当地的特色食品,也突出了小说的地域特点。
D.“道台”“游击”“都督”“民政长”等头衔,既代表着孩子们在游戏中的地位,也反映出时代特点。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二月八,土地菩萨生日,街头街尾,有的是戏”一句开篇照应题目,进而详细介绍了当地土地菩萨生日唱戏的习俗。
B.“彼此同锡与铅样,融合成一锅后,彼此都同化了”,运用类比手法,形象地写出苗人汉人的融合,突出了苗汉一家的主题。
C.“苗人们勇敢……形成了本地少年人一种普遍的德性”一句承上启下,引出下文关于湘西少年尚武风俗的具体描写。
D.“垂下屁股,互相扭缠”“都督一声吆喝,两个牛劲就使出了”等细节描写,生动传神,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文劲”的比试情形。
【3】小说第四段以童年回忆的视角来写,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4】有人说,《术傀儡戏》和《边城》一样都具有散文化小说的特点。请从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的角度,谈谈你对本文这一特点的认识。
7、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诗词有些句子以抒发感情见长,如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①“______,性本爱丘山”表达对田园的喜爱,曹操《短歌行》中的②“______,不可断绝”表达不尽的哀愁,杜甫《登岳阳楼》中的“戎马关山北,③______”抒发忧国忧民之情,苏轼《赤壁赋》中的“④______,羡长江之无穷”感叹人生之短暂,李清照《声声慢》中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⑤______”抒写晚年的凄惨。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习近平总书记访问墨西哥时,在墨西哥参议院发表了题为“促进共同发展,共创美好未来”的演讲。习近平强调,庄子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逍遥游》),只有让中墨两国人民的友情汇聚成深厚的海水,才能承载起中墨两国友好合作的大船。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自己谪居偏僻之地,纵然面对良辰美景却难遣孤独之情。
(3)晏殊《浣溪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极其普通的自然现象纳入人生有限而时间永恒这一哲学范畴,营造出一种“景中有思”的意境。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节选)中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两句是:“____,____。”
(2)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3)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谈到自己寄居旅舍,一身粗布破袍处在锦绣光鲜的富贵子弟中而“略无慕艳意”,其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按要求填空。
(1)三山半落青天外,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2)雾失楼台,月迷津渡,___________________ 。(秦观.郴州旅舍)。
(3)《劝学》中用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比喻君子通过广泛的学习,不断反思,从而完善自我。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大学之道》中阐述大学宗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在这个世界上,每一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节,每件事情都有发端有结束,用《大学之道》中的话说就是“________,________”。
(3)一个人只有把自己的品性修养好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从而达到天下太平的境界,这正如《大学之道》中所言:“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枕上作
陆游
一室幽幽梦不成,高城传漏过三更。孤灯无焰穴鼠出,枯叶有声邻犬行。
壮日自期如孟博①,残年但欲慕初平②。不然短楫弃家去,万顷松江看月明。
[注]①孟博,即东汉范滂,《后汉书》记载他“有澄清天下之志”。②初平,即黄初平,《神仙传》说他“至五百岁而有童子之色”。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从幽寂写起,渲染了极为静寂的环境,诗人于孤寂难眠中回首往事。
B.颔联写穴鼠出行和邻犬夜行,以动衬静,侧面描绘诗人夜不能寐的情景。
C.“壮日自期”和“残年但欲”对比十分强烈,但表达的追求却是相同的。
D.尾联以豪放洒脱之语,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与明月清风为伴的洒脱豁达之情。
【2】细读全诗,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首诗所写的三幅画面,并分析他们之间的关联。
1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越州赵公①救灾记
(宋)曾巩
①熙宁八年夏,吴越大旱。九月,资政殿大学士知越州赵公。前民之未饥,为书问属县:灾所被者几乡,民能自食者有几,当廪于官者几人,沟防构筑可僦民使治之者几所,库钱仓粟可发者几何,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者,其几具存?使各书□对,而谨其备。
②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使自十月朔,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忧其众相蹂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而人受二日之食。忧其且流亡也,于城市郊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能自食者,为之告富人,不得闭粜,又为之出官粟,得五万二千余石,平其价予民。为粜粟之所,凡十有八,使籴者自便,如受粟。又僦民完城四千一百丈,为工三万八千,计其佣与钱,又与粟再倍之。民取息钱者,告富人纵予之,而待熟,官为责其偿。弃男女者,使人得收养之。
③明年春,大疫,为病坊,处疾病之无归者。公于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巨细必躬亲。给病者药食,多出私钱。民不幸罹旱疫,得免于转死;虽死,得无失敛埋,皆公力也。
④是时旱疫被吴越,民饥馑疾疠,死者殆半,灾未有巨于此也。公所拊循②,民尤以为得其依归。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予故采于越,得公所推行,乐为之识其详,岂独以慰越人之思,将使吏之有志于民者,不幸而遇岁之灾,推公之所已试,其科条可不待顷而具,则公之泽岂小且近乎!
〔注〕①赵公:赵抃,北宋名臣,谥号“清献”。②拊循:抚慰。
【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一项是( )
A.之
B.而
C.以
D.其
【2】下列对第①段写法特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点面结合
B.铺陈排比
C.设置悬念
D.以小见大
【3】本文第②段与第四大题苏轼文第④段同写赵公救灾但详略不同,请对此加以分析。
【4】清沈德潜评点:“清献实政,得此文传出;后之为政者,可仿而行之。”结合文意对此做评析。
14、作文
一百年前,我们的祖辈在《新青年》中呐喊:“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五十年前,我们的父辈在《青春万岁》中高歌:“我们有力量,有燃烧的信念,我们渴望生活,从来不淡漠”;今天,广大青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广大青年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①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合理。
②请以“我奋斗,我幸福”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讲述上面材料某一代人中的他或他们的故事。
要求:可写人,可写物;可实写,可想象。故事完整,描写合理。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