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短讯的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
2020年6月13日,是我国的第四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由省文旅厅主办的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贵州主会场活动在省博物馆正式开幕。
今年的活动主题是“文物赋彩全面小康”,旨在切实做好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工作,体现文物抗疫的独特作用;全方位展现贵州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风采,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推动贵州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事业走向深入。全省各市州、县在遗产日期间共筹备了85项线上线下活动。
A.今年的活动全方位展现了贵州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风采
B.第四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在省博物馆正式开幕
C.体现文物抗疫的独特作用就是举行本次活动的目的
D.全省各地在遗产日期间开展了多项线上线下活动
2、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拿出血汗换的钱来孝敬工头,在她们当然是一种难堪的负担。
②但是在包身工,那是连这种送礼的权利也没有的!
③外头工人在抱怨这种额外的负担,而包身工却在羡慕这种可以自主地拿出钱来贿赂工头的权利!
④实际上,拿莫温对待外头工人,也并不怎样客气,因为除了打骂之外,还有更巧妙的方法。
⑤譬如派给你难做的“生活”,或者调你去做不愿意去做的工作。
⑥所以,外头工人里面的狡猾分子,就常常用送节礼巴结拿莫温的手段,来保障自己的安全。
A.④⑤①②⑥③ B.④⑤⑥①②③
C.①②⑥④⑤③ D.③④⑤⑥①②
3、下列对《拿来主义》这篇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第一段列举了“送去主义”的表现,即送古董,送古画新画,送梅兰芳。
B.“闭关主义”的表现是“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C.“送去主义”的实质是帝国主义向中国倾销剩余物资进行文化经济侵略的政策。
D.“拿来主义”的正确做法是“有思考、有鉴别、有选择”。
4、有“张三中”、“张三影”之称的古代作家是?( )
A.张志和 B.张子野 C.张耒 D.张先
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扫描 仪仗队 通盘考虑 计日程功
B. 两迄 辩证法 胁肩谄笑 山青水秀
C. 歉收 蹚浑水 拾人牙惠 穷形尽相
D. 锤炼 无名火 切中肯綮 舔犊情深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绿色遥思
张炜
提起“大自然”这个概念,首先出现在心扉的总会是广阔的原野丛林,是未加雕饰的群山,是海洋及海岸上一望无际的灌木和野花。绿色永远地安慰着我们,我们也模模糊糊地知道:哪里树木葱茏,哪里就更有希望,更有幸福。连一些动物也汇集到那里,在其间藏身和繁衍。任何动物都不能脱离一种自然背景而独立存在,它们与大自然深深地交融铸和。也许是一种不自信、感到自己身单力薄或者什么别的,我那么珍惜关于这一切的经历和感觉,并且一生都愿意加强它寻找它。
我小时候曾很有幸地生活在人口稀疏的林子里。一片杂生果林,连着无边的荒野,荒野再连着无边的海。苹果长到指甲大就可以偷吃,直吃到发红、成熟;所有的苹果都收走了,我和我的朋友却将一堆果子埋在沙土下,一直可以吃到冬天。我饲养过刺猬和野兔和无数的鸟。最可爱的是拳头大小的野兔,不过它们是养不活的,即使你无微不至地照料也是枉然。青蛙身上光滑、有斑纹,很精神很美丽。我们捉来饲养,当它有些疲倦的时候,就把它放掉。刺猬是忠厚的、看不透的,我不知为什么很同情它。因为这些微小的经历,我的生活也受到了微小的影响。比如我至今不能吃青蛙做成的“田鸡”菜;一个老实的朋友窗外悬挂了两张刺猬皮,问他,他说吃了两个刺猬——我从此觉得他很不好,人不可貌取。当说到这里的时候,我明白一个人的品性可能是很脆弱的,而形成的原因极其复杂。不过这种脆弱往往和极度的要求平等、要求群起反对强暴以保护弱者的心理素质紧紧相连。
当我沉浸在这些往事里,试图以此维持一份精神生活的时候,我常常感到与窗外大街上新兴的生活反差太大。如今各种欲望都涨满起来,本来就少得可怜的一点斯文被野性一扫而光。普通人被诱惑,但他们无能为力,像过去一样善良无欺,只是增添了三分焦虑。我看到他们就不想停留,不想呆在人群里。我急匆匆地奔向河边,奔向草地和树林。凉凉的风里有草药的香味,一只只鸟儿在树梢上鸣叫。蜻蜓咬在一支芦杆上,它的红色的肚腹像指针一样指向我。宁静而遥远的天空就像童年一样的颜色,可是它把童年隔开了。三五个灰蓝色的鸽子落下来,小心地伸开粉丹丹的小脚掌。我可以看到它们光光的一丝不染的额头,看到那一对不安的红虹豆般的圆眼。我想象它们在我的手掌下,让我轻轻抚摸时所感受到的一阵阵滑润。然而它们始终远远地伫立。那种惊恐和提防一般来说是没有错的。周围一片绿色,散布在空中的花粉的气味钻进鼻孔。我一人独处,倾听着天籁,默默接受着崭新的启示。我没有力量,没有一点力量。然而唯有这里可以让我悄悄地恢复起什么。
人不能背叛友谊。我相信自己从小跟那片绿野及绿野上聪慧的生灵有了血肉般的连结,我一生都不背叛它们。它们与我为伴,永远也不会欺辱我、歧视我,与我为善。我的同类的强暴和蛮横加在了它们身上,倒使我浑身战栗。在果园居住时我们养了一条深灰色的雌狗,叫小青。它像小孩子一样有童年,有顽皮的岁月。后来它长大些了,灰色的毛发开始微微变蓝,圆乎乎的鼻子有一股不易察觉的香味散发出来。它像我们一样喜欢吃水果,遇到发酸的青果也闭上一个眼睛,流出口水。我们干什么都在一块儿,差不多有相同的愉快和不愉快。大约一个秋天,一个丝毫没有恶兆的挺好的秋天,突然从远处传来了不容变更的命令:打狗。备战备荒,所有的狗都要打。我完全懵了,什么都听不清。全家人都为小青胆战心惊。有的提出送到亲戚家,有的说藏到丛林深处。当然这些办法都行不通。后来由母亲出面去跟人商量,提出小青可否作为例外留下来,因为它在林子里。对方回答不行,没有一点变通的余地。接下去是残忍的等待。我记得清楚是一天下午,负责打狗的人带了一个旧筐子来了,筐子里装了一根短棍和绳索,一把片子刀。我捂着耳朵跑到了林子深处。那天深夜我才回到家里,到处没有一点声音,没有一个人睡。天亮了,什么痕迹也没有。院子里铺了一层洁净的砂子。
二十余年过去了,从那一次我明白了好多,仿佛一瞬间领悟了人世间全部的不平和残暴。从此生活中发生什么我都不会惊讶。他们硬是用暴力终止了一个挺好的生命,不允许它再呼吸。我有理由做出这样的预言:残暴的人管理不好我们的生活。我一生也不会信任那些凶恶冷酷的人。如果我不这样,我就是一个背叛者。
让我们还是回到生机盎然的原野上吧,回到绿色中间。那儿或者沉默或者喧哗,但总会有一种久远的强大的旋律,这是在其它地方所看不到的。自然界的大小生命一起参与弹拨一只琴,妙不可言。我相信最终还有一种矫正人心的更为深远的力量潜藏其间,那即是向善的力量。让我们感觉它、搜寻它、依靠它,一辈子也不犹疑。
(有删节)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题目中的“绿色”即“大自然”,指山水花木及动物们“遥思”反映出人类与大自然不可企及的距离。
B.作者对大自然的深厚感情源于童年生活在林子里的经历,这段经历也直接影响了他此后对人和事的判断。
C.“我”曾把小青视作儿时伙伴,它和我们一样顽皮,喜欢吃水果,但“我”却背叛了小青,也背叛了友谊。
D.作者热爱大自然,对新兴生活和人群表现出情感的排斥,体现了他对人类社会的厌倦及对现代文明的反思。
【2】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我”与大自然的相处为线索,从开篇“寻找它”到结尾“回到原野”,体现结构的圆融设计。
B.文章以同情刺猬的“我”反衬看似老实却吃刺猬的朋友,意在批评表里不一,告诫人们“人不可貌相”。
C.作者讲述小青被杀的情形时,主要采用白描手法,语言简洁、冷静、克制,这与前文的语言风格不同。
D.文章立足成人角度行文,同时运用儿童视角叙写童年往事,体现纯净自然的内心,在深沉中不乏童趣。
【3】作者对自然有极强的感受力,请以画线处为例加以分析。
【4】有评论说“张炜从大自然中获取美的同时也获取了力度”,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美”和“力度”的理解。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观刈麦》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贫妇的话揭示了当时社会繁重的赋税,寄寓了作者对贫苦人民深切的同情。
(2)《滕王阁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变幻,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深秋景物的特征。
(3)《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失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以“木”与“金”为喻,形象地阐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2)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屋顶的茅草被大风卷飞,洒在江郊,“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茅草高低散落之态。
(3)欧阳修《醉翁亭记》中,写太守与宾客宴饮离去后,茂林间鸟雀欢乐啼叫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雕刻为喻,从正面论述学习要持之以恒。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南朝诗人谢灵运住过的地方溪水清澈、猿啼凄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角声是一种十分悲凉的声响,姜夔在《扬州慢》中描写角声回荡在凄凉残破的城池上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自问自答,告诉我们:心灵净化超然,即使处于喧闹的环境里,也如同居于僻静之地。
(2)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既突出地表现了雄壮的军容,又表现了将士们高昂的战斗情绪。
(3)《氓》中以河水有界来反衬男子变化无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诗人自己虽然睡眠很少,屋漏床湿。但是想到天下的读书人,不禁喊出了“_________,________!”的千古名言。
(2)庄子《逍遥游》中,宋荣子面对外界的称赞是“________”,面对世人的责难是“________”,在世间,他可谓没有什么追求。
(3)白居易在《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乐声由上个乐段的高潮转入婉转低回、艰涩难通的变化过程。
12、浣溪沙 和无咎①韵
陆游
懒向沙头醉玉瓶,唤君同赏小窗明。夕阳吹角最关情。
忙日苦多闲日少,新愁常续旧愁生。客中无伴怕君行。
(注)①无咎:韩元吉,字无咎,南宋许昌人,与陆游关系甚好。陆游通判镇江时,韩无咎从江西来镇江探母,陆游与其交游两月。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和无咎韵”表明这首词是陆游与韩无咎的彼此唱和之作,写于韩无咎即将离别之际。
B.“夕阳吹角”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最关情”表明吹起的角声勾起了离别的伤感情绪。
C.“新愁常续旧愁生”表明陆游常是旧愁未去又添新愁,故而对韩无咎的陪伴充满感激。
D.这首词上片表现了作者与韩无咎真挚的友情,下片写客中送客,表现了作者的孤寂心绪。
【2】结合全词分析,撩拨作者“愁”的因素有哪些?
13、阅读《苏武传》片段,完成下列各题: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yǔ)发,以状语(yù)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毉(现作“医”).凿地为坎,置煴(yūn)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xì)张胜。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以状语武 何以复加
B.其一人夜亡 蹈其背以出血
C.见犯乃死 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凿地为坎 于人为可讥
【2】下列对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虞常等七十余人将要发动政变,想要营救苏武。
B.苏武两次要自杀都是怕自己有辱使命辜负了国家。
C.苏武表现出的民族气节,受到了单于的敬重。
D.卫律抢救苏武是想让他像自己那样归顺匈奴。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8 年暑期,“爱心冰箱”为高温下辛苦工作的户外工作者免费提供消暑饮 品的图片在朋友圈广为流传。“爱心冰箱”通常指人们把自己多余的食物等放入 室外特定的“冰箱”中,供需要的人使用,近年来“爱心冰箱”在我国许多城市 逐渐风行。但在实际运行中,“爱心冰箱”也引起一些人的质疑。例如有人天天 想领“免费的午餐”;放入“爱心冰箱”的食品安全性没人把关;带着孩子到 “爱 心冰箱”拿面包的家长不在少数,教育孩子要心怀感恩的却寥寥无几。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受?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