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如图的解读准确的是
①西方列强开始在非洲建立殖民地 ②西班牙是非洲的最大宗主国
③英国和法国在非洲的殖民区域大致相当 ④整个非洲几乎被全部侵占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1946—1948年,华北和东北解放区有200多万人参军;山东有约580多万人、冀中有480多万人随解放军出征,抬担架、送粮草、运弹药、救伤员。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解放区进行了土地改革
B.国民党反动派统治腐败
C.共产党善于革命的宣传
D.三大战役取得决定胜利
3、《论语·乡党篇》记,“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不问马怎么样,而是首先问伤人没有。这主要体现了( )
A.孔子主张平等对待下人
B.春秋时奴隶地位提高
C.孔子“仁”的思想
D.孔子反对等级差别
4、公元前 219 年,秦始皇弃儒生建议的简单质朴的原始祭山仪式而不用,而是亲自登上泰山(位于今山东)之巅 ,并立石歌颂其德“明其得封也”,由此开创了中国古代封禅泰山的祭天大礼。秦始皇意在
A.打击儒生推行文化专制
B.确立新的祭祀上天礼仪
C.彰显皇权来源的正当性
D.加强对山东地区的统治
5、据统计,1851—1871年英国女性在商业、医药和教育领域的就业人数从95,000人增加到138,400人,增长率达45.68%。1851—1911年女性职员占职员的比例从2%增加到20%。材料表明
A.英国实现了男女政治权利平等
B.妇女在就业竞争中占优势
C.工业革命促进了妇女角色转变
D.妇女参政意识增强
6、马克思在阐述对未来社会的构想时,曾提到:通过拥有国家资本和独享垄断权的国家银行,把信贷集中在国家手里;按照共同的计划增加国家工厂和生产工具,促使城乡对立逐步消失。对所有儿童实行公共的和免费的教育。由此可知,马克思旨在
A.通过国家手段促进社会公平
B.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C.促使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D.揭示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7、1913年,张謇出任农林、工商总长后总结自晚清兴办公司20年来“所见诸企业之失败”,推原其故,“则无法律之导之故也”。于是在他主持下,农工商部很快颁布了《矿业条例》《商人通律》《公司律》《关于利用外资振兴实业办法》等法律。张謇意在( )
A.加大经济统制的力度
B.完善近代法律体系
C.巩固北洋政府的统治
D.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8、宋明理学是儒家文化的新发展,其中提出“心学”的明朝思想家是
A.陆九渊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
9、“夷夏之辨”在春秋时期曾经是诸侯争霸的舆论利器,而在战国晚期秦与六国的殊死较量中已经完全被遗弃了,诸侯国大多是站在政治道德角度予以攻击。这种变化表明
A.华夏与蛮夷之间文化冲突消失
B.天下一统的整体观念正式形成
C.礼乐制度下的尊卑秩序已崩溃
D.趋向统一的民族心理初步具备
10、下图为安徽蚌埠市境内的钓鱼台遗址发掘现场,遗址中出土了大量西周时期的陶制圈足豆、鬲、爵以及砺石、石锛等生活器具,还出土了青铜镞、石镞和陶制纺轮、网坠等,其中两枚西周时期的玉璧,给考古专家带来意外和惊喜。(据蚌埠新闻网2014年10月23日讯)蚌埠钓鱼台考古发掘印证了( )
A.淮河流域的文明历史悠久丰富
B.今蚌埠地区是西周的重要封国
C.西周时期蚌埠境内开始有人类居住
D.该地区在西周时期青铜制造很发达
11、历史上最早设县的是楚国和秦国。春秋后期各国县数骤增,到战国时期成为较普遍的地方行政区划。秦汉时期推行全国,达千余县之多。春秋至秦汉时期郡县制的变迁
A.加强了君主专制
B.拓展了中国疆域
C.推动了官僚政治
D.实现了国家统一
12、明清时期,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是
A.内阁的出现
B.南书房的设立
C.宰相制度的废除
D.军机处的设置
13、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这三次历史事件推动着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下列对如图阴影部分内容,推测正确的是
A.都建立了统一的民主革命政权
B.都体现了无产阶级的先进性
C.都表现了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D.都具备了反帝反封建的特征
14、汉武帝时期,设立中央官学,培养《五经》博士,“自此以来,公聊大夫士吏彬彬多文学之士矣”。中央官学的建立( )
A.结束了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局面
B.推动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
C.有利于学生思想创新和个性发展
D.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的进一步发展
15、德国著名法学家叶林格说:“罗马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是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和平、最为持久的征服。”文中的第三次征服是指
A.罗马法成为维系罗马帝国统治的工具
B.罗马法对后世各国影响深远
C.罗马法是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体系
D.罗马法成为资本主义各国的立法规范
16、唐贞观初年,户不满300万。永徽元年(公元650年),在籍户数380万户。而隋朝强盛时期的户数为891万户。到玄宗天宝十三年,有962万户,户数超过隋朝,此时经济发展,社会繁荣,达到了唐朝的极盛。对此,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
A.隋代户口数量有夸大成分
B.“贞观之治”名不符实
C.唐代的户口统计更为精确
D.户口数量反映社会盛衰
17、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文件是
A.《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告台湾同胞书》
D.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8、马克思说,人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亲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叶剑英元帅1979年故地重游,感慨系之,写下“西安捉蒋翻危局,内战吟成抗日诗。楼屋依然人半逝,小窗风雪立多时。”其中“内战吟成抗日诗”是指( )
A.抗日游击战争
B.北伐战争
C.国共两党合作抗日
D.反蒋抗日
19、1917年5月,俄国有108家工厂倒闭,共有工人8700人。6月有125家工厂倒闭,共有工人38455人。7月,有206家工厂倒闭,共有工人47750人;65个省中有43个省都发生了农民暴动。由此可得出的事实是
A.经济困难催化了十月革命
B.专制统治已难以继续维系
C.民主革命的时机已经成熟
D.建立工农联盟有其必然性
20、“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原来宰相的谋议也演变为议决而不仅是皇帝决策时的参考。”该观点认为三省六部制
A.集体决策、制约皇权
B.分工明确、民主运作
C.分散相权、强化皇权
D.宰相权重、威胁皇权
21、朱熹认为:“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虏骑”当指
A.辽
B.西夏
C.金
D.元
22、关于黄巢起义前藩镇的作用,宋人认为:“世言唐所以亡,由诸侯之强,此未极之理。夫弱唐者,诸侯也。唐既弱矣,而久不亡者,诸侯维之也。”材料
A.肯定了藩镇对唐统治的积极作用
B.认为藩镇是唐衰落灭亡的重要因素
C.基本否定了藩镇对唐统治的作用
D.认为藩镇对唐统治有正反双重作用
23、《史记》载:武王灭商之后“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民”,又“褒封神农之后于焦(今河南陕县),黄帝之后于祝(今山东禹城),帝尧之后于蓟(今北京),帝舜之后于陈(河南准阳),大禹之后于杞(河南杞县)”。此举旨在 ( )
A.强化对落后边缘地区控制
B.笼络监视殷商贵族
C.彰显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
D.弘扬儒家仁政思想
24、“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这一史书记载反映的是下列哪个王朝的兴起
A.宋
B.元
C.明
D.清
25、1917年________的爆发,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形成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并存的局面。
26、《________》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它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在中国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27、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________、________国家。
28、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________。欧洲一体化进入到经济领域合作较高的一体化程度。
29、清代军机处的设置简化了政务手续,提高了行政效率;是________的重要标志。
30、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________是分封的主体,通过分封,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31、_______民营手工业和______,是中国封建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三种经营形态
32、________,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社会主义理论由空想变成科学。
33、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合并为一个机构——________;1990年10月,________并入联邦德国,实现了两德的统一。
34、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________,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1975年,周恩来病重,在毛泽东支持下,________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明确提出全面整顿思想,并采取有效措施,使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状态。
35、亚历山大帝国(前336年—前323年)扩张的情况和帝国的特点是怎样的?
36、文艺复兴兴起的原因是什么?(从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思考)
37、简答题
(1)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2)国共两次合作实现的时间、标志和相关活动?
38、南斯拉夫改革的内容和结果是怎样的?
39、东非文明
(1)东非国家产生的时间和原因是什么?
(2)东非国家的经济发展的表现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