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年广西梧州初三下学期二检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搭配中错误的一组是(  )

    A. 刘绍棠——中国当代作家——《蒲柳人家》

    B. 鲁迅——中国现代文学家——《彷徨》——《孔乙己》

    C. 契诃夫——俄国作家——《契诃夫小说选》——《变色龙》

    D. 杰克·伦敦——美国小说家——《热爱生命》

  •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三国演义》通过讲述单刀赴会、过五关斩六将、煮酒论英雄、刮骨疗伤等故事,塑造了关羽这位忠肝义胆、骁勇善战、一身正气的英雄形象。

    B. 法布尔,法国著名昆虫学家,雨果称他为“昆虫界的荷马”。《绿色蝈蝈》这篇科学小品即出自他的《昆虫记》。

    C. 《藤野先生》中,鲁迅在日本受到了种种“优待”,而藤野先生毫无民族偏见,给了他无私的帮助、真诚的关怀和尊重,所以鲁迅说:“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D. 先秦诸子散文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其中《鱼,我所欲也》出自儒家经典《孟子》,《惠子相梁》出自道家著作《庄子》,《扁鹊见蔡桓公》则出自法家著作《韩非子》。

  • 3、下面关于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一书中有很多故事家喻户晓,例如: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三调芭蕉扇、大战流沙河等。

    B《海底两万里》的作者是法国作家凡尔纳,他被公认为是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C《骆驼祥子》中的祥子从农村来到老北京城,从饭里茶里省钱,攒了三年,买的第一辆车就被孙侦探敲诈走了,经历三起三落,最终失去了生活的信心。

    D.《西游记》中的沙悟净原是卷帘大将。他吃苦耐劳、任劳任怨,面对妖魔作战勇猛、不屈服妥协,但嫉妒心强、爱搬弄是非。

     

  •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高校自主招生增加体育测试项目,把身体好不好作为“好学生”的重要标准。

    B.2019年中国电影市场保持不断增长的势头,全国票房642.6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4%,其中,国产片份额达64.07%

    C.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国当代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

    D.中国女排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终于夺得了冠军。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小题

    桑怿传(节选)

    欧阳修

    (怿)又闻襄城有盗十许人,独提一剑以往,杀数人,缚其余。汝旁县为之无盗,京西转运使奏其事,授郏城尉……怿虽举进士,而不甚知书,然其所为皆合道理,多此类。姑居雍丘,遭大水,有粟二廪,将以舟载之。见民走避溺者,遂弃其粟,以舟载民。见民荒岁,聚其里人饲之。粟尽乃止。怿善剑及铁简,力过数人而有谋略。

    (注释)①桑怿():人名。②襄城:地名。下文的“汝旁县”“郏城”“雍丘”均指地名。③京西转运使:官职名。下文的“尉”也是官职名。④廪:粮仓。⑤里人:同乡人。⑥饲:供养。⑦铁简:狭长的铁片。

    1解释下列字在文中的意思。

    (1)缚__________

    (2)走_________

    2翻译句子。

    (1)“而不甚知书,然其所为皆合道理”:

    (2)见民荒岁,聚其里人饲之:

    3面对受灾的民众,桑怿是如何救助的?请用原文回答。

    4结合选文,请你对桑怿这个人物作简要评价。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古诗文阅读

    丰乐亭游春①(其一)欧阳修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注释】①此诗作于庆历七年,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的第三年。丰乐亭,在琅琊山幽谷泉上,距醉翁亭不远,为欧阳修所建。

    (1)诗歌的开头两句写了哪些景物?体现了丰乐亭景色怎样的特点?(2)“醉”字用的极好,请简要分析?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九(1)班准备开展以“诗词之魅”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过程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材料一 在中央电视台文化类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总决赛中,杭州快递小哥雷海为凭借其丰厚的诗词积累及从容淡定的心态,勇夺冠军。某杂志社编辑、北大高材生彭敏因盲目抢答,频频出错,心态失衡,只能再次获得亚军,与冠军失之交臂。赛后,雷海为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获胜并不是偶然的,在走街串巷送快递的闲暇之余,自己就把随身携带的鉴赏词典拿出来背诵一两首,迄今为止已积累了几千首诗词。

    材料二 经典传唱人霍尊以一曲《山居秋暝》得到了评委们的激赏。霍尊在接到央视《经典咏流传》栏目组邀约后,为更好地感悟经典、获取灵感,曾外出采风近一年时间,驻足云山雾海,聆听春雨秋风。最后,他把自己空灵的歌声、曼妙的古典乐曲合奏音与青春活力的合唱成员以虚拳叩击自己身体发出的伴奏音融合在一起,赋予经典以新的生命力。

    (1)根据材料一,补齐以下对联。(每行补充字数为5~11个)

    海为有为!______________ 

    彭敏不敏?_________________ 

    (2)请综合两则材料,谈一谈今后你将如何更好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至少答出三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倡导大家将品读古典诗词作为一种生活习惯,班委会发出了倡议。下面是倡议书的部分内容,请你按要求帮助修改。

    古典诗词是历史的精华,[甲]不仅压缩了国家民族发展的方方面面,也概括了人民生活的细枝末节。古典诗词是智慧的源泉,陶冶了中国人的性情,培养了中国人的胸襟。中国文化是一脉传承的,[乙]我们在文学艺术创作中都能汲取古典诗词。古典诗词是民族崛起的精神支持。无论世界多极化如何发展,国际情势如何复杂,运筹帷幄、纵横捭阖的中国人都不会失去信心,那一首首绮丽诗篇将为中华民族的崛起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

    ①[甲]处画线句子存在搭配不当的问题,应将“______”改为“_____”。 

    ②[乙]处画线句子存在成分残缺的问题,应在“__”后添加“__”。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古诗文默写。

    (1)夫战,勇气也。____________,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2)参差荇菜,左右流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雎》)

    (3)报君黄金台上意,___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4)共看明月应垂泪,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望月有感》)

    (5)请写出连续两句含“霜”字的古诗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孔乙己(节选)

    鲁  迅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

    孔乙己喝过半碗酒,涨红的脸色渐渐复了原,旁人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孔乙己自己知道不能和他们谈天,便只好向孩子说话。有一回对我说道,“你读过书么?”我略略点一点头。他说,“读过书,……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样写的?”我想,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便回过脸去,不再理会。孔乙己等了许久,很恳切的说道,“不能写罢?……我教给你,记着!这些字应该记着。将来做掌柜的时候,写账要用。”

    有几回,邻舍孩子听得笑声,也赶热闹,围住了孔乙己。他便给他们茴香豆吃,一人一颗。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于是这一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

    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自此以后,又长久没有看见孔乙己。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中秋可是没有说,再到年关也没有看见他。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1选出对孔乙己主动教“我”写字的深层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 )

    A.他在故意显示自己的善良。

    B.他在社会上实际所处的境地是十分孤独的。

    C.他在故意向孩子炫耀自己的博学。

    D.他在向短衣帮表示自己的轻蔑。

    2作者用深刻、生动的笔触把孔乙己介绍给了你,让你认识了他。请你结合选文说一说孔乙己是怎样的人物形象,并举例说出他三个方面的性格特征。

    3孔乙己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信奉者。请结合选文中的具体语句说说作者是通过哪些方面的描写来刻画孔乙己这一形象特点的。

    4有人说孔乙己是喜剧人物,也有人说孔乙己是悲剧人物。请你说一说这两种说法分别是从哪个角度来说的。

    5对于把书读到像孔乙己这样与社会格格不入、迂腐僵化近乎废物的读书人的程度,你可能会有许多感想。请结合孔乙己的遭遇和结局,就“读书与生存”这个问题广开思路、语言扼要地谈谈你的看法。

  •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陌生人到梅庄

    黄建国

    有一天,一个陌生人风尘仆仆地来到梅庄,打听马堂的家在哪儿。有人告诉他,马堂去双庙镇了,到后晌才回来。

    “哦?”那个人这样说,显出很诧异的样子。

    “找马堂有事?”

    “唔。”

    “去,到他家去等。”

    但是,陌生人没有去马堂家,而是绕着村子转了一圈,然后坐到村口梅二的小卖铺前,买了一瓶汽水,有一搭没一搭地喝一口,一边望着通往双庙镇的路。中午,梅二问这个人要不要来一包方便面,他可以免费提供碗和开水,被陌生人拒绝了。

    “不要。”他很简洁地说。

    随后,陌生人捣出自带的干粮,咬一口,嘴里发出吧嗒吧嗒的响声,就汽水吃。他坐在小凳子上,目不斜视,沉默地等待着,让人摸不出深浅。没有人再敢主动开腔与他说话,因为他是个彪形大汉,又长着络腮胡子,看起来像一个身手不同寻常的人。梅二试了几次,终于鼓足勇气询问陌生人是不是还需要一瓶啤酒。这回,陌生人只摆了摆手,连口都不开了。

    梅庄的人,没有谁见过一个外地人,来到一个他不熟悉的地方,居然可以有这样目无一切的做派。他们都被镇住了。他们分别站在不远不近的街边,朝这边张望。突然有人想到这个人是来找马堂的,忍不住叫了一声:“噢哎。”另一个跟了一句:“嘿呀。”第三个咽下一口唾沫,说:“啊哈。”他们想,马堂终究有麻烦了。马堂这几年跟外头交往太频繁了,又是贩卖牲口,又是建苹果库,还买了康明斯大卡车;他本人戴一副墨镜,石头镜片;整天骑着摩托车,日一声向东,日一声往西,把去双庙镇当玩耍一般;看看,人狂没好事,狗狂挨砖头;看看,远道而来的寻仇者找上门来了。马堂的麻烦这下大了。等着看,梅庄今天要发生点儿什么事情哩。

    早已有人把消息在路上通报给了马堂。马堂很镇静,并不下摩托,一只脚撑在地上,摘下墨镜说:“就一个人?”

    “谁知道村外的果园里,有没有他的同伙埋伏着?”

    “我没有仇家。

    “来者不善,你得防一手。”

    “哈,”马堂说,“我又不是没见过三个浪子过队伍,走。”他拧一下油门,日一声奔回梅庄来了。

    陌生人有些惊讶地站起来,对马堂说:“我找你呢。”

    马堂不摘眼镜,问道:“你是谁?”

    陌生人说;“我从北山来。我爸让我找到你。”

    “谁是你爸?我不认识。”

    “为二十多年前的一件事。”

    马堂现在取下了眼镜,捏起衣襟擦拭镜片。他看见村街上的人在渐浙围拢过来,便说:“借一步说话,到家里去坐。”

    马堂没有关闭头门。从外头绕过照壁朝里望,可以看见他们两个面对面坐在上房厅里。一开始,马堂很响亮地拍了一下大腿,还高声“哦”了一下,后来说的话就听不清楚了,但很明显他们都比较激动。不久,陌生人和马堂同时出来了。马堂说:“你回吧。回去好好给你爸说说,啊,说不定我还要去看他哩。”

    陌生人的眼圈有些红。梅庄人很不理解,那么高高大大的一个人,又有满脸胡子,眼圈却红了,这让他们大失所望。他们有些心不甘。

    有人问马堂:“事情了结啦?”

    马堂说:“结了。”

    “没敢动手?”

    “谁动手?”

    “这么说,你把他制住了。我就说么,在咱村里,不把他捶扁才怪呢。”

    “至少卸他一条腿。”另一个人说。

    梅二指着那个陌生人的后背愤愤不平地说:“长得像一堵墙,却是个抠皮,坐了大半天只喝了五毛钱一瓶的汽水。”

    这时候,马堂说:“梅二,我要你五瓶啤酒行不行?我今天高兴,大家一起喝。”

    梅二连声说:“好的,好的。”

    马堂说:“你们想知道其中的原委是不是?那是一九七二年的事情,将近三十年了。刚才那个北山人他爸当麦客给咱队里割麦子,他婆娘生了娃,青黄不接,娃吃不上奶水。我是打麦场场长,私下做主偷偷给了他二十斤小麦带回去。当时生下的娃就是刚走的那个大胡子。现在他爸得了绝症,临死前让儿子来谢称我一声,不然他合不上眼睛。就这么个事情,人心长着哩,那人是个孝子啊。你们想到哪里去了?”

    几个喝啤酒的人咕嘟咕嘟往嘴里灌,没有一个人吭声。

    1下列对小说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设置悬念,陌生人到梅庄找马堂,营造紧张气氛,为马堂的出场作铺垫。

    B.陌生人只喝汽水连一瓶啤酒都舍不得买,表明他继承父亲的遗志,是个节俭的人。

    C.“又是贩卖牲口,又是建苹果库,还买了康明斯大卡车”,说明马堂是个致富能手。

    D.文章倒数第2自然段运用补叙手法,补充交代陌生人到梅庄寻找马堂的缘由。

    2村里人对陌生人的到来有哪些反应?请简要概括。

    3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马堂很镇静,并不下摩托,一只脚撑在地上,摘下墨镜说:“就一个人?”……“我没有仇家”……“哈,”马堂说,“我又不是没见过三个浪子过队伍,走。”他拧一下油门,日一声奔回梅庄来了。

    (1)赏析加点词语:

    (2)赏析画线句子(从描写的角度)

    4作者刻画梅二这一人物形象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

    5文章围绕“陌生人到梅庄”这一事件,叙写了马堂、陌生人、村里人的不同表现,主旨耐人寻味,试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 11、阅读选文,回答题。

    让人,乃众妙之门

    沈从文先生的墓碑后面有这样的碑文: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每句最后一字巧妙地组成了从文让人。让人,可以说是沈从文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让人,让他得享八十有六的高寿,让他由作家转为学者,成就大事业,享誉中外。可见,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

    让人,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涵养,一种胆识。让人非我弱,弱者不让人。历史上成就大事业的人,哪个不具备这样的品格?将相和的故事流传甚广。蔺相如不想和廉颇争地位,路上遇到廉老将军就一而再、再而三地避让。这种豁达大度,不正体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崇高品德吗?因他的这种美德,才有后来廉颇老将军的负荆请罪,从而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

    让人,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有容人之量,有让人之心,才有和睦,才有和谐。当今著名词作家乔羽,偕夫人佟琦做客央视《夫妻剧场》,主持人问:二老相濡以沫,白头偕老,有什么秘诀吗?乔老答:一个字,忍。夫人佟琦抢答:我是四

    个字,一忍再忍。诙谐中尽显相处之道。

    让人,对事业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人在事业上很难一帆风顺,有时甚至会陷入绝境。如果宁折不弯,不退不让。事业很可能会就此终结。而让人,则会让你的人生之树在即将枯萎的时候焕发新的生机。沈从文先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不能再继续写他钟爱的小说散文,几被世人遗忘。但他以大度的襟怀,超人的毅力,忍了,让了,既不悲观,也未消沉,而是将自己的智慧和才华,用到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上。不哀不伤,潜心学术,写出皇皇巨著《中国服饰史》,又一次为世人刮目相看。

    可是真正做到让人并不容易。首先,你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上至王侯将相,下至贩夫走卒,都要认识到自己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否则,总把自己当成世界的中心,遇到别人冒犯,当然不容易大度起来。此外,想要做到让人,最好还要有点幽默细胞。生活中遇到不顺,谁心里都不会舒服。这时候不妨自我解嘲一下,心情有时就好多了。

    让人,乃众妙之门。生活中多一些让人,我们的心灵会多一些阳光,事业也会多几分顺利。不信,你试试!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中心论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让人,乃众妙之门。

    B.让人,让沈从文成就大事业,享誉中外。

    C.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

    D.让人,并不是懦弱。

    【2】选文第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选文第④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4】选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5】下面给出的三个论据,有一个不能证明第段的观点,请指出并说明理由。

    (1)是可忍,孰不可忍?

    (2)君子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

    (3)韩信曾甘受市井屠夫的胯下之辱,后来成为一代名将。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2014·盐城中考)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人生总是充满了再次相见的机缘。儿时的那个玩伴再见时已成翩翩少年昔日的那条小径再见时却已鲜花盛开。还有曾经读过的书登过的山老屋顶上升起的那缕炊烟……

    我与   再见时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择恰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