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诗中有趣,杨万里的“________,飞入菜花无处寻”让我们看到了黄蝶飞舞、儿童竞逐的场景;诗中有志,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_______”表达了诗人洁身自好的品格;诗中有乐,杜甫的“________,可爱深红爱浅红”表达了诗人赏花的喜悦心情。
(2)先默写冰心的《繁星》(七一),再仿照着写首小诗表达对“校园生活的喜爱或难忘”,将要制成书签,请注意字大小一致,间距统一。
繁星(七一)
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校园(一)
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2、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清晨,母亲fēn fù__________我到超市买瓶花生油,她准备为我们做可口的ɡāo bǐnɡ________,huánɡ hūn________时,我们将在máo tínɡ________过中秋节。
3、照样子,写词语。
红彤彤(ABB式)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茄子紫(事物名+颜色)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4、课文传真。
不再( )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试试( ),试试( ),然后一瓣瓣地( )。
作者在这段话中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方法,突出了小白菊______的情景。我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词语品味出来的。
请你照样子写出你曾细心观察过的一种花开放时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童话王国里有很多动人的故事。本学期“快乐读书吧”推荐我们阅读童话故事,课余时间,我读了《________》《________》。(童话故事名称)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
【2】读了这首诗,你的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多选)
A. 路上没有人和动物的踪迹。
B. 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
C. 百花盛开,江水缓缓地流着。
7、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解释下列词
题:_____ 只缘:_____ 不识:_____
【2】《题西林壁》的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_,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________”。除了《题西林壁》他还写了_________。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___、____不同的角度,处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位置观看_____的感觉。
【3】俗话说:“当事者迷,旁观者清。”诗中有哪句诗说明这个道理,请填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题西林壁》前两句写__________,后两句写______,这首诗借写庐山的自然景象,还告诉我们_______。
【5】题西林壁》这首诗中,有三组反义词,分别是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
【6】《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得到的启发是( )
A. 对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它方面。
B. 对复杂的事物,应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
C. 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观察,调查了解,又要亲身去体验,去分析。
8、古诗阅读
春晓
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
夜来声,
花落知。
【1】补全古诗。
【2】这首诗题为“春晓”,意思是( )
A.春天的早晨 B.春天知道
【3】根据下图想象古诗描写的画面在相应的诗句下画“________”。
9、考
晚上,我们全家在门前场地上乘凉。忽然,爸爸笑着对我说:“小玲,我考你几个问题,回答得( )要准确,( )要迅速,好吗?”“好!”我爽快地答应。心想,自己是高年级的学生了,能不会回答吗?
爸爸问:“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哪个重?”我眼皮一翻,高声答道:“铁重!”“哈哈……”一旁的妈妈、哥哥都笑了起来。我一愣,正在犹豫,爸爸又提醒道:“注意,我问的是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哪个重?”我连忙改口说:“一样重?”妈妈说:“对了,要听清问话。”
爸爸又考了:“那么,一立方米的棉花和一立方米的铁哪个重?”这回我特别听清了“一立方米”几个字,“一样重”。
“哈哈……”大家又笑了。我抓了抓头,想了想,恍然大悟道:“哦,这回是铁重。”
接着,哥哥也来考我了:“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哪个体积大?”我吸取了前两次的教训,盘算了一会说:“棉花体积大!”“为什么?”爸爸追着问。“因为一斤铁的体积只有一小块,一斤棉花的体积比它大多了!”大家听了,满意地笑了。
这时,爸爸语气平静地说:“( )遇到什么问题,( )要认真思考;( )是很容易的,( )应该好好想一想,否则会闹出笑话。”我点了点头笑了。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2】给下面带点词选择合适的解释。(在括号内写上序号)
闹:①不安静 ②吵、扰乱 ③干、弄
(1) 否则会闹出笑话。( )(2) 方塔街是我市的闹市区。( )
乘:①坐 ②在数与数之间进行乘法运算 ③利用
(1) 我们全家在门前场地上乘凉。( ) (2) 我们一起乘车去公园吧。 ( )
【3】联系短文回答问题。
(1) “我吸取了前两次的教训,盘算了一会说”句中的“两次教训”是指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后一节里,爸爸教育我,说了两层意思:
一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
花边饺里的母爱
肖复兴
①小时候,包饺子是我家的一桩大事。那时候,家里生活拮据,吃饺子当然只能等到过年过节。平常的日子,破天荒包上一顿饺子,自然就成了全家的节日。
②一般,妈妈总要包两种馅的饺子,一种肉一种素。这时候,圆圆的盖帘上分两头码上不同馅的饺子,像是两军对弈,隔着楚河汉界。我和弟弟常捣乱,把饺子弄混,但妈妈不生气,用手指捅捅我和弟弟的脑瓜儿说:“来,妈教你们包花边饺!”我和弟弟好奇地看,妈妈将包了的饺子沿儿用手轻轻一捏,捏出一圈穗状的花边,煞是好看,像小姑娘头上戴了一圈花环。我们却不知道妈妈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儿,她把肉馅的饺子都捏上花边,让我和弟弟连吃惊带玩地吞进肚时,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
③那些艰苦的岁月,妈妈的花边饺,给了我们难忘的记忆。但是,这些记忆,都是长到自己做了父亲的时候,才开始清晰起来,仿佛它一直沉睡着,必须我们用经历的代价才可以把它唤醒。
④自从我能写几本书之后,家里经济状况好转,饺子不再是什么圣餐。我想起码不能让妈妈在吃这方面再受委屈了。我曾拉妈妈到外面的餐馆开开洋荤,她连连摇头:“妈老了,腿脚不利索了,懒得下楼啦!”我曾在菜市场买来新鲜的鱼肉或时令蔬菜,回到家里自己做,妈妈并不那么爱吃,只是尝几口便放下筷子。我便笑妈妈:“您呀,真是享不了福!”
⑤后来,我明白了,尽管世上食品名目繁多,人的胃口花样翻新,妈妈雷打不动只爱吃饺子。那是她老人家几十年一贯制历久常新的最佳食谱。我知道惟一的方法是常包饺子。
⑥那一年大年初二,全家又包饺子。我要给妈妈一个意外的惊喜,因为这一天是她老人家的生日。我包了一个带糖馅的饺子,放进盖帘一圈圈饺子之中,然后对妈妈说:“今儿您要吃着这个带糖馅的饺子,您一准儿是大吉大利!”
⑦妈妈连连摇头笑着说:“这么一大堆饺子,我哪儿那么巧能有福气吃到?”说着,她亲自把饺子下进锅里。饺子如一尾尾小银鱼在翻滚的水花中上下翻腾,充满生趣。望着妈妈昏花的老眼,我看出来她是想吃到那个糖饺子呢!
⑧热腾腾的饺子盛上盘,端上桌,我往妈妈的碟中先拨上三个饺子。第二个饺子妈妈就咬着了糖馅 惊喜地叫了起来 哟 我真的吃到了 要不怎么说您有福气呢 我笑着说道 妈妈的眼睛也笑得眯成了一条缝
⑨其实,妈妈的眼睛实在是太昏花了。她不知道我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用糖馅包了一个有记号的花边饺,那曾是她老人家教我包过的花边饺。花边饺里浸满浓浓的母爱,如今,我谨以花边饺讨得年迈母亲的快乐和开心。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拮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破天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概述本文主要记叙的两件事情。
(1) 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中加点词语“它”指代的内容是什么?请在文中用横线划出。
【4】给第8小节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5】品味词句的表达效果。
(1)结合具体语境,说说你对第⑨段里加点词语“花招”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第⑦段中“饺子如一尾尾小银鱼在翻滚的水花中上下翻腾,充满生趣”改成“饺子在翻滚的水花中上下翻腾,充满生趣”好不好?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神态描写,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
(1)第②段里,我和弟弟“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此时,看见这一幕的妈妈心里会这样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⑧段里,“妈妈的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此时,将这一切看在眼里的“我”会这样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童年的风筝
田建立
乡村——是我童年生活的广阔天地。那时的天是蓝的,风是清的,云是淡的。每当到了三月三,天空里就会飘舞着各式各样的风筝。
那是的农村孩子没有多少好玩的游戏,放风筝,是我和小伙伴最喜欢的游戏,风筝全是自己扎的。
每当放学归来,书包一扔,我和小伙伴们兴致盎然地拿着风筝去放飞。门外早有几个猴急的玩伴手拿着所谓的“燕子”“蝴蝶”之类的风筝在焦急地等待了。于是在村口麦子刚返青的田野里,一群孩子,带着做工粗糙的风筝,伴着阵阵春风,放飞一只只可爱的风筝,大家一边熟练地收放着线一边比谁的风筝漂亮,谁的飞得高、飞得远。你吵你的,他闹他的,一直到最后还是分不清谁的风筝最美。风筝在天上自由地飞,我们在麦地上尽情地跑,在青青的田野里打滚、翻跳……童年的心,也随着风筝上下翻飞。直到天黑,才带着满身的麦草香回到家,免不了母亲一顿善意的责骂,可第二天依旧。一只只美丽的风筝把我们的童年装扮得五彩斑斓。
许多年过去了,我也为人师了,可童年的风筝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真想找个暖暖的春日,牵着风筝,沐浴着和煦的阳光,去放飞风筝。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兴致盎然:_____________。
(2)五彩斑斓:_______________。
【2】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排比句。
【3】孩子们的风筝是哪来的?由此可看出这是一群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画横线的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我们”那时不爱学习,天天无所事事就去放风筝。
B.“我”和小朋友们非常野,没人管教。
C.“我”和小朋友玩得很开心,我们的童年是无忧无虑的。
【5】“可童年的风筝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6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6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三大殿建筑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这条线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向南从午门到天安门延伸到正阳门、永定门,往北从神武门到地安门鼓楼,全长约8公里。
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受朝贺。每逢大典,殿外的白石台基上下跪满文武百官,中间御道两边排列着仪仗,皇帝端坐在宝座上。大殿廊下,鸣钟击磬,乐声悠扬。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缭绕。
【1】这段文字采用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
【2】选文各段各介绍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对龙的描写有十次之多?
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强调太和殿建筑在中轴线上?
___________
【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表达方式是:_____。
【6】在《故宫博物院》这篇说明文中,作者为什么把太和殿作为解说重点?
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历练后的飞翔
在辽阔的亚马逊平原上,生活着一种叫雕鹰的雄鹰,它有"飞行之王”的称号。它的飞行时间之长、速度之快、动作之敏捷,堪称鹰中之最,被它发现的小动物,一般都难逃脱它的捕捉。
但谁能想到那壮丽飞翔后面却蕴含着滴血的悲壮?
当一只幼鹰出生后,没享受几天舒服的日子,就要经受母亲近似残酷的训练,在母鹰的帮助下,幼鹰没多久就能独自飞翔,但这只是第一步,因为这种飞翔只比爬行好一点。幼鹰需要成百上千次的训练,否则,就不能获得母亲口中的食物。第二步,母鹰把幼鹰带到高处,或树边或悬崖上,然后把它们摔下去,有的幼鹰因胆怯而被母亲活活摔死。但母鹰不会因此而停止对它们的训练,母鹰深知:不经过这样的训练,孩子们就不能飞上高远的蓝天,即使能,也难以捕捉到食物进而被饿死。第三步则充满着残酷和恐怖,那些被母亲推下悬崖而能胜利飞翔的幼鹰将面临着最后的,也是最关键、最艰难的考验,因为它们那正在成长的翅膀会被母鹰残忍地折断大部分骨骼,然后再次从高处推下,有很多幼鹰就是在这时成为飞翔悲壮的祭品,但母鹰同样不会停止这“血淋淋”的训练,因为它眼中虽然有痛苦的泪水,但同时也在构筑着孩子们生命的蓝天。
有的猎人起了恻隐之心,偷偷地把一些还没来得及被母鹰折断翅膀的幼鹰带回家里喂养。但后来猎人发现那被喂养长大的雕鹰至多飞到房屋那么高便要落下来。那两米多长的翅膀已成为累赘。
原来,母鹰“残忍”地折断幼鹰翅膀中的大部分骨骼,是决定幼鹰未来能否在广袤的天空中自由翱翔的关键所在。雕鹰翅膀骨骼的再生能力很强,只要在被折断后仍能忍着剧痛不停地展翅飞翔,使翅膀不断地充血,不久便能痊愈,而痊愈后翅膀则似神话中的凤凰一样死后重生,将能长得更加强健有力。如果不这样,雕鹰也就失去了这仅有的一个机会,它也就永远与蓝天无缘。
没有谁能帮助雕鹰飞翔,除了它自己。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辽阔而美丽的蓝天,也都拥有一双为蓝天作准备的翅膀,那就是激情、意志、勇气和希望,但我们的翅膀也同样常会被折断,也同样常会变得疲软无力,如果这样,我们能忍受剧痛拒绝怜悯,永不坠落地飞翔吗?
【1】雕鹰为什么被称为“飞行之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那“壮丽的飞翔”后面蕴含着的“滴血的悲壮”指的是: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3】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各指什么?
①如果不这样,雕鹰也就失去了这仅有的一个机会 , 它也就永远与蓝天无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辽阔而美丽的蓝天,也都拥有一双为蓝天作准备的翅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的两则材料,联系本文,写出你的观点。
材料一:母虎抚养幼虎有三个过程。开始,它出去捕食回来,把最嫩的肉用爪子撕成碎片,喂给幼虎吃。后来,它捕食回来,自己把肉吃掉,剩下的骨头扔给幼虎啃。再后来,它捕食回来,自己把肉吃掉,把骨头扔掉,幼虎要吃, 它就大吼声,不让它吃。过几天,幼虎饿得实在受不了,就离开母亲,自己找食吃,且不再回来。
材料二:曾有这样的一幅漫画:父亲送儿子上大学,衣着时髦的儿子空着手,与别人谈笑风生,而父亲却肩扛手提,佝偻着身子帮儿子排队报名。漫画题为“如此爱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1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天到了。碧绿多姿的柳树正是茂盛的时期。在那纤细摇曳的万缕柳条上,挂满了嫩嫩的细叶和毛茸茸的柳絮。春风吹来,柳絮随风飘荡,形成一个个“小绒球”,它们有的好似雪花吹来,有的像正在演习的伞兵,还有的像天上的云朵……风渐渐小了,柳絮便轻轻地落在地上,一簇簇、一团团拥抱在一起,形成一座座小小的雪丘,时而又被刮来的阵阵微风吹散了。它们随风在地上迅速地乱滚着,一个跟着一个,仿佛是在嬉戏、追逐的小孩子。一阵微风吹来,翩翩起舞,成了无数快乐的小精灵。这些飘来荡去的“小精灵”总爱跟人们开玩笑。有时,它们竟会扑在人们的脸上,落在人们的头发上,转眼间会使人们变得白发苍苍。我有时伸手去抓这些可爱的“小精灵”,可不知为什么,一抓它,它就跑开,大概跟我捉迷藏吧!我喜欢柳絮,因为它们是那样的天真活泼,无忧无虑,给人们带来童话的无限遐想和向往……
(1)给短文加上个适合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1分)
(2)在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空。 (2分)
( )的柳絮 ( )细叶 ( )的雪丘 ( )的柳树
(3)在文中用“——”画出一个比喻句,用“~~”画出一个拟人句。(4分)
(4)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4分)
飘扬( ) 似乎( ) 快活( ) 大约( )
(5)文中“小精灵”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对柳絮的称呼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2分)
15、仿照下面的句子,选一种情况写一组连续的动作。
他勇敢地抓住窗框,两只脚有力地蹬着车厢,攀上了窗口。
_______________
16、他勇敢地抓住窗框,两只脚有力地蹬着车厢,攀上了窗口。
(1)用“ ”画出这句话中表示动作的词语。
(2)请根据给出的情境,写一组连续的动作。
弟弟放学回到家:
17、句子作坊。(把下面的直接陈述句改为间接转述句)
1.火神很敬佩普罗米修斯,悄悄对他说:“只要你向宙斯承认错误,归还火种,我一定请求他饶恕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对同学们说:“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赵虎说:“我要向灾区人民捐100元。”(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证据面前,他不得不承认错误。(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那个满脸横肉的便衣侦探指着父亲问阎振三。(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一进学校,我就看见一排教学楼和一阵阵读书声。(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仿写句子。
例:你看,在太空中生活,是不是很有趣?
你看,在太空中生活,是很有趣。
①同学们,难道我们的生活不是很幸福吗? ________
②这道题不是很容易吗? ________
21、习作。
题目:我的乐园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乐园,或许是班级的图书角,或许是家里的小院子,还可能是村头小河边的草地……你的乐园是什么样子的?你最喜欢在那里干什么?这个乐园给你带来怎样的快乐?请你以“我的乐园”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班名和人名。②不少于3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