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年河北省雄安新区初一上学期一检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公元前344年,秦国政府下令统一度量衡,并颁布了度量衡标准器(下图)。该文物可用于研究(     

    A.大禹治水

    B.管仲改革

    C.春秋争霸

    D.商鞅变法

  • 2、学会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是历史学习中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史实的是(     

    A.宋朝在主要港口明州、泉州、广州设置管理海外贸易的市舶司

    B.《三国演义》是我国最为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之一

    C.清朝军机处的设立,使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强化

    D.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 3、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

    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

    C.可烧炭火的青铜器

    D.三星堆青铜立人象

  • 4、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该诗反应的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 (   )

    A.禅让制   B.科举制

    C.郡县制     D.内阁制

     

  • 5、有人认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封建的大一统局面被打破,社会处于分裂状态,政权更迭频繁,是历史的停滞、倒退”,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的理由。

  • 6、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由谁领导的(   )。

    A. 刘邦领导的农民军   B. 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军

    C. 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D. 刘邦、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 7、杜甫诗《无家别》写道:“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此诗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开元盛世”

    B.安史之乱

    C.藩镇割据

    D.黄巢起义

  • 8、以下战役共同特点是以少胜多,其中战场位于最南边的是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 9、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是学习历史的必备能力之一。春秋时期楚庄王“问鼎中原”反映了

    A.贵族特权被废除 B.新的社会制度建立 C.分封制遭到破坏 D.奴隶社会的结束

  • 10、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右图能直接体现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C.经济重心的南移

    D.民族政权并立到国家统一

  • 11、文字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是

    A.甲骨文 B.字母文字 C.象形文字 D.小篆

  • 12、“文景之治”是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治世,它出现于( )

    A. 秦始皇统治时期   B. 秦二世统治时期

    C. 汉高祖统治时期   D. 汉文帝和汉景帝统治时期

  • 13、南宋时期,人们读到的精美书籍通常是通过 ( )

    A. 活字印刷而成

    B. 雕版印刷而成

    C. 用竹木简刻的

    D. 手抄的

  • 14、史称“得人者昌,失贤则亡”。通过学习,你认为下列几位汉朝皇帝中特别重视人才的是

    A. 汉文帝   B. 汉景帝   C. 汉武帝   D. 汉献帝

     

  • 15、南宋时期,有一位阿拉伯商人运载一批货物到泉州销售,他抵达泉州后应到哪个机构办理手续(     

    A.县衙

    B.市舶司

    C.海关

    D.广州十三行

  • 16、台湾古称瀛洲、夷州、琉球等。据考证,台湾与大陆的联系最早可追溯到三国时期,而我国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则始于元朝。元朝设置的管辖台湾的专门机构是

    A. 瓦肆

    B. 宣政院

    C. 中书省

    D. 澎湖巡检司

  • 17、中国古代,“衣服有制”,正朔服色,向来被视为国家根本之所系,是传统礼仪制度的重要内容……变易服饰,往往是古代社会制度和风俗习尚变迁的一个标记。下列哪位帝王的统治措施可体现这一特点(  )

    A.秦始皇

    B.北魏孝文帝

    C.汉武帝

    D.隋文帝

  • 18、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内迁开始于

    A.东晋时期 B.三国时期 C.西晋末年 D.东汉时期

  • 19、南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 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内是座顶峰”。下列史实不能说 明这一观点的是( )

    A. 城市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B. 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

    C. 重文轻武,士人地位较高

    D. 对外开放,海外贸易兴盛

  • 20、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奇迹,被誉为世界中古七大奇迹之一。毛主席曾亲笔写下“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诗句。下列有关明长城说法正确的是(     

    A.修筑目的是防御匈奴贵族的侵扰

    B.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

    C.形成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D.长城的修建始于明朝万历年间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成就。

    (1)我国已发现的年代最早、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________

    (2)战国后期由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综合性水利枢纽:________

    (3)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________

    (4)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________

    (5)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南北朝科学家:________

  • 22、原始农业兴起的时间:长江流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农作物)

    黄河流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农作物)

  • 23、东汉名医张仲景提出“________”理论来预防疾病;华佗发明“________”,进行手术,可减轻病人痛苦。

  • 24、写出与下列信息相关的地点。

    (1)北宋时兴起,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瓷都的是哪——

    (2)西夏的都城——

    (3)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的是——

  • 25、东晋的画家________,擅长人物画,代表作品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世界上第一次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的是________

  • 26、西域都护府设在___________;秦朝的疆域,东至东海,西到___________

  • 27、识读下图,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图中大运河是     (皇帝)在位时开凿的。

    (2)运河的中心是   ;北达 (今 );南至 (今 )。

    (3)写出大运河四段的名称:A   B   C D____________

    (4)A段沟通了   两大水系。(2分)

     

  • 28、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朝代。

    (1)北朝的最后一个王朝——

    (2)581年杨坚建立的朝代——

    (3)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

    (4)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

    (5)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 29、公元前_____年,陈胜、吴广领导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了。_______年,张角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了。

  • 30、公元420---589年,中国南方政权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历史上统称“________”,这一时期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是________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连线题

    从春秋战国到魏晋时期发生了很多经典的战争,传递出了宝贵的战争思想和智慧。

    (1)前207年,巨鹿之战 (1)东晋与前秦进行的战役,是一次典型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2)200年,官渡之战 (2)孙刘联军大败曹军,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208年,赤壁之战 (3)曹操大败袁绍,为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

    (4)383年,淝水之战 (4)项羽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秦朝走向衰亡。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列举题: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三省的名称及各自的职权。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统一是一个国家繁菜富强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证。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是中国古代史的重要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代时期,理想中的天下是一个以华夏为中心的政治共同体。春秋时期,华夏大地上出现了多个政治实体并存的格局,身处乱象时代的孔子并未动摇对“天下共主”的追求,而是在规划并指点着中国历史如何重新迈向大一统。

    --摘编自阁小波《共识依赖:中华政治共识之传承与更张》

    材料二  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2000多年来的中国历尽沧桑,也曾战乱分裂,但是不管危机多么深重,由秦汉帝国开创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

    材料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代”是哪三代?生处乱象时代的孔子提出的政治主张及其政治目的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中开创“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的是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思想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3)指出材料三中图一到图二反映出的历史发展趋势。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