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紫禁城是明朝北京城的核心,紫禁城是指
A.京城
B.皇城
C.宫城
D.外城
2、实物遗址真实地反映了人类过去的实践,蕴含了丰富的信息。下面两处实物遗址能佐证( )
A.清朝疆域辽阔
B.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了行省制度
C.中央政府对新疆地区进行管辖
D.少数民族的首领接受中央册封
3、曹操在文学巨著《三国演义》中以“奸雄”形象出现,但历史上的他其实是一个颇有作为的杰出人物。他的“作为”有
①“挟天子以令诸侯”,并招揽人才 ②采用屯田的措施发展农业生产
③派将军卫温到达夷洲,加强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④改善民族关系,加速西南地区的开发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4、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住持变法。王安石变法的主要措施有( )
①募役法②方田均税法③农田水利法④保甲法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战国时期,标志着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是
A.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 B.农业技术的进步
C.水利工程的兴修 D.农业产量的提高
6、通过如下图所示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 )
A.部落联盟时期
B.商朝
C.秦朝
D.汉朝
7、战国时期的著名水利工程,造就了成都平原“天府之国”的美称,请问上述是指我国古代哪项水利工程 ( )
A. 灵渠 B. 都江堰 C. 白渠 D. 三峡工程
8、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卓越贡就的是
A.鉴真
B.文成公主
C.玄奘
D.松赞干布
9、某同学搜集了“契丹的兴起”“澶渊之盟”“宋夏和战”等资料。由此可知他探究的主题是( )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民族关系的发展
D.繁荣与开放的唐朝
10、某教室的黑板上,写着“赤壁之战”、“三国鼎立”、“人口南迁”等,据此判断,该班正在学习的主题是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C.统一国家的建立
D.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11、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的阶段特征。下列最能体现宋元时期阶段特征的是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B.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C.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12、"明长城以城墙为主体,以关隘、城台、烽火台等组成,沿线设立卫所,驻守军队,开展屯田,进行生产。"这里强调的是长城的
A.军事防御功能
B.精神文化内涵
C.文化交流作用
D.建筑艺术价值
13、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台湾与大陆的联系加强开始于
A.公元前220年
B.公元前230年
C.公元220年
D.公元230年
14、“军机大臣每日都会被召见并奉旨办事,但只有建议权,决策权在皇帝。”据此推知军机处( )
A.保证皇帝独掌朝政
B.实现科学合理决策
C.保障国家长久安定
D.杜绝官吏贪污腐败
15、新皇帝废除此前的王国和诸侯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个是指推行了哪一个制度( )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宗法制 D. 世袭制
16、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考古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远古原始农耕居民的生活 B.河姆渡原始农耕居民的生活
C.半坡原始农耕居民的生活 D.大汶口原始农耕居民的生活
17、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它创建的时间是约公元前2070年,这一时间是( )
A.约公元前20世纪
B.约公元前21世纪
C.约公元20世纪
D.约公元21世纪
18、伴随着河南省运河段申遗工作的开始,大运河再次引起我们的瞩目,下列关于大运河开通的意义说法最准确的是( )
A.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B.有利于加强对南方的军事统治
C.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和发展
D.导致了隋的灭亡
19、在一次烹饪课上,一位同学把大米和小米做成的粥命名为“炎黄子孙”,表达了对我国古代的原始农耕成就的崇敬之情。“大米和小米”与下列哪两个原始居民有关系( )
①北京人 ②山顶洞人 ③半坡人 ④河姆渡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20、《史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其中第一个称霸的诸侯是
A.晋文公
B.楚庄王
C.秦穆公
D.齐桓公
21、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______________崛起,他们竞相___________,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
22、相传在黄帝时期,________创造文字,________会缫丝,擅长纺织。
23、甲骨文字诞生于______________代。
24、唐朝灭亡后,我国北方和南方出现分裂割据的政权,这一时期被称为是(_______)
25、《齐民要术》
(1)内容: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十分丰富。
(2)思想: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________,种植农作物必须________,不误农时;要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还提出了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重要思想。
(3)地位:是我国现存______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影响,在世界__________上占有重要地位。
26、观察下面《明朝北京城平面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皇城
B.紫禁城
27、春秋时期,______和______(技术)的出现,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28、写出下列人物的著作成就。
(1)顾恺之________
(2)司马迁________
(3)贾思勰________
(4)王羲之________
29、唐朝时期,只身一人,西行取经的高僧是______;矢志不渝,六次东渡日本传播中国文化的高僧是______。
30、太宗时期,把 嫁入吐蕃,促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交往 。
31、将左右两项有关联的内容用直线连接起来
李 白 闯 王
赵匡胤 下西洋
李自成 杯酒释兵权
曹雪芹 诗 仙
郑 和 《红楼梦》
32、列举中国著名的四大石窟。
33、我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二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巩固、强化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为了解决君相之争……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摘编自《明太祖实录》
材料三 清代史学家赵翼说:“(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制度名称及完善的朝代。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朱元璋改组“我国政治制度”的举措。
(3)材料三中军机处是清朝哪一位皇帝设立的?设立军机处的目的何在?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