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东流不尽秦时水,润泽天府(四川)两千年”,这幅对联赞美的是我国古代哪一项著名工程?( )
A.都江堰
B.长城
C.大运河
D.赵州桥
2、“春秋时期,大的诸侯国兵力也不过六七万人。而在战国时期,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大,军队人数成倍增加,如秦、楚两国的兵力都达百万。”这反映了( )
A.卿大夫篡权立国成为了潮流
B.争霸战争发展成为兼并战争
C.新兴地主阶级势力不断增强
D.秦国逐渐在战争中处于优势
3、长江是我国第一长、世界第三长的河流。下列远古人类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是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4、秦简记载:“五人行盗,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这一记载说明秦朝( )
A.赋税沉重
B.刑罚残酷
C.偷盗猖獗
D.徭役繁重
5、新疆古称西域,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管辖的历史可追溯到我国古代( )
A.秦朝
B.三国时期
C.西汉时期
D.晋朝
6、古代中国科技发展长期走在世界前列。东汉时有一位人物曾发明“麻沸散”,创编“五禽戏”,这位人物擅长的领域是( )
A.农学
B.史学
C.医学
D.数学
7、司马迁编著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巨著是 ( )
A.《春秋》 B.《史记》 C.《汉书》 D.《左传》
8、下列关于明朝科技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北京城是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
B.《本草纲目》是世界医药界的重要文献
C.《徐霞客游记》在地质、地理考察方面达到了当时世界上的最高水平
D.《天工开物》主要是总结元代和明代农业生产的著作
9、“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据此可知( )
A.商业活动突破坊市制度
B.店铺经营不受时间限制
C.都市文化娱乐生活丰富
D.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
10、史书记载:“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材料描述的造纸术出现在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成汉
11、与“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的历史典故有关联的历史人物是
A.宋太祖
B.周世宗
C.宋太宗
D.宋钦宗
12、孔子出生于公元前551年,也就是
A.公元前5世纪50年代 B.公元前5世纪40年代
C.公元前6世纪40年代 D.公元前6世纪50年代
13、宋元时期,泉州海外交通贸易出现繁盛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①宋朝政治经济中心南移 ②南方相对安定,经济高度发展 ③泉州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先进 ④政府鼓励海外贸易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4、汉朝时已形成多条海上航线,构建了丝绸之路,期中最远抵达的地方是( )
A.非洲西海岸 B.波罗的海
C.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 D.孟加拉湾
15、春秋诸侯争霸中哪个诸侯的国都在山西
A.齐恒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秦穆公
16、三国鼎立形成过程中三个政权的建立顺序以及开国君主是( )
A.魏(曹操)—汉(刘备)—吴(孙权) B.魏(曹丕)—汉(刘备)—吴(孙权)
C.汉(刘备)—魏(曹丕)—吴(孙权) D.魏(曹丕)—汉(孙权)—吴(刘备)
17、“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是在网络上颇为流行的诗句。来自周口的“你”是
A. 半坡人 B. 北京人
C. 元谋人 D. 河姆渡人
18、东汉时期改进造纸术,对世界文化作出重大贡献的人是( )
A. 华佗 B. 张仲景 C. 蔡伦 D. 张衡
19、下列最能表现陈胜、吴广领导农民起义英雄气概的是( )
A.“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D.“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20、反对战争,珍爱和平是人类的共同追求。我国战国时期,提出“兼爱”“非攻”,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的思想家是( )
A. 墨子 B. 孟子 C. 庄子 D. 韩非
21、《________》是元末明初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作者是施耐庵,书中以官逼民反为主,题,揭示了从皇帝到各级贪官污吏的丑恶嘴脸;清代的小说创作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其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是曹雪芹的《________》。
22、420----589年的170年里,中国南方政权更迭频繁,相继出现宋、______、______、______、四个王朝,历史上统称为“______”。
23、填表格
政权 | 民族 | 都城 | 建立者 |
北宋 | 汉族 |
|
|
辽 |
| 上京 |
|
西夏 |
| 兴庆 | 元昊 |
金 |
|
|
|
南宋 | 汉族 |
|
|
24、从唐朝灭亡到北宋建立前,我国南北方先后出现了十多个政权,史称“_____________”。
25、填空:在空格上填入有关“北京人的发现”的知识。
(1)地点: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___________________上。
(2)发掘:最先于________年被发现,后来人类学家根据在遗址中发 现的3颗牙齿化石,将它命名为“北京直立人”或“_________”。 1929年,___________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同年又发现 __________遗迹。此后,又相继发掘出土4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和大 量的化石、石器。
(3)距今时间:距今约____________________。
26、__________是中国古代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战争以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27、北宋______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28、隋文帝时,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________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________的正式确立。
29、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__________。
30、抗元英雄______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样的诗句。
31、连线
(1)司马光 a.《史记》
(2)司马迁 b.《资治通鉴》
(3)李白 c.诗圣
(4)杜甫 d.诗仙
(5)关汉卿 e.《窦娥冤》
32、列举你学到的以少胜多的三个战役。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时,考试科目分常科与制科两种。常科包括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通举等。唐中期以后,还从明经科中派生出学究一经、开元礼、三礼、三传、一史等科目。制科又包括文学科、儒学科、韬略科、理人科等等。
材料二 纵观整个宋朝,总共开科一百一十八次,取二万人以上,人数之多,是历代所没有的。录取的人数不仅多,对屡次不中的也会进行照顾……增设词科,“词”受到普遍重视,文学发展焕然一新。
材料三 明代的科举取士,给知识分子在思想上套上了一条紧箍。八股取士是一种十分严酷的制度,封建统治阶级收到了加强统治的一定效果,但却给社会带来了满身疮痍,给国家民族带来了灾难。当清军入京时,城门上有人写道:“八股奉送大明江山一座!”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科举制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唐朝统治者发展科举制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科举取士人数增多的原因?试举出这一时期的一位著名词人。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八股取士”的危害有哪些?并说说有何影响?
(4)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你认为当今中国的高考考试制度有何优点和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