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汉语基础知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漂亮极了”、“热得难受”是补充短语;“心情好”、“老师讲课”是主谓短语。
B.“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句中“真正的平静”和“修篱种菊”分别是偏正短语和并列短语。
C.“周末到市图书馆听讲座已逐渐成为南充市民精神生活的新选择。”句中“听讲座” ,“新选择”分别是动宾短语和偏正短语。
D.短语“网络效应”“感悟人生”“城管会战”与“文化品牌”的结构相同。
2、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愿驰千里足(驰,赶马快跑)(《木兰诗》)
B.以我酌油知之(酌,舀取)(《卖油翁》)
C.无案牍之劳形(案牍,指官府文书)(《陋室铭》)
D.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更:另,另外)(《孙权劝学》)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经典咏流传”吟诵活动中,提高了同学们学习诗词的兴趣。
B. 中国铁路总公司表示,铁路货运4月1日起,降价降费一倍。
C. 嫦娥四号着陆器已于3月30日正常唤醒,将协同玉兔二号月球车开展第四月昼。
D. 文明要从身边小事做起,市民的一举一动可以彰显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高低。
4、选出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 )
①入唐以后,唐玄宗以自己的生日为“千秋节”,作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②百姓过生日、做寿的习俗也逐渐兴起
③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江南地区,人们已经流行在生日这天大吃一顿
④此后,历朝皇帝纷纷效仿
⑤中国人过生日的习俗兴起于魏晋,唐宋以后大盛
A. ⑤③①④② B. ①④③⑤② C. ①③⑤④② D. ⑤①③②④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有对他人的爱称、敬称。如:“孤”是古代王侯的自称;“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也可以用于夫妇、朋友间; “大兄”是对朋友的敬称。表示敬称的称谓语还有“子、公、君”等。
B.《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这首北朝民歌既展现了木兰的英雄气概,也表现了她的女儿情怀。
C.《卖油翁》的作者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对卖油翁的酌油技艺写得比较详细,而对陈尧咨“善射”则描写得简略,主要是为了揭示熟能生巧的道理,也说明了仅有主观推理是靠不住的,实践出真知。
D.《陋室铭》和《爱莲说》在语言风格上都是骈散结合。《陋室铭》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爱莲说》以散句为主,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
6、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师们每天加班加点地改作业真是可歌可泣。
B.盗贼索性躲进了小楼,兀兀穷年地研究起了如何躲避警察的追捕。
C.可悲的是,有太多改变了世界的科学家却鲜为人知。
D.班长小袁天天晚上打游戏,成绩一落千丈,真是令人刮目相待。
7、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词性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拟声词)
B.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之”字形。(介词)
C.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连词)
D.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副词)
8、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小题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___________)
(2) 谈笑有鸿儒(___________)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___________)
(4)无案牍之劳形(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9、古诗默写。
(1)__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
(2)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___。
(3)《逢入京使》中表达诗人对家乡亲人无限眷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念之情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母亲的中药铺 甘典江
①小时候,我最喜欢去的地方,一是新华书店,一是母亲的中药铺。前者,是因为我爱看爱买连环画;后者,是因为我喜欢嗅闻那些中药的味道,特别是爱咀嚼几片苦甜苦甜的甘草。
②母亲当过赤脚医生。八十年代初,母亲参加医疗培训后,加入了城关镇合作医疗站。
③医疗站在我读书的中学附近,临街两间旧木房。一间开处方和打针,另一间,是药铺。和母亲一起在守药铺的,有三个阿姨。一天到晚,她们就做三件事:抓药,打针,织毛衣。除此之外,便是无休无止的聊天。我注意到,她们抓药非常麻利,瞟一眼处方,就可以找到相应的抽屉。仅凭手抓,就基本准确,然后放进小秤称一称,稍稍添点或减点,秤杆就能稳稳平住。然后,把药倒入毛边纸或废报纸,包好扎紧,写几个字交待几句,递给别人。这一套动作一气呵成,绝无多余。
④只要一走进药铺,我就被一股浓重的药香包裹得严严实实,有点喘不过气来,但一习惯就好了。我望着那些神秘莫测的抽屉,瞅着那些贴着标签的药名,兴奋不已:什么“半夏,黄精”,什么“益母草、白芨”,都是曼妙的植物,让人怀疑里面藏着美丽的精灵。当然,也有的是矿物和其他异类,比如“朱砂、雄黄”,不由得使我产生了相关的联想:这朱砂,肯定就是国画中传统的红色颜料吧?李可染曾用顶级朱砂绘过四张毛主席诗意图《万山红遍》,已成画史上的经典。至于雄黄,不就是许仙意气用事的东西吗?有时候,望着药箱上的一个个名字,总有一种阅览古籍书名的错觉。
⑤其中,我最喜欢的药草,是甘草。首先,是因为它的名字,甘草,望文生义,就是“甘甜之草”。昔时,神农氏遍尝百草,解毒靠的就是这宝贝。再加上,我自己就姓“甘”,与这甘草,是家门,五百劫前,应是同根而生之族。最早,是母亲教我嚼的甘草,一是因为它的药理,二是可以变相地替代水果糖,八十年代,任何甜味都是奢侈品。就这样,我嚼着甘草成长着,自以为嚼出了甘草的本真之味,破解了甘草的一切密码。
⑥母亲还爱用党参来炖乌骨鸡和猪肚,补血。她营养不足,严重贫血。人参太贵,吃不起。还有金银花和枸杞,母亲他们都用来泡茶喝。自然,我也跟着全部享受到了。
⑦在自家的院子墙角,母亲还栽了几株三七。蔓延的藤叶牵上墙,覆盖成了一面翠绿的毯子,像青绿山水画的设色,极其养眼。可惜,后来拆迁,毁于一旦,使我失去了这一片翠绿。母亲只好把三七块茎挖出,收藏好。她说,三七可以治妇科恶疾,以及跌打损伤。
⑧九十年代的某一天,这个合作医疗站被撤销了。回到家,母亲专职做她的家庭主妇。赚钱的任务,彻底由父亲负责。那个中药铺,被别人买去,改作了服装店。从此,街上流行的药店,大多是连锁的西药店。在我的印象中,传统的中药是文化,望闻问切的中医大夫,近似于等同于诗人。相反,我害怕西药西医,因为这些东西是实验室配制合成出来的化学组织,成分复杂而可疑,至少没有一个在阳光之下生长的过程,没有温度、湿度,更无个性与灵魂。我实在难以想象,“阿莫西林”比母亲的“金银花”会更让我亲近与信赖。甚至,当我感冒受寒,母亲亲手煎熬的一罐红糖姜开水,也会比最昂贵的感冒灵帮我发热而痊愈,至少,我心已暖。
⑨现在,父亲走了,去了天国。母亲一个人守着我们,在空旷的屋顶上栽花种菜。母亲身子瘦弱,时有病痛,我很是担忧。同时,我又安慰自己:生病不正常吗?不正证明了人在活着?何况,这世上,还有那么多栩栩如生的药在陪护呢。一根草是药,一撇叶是药,一线阳光,一滴水,也都是,甚至,一个人可以是另一个人的灵芝。母亲多年与草木为伴,沉浸于无边无际的药香之中。于我而言,母亲就是我人生一味无价的中药,为我清热解毒,可以抵御这世间的种种伤害。
(本文有删节)
【1】读第③段,说说那三个阿姨抓药“麻利”的原因有哪些?
【2】读第④段,说说中药取名有什么特点?
【3】说说第⑤段划线句子的内涵。
【4】通读全文,说说作者对中药的回忆,寄托了哪些情感?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盛开在心田的芦苇花
向晚烟
①单位大院门口往左,有个卖“野味”的,鱼,虾,泥鳅,野鸡蛋,野鸭蛋,还有鸟蛋。
②卖野味的说,这些都是从芦苇坑里弄的,纯野味儿
③每当听到人们说,卖野味的可赚大了,无本生意,我心里总是隐隐作痛。
④高三上学期,同桌买了个苹果M3、看着他每天得瑟的样子,我心里痒痒的。可我知道,开学时的学费是母亲跑到三十多里外的姨妈家借的。然而,想要一个苹果MP3的欲望仿佛春天茂盛的藤蔓,缠绕得我喘不过气来。
⑤一个周末,我骑车回到家,鼓足勇气对母亲说,英语老师让买一个MP3.母亲不知道什么是MP3,但她一听是老师让买的,仿佛接到军令状,问清价格后,说了声“好”放下饭碗就出去了。下午我返校时,母亲把1150块钱装到一个方便袋里,系好口,然后把方便袋放到我衣兜里。接着又从我兜里掏出来,把它放到我书包最里层的一个口袋里。并一遍遍嘱咐我,到了学校就赶紧交给老师。
⑥又是一个周末。我上街买日用品,遇见同桌,戴着耳塞在学校大门口摇头晃脑,看见我,他说,想听吗?中午替我把饭买了,再替我……我连忙从脖子里掏出亮锃锃的苹果,朝他一晃,然后大摇大摆地从他身边走过去,一边想像着他瞪大眼睛望着我的样子,心里蜜甜。
⑦空气里忽而飘荡起一股刺鼻的腥味儿,抬头,看见旁边的路口有个塑料盆,盆里装着大大小小小的“鸡蛋”,紧挨塑料盆,地上铺着一块塑料布,上面摆放着鱼,虾和泥鳅。我捂紧鼻子快速离开,却忽而听到“便宜啦,大家快来买呀”的叫卖声,这声音仿佛一块磁石,把我牢牢定在地上。惶恐地转过头去,真的是她,一身花花搭搭的校服,一双芦苇花编制的草鞋,鞋上磨破的地方露岀缕缕花絮,仿佛她头顶花白的头发,被风吹得零乱不堪。顿时,MP3里的声音变成一枚枚尖针,穿过耳膜,猛刺我的心肺。我一把揪下耳塞,转身跑了。
⑧一场北风过后,我回家拿棉被,返校的路上,忽而想起母亲给我装的酱豆忘了带,于是折身回家。路过家后那片芦苇地,一个熟悉的身影一闪而过。或许是因为好奇,或许冥冥中有一根线牵引,我停下车子,向那个身影追过去。
⑨虽然映入视线的只是一个背影,而且穿着皮裤和胶鞋,但我知道,是母亲。她正弯着佝偻的身子,双手在淤泥里抓捞着。灰白的头发仿佛一蓬芦苇花,在风中飘拂。
⑩我转身悄然离开,蹬上车子就走了。一路上,脸上的泪水湿了又干,干了又湿。
⑪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那天,我不经意问母亲,您是怎么想起卖鸟蛋的?母亲听了,显得十分慌张的样子,仿佛做了一件不可饶恕的事情,骄傲的目光突然暗淡下来,并开始四处躲藏。我连忙说,我是和您开玩笑的,一边嘻嘻笑着,泪水却悄然滑落。
⑫以后,每年冬天,我都会去郊外看芦苇花。枯荒空旷的原野,只有一蓬一蓬的芦苇花,在贫瘠寒冷的沼泽里摇曳着妩媚的身姿,让大地变得温暖而俏丽。
⑬母亲便是一株盛开在我心田的芦苇花!
【1】请简要分析第③段在文中的作用?
【2】结合上下文,从描写的角度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表达效果(任选一句)。
(1)一身花花搭搭的校服,一双芦苇花编制的草鞋,鞋上磨破的地方露出缕缕花絮,仿佛她头顶花白的头发,被风吹得零乱不堪。
(2)母亲听了,显得十分慌张的样子,仿佛做了一件不可饶恕的事情,骄傲的目光突然暗淡下来,并开始四处躲藏。
【3】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答。
12、根据要求作文。
妈妈的早餐,爸爸的叮咛,同学的微笑,老师的眼神,成功时的祝贺,失误时的劝勉……生活中许许多多这样的事,都蕴含着他人的关爱。这关爱如鲜花、如雨露,平平静静地定格在我们的生活中,定格在我们的记忆里。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去感悟,就能发现其中特别的含义。
请以“关爱”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要求:1、字体工整,卷面整洁。2、除诗歌外,不限文体,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