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年部编版初一下册语文单元测试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新冠肺炎疫情之下,有效阻断‘人传人’的传播链条是关键。”中的“下”是名词,“是”是动词,“有效阻断”是偏正短语。

    B.“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日新月异。”中的“日新月异”是并列短语,“和”是介词。

    C.“在钟南山看来,科学的风险研判是克‘疫’制胜的前提。”中的“科学的风险研判”是偏正短语,“在”是介词。

    D.五一的“小黄金周”让景区、商场都重回热闹繁华,而作为密闭空间娱乐场所的电影院,却还黑着灯。“都”是副词,“着”是助词。

  • 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如《孙权劝学》中“孤”是古代王侯的自称,“卿”是古代臣对君的爱称。

    B.驿路又叫驿道,是古时传递政府文书等用的道路,沿途设有换马或休息的驿站。在《驿路梨花》一文中指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

    C.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四句一首,短小精萃。它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汉族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形式。如《己亥杂诗》就是一首七言绝句。

    D.“铭”是古代刻在器皿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内容大多数简短,例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 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篮球、一双球鞋、一套校服……这些在城里孩子看来微不足道的东西,却是那些生活条件艰苦的留守学生深埋心底的梦想。

    B.他天生自带喜感,他的一举一动总是让人忍俊不禁

    C.圣人之所以为圣人,正因为他们有悲天悯人的胸怀。

    D.街道上的行人匆忙地走着,有的已经拿出了雨伞,人们对这司空见惯的下雨现象不以为然

  • 4、下列对名著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最大的梦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他省吃俭用攒了三年,终于买下一辆车,但车很快就被霸道的刘四抢走了。

    B. 《骆驼祥子》还描写了祥子周围的人物,如大胆泼辣的虎妞、走向毁灭的小福子和诈骗祥子的孙侦探等。

    C. 《骆驼祥子》中作家老舍创造性地运用北京市民的口语,给通俗朴素的文字增添了“亲切、新鲜、恰当、活泼的味儿”,使人感受到小说的地方特色。

    D. 《海底两万里》中的人物充满智慧。如潜艇“诺第留斯号”困在冰隧道里时,船员们通过往冰上浇开水,来降低结冰的速度,为走出困境赢得了时间。

  • 5、下列加点字注音和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huì mǎng pài   气充牛(dǒu

    B.徨(páng   邃(suì   乎不同(jiǒng

    C.溅(bèng   huí   弱(léi   浑身数(xiè

    D.补(jiào   zuò   suǒ   纷纭(zhà

  •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性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在20世纪人类历史上,这可能是重要的、影响深远的巨大转变。

    B.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C.他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D.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 7、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昔日塔里木盆地丰富的水系__________着万顷绿地。

    (2)初到台湾的“团团”和“圆圆”表现不__________,在众目睽暌下悠然自得,以它们顽皮,娇憨的俏__________向台湾同胞拜年,祝台湾同胞团团圆圆、快快乐乐!

    (3)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谁__________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__________不该错过。

    A.滋养     样子   只要/就

    B.滋养     样子   如果/就

    C.滋润     模样   只要/就

    D.滋润     模样   如果/就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陈康肃公射   ______________

    (2)久而不去   ______________

    (3)乃取一葫芦于地   ______________

    (4)以钱其口   ______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3谈谈你对“康肃笑而遣之”一句中的“笑”字的理解。

    4本文通过讲故事阐明道理,说说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根据提示,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诗文句子。

    ①斯是陋室,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_______________,可爱者甚蕃。(周敦颐《爱莲说》)

    ③爷娘闻女来,__________;阿姊闻妹来,__________;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木兰诗》)

    _____________,后不见来者。(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⑤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⑥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_______________,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阅读《痴心石》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许多年前,当我还是一个十三岁的少年时,看见街上有人因为要盖房子而挖树,很心疼那棵树的死亡,就站在路边呆呆地看。树太大了,不好整棵地运走,于是工地的人拿出了锯子,把树分解。就在那个时候,我鼓足勇气,很不好意思地问,可不可以把那个剩下的树根送给我。那个人笑着看了我一眼,说:“只要你拿得动,就拿去好了。”我说我拿不动,可是拖得动。

    ②父母看见当时发育不良的我拖回来那么一个大树根,不但没有嘲笑和责备,反而帮忙清洗、晒干,然后将它搬到我的睡房中去。

    ③以后的很多年,我捡过许多奇奇怪怪的东西回家,父母并不嫌烦,反而特别看重那批不值钱但是对我有意义的东西。我和父母,其实很少一同欣赏同样的事情。他们有他们的天地,我,埋首在中国书籍里。

    ④我的父母并不明白也不欣赏我的那些怪癖,可是他们包涵。我也并不想父母能够了解我对于“美”这种主观事物的看法,只要他们不干涉,我就心安。

    ⑤有一次,我答应了跟父母和小弟全家去海边。结果前一天晚上又去看书,看到天亮才睡下。全家人在次日早晨等着我起床一直等到十一点,母亲不得已叫醒我,又怕我不跟去会失望,又怕叫醒了我要丧失睡眠,总之,她很为难。半醒了,我只挥一下手,说:“不去。”醒来发现父亲留了条子,叮咛我一个人也得吃饭。

    ⑥中午起床,奔回不远处自己的小房子去打扫落花残叶,弄到下午五点多钟才再回父母家中去。妈妈迎了上来,责问我怎么不吃中饭,我问爸爸在哪里,妈妈说:“嗳,在阳台水池里替你洗东西呢。”我拉开纱门跑出去喊爸爸,他应了一声,也不回头,用一个刷子在刷什么,刷得好用力的。过了一会儿,爸爸又在厨房里找毛巾,说要擦干什么的,他要我去客厅等着。

    ⑦一会儿,爸爸出来了,妈妈出来了,两老手中各捧着一块石头。

    ⑧爸爸说:“你看,我给你捡的这一块,上面不但有纹路,石头顶上还有一抹淡红,你觉得怎么样?”妈妈说:“我挑挑拣拣,才得了一个石球,你看它有多圆!”我注视着这两块石头,眼前立即浮现年迈的父母弯着腰,佝着背,在海边的大风里辛苦翻石头的画面。

    ⑨看着比我还要瘦的父母,看着这两块没有任何颜色可以配上的、世间最朴素的石头,一时里,我想骂他们太痴心,可是开不了口,只怕一讲话声音马上哽住。父母的爱——一生一世的爱,都藏在这两块不说话的石头里给了我。

    (节选自《三毛文集》,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第①②段写的是少年时拖树根回家的故事,这与标题“痴心石”无关,应该删除。

    B.品读第③段画线句,这些语句表现了父母对“我”的个性和爱好的尊重,是痴爱的表现。

    C.第④段加点词“包涵”的含义是:父母对于“我”的那些怪癖,认为情有可原,而选择了理解与尊重。

    D.第⑨段画线句中,作者说“可是开不了口”的原因是:“我”深深感受到父母的爱,“我”怕一开口就会泪流满面。

    【2】面对父母的浓浓爱意,作者却在第⑨段中说“一时里,我想骂他们太痴心”,这是为什么?

    【3】品读下列语句,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

    我注视着这两块石头,眼前立即浮现年迈的父母弯着腰,佝着背,在海边的大风里辛苦翻石头的画面。

    【4】作者用“痴心石”作为文章题目的原因是什么?

    【5】文中的父母理解、尊重孩子的“怪癖”,对此,你肯定很有感受,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 11、古  藤

    ■王剑冰

    ①翻下来,腾挪上去,再翻下来,再腾挪上去,就像临产前的巨蟒,痛苦地不知如何摆放自己的身体。又似台风中的巨浪,狂躁不安地叠起万般花样。

    ②这该是多少藤的纠缠啊!洋洋洒洒不知多少轮回。可主人说这只是一棵藤时,我吃惊了。怎么能是一棵藤呢?但它确实是一棵藤,一棵独立的藤,学名叫“白花鱼藤”,属稀有的物种。

    ③好美的名字,有色有形,诗意盎然。

    ④这棵藤距离何仙姑家庙不远。说它沾了何仙姑的仙气,或何仙姑沾了它的仙气也未可知。《仙佛奇踪》说:何仙姑生时头顶有六条头发,经常在山谷之中健行如飞。传说武则天曾遣使召见她去宫中,入京的途中何仙姑突然失踪。之后百日生仙。这之后还有人为吕洞宾与何仙姑罩上了感情色彩。说何仙姑成仙返回家乡,在家庙的树林里乘凉,师傅吕洞宾欣然而往,匆忙间用神仙拐杖叉住了何仙姑的绿丝带,何仙姑掩面飞往天庭,吕洞宾丢掉拐杖去追何仙姑。于是,仙姑的绿丝带化作了盘龙古藤,吕洞宾的神仙拐杖也变成了支撑古藤的大树。当然这只是传说,但我仍然会恍惚间把这藤想成是何仙姑长长的六条头发。

    ⑤我敬慕地站立着,品读着这棵意象万千的古藤。

    ⑥它一定受过无尽的苦痛。风雨剥蚀过它,雷电轰击过它,战火遭历过它,它依附的大树,长大,长高,长老,直到一个夜晚轰然倒塌。那伤感的声音,把一棵藤的后半生弄得不知所措。现在那棵树只剩下一段冒出地表的枯树桩。

    ⑦古藤,身子一半已朽,一些枝条乱于风中。

    ⑧古藤,要么死亡,要么活着。

    ⑨没有依托就不再存有想法,就像失去娘的孩子,自己为自己做桩,自己为自己相绕,直立而起,倒下,再直立。藤留下坚毅、痛苦、挣扎的过程。千年的风霜雨雪,把它变成根,变成树,变成精。

    ⑩藤,木的典范、水土的凝铸、生命的阐述,像不羁的狂草,有重笔有轻染,有淋漓的汁点。

    ⑪由此想到,一位90岁高龄的书法家出席一个集会,有人上前搀扶他时说:“您老气色不错啊。”老人说:“色没有了,气还有。”而看这棵古藤,乃真气色。据悉,这棵古藤依然六月开花如瑞雪,而后还结果。花开季节,芬芳遍地,香气袭人。那该多么迷人的意境啊!

    ⑫人其实同藤一样,从一点点爬起,活得不知有多艰难。要依靠亲人,依靠师长,依靠领导,依靠社会,更要学会做人,学着生活,学着应付,学着面对。

    ⑬见过一些社会底层的老人,这些人多是农家人,田间里辛劳一生,慢慢地累弯了腰,在墙角路边聊度余生,那腰也就更像一棵藤。我还在医院里看到一个老态女子,弯了的腰使头几乎垂于地面,走路时双手撑在脚上,脚挪手也挪,身子像个甲壳虫。如果不是住进了产房,你几乎忽略了她是一个女人。可她确确实实地生出了一个孩子,成为一个母亲,那是个大胖小子呢。这个枯藤一般瘦弱的女人,总是弯曲着身子,幸福地搂着她的白胖的儿子,那是她身上滋长出的嫩芽,是她生命的又一次接续。她不需要谁的同情与搀扶,她诠释了一个生命。

    ⑭我们试图找到白花鱼藤的起点与终点。很多的人绕来绕去,终不得结论。它没有根吗?没有头吗?也许真的就找不到答案了,它不再靠根活着,不再靠头伸展,只要生命在体内一息尚存,就以藤的个性,滋生、蔓延、上升、翻腾。

    ⑮很多人开始同这棵藤照相合影,但总是找不到合适的角度,它真不同于一棵树、一束花。有的干脆坐在了它弯曲的躯干上,于是又有一些人坐着或趴上去,我真担心它那枯老的身子会突然颓毁。但藤承受住了,为了我们的某种满足。

    ⑯我们热热闹闹地走后,它还将留在那里,守着它的岁月,守着它的孤独。当然也守着倔强的形象,被人凝注,被人思索,被人景仰。

    1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古藤的特点。

    2第②段中写道:“可当主人说这只是一棵藤时,我吃惊了。”96“我”为什么“吃惊”呢?

    3文章写何仙姑与吕洞宾的传说有什么作用?

    4赏析第⑩段中画线的句子。

    5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我们的记忆深处,珍藏着许许多多来自亲人、朋友、师生甚至是陌生人的动人表情,这些表情或兴奋,或痛苦,或惊讶,或愤怒……触动着你的心灵,传递着正能量,鼓励我们直面人生,振作精神,昂然前行。

    请以“那最难忘的表情”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2)不少于 600 字;(3)文中如果出现真实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