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正确的是( )
A.用于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混合后要节约使用,以备下次再用
B.脂肪的鉴定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色的脂肪滴
C.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 A 液和 B 液与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的浓度相同
D.在鉴定脂肪的实验中,苏丹Ⅳ将脂肪染成橘黄色,苏丹Ⅲ将脂肪染成红色
2、染色体的主要组成成分是( )
A.DNA和RNA
B.RNA和蛋白质
C.DNA和蛋白质
D.糖类和蛋白质
3、把分解酒精的酶(化学本质不是RNA)装进纳米级小笼子做成的“防护服”中,酶就不怕被消化液分解,可“安心”分解酒精分子。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A.用于分解酒精的酶可能是脂质
B.该酶进入人体后能分解人体内无氧呼吸的产物
C.“防护服”的主要功能是阻碍消化道内蛋白酶的作用
D.该成果中用于分解酒精的酶应放在最适温度下储藏
4、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脂溶性物质较容易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
B.葡萄糖进入红细胞需要借助转运蛋白,但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
C.果脯在腌制过程中慢慢变甜,是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糖分的结果
D.大肠杆菌吸收K+既消耗能量,又需要借助膜上的载体蛋白,属于主动运输
5、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Ⅰ、Ⅲ),如图所示。下列相关推测错误的是
A.Ⅰ片段上某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女性患病率低于男性
B.Ⅱ片段上某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女性患病率等于男性
C.Ⅲ片段上某基因(M)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者的女儿全正常,儿子全患病
D.Ⅰ片段上某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患该病
6、下列关于“可溶性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常用甘蔗、西瓜等组织样液作为鉴定植物组织内还原糖的实验材料
B.脂肪鉴定中观察花生子叶切片细胞间也可能出现橘黄色小颗粒
C.鉴定蛋白质时,先加入 NaOH 溶液提供碱性环境,振荡后再加入等量的 CuSO4溶液
D.上述三个实验中所有剩余试剂都可以装入棕色瓶内,以便长期保存备用
7、下列关于人体衰老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多种酶的活性降低
B.线粒体数量增加
C.细胞呼吸明显加快
D.细胞核体积变小
8、下列关于细胞核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进行细胞代谢
B.控制着细胞代谢
C.控制细胞遗传
D.是遗传信息库
9、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除病毒等少数种类外,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单细胞生物,一个细胞就是一个生物体,各项的生命活动都是由细胞来完成
C.多细胞生物体中的每个细胞必须与其他细胞密切合作才能完成各自的生命活动
D.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是密切联系的
10、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氨基酸种类和排列顺序相同的蛋白质,其功能一定相同
B.蛋白质与物质代谢、信息传递及稳态的维持均有关系
C.蛋白质发挥作用的场所可以是细胞内,也可以是细胞外
D.蛋白质变性后仍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11、某四十一肽被水解成2个八肽,2个六肽,1个四肽,3个三肽,则这些短肽的肽键总数,氨基最小值,羧基最小值( )
A.31,7,8
B.32,8,8
C.33,8,8
D.34,7,7
12、人的红细胞和心肌细胞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但这两种细胞的功能完全不同,从组成二者的蛋白质分析原因,错误的是( )
A.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不同
B.分子的空间结构不同
C.肽键的结构不同
D.功能不同
13、下列生理活动不消耗ATP的是
A.光合作用
B.渗透作用
C.细胞分裂
D.蛋白质的合成
14、如图表示“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下列相关分析合理的是
A.本实验的因变量是单位时间内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气体的量
B.本实验的自变量是酶的用量
C.1号与3号、2号与4号可分别构成对照实验
D.分析1号、2号试管的实验结果可知,加热能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15、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置于低渗溶液中,红细胞会吸水直至涨破,但有时涨破后仍保持基本的形状和大小,这种结构称为红细胞影,其部分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B蛋白与多糖结合形成糖蛋白,是细胞进行信息交流的必需结构
B.红细胞影的形成与E、F有关,它们可能组成细胞骨架,成分为蛋白质纤维
C.G主要功能是利用红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ATP供能,通过主动运输方式排出Na+吸收K+,从而维持膜内外离子的浓度梯度
D.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与原核细胞一样,均没有具膜细胞器
16、“小黄城外芍药花,十里五里生朝霞。花前花后皆人家,家家种花如桑麻。”这是清朝诗人刘开描写亳州芍药花的诗句。下列有关芍药叶肉细胞的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它们的功能不同
B.它们都含有DNA
C.它们都含有多种酶,是代谢的重要场所
D.它们中都含有大量的自由水
17、研究人员用某种植物细胞为材料进行了两组实验:甲组将细胞置于物质a(蔗糖或KNO3)配制的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溶液中,10分钟后测定细胞原生质体的相对体积;乙组将细胞置于某种浓度的b(蔗糖或KNO3)溶液中,每隔2分钟用显微镜观察、记录细胞原生质体的体积,甲、乙两组实验结果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取材时可以选用黑藻叶肉细胞
B.乙组实验过程中,8min时细胞液的浓度约为0.16mol/L
C.甲组实验用的是蔗糖溶液,乙组实验用的是KNO3溶液
D.甲、乙两组实验均属于自身前后对照实验
18、下列实验所采取的措施,不涉及“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原理的是( )。
A.加热可提高过氧化氢的分解速度
B.滴加肝脏研磨液促使过氧化氢分解
C.滴加FeCl3溶液提高过氧化氢分解速率
D.加酶洗衣粉在温水中使用可提高洗涤效果
19、糖尿病患者应注意控制饮食,对米饭、馒头等主食需定量摄取,因为这些主食中含有丰富的( )
A.糖原
B.淀粉
C.脂肪
D.纤维素
20、下列有关细胞及其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菠菜根尖细胞的增殖需要中心体的参与
B.没有光合色素的细胞不可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C.溶酶体内合成的水解酶可用于分解衰老的细胞器
D.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是由核糖体合成的
21、用苏丹Ⅲ染液对油脂进行染色时,可用来冲洗浮色的药品是( )
A.盐酸
B.H2O
C.0.9%的NaCl溶液
D.50%的酒精溶液
22、下列关于细胞分化、衰老、凋亡、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衰老总是与个体衰老同步进行
B.细胞分化使细胞数目增加
C.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
D.癌细胞不能够无限增殖
23、如图表示不同化学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图中①为某种多聚体的单体,则①最可能是氨基酸
B.若②存在于皮下和内脏器官周围等部位,则②是脂肪
C.若④主要在人体肝脏和肌肉内合成,则④最可能是糖原
D.若③是多聚体,可能为DNA,其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
24、有一条多肽链由12个氨基酸组成,分子式为CxHyNzOwS(z>12,w>13),这条多肽链经过水解后的产物中有5种氨基酸:则其水解产物中天冬氨酸的数目是( )
A.y+12个
B.z+12个
C.w+13个
D.(W-13)/2个
25、ATP合酶是一种功能复杂的蛋白质,与生物膜结合后能催化ATP的合成,其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ATP中的A代表腺苷,腺苷由____________结合而成。
(2)生物膜结构的基本支架是_______________。在真核细胞中,该酶主要分布于__________(填具体生物膜名称)。推测好氧性细菌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上存在该酶。
(3)分析此图可知H+跨越该膜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
26、I.下图表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可以使用____________(填试剂名称)将图中的A从绿叶中提取出来。叶绿素主要吸收__________光。
(2)图中B、C、D代表的物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为了研究某种树木树冠上下层叶片光合作用的特性,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1.选取来自树冠不同层的A、B两种叶片,分别测定其净光合速率,结果如图甲所示。2.选取来自树冠同一层的树叶在4月和9月分别测定其净光合速率,结果如图乙所示。据图回答问题:
(3)从图甲可知,A叶片是树冠_________(填“上层”或“下层”)的叶片,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乙中,光照强度小于a时,限制上层叶片净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光照强度为a时,4月上层叶片单位时间内固定的太阳能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9月。
27、胰岛素在维持血糖平衡中起重要作用。下图表示胰岛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及胰岛素作用机理。请据图分析回答:
(1)当血糖浓度升高时,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来控制胰岛素的分泌。此时,胰岛B细胞接受的刺激有葡萄糖、①____、②___等,使胰岛素分泌增加。
(2)胰岛素作用的机理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____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3)若某种抗体X攻击胰岛B细胞膜上的葡萄糖受体,使胰岛B细胞不能接受葡萄糖的刺激,胰岛素分泌减少,血糖上升患糖尿病,则该疾病属于免疫异常导致的__疾病。
(4)胰岛素的分泌能降低血糖,血糖降低,又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防止血糖过低。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_,它对于维持血糖的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5)临床上,应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胰岛素不能口服,原因是__
28、已知人类的血友病是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 b)控制的,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D)控制的。现有两对刚刚结婚的青年夫妇,甲夫妇双方都正常,但女方的哥哥是血友病患者(其父母正常);乙夫妇的男方是抗维生素D佝偻病患者,女方正常。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在调查人类遗传病时,最好选取发病率较高的______(填“单”或“多”)基因遗传病,如红绿色盲症、白化病等,为保证抽样调查的准确,调查的群体要足够______,并随机取样。
(2)就这两对夫妇及其家庭成员各自的遗传病情,写出相关的基因型:
甲夫妇:男______;女______;
乙夫妇:男______;女______。
(3)医生建议这两对夫妇在生育之前,应进行遗传咨询。
①假如你是医生,你认为这两对夫妇的后代患相关遗传病的风险率是:
甲夫妇:后代患血友病的风险率为______;
乙夫妇:后代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风险率为______。
②优生学上认为,有些情况下可通过选择后代的性别来降低遗传病的发病概率。请你就生男生女为这两对夫妇提出合理化建议。
建议:甲夫妇最好生______孩;乙夫妇最好生______孩。
29、请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并回答问题:
水稻、小麦等近95%的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固碳过程称为卡尔文循环:CO2先被一个C5固定,然后很快形成两个C3。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一些C3接受ATP释放出的能量并且被[H]还原,然后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形成糖类等有机物;另一些C3则经过复杂的变化,又形成C5,从而使反应不断地进行下去。
而仙人掌和多肉植物等往往生长在热带干旱地区,这种环境的特点是白天炎热夜晚寒冷,为了生存下来,这类植物就演化出了另一种固碳方式即景天酸代谢:夜间气孔开放,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吸收的CO2被一个叫做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的C3(PEP)固定,最终形成一个C4,并储存于液泡中;白天气孔关闭,该C4化合物则由液泡中出来,释放出一个CO2,同时形成一个含有三个碳原子的有机酸——丙酮酸;释放出来的CO2通过卡尔文循环转变成糖,丙酮酸则再次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转化成PEP,PEP则可以继续固定CO2。
(1)卡尔文循环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2)仙人掌夜晚能吸收CO2,却不能合成糖类等有机物的原因是_______。
(3)根据文中内容分析,仙人掌的固碳方式对于其正常生长有什么意义?_________。
(4)请结合短文,在下面景天酸代谢过程简图的方框中填入适当的内容:
_______
30、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完成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下图为其所做实验中的一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噬菌体的核酸位于________(用图1中字母“A、B、C、D”表示)。
(2)图2实验利用了同位素标记法,由实验结果可知,此次实验的标记元素是________(填写“32S、35S、31P、32P”),根据该组实验结果可以说明________(物质)进入了细菌。该组实验能否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________(填能或不能)。
31、豌豆是良好的遗传实验材料,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Ⅰ.豌豆的花色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如表所示是豌豆的花色三个组合的遗传实验结果。请回答:
组合 | 亲本表现型 | 子代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 |
白花 | 紫花 | ||
1 | 紫花×白花 | 405 | 401 |
2 | 白花×白花 | 807 | 0 |
3 | 紫花×紫花 | 413 | 1240 |
(1)由表中第________个组合实验可知________花为隐性性状。
(2)表中第________个组合实验为测交实验。
(3)第3个组合中,子代的所有个体中,显性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
Ⅱ.豌豆的高茎(D)对矮茎(d)为显性,将A、B、C、D、E、F、G 7种豌豆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表所示。请分析说明:
高茎 | 矮茎 | 总数 | |
A×B | 210 | 70 | 280 |
C×D | 0 | 250 | 250 |
E×F | 190 | 190 | 380 |
G×D | 300 | 0 | 300 |
(4)豌豆D的遗传因子组成是________,豌豆G的遗传因子组成是________。
(5)上述实验结果所获得的高茎纯合子植株占高茎植株数的________。
(6)依据上表所得总植株数中,性状能稳定遗传和不能稳定遗传的比例为________。
32、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利用小鼠进行了一系列体内转化实验,;感受态R型细菌与S型细菌之间的转化过程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实验1:R型细菌+小鼠→存活
实验2:S型细菌+小鼠→死亡→分离出S型细菌
实验3:S型细菌加热+小鼠→存活
实验4:S型细菌加热+R型细菌+小鼠→死亡
(1)在实验4死亡的小鼠中能够分离出__________型细菌。
(2)除了用显微镜观察细菌有无荚膜或在固体培养基中培养,以观察菌落特征外可知,还可以通过怎样的方法来区分R型和S型细菌?__________。
(3)图中步骤________是将S型细菌加热杀死的过程;S型细菌的DNA双链片段与A细胞膜表面的相关DNA结合蛋白结合,其中一条链在__________酶的作用下分解,另一条链与感受态特异蛋白结合进入R型细菌细胞内;C细胞经DNA复制和细胞分裂后,产生大量的S型细菌导致小鼠患败血症死亡,S型细菌的致病性与紧贴在细胞壁外侧的__________(一种结构)有关,细菌此结构的有无受________控制。
(4)科学家证实生物界基因表达的基本机制是相同的,基因的表达一般需经过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