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蛔虫是常见的人体寄生虫,与其在肠道中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不包括
A.体表有角质层
B.消化管结构简单
C.生殖能力强
D.感觉器官发达
2、在生物学中,科学家会使用多种科学方法研究生物的特征、行为、数量和进化等。下列与之相关的叙述,不相符的是( )
A.五年一次的森林资源清查属于调查法
B.研究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应用比较法
C.要了解某地区的麻雀种类应用观察法
D.科学推测时需要一定的证据和严密的逻辑
3、10月至11月是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摸底调查和普查登记时段,从10月11日起普查工作人员将持证入户开展人口普查,该方法从生物科学方法角度分析属于(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资料分析法
4、因新冠肺炎疫情居家期间,有些中学生沉迷网络,不但影响学业,更易患上近视。想要了解沙市区中学生的近视情况,我们应选用的方法是( )
A.观察
B.实验
C.测量
D.调查
5、2023年9月,广东珠海市金湾区庆祝黄立鱼获得丰收。如图是黄立鱼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与①处相比,②处的水所含的氧气增多
B.黄立鱼的身体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少水的阻力
C.黄立鱼的呼吸器官是鳃,鳃丝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D.黄立鱼在水中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6、体育课上,小明因运动不当造成脱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剧烈运动前热身可减少脱臼现象发生
B.脱臼时关节头会从关节窝里滑脱出来
C.经常运动的人关节囊增厚,不易脱臼
D.脱臼后无需处理,休息几天即可康复
7、鲜美的食物发生腐败,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腐败的食物不能食用。食品腐败的原因是( )
A.运输过程中发生挤压
B.防腐剂的过量使用
C.细菌和真菌的生长繁殖
D.食物中水分的散失
8、下列有关“尝试与错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动物越高等,“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
B.“尝试与错误”是先天性行为
C.“尝试与错误”是社会行为
D.“尝试与错误”的次数与动物体型大小有关系
9、大雁是具有社会行为的群体生活的动物,在迁徙的过程中,大雁群体不具备下列哪个特征( )
A.大雁在飞行时,在头雁的指挥下有条不紊,秩序井然
B.大雁在栖息时,也有分工合作的行为,如有的放哨、有的觅食
C.头雁是群体的首领,有特权,可以不用完成任何工作
D.群体成员之间需要进行通讯
10、下列关于遗传和变异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正常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22条+X
B.生男生女机会均等,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含X的精子与含Y的精子数量相等
C.一对双眼皮的夫妇生了一个单眼皮的孩子,则再生一个孩子是单眼皮的概率是1/2
D.将红色番茄(Dd)的花粉授到黄色番茄(dd)的柱头上,则黄色番茄植株上所结的果实全部是黄色
11、细菌和许多真菌“无影无踪”但又“无处不在”,人类对它们“爱恨交加”。下列关于细菌和真菌描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细菌和真菌都具有细胞结构
B.所有细菌和真菌都是对人类有害的
C.所有细菌和真菌营寄生或腐生生活
D.所有细菌和真菌都是肉眼看不见的
12、下列动物类群与其主要特征的描述,不相对应的是( )
A.腔肠动物——身体辐射对称,有口无肛门
B.扁形动物——背腹扁平,多数营寄生生活
C.线形动物——身体由许多相似的体节构成
D.软体动物——身体柔软,大多具有贝壳
13、福建某一自然保护区发现一个新物种(图示),以发现者的姓名命名为“郭亮珠步甲”。据图判断,它应该属于节肢动物中的( )
A.昆虫类
B.甲壳类
C.多足类
D.蛛形类
14、小丽在制作酸奶的过程中,把一瓶酸奶倒入到灭菌并冷却后的纯牛奶中,这相当于培养细菌和真菌的哪个步骤( )
A.配制培养基
B.高温灭菌
C.接种
D.恒温培养
15、欢欢参加生物学社举办的晋级比赛,要求说出包含生命现象的诗词,下列能满足要求的诗句是( )
A.春江潮水连海平
B.黄河之水天上来
C.飞流直下三千尺
D.几处早莺争暖树
16、花馍是人工做成的各种式样的馒头面点,“河口花馍”被列入了东营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代表性项目。下列有关花馍制作及食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制作花馍的面粉主要来自小麦种子子叶中储藏的营养物质
B.发面时加入的酵母菌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使馒头喧软多孔
C.馒头越嚼越甜是因为唾液中含有蛋白酶
D.馒头放久了长出的绿“毛”是细菌形成的菌落
17、下列不属于毛细血管适于物质交换的特点的是( )
A.管内血流的速度很慢
B.数量多,分布广
C.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
D.管壁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18、发明巴氏消毒法,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的科学家是( )
A.列文虎克
B.袁隆平
C.钟南山
D.巴斯德
19、如图是用天竺葵验证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步骤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步骤在黑暗中耗尽叶片中的二氧化碳
B.c步骤用小烧杯装酒精,酒精需隔水加热
C.d步骤用碘液染色,叶片遮光部分将变蓝色
D.本实验的原理是葡萄糖遇碘液变蓝;叶绿素易溶于酒精
20、原始大气与现代大气成分相比,原始大气中没有的气体是( )
A.氧气
B.氢气
C.水蒸气
D.二氧化碳
21、生物的性状表现是_____与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22、生态系统是指在________ 内,________ 与________ 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其中非生物因素有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等.
23、神经系统包括_____、_____和它们所发出的_____。
24、试管婴儿就是用人工方法让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体外受精,并进行早期胚胎发育,然后移植到________________内发育而诞生的婴儿。
25、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6、人的生长发育是从____________开始的。人生长发育的几个主要是其包括:婴儿期、___________、童年期、________、成年期。
27、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有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________ 运动.
28、一个地区内生长的所有植物叫做这个地区的_____。请你简要说出我国植被所面临的两个主要问题:_____、_____。
29、生物遵循从单细胞到多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规律,不断进化和发展。
30、自然选择是通过____________实现的,生物的多样性和____________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31、请你观察图,将鸡卵的结构和相应的功能用线连接起来:
32、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
33、已知淀粉遇碘液会变成蓝色,且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某同学为了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是否有分解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材料用具:淀粉溶液、碘液、新鲜唾液、清水以及试管若干。
实验步骤:
a.在标号为A.B的两支试管中加入等量_____。
b.向A试管中加入2 mL新鲜唾液,则应向B试管加入_______。
c.在适宜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后,分别向两支试管中加入2滴碘液后观察。
实验结果及预测:
(1)若A试管中颜色变为蓝色,B试管也变为蓝色,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A试管中______,B试管变为_____,说明唾液淀粉酶对淀粉具有分解作用。
34、如图是家蚕,蝗虫,青蛙的发育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家蚕、蝗虫、青蛙个体发育的起点是________。
(2)对比图中家蚕和蝗虫的发育过程,其最明显的区别是家蚕的发育有________阶段,像家蚕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________________。
(3)青蛙的发育过程中,蝌蚪和成蛙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都有明显的差异,蝌蚪用________呼吸、在水中生活,而青蛙主要用________呼吸、能够在陆地上生活,所以青蛙的发育过程属于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