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南宁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对名著《红星照耀中国》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红星照耀中国》,原名《西行漫记》,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他是在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第一个西方新闻记者。

    B.1936年,斯诺带着好奇和种种疑问,冒着生命危险,进入陕北,采访了众多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并搜集到了大量关于长征的第一手资料。

    C.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这里的“大迁徙”是指工农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D.“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的他走上前来,用温文尔雅的口气向我打招呼:‘哈喽,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这个人是朱德。

  • 2、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B.《社戏》和《藤野先生》都是鲁迅先生的作品。

    C.《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为风、雅、颂三类。

    D.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参加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

  • 3、请选择下列形似字注音组词有误的一组(  )

    A. 供ɡōnɡ(供给)        拱ɡǒnɡ(拱桥)

    B. 洨xiáo(洨河)         皎jiǎo(皎洁)

    C. 载zǎi(记载)          裁cái(裁剪)

    D. 肖xiāo(肖像)         俏qiào(俊俏)

  •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凡是优秀的演员,总能把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表演得惟妙惟肖

    B.重庆的吊脚楼因地制宜,傍山而建,每根木柱、每片青瓦都闪烁着山城文明的光芒。

    C.这位老人小心谨慎了一生,如有风吹草动,就马上诚惶诚恐地替别人、替自己担忧。

    D.这篇散文的确是当年的妙手偶得,构思精巧,不愧是大手笔!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请赏析“城春草木深”一句中的“深”字。

    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句中“抵万金”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用课文原句填空。(10分)

    (1) ,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

    (2)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3)伤心秦汉经行处,   。(张养浩《山坡羊 潼关怀古》)

    (4)   ,松柏有本性。(刘帧《赠从弟》)

    (5)行到水穷处,   。(王维《终南别业》)

    (6) ,欲上青天览明月。(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7)以中有足乐者,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8) ,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9)刘禹锡用诗句 来揭示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客观规律。(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诗句填空)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根据名著《昆虫记》,完成下面小题。

    【1】“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这段文字选自①___________写作的《昆虫记》,文段中对②_________的描写,能够体现这部“昆虫的史诗”将科学和文学完美结合的写作特点。

    【2】完成《昆虫记》自主探究表

    昆虫名称

    昆虫世界的奥秘

    在地下“潜伏”四年才钻出地面,却只能在阳光下多活五个多星期。

    经常虚张声势,装出凶猛怪物的架势,利用“心理战术”让虫子害怕从而捕食虫子。

    红蚂蚁

    请你探究法布尔能有趣而准确地写出昆虫世界的奥秘的原因。探究结果:③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一)

    据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初步统计,2018年2月15日至21日春节假期中,中国电影票房为57.23亿元,同比增长66.94%。热热闹闹的春节档中,有一部电影成了不折不扣的黑马,它就是香港导演林超贤的作品《红海行动》。

    截至2月23日15点,《红海行动》的票房已突破15.39亿,豆瓣评分8.5分,成为目前春节档豆瓣评分最高的电影。虽然该片在上映首日排片不理想,但凭借口碑实现了排片和票房的逆袭。相似的逆袭,在同是由林超贤执导的2016年国庆档影片《湄公河行动》上映时也曾发生过,《湄公河行动》在上映之初,在排片场次上并不占优势,但影片的高品质让口碑慢慢发酵,最终票房突破11亿。同样的高水准、同样的逆袭、同样的票房口碑双丰收,香港导演林超贤的作品,在内地已渐渐形成了品牌。

    曾几何时,主旋律电影和商业大片似乎还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种类型,林超贤却凭借《湄公河行动》拓展出主旋律商业片的新模式,更通过《红海行动》将同类型电影拍出了新高度。和《湄公河行动》得到了公安部门的大力支持类似,《红海行动》也获得了海军方面的强力协助。故事以2015年“也门撤侨”为原型,讲述了海军“蛟龙突击队”深入阿拉伯半岛,解救被困的中国侨民的故事。在当年真实参与撤侨行动的“临沂号”护卫舰在片中也好好露了一把脸,“许昌号”护卫舰和“昆仑山号”登陆舰等数艘海军现役军舰也在片中首次亮相。

    军方的大力支持只是《红海行动》成功拼图上的一块,林超贤的精益求精的“轴劲”也相当重要。《红海行动》第一稿剧本是军旅编剧写的,林超贤接手后,坚持“实景拍摄,拒绝棚拍”,决定把整部戏带到非洲北部拍摄,爆破都是用真正的炸药。林超贤还曾带着摄影组还有副导演在沙漠里驰骋,一边开着车,“一边砰砰砰打几枪”,以便在广袤的环境下提醒演员们做出反应。林超贤曾在接受媒体参访时表示,所谓“逼真”其实不只是动作场面,而是高度还原的情境下的角色逼真。

    (二)

    (三)

    目前,我国国内资本较为充裕,且外部资本投资电影行业的意愿较强,对高度依赖资本投入的电影行业形成了较为有利的发展环境。电影产业投融资渠道的拓宽,不仅有利于电影制片产业的发展,为电影企业进一步延伸产业链也提供了重要支持。同时,国内外各种电影产业基金的积极参与,特别是其在内部管理、财务制度、金融工具使用等方面的丰富经验,将对整个中国电影产业链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0年以来全国城市化率平均年增速接近3%,2016年全国城镇化率达到57.35%,城市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伴随着城市房地产、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推进,城市文化产业建设也迎来大发展的黄金期,这将为电影产业的发展和繁荣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为推动全社会文化消费水平提升,发展影视文化产业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达332316亿元,同比增长10.4%。目前,我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需求旺盛,但文化产品供给仍存在巨大缺口,这为电影行业创造了宽广的市场拓展空间。

    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的建立对于鼓励和推动电影行业持续快速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进一步实施,中国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和保护水平已逐步同国际市场惯例接轨,国内企业也逐步开始重视运用法律手段对自身的知识产权进行保护。在知识产权得到良好保护的前提下,电影企业投资大制作电影,音像制品、电视及网络播放等收入渠道也将得以进一步拓宽,有利于我国电影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1】根据三则材料,找出以下最不可能是电影《红海行动》取得好的票房原因的一项(  

    A.执导导演林超贤以前的作品《湄公河行动》获得成功,在内地有了良好的口碑。在本片拍摄过程中又精益求精、亲力亲为,保证了影片质量。

    B.《红海行动》是一部主旋律影片,讲述了海军“蛟龙突击队”深入阿拉伯半岛,解救被困的中国侨民的故事。

    C.近几年中国的影院增长速度快,满足了人们看电影的要求。

    D.国家对保护知识产品日益重视,大力打击盗版等非法行为。

    【2】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二两幅图表的内容,从中可以看出中国电影业发展的主要态势是什么。

    【3】根据以上材料内容,结合自己的思考,说说我国电影业要进一步发展还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任选一题作文。

    ⑴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因为“经典咏流传”,我们重新理解了清代才子袁枚的《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苔”的精神,虽然自身微小,也能像牡丹那样勇敢地绽放。

    要求:①以“绽放”为题写一篇文章。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⑵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在春天,我们得到春花,但我们无法同时拥有秋果;在秋天,我们拥有秋果,但同时也意味着我们失去了春花。得,我们一时无法得到所有;失,我们也不可能一时失去全部。

    得与失,是人生的两只翅膀,左边是得,右边是失,人生就是在得与失中找到平衡,得以飞翔。

    如果人生全是得,或全是失,那我们的人生仅有一支翅膀。仅有一只翅膀的人生,跟没有翅膀一样,都是飞不起来的。得与失乃智慧人生的加减法。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请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根据材料寓意,选好角度,自拟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