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是( )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②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③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④建立了具有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从驰骋神舟的“复兴号”高铁、迅速发展的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到北斗导航、无人分拣等新技术、新业态……技术创新与广阔交通应用场景交汇融合,显著提升了交通运输设施装备水平。这表明( )
①科技创新推动社会进步
②我国的发展只能依靠创新
③我国科技水平领先世界
④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④
3、在2023年广州—波密少先队员手拉手研学交流夏令营活动上,粤藏两地33名小学生一起体验空中海洋之城,参观自然科学博物馆,开展研学感悟交流。如果为该活动拟定标题,最恰当的是( )
A.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B.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D.重视少数民族文化传承
4、弘扬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必须( )
①坚定自己的理想,不顾他人、社会、国家的利益
②立足我国基本国情,走各族人民同步富裕的道路
③坚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④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党的二十大宣布,我们迈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国家的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下列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理解正确的是( )
①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②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是全体人民同步富裕的现代化
③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④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是人类进步的源泉。“和羹之美,在于合异”是不同文明的相处之道。因此,对待不同文明。我们应( )
①兼收并蓄,交流互鉴 ②尊重差异,包容共生
③传承经典,推陈出新 ④平等交流,和而不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呈贡区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各类鲜花、宝珠梨、臭豆腐……以前的“土疙瘩”,正在成为叫得响、卖得旺的“香饽饽”。这说明呈贡区( )
A.彻底解决了社会主要矛盾
B.实现了全民共同富裕
C.乡村振兴已经领先全国
D.重视农业产业的发展
8、在超市,消费者仔细挑选来自世界各国的生鲜海产品;在工厂,中国企业生产的家用电器销往全球各地;在产业园区,一个个重大外资项目加速落地……这一幕幕景象的出现得益于( )
①我国主动顺应全球经济趋势②我国坚定不移扩大开放
③商品贸易在全球范围内进行④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2023年值中国改革开放45周年,习总书记在广东考察中重申:“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将长久不变,永远不会自己关上开放的大门。一切愿意与我们合作共赢的国家,我们都愿意与他们相向而行,推动世界经济共同繁荣发展。”这是因为改革开放( )
①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②深刻改变了中国,也影响着世界
③使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④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据新华社北京2023年5月22日电,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宣传发布万步炎同志先进事迹,授予他“时代楷模”称号。万步炎同志始终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秉持科技报国理念,三十多年如一日扎根海洋资源勘探技术研究,为我国海洋矿产勘探技术作出了开创性贡献。万步炎同志的先进事迹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有( )
A.公正诚信
B.敬业友善
C.爱国敬业
D.自由平等
11、我们心中都充满着对美好集体的向往,亮亮和丽丽的对话表明同学们对美好集体的憧憬是( )
①友善相待、分工协作 ②目标一致、共同进步
③个人优先、充满竞争 ④愉快交往、民主公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下列古语能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层面价值要求的是( )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②出入相友,守望相助
③民亦劳止,汔可小康④法安天下,德润人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中央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做自己人。对民营经济的正确认识( )。
①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②在我国,民营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③民营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④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近两年短视频APP火爆异常,内容丰富多彩,然而炫富、骂脏话、虐待动物、无底线的恶搞宣扬早恋等段子也充斥其中。对此,青少年需要( )
A.健康上网守底线,拒绝低俗与混乱
B.不良诱惑危害小,拒绝监督任我行
C.明辨是非抗诱惑,惩处乱象莫手软
D.借助媒体变网红,展示才华早成功
15、2023年11月,甘肃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办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的指导意见》明确,以主动创稳为主题主线,以示范创建活动为重要载体,积极探索具有甘肃特色的法治政府建设模式和路径。建设法治政府,就要( )
①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提高政府公信力
②依法行政,履行好决定权、监督权、任免权等职能
③按照法治原则运作,使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④公正司法,使每一个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小明围绕日本核污染水排海行为做了如下推导。其中正确的有( )
①核污染水中的氚等放射性物质会随着海洋环流扩散到全球各地→影响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和变异→破坏海洋生态平衡
②核污染水随洋流扩散到全球各地→影响全球渔业和沿海地区旅游业→各国逐渐退回自我封闭的孤岛
③食用受污染的海产品或饮用受污染的水源→放射性物质穿透人体细胞,引发癌症、基因突变、免疫缺陷等疾病→人类面临长期的健康风险
④日本错误处理核污染水→引起人们对核处理的担忧→各国必须重视传统化石能源开发和利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7、近年来,我国以实打实的行动,持续推进治理农民工欠薪问题。从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纳入刑法,到《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制定并执行,再到将拖欠农民工工资用人单位列入失信“黑名单”、多次开展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这些措施体现了厉行法治的( )
①科学立法 ②严格执法
③公正司法 ④全民守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习近平主席曾说,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大海有风平浪静之时,也有风狂雨骤之时。狂风骤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这里的“狂风骤雨”指的是( )
A.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
B.开放互动的复杂世界
C.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
D.中国国际影响力提升
19、党的二十大报告重申“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要求,强调“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下列古语与二十大报告所强调的内容相符的是( )
①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
②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③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
④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0、2023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党的二十大报告充分彰显了改革开放是我们前进道路上必须始终坚持的重要法宝、关键一招。因为改革开放是( )
A.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B.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
C.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
D.强国之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21、 当前,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决战决胜、全面收官的倒计时阶段。河南是全国脱贫攻坚任务较重的省份之一,今年要如期高质量实现全省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本来就有许多硬骨头要啃,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又增加了不小难度,但河南省副省长武国定在近期的记者会上表示:河南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毫不动摇。
对于如何实现脱贫,有以下观点,请你进行辨别与分析。
甲:政府关注,以人为本,就能实现脱贫。
乙:坚定信心,不断奋斗,才能实现脱贫。
22、背景材料:困难群众始终是国家主席习近平最牵挂的人。他多次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握时间节点,努力补齐短板,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年如期脱贫针对上述材料,同学们纷纷发表意见。
小刚说:“同步富裕要抓好,消除贫困靠国家”
小兰说:“扶贫开发共参与,全面小康定实现”
请根据所学知识,请评析以上观点。
23、近日,某旅游景区,两位疑似网络直播者开着沙滩越野车撞伤他人的事件引发关注,肇事者的劣行受到广大网民一致谴责和声讨。在回应此事时,两人投诉现场视频被个别人恶意剪辑传播,“网络暴力(即利用互联网对他人进行伤害与诬蔑的行为)”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极大困扰。对此,有人认为:“我守护正义就应该谴责声讨不法分子、对其施网络暴力”
请你对此观点进行辨析。
24、【建设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7分)
材料一:2014年7月11日至12日,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年会在贵阳市召开,这是全国唯一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论坛,也是国内首个生态文明高端论坛。
材料二:每年雾霾导致25万人过早死亡;《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14)》称中国根治雾霾最快需15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考核办法发布;京津冀首台“近零排放”燃煤机组三河投产;多地开启“雾霾模式”。2014年6月5日是第43个世界环境日,今年中国的主题为“向污染宣战”。《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水十条”)近期已获中央审议通过,不久将对外发布。请问:
(1)党和国家为什么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2分)
(2)健全生态文明体制机制,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哪些基本国策和战略?(1分)
(3)怎样才能有效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分)
(4)作为青少年,你打算为生态文明的建设做出哪些贡献?(2分)
25、西宁市某中学九年级学生在2017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开展了一一次“地球需要你”的主题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此次活动,并完成下列任务。
任务一:九年级(1)班学生通过网上查阅资料搜集到以下信息:
2017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做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启动森林质量提升、长江经济带重大生态修复、第二批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工程试点,完成退耕还林还草1200万亩以上,积累更多生态财富,构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长城。
(1)上述举措体现了我国的哪些基本国策?
任务二:2017年是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关键之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美丽幸福西宁,是每一位市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为此,九年级学生共同发出倡议:“让我们行动起来,为西宁的生态文明建设出一份力、献一份爱!”
(2)为建设美丽西宁,请你从衣、食、住、行方面各提一条具体可行的建议。
26、结有P55“探究与分享”、“相关链接”, 想一想:德治与法治的关系是怎样的?
27、 十集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开播,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该片以写实、平叙、讲故事的方式,全面、系统、形象地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深化改革的光辉历程,理性说明了解决中国当前问题的唯一出路就是改革,就是全面深化改革,就是将改革进行到底。观看此片,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力量、给人以希望。改革的实践告诉我们,只有顺应变革,与时俱进,才能永葆生机。
(1)请从多个角度分析我国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
(2)通过改革开放,中国实现了腾飞,表现在哪些方面?
28、(文化自信)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怎样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